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空山泠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空山泠语--一个私塾教育者的手记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0-8-15 21:25:27 | 只看该作者

地震

    地震顺
地震

一座永恒的天平!
一头过于沉重Y"}Dt
它不得不耸一耸肩,e-
以保持新的平衡8 Ym.
   F1x"2010.8.14,]
     


[ 本帖最后由 空山泠雨 于 2010-8-15 21:2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0-8-15 21:26:38 | 只看该作者

流水

  流水
不要只在岸上看流水,
你就是流水。
不要只是等待生活,
此刻就是生活。
   2010.8.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0-8-15 21:3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0 envcmx@163.com 的帖子

这是几年前写的一篇文字,说的正是你担心的情况。
 
            向”动物世界“的暴力美学说”不“  

  前几天在朋友家吃饭,朋友八岁的女儿突然尖叫一声捂住眼睛。原来,电视上正在播出一档动物类节目,几只野狗把一头母牛的肠子扯了出来。此时没有解说,只有舒缓优美的背景音乐。换了台,我和朋友仍怅然若失,吃饭也没了兴致。


  中央电视台最初播出的《动物世界》,曾是全国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那时候向人们介绍的,都是动物们美丽、奇异的生活习性,再加丰趣而颇具哲理意味的解说,不仅普及了动物知识,还给人以美的陶冶。如今,动物类电视节目多了起来,花样翻新,一些节目走向片面的猎奇,不惜赤裸裸地暴露动物间残酷血腥的生存搏斗。


  一个名为《动物界的杀手》的专题节目,细致地展示动物捕食猎物时惨不忍睹的情景:一头小鹿在草原上漫步,顷刻间被狼群撕得粉碎;一匹斑马被狮子一口咬中屁股,鲜血淋漓;三只大白鲨把猎物咬死后,又咬住它的头或腿,旋转着把猎物一块块分解……还有的节目肆无忌惮地展示动物们的乖戾习性,如杀妻、弑父、兄弟相残、食子,等等。


  是的,这是动物。如果在电影中,这样残忍的镜头会被禁止播放,但因为这是动物节目,罩着科普的光环,也就无人过问。有人会说,科学就是要追求真实。但看电视的人,绝大多数并不是科学家,他们仅仅把它当作一个观赏性的节目。我们知道了野狗可以袭击母牛还不够吗?为什么非要把母牛的肠子展览给人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怀念”起动物来,尤其是噬血动物,《怀念狼》、《狼图腾》等图书都风靡一时,“狼道”、“狼规则”等商业战略和处世哲学也为一些人津津乐道,好像国人都太文明太高雅了,应该向茹毛饮血、弱肉强食的动物们学习。究其原因,恐怕是社会竞争的激烈与残酷,让人不堪重负,于是怀念起没有任何道德约束的动物来,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动物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规则移入人类生活。


  但人毕竟是人,而不是动物。人的高贵处,正在于他有清明的良知,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远离迷暗混乱的本能冲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道德的修养。“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人本来就与禽兽相差无几,再不加强修养,极易堕落成动物。孟子说:“君子远庖厨也。”被许多人视为虚伪,其实,孟子的意思是希望人们远离血腥,化解心中的暴戾之气。


  而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更需要远离血腥。因为他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接触到什么,都将在他们的人格中烙下深深的印记。“一个孩子每天往前走,他看见的是什么,那么它就会成为他的一个部分。”这是写《草叶集》的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句。如果我们的孩子在血腥残忍的动物画面中长大并习以为常,岂不是等于让他们接受弱肉强食的动物界规则吗?还能指望他做一个好人吗?


  如今,源自动物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已经横扫人类生活,侵入到社会诸多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千方百计让自己冷一些,酷一些,更像“动物”一些,把自己的良心藏起来或驱逐出去。这不是进步,而是人性的堕落。我们不能无视这种动物规则的传播,更不应有意无意为它的传播创造条件。人应该更像“人”,“动物世界”永远不应该成为人的世界!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envcmx@163.com + 1 + 1 谢谢,学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21:44:45 | 只看该作者

心外无物

学生在班里读书,在院子里嬉戏;老师在上课,在看书;厨房里阿姨在做饭;生活老师在洗衣服……他们都在做着自己的事,仿佛很久以来就这样,理所当然似的。他们是否知道,这背后有一个人的用心呢?如果这颗心怠惰了,凝滞了,这一切都将没有了,烟消云散。这不就是心外无物吗?

    一切都是你心的表现,用心于何处,何处就起变化;怎样用心,就起怎样的变化。故“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世上任何事物,看上去仿佛都是自己呆在那儿,没人搭理似的,其实背后都有一颗心,不知道是谁的心在支撑着它。一篇文章,一首诗,一幅画,都是创作者心的体现。即使街头一间小饭馆,它能够存在,也是因为有他主人的一颗苦心在支撑。

  欣赏文章或诗歌,其实就是在感受作者的那颗心。如果这颗心是真诚的,温暖的,欣赏者就能够感动,不然,不管多么新奇花哨,别人也不会起共鸣。天下事,无不如此。所谓“心诚则灵”,所谓“至诚如神”,都是此意。所以不要外求,无论做什么,最重要的,是好好把握此心,千变万化,云龙风虎,皆从此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21:29:12 | 只看该作者

 给诗加“腰”

           

  文学欣赏课上,给学生读一篇现代文,说的是苏小妹、苏东坡、黄庭坚三人谈诗,苏小妹提议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各加一个字,使之变成五言,看谁加的“腰”好。苏东坡加的是“摇”与“映”,黄庭坚想出了“舞”与“隐”,苏小妹均以为不佳。读至此处,我停下来,让同学们也试一试,大家十分踊跃,举手如林,一会儿就写满了一黑板。

  七岁的刘湛然加的是“弹”与“亮”。他说轻风吹细柳的样子好像弹琴一般,月光照在梅花上使梅花更明亮了。

  十岁的黄一峰加的是“吟”与“润”,真是出乎我意料。“吟”字简直妙不可言,“润”字据他说是月光泻下来,像水一样滋润着梅花。过了一会,他又想起了一个字:“弄”——“轻风弄细柳”!我哑口无言。宋人曾有“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句,想不到一个十岁的孩子竟能够信手拈来。

  大班的刘威加的是“戏”与“唤”:“轻风戏细柳,淡月唤梅花”。他说梅花好像在做梦,月亮出来要唤醒它。

  有的同学加的字比较有力度,如“荡”、“挥”、“摆”;有的比较温柔,如“描”、“拂”、“掠”、“笼”、“飘”;有的中性一点,如“望”、“迎”、“吹”、“垂”、“过”、“赏”。还有同学用了名词“粉”、“影”,读起来虽然不通,但他自己解释得都还有几分道理。有个同学用了个“无”字,与苏小妹的谜底仅一寸之遥了!

  当然,也有煞风景的,有个大同学用了“折”与“采”,令人摇头。还有个小同学竟弄出个“拔细柳”,大概中<<水浒传>>的“毒”太深了。

  最特别的,是一个有特殊经历的孩子,他加了好几组:“望”与“累”、“鸣”与“涕”、“垂”与“喊”、“翠”与“无”。细读之下,令人震惊。“轻风鸣细柳,淡月涕梅花”,是个什么境界?简直有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气味。我想,这孩子一定有着一个大不同于平常孩子的心灵世界。

  最后,我们评定“吟”与“润”为最佳,“戏”与“唤”次之,其他比较好的字有“弄”、“弹”、“描”、“过”、“掠”、“无”等。

  哦,差点忘了,苏小妹的谜底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0-9-12 20:35:41 | 只看该作者

龚鹏程国学会

     [localimg=390,271]1[/localimg]
             刚从安阳赶回北京的龚鹏程先生,风尘仆仆

      9月5日,在坦博北京艺术中心参加“龚鹏程读书会”。龚先生拨冗出席。
  龚先生谈到读经首先是熟悉文字,让孩子读经就是让孩子的生命从小与经典连系在一起,令他一回想起童年就想起经典,这种人生经历非常难得。龚先生又云熟悉文字之后,须深入义理。又云注解虽多,但最要紧者不过是那几部,如解<<论语>>,可以三家为主:何晏、朱熹、刘宝楠。又云给学生讲经典不一定要从<<论语>>开始,<<孟子>>可能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因为<<孟子>>有一定故事性。龚先生自云他甚得力于<<孟子>>。
      余以“学圣贤”与“学为圣贤”请教于先生。
  会上遇到台湾来北大攻读博士学位的赵威维君,他毕业于台北大学,自云他很小时即参加王财贵教授主持的读经班,如今已二十年矣。他可能是王财贵教授推广读经以来最早的受益者了。
  归途中与刘永忠君同车,他谈到自己有时读到某段书感觉很好,会让学生停下所读之书,把这一段背下来,他予以适当讲解。余以为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0-9-14 20:29:14 | 只看该作者
宽恕,是可能的?

  我有一个幻想――

  “9.11”第二天,面对全世界,布什说:拉登,我代表美国人民,也代表我自己,宽恕你。

  这太像天方夜谭。太像痴人呓语。

但在六十年前,是可能的,在甘地的印度;在一百年前,是可能的,在托尔斯泰和陀思妥也夫斯基的俄罗斯。


  拉登听了布什的话,嘴巴一定张得比布什听说世贸大厦遭袭还要大。

在“以牙还牙”早已成为政治常态的今天,遭受袭击予以报复是再自然不过的反应。没有人会认为有什么不妥。

但是,这是否就是最好的选择呢?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难道只能这样吗?

9.11”之后,美国报复了,恐怖正式在全球蔓延。只有到了这时候,拉登才真正达到了他的目的。

现在,大炮、导弹、淋漓的鲜血、无助的呻吟,已不能让世人震惊。能让人震惊的,是:宽容。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宽恕了拉登,恐怖分子难道不会得意忘形、变本加厉吗?


  是的,拉登也许会得意一会儿。但他马上就会觉得索然寡味。拉登这样的人,最难以忍受的,是在人格尊严上输给别人。恐怖分子的残酷行径,不过是要向世人显示自己的存在,让世界看看:“我在这里!”
宽恕,是对“人”的信任。多少年来,我们相信飞机、大炮、尖端武器,而不相信人性,不相信人性中的善。

  布什选择报复,只因为他对人性没有信心。换了甘地,也许就会大大不同。只有对人性有深刻理解的政治家,才能在人类危急关头,以上乘的智慧表现,挽狂澜于既倒,唤醒沉睡的人心,让人们在这非常时刻再一次瞥见真理的光辉。
  
只有宽恕,才能瓦解恐怖的基础;只有宽恕,才能让恐怖者垂下羞愧的头颅;只有宽恕,才能最终消除恐怖。
  
但是,请不要只是指责布什这样的政治家吧,他们之所以不宽恕,是因为他的人民还不肯宽恕。因为你,因为我,还不肯宽恕。

  但是,在这艰难的时刻,还是有人站出来说:宽恕,是可能的。虽然他们的声音极其微弱。

  据说“9.11”发生时,哲学家哈贝马斯正在香港讲学,有人问他对此有何评论,他只说三个字:宽恕吧。

  几年前,哲学家德里达在北京大学演讲,题目是:“宽恕”。

也许这些一流的思想家已经洞察到,在今天,宽恕已不仅仅是一种美德,而是人类走向和解的唯一道路,是人类这个曾经无限光荣无限沧桑的物种,能够延续下去的最后一线生机。

宽恕,是可能的!

(附记:这是几年前写的一篇文字,未公开发表。近日看到美国准备在九一一遗址建清真寺的报道,颇多感触,足证人心陷溺虽深,然良知终不可磨灭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0-10-8 22:20:32 | 只看该作者
一路读来。

非常喜欢上一篇。

希望楼主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23:11:04 | 只看该作者

纯真年代的歌声

    
   教学生唱<<夕歌>>(又名<<祖国歌>>),一唱到“将来治国平天下,全靠吾辈”,就想哭泣一场。这首有名的学堂乐歌,诞生于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在中华民族遭受外族凌侮、亡国灭种的危机关头,小小学堂也自觉意识到自己的使命。那是一个屈辱的年代,也是一个纯真的年代,一个热血沸腾的年代,那时的中国知识分子乃至中小学生,大多都有一个单纯的目标,就是希望祖国的独立富强,并真诚地希望自己能为祖国的强大尽一份力。多数知识分子确实是这样实践自己的理想的,他们前仆后继,很多人甚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当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响亮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不会有人怀疑他的真诚,时至今日,我仍然为之怦然心动。时至今日,我仍然相信,一个人只有将自己的人生与一个更高的目的联系起来,他的生命才有意义。

  而我们今天的教育,目的何在?今天的学生们,都在想些什么呢?


 http://video.sina.com.cn/v/b/16785312-1373826397.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19:40:58 | 只看该作者

写给一个人 




你是一个最普通的人,贩牛屠狗者都可以走近;
你是一个最高贵的人,帝王将相也要仰视。
你是一个最幼稚的人,一株小草让你惊喜,一丛幽兰让你嗟叹;
你是一个最成熟的人,目光沉沉越过千秋万世。
你是一个最痛苦的人,为人间的杀戮痛哭长夜;
你是一个最快乐的人,发愤忘食不知老之将至。
你是一个最执着的人,知其不可为而为;
你是一个最洒脱的人,浴沂舞雩咏而归。
你是一个最博学的人,礼乐诗书无所不通;
你是一个最无知的人,空空如也如不能言。
你是一个最胆小的人,“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你是一个最无畏的人,“虽千万人,吾往矣!”
你是一个最失意的人,风尘仆仆四处碰壁,惶惶若丧家之犬;
你是一个最得意的人,弟子三千心悦诚服,世世代代馨香不绝。
你是一个最简单的人,敞开胸怀一无所隐;
你是一个最深邃的人,仰之弥高钻之弥深。
你一次次被人利用、歪曲、打倒;
你一次次被人扶起、珍视、崇拜。
你只是你,
你就是你,
你站在那儿,
告诉人们——
什么叫一个人。
             2010-10-14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春花 + 1 + 1 我好喜欢。。。感动!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4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6:19 , Processed in 0.179433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