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空山泠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空山泠语--一个私塾教育者的手记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9-11-21 11:47:05 | 只看该作者
醍醐灌顶,好文章,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8 12:54:09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要老实、大量读经

 常常听一些家长说:“我知道经典很好,也愿意让孩子读经,但不希望他太累,随便读读就好。”他说的“随便读读”,一是读的时间很少,不过一两个小时或更少;二是要求不高,不强调熟读成诵(比如把一本《论语》全文背下来)。碰到这样的家长,我也会鼓励他,毕竟能让孩子读经已很难得。但我确实替他遗憾,他孩子本来可以有更大的长进。
     “老实读经、大量读经”的概念,古人的确没怎么讲过,但古人不需要讲这个,因为古人小时侯读书除了读经之外,顶多加上写字、做对联等,没有其他的课程,他不“老实”也得老实,不“大量”也得大量。又古代仍然是崇尚圣贤尊重经典的时代,家家供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风俗淳朴,礼仪犹在,一个人哪怕不读书,多多少少也能沾润些圣贤的光辉,像曹操,虽从小不读书,但你看他谈话议论,总还时而冒出一两句圣贤之言,让人觉得还真是那么回事。古时候人的物质生活的确没有今天这样丰富便利,但圣贤的光辉还能透过疏疏朗朗的枝叶,照上他们朴实的额头。
   今天呢?我不是悲观主义者,但确实常常感到,今天的人类仿佛已经沉入千丈海底,为漆黑的物质所围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圣人是人间的太阳,护持了人间几千年,但现在我们已经离圣贤、离经典越来越远了,我们像一群群在海底盲目游动的鱼,触目漆黑一片。这个时候,如果你偶然发觉面前有一线亮光,将会如何呢?如果你已经麻木太久,对亮光已不敏感,当然会不经意地任它错过,但如果你的心还没死,还知道光明的可贵,心中还迫切渴望摆脱这漆黑一团的世界,到一个更高明广大的世界去,相信你会紧紧地抓住这线光,追逐这线光,竭尽全力地逆光而上吧!
   经典,就是我们这个晦暗时代的一线微光。在这低俗文化铺天盖地的时代,这线光实在太微弱了,稍不留意就会消失不见。如果我们要救我们自己,要救我们的孩子,就要紧紧地抓住这一线微光,以全副生命守住它,如鸡孵卵,如猫捕鼠,小心翼翼,全神贯注,顺着它的指引向上,向上,向上……这样才有望抵达一个开阔、光明、温暖的所在!如果你漫不经心,不好好把握它,一来二去,时过境迁,可能就再也找不回当初的那份感动了,只能随波逐流,终生沉沦!今天一个人要想自救,确实很难,这实在是我们这个时代人的宿命!
   对于孩子来讲,你不抓紧时间让他老实、大量读经,他的年龄一年年增长,社会上影视、网络等流行文化日盛一日,当他已经长大,你想再把他拉回来读经时,就千难万难了!一个从小没有好好读经的孩子,长大以后是很难再读的,不是不能读,而是他不愿意!吾人须知,我们不抓紧读经,社会的诱惑却在疯狂地膨胀,你只是让他随便读几句经,根本没打进他的意识深处,你怎能期望他拥有强大的免疫力与转化力呢?你怎能指望他有超越一般人的大才能呢?任何一件事,你不认真去做,都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何况是读经这种目前还是少数人的事业呢?人家体制内的学生,还天天还加班加点呢,人家也是在“老实读书,大量读书”啊。
   所以,吾人既然明白了教育的道理,既然知道读经的重要,就要老实读经、大量读经。《论语》云“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无?”读经是最自然、最便捷、最有效的教育,这个王财贵教授及其他有识之士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但如果你不够坚定,不够笃诚,力道不够,其结果也就不好说了。你不遵守读经教育的原则(比如王财贵教授的“读经四法印”),只是随便做做,到最后究竟是读经教育不好呢,还是你自己努力不够呢,你也弄不清了,总之你还是糊涂的,这实在是很可惜的,辜负了你最初接触读经教育时那份真诚与感动。
   总之,如果你对读经教育有所了解,或已经开始让孩子读经,请再用点心,再精进一点,尽量按王财贵教授“及早读经、老实读经、大量读经、快乐读经”的四原则去做,这样才是真正读经,才不愧“读经教育”这一名号。在正法不存群言淆乱的时代,“老实大量读经”可能是吾人自救救人的最后一个法门了!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4 金币 +14 收起 理由
天天妈妈爱天天 + 2 + 2 希望能努力做到老实大量读经
好运多多 + 2 + 2 以前看没什么感觉, 今天看怎么这么亲 ...
mayavati + 10 + 10 纯粹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0-1-18 11:4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2 空山泠雨 的帖子

请空山老师常更新,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4-4 14:52:47 | 只看该作者
  曾作《家塾师生行为规范》,不满意;又试作《家塾学规》,亦不满意。后偶读到《王阳明家训》,深喜之,乃知略加更动而袭用之。

            家塾学规
(本学规袭用《王阳明家训》,仅作个别字句修改)

劝诸生,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
学谦恭,循礼义。节饮食,少游戏。
勿说谎,勿贪利。勿任惰,勿使气。
勿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
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学之道,全在是。当谛听,勿轻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5-30 21:13:43 | 只看该作者

重要的是恢复对经典的信心

办学以来,和不少人打交道,有家长,有老师,有网友,有亲人……越发感到,千言万语,千转百回,千头万绪,最终都集中到一点:对经典没有信心——没有足够的信心。优柔寡断,惶恐忧惧,小心翼翼,无事生非,都是因为对经典不了解,没有老实去读,没真受用。如果一个家长,真的读懂了经典,真的体会到了经典对自己生命境界的巨大提升,真的把经典视为人生最宝贵的东西,一定不会在让孩子是否读经的问题上犹豫徘徊,让孩子读经了,也一定不会过分焦虑,吹毛求疵。就好比一个人,他没用过这种药,不知道它的疗效,他怎敢给自己的孩子吃呢。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真实状况,一百多年来文化选择的错误,让人们对经典已经陌生到极点。所以中国教育要复活,文化要复兴,必须从恢复人们对经典的信心开始。怎样恢复此信心?唯有尽一切办法让一般人多接触经典,多了解经典。接触多了,了解多了,就有感觉,就有受用,就不那么排斥了。办读经私塾学堂的人,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劝人多接触经典,多读经。其实半年世纪以前,国学大师钱穆就说过类似的话,他最重的工作之一,就是自己读<<论语>>,劝人读<<论语>>。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静好 + 1 + 1 说得太好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21:00:46 | 只看该作者
没有笨人,没有坏人,只有分不清本末先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14:15:07 | 只看该作者

害莫大于肤浅(在某网站对鲁迅议论的回复)

最麻烦的是,鲁迅、胡适等都是有良心的人,从私德上看,都很好,都抱着为民请命、为万世开太平的宏愿做文化工作,但他们的方向是错的,大方向是错的。一言以蔽之,就是肤浅!
故王船山云:害莫大于肤浅。
其实不止鲁迅,连章太炎、梁启超这些所谓的国学大家,学问框架都是有问题的,早年对儒学颇有非议,虽然他们晚年后悔了,但流毒已经贻害天下。鲁迅兄弟在东京时,就常听章太炎讲学。
现在我们尊章太炎、梁启超等为国学大家,其实,从中国固有的学术眼光看,他们并非大家,其实是相当偏狹的,如章太炎,并非俞曲园的好弟子,据说俞曲园曾骂他“不忠不孝,非人类也”。
但就是这一批人,最终走上了时代的前台。他们之所以能左右时代,原因甚为复杂,此处不能尽述,但有一句话还是适用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中国道统与固有学术,其实自清朝就已经失坠,才发生近代以来万千乱象。吾人欲扫除乱象,必正本清源,欲正本清源,必自读经始。你都读不懂经,怎知章太炎说错了呢?怎知鲁迅说错了呢?
这自下而上的拨乱反正,正是吾人推广读经教育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0-6-10 14:56:21 | 只看该作者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嵫基,不如待时。”上天给我这一启示,只通过一个鸟巢。先生的一语真是提醒了我啊!心中的困惑已解,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8-14 14:11:26 | 只看该作者

推广经典吟诵的王振华

  有“中国最后一个私塾”之称的湖南平江五峰私塾闭塾后,朱执中老先生的弟子中仍执着地走在传统文化路上的,大概要数王振华最为知名了。近几年他在北京做老师,办私塾,推广古诗文吟诵,而以古诗文吟诵影响最大。

    听王振华用平江调吟诵古诗或经典,真的是一种享受。

  在吟诵界,吟诗比较常见,吟诵长篇的经典如<<论语>>、<<易经>>就不多见了。而王振华主要是吟诵经典。他说掌握了一定的规律,任何文章都可以吟诵。我请他吟诵一段<<孝经>>,他随手拿起书本就唱起来,一边打着节拍。

  很多吟诵界的前辈,只能用方言吟诵,王振华觉察到了这个局限,经过长期的探索,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平江调普通话吟诵”,不失韵味且一听就懂。

  我问他朱执中老先生教他们读书时,是不是就是这样吟诵?他说是,每段经文唱三遍。又问他们每天读经就是用这种调子吗?他说是。

  推广吟诵自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他很想出<<弟子规>>吟诵光盘(配套的书由他用小楷书写),考虑到<<弟子规>>的普及度,这样的吟诵盘应该会有很大的需求量,但因无人资助,仍未如愿。

  不过他笑着说,我把推广吟诵当作我的一个使命,我本来就该做这个。

  和他聊起朱执中老先生的教学,他说朱老先生主要教他们背书、写字、学“应酬”、写对联、写祭文等。朱老先生上课很宽松,每天教你一段经文,先给你讲一下大意,然后带你读三遍,然后你就下去背书,第二天上课前给他背会就行了。

  也许王振华所上的五峰私塾,也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私塾,但从他身上,仍能感觉到读过私塾的人那种特有的古朴气息,仿佛朱执中老先生仍然活在他的身上。这种特有的味道,是我所见过的很多私塾老师所没有的,包括我自己。我们这一代私塾教育者,都是白纸一张,无论怎么努力,总觉得缺点什么。

  一个人有没有师承,是不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0-8-15 14:25: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 空山泠雨 的帖子

我们已经将电视放进箱子里有一年多时间了。打算哪时拿回老家去,呵呵。
前几天带宝宝去朋友家玩,在那里看了会电视,片名忘了,记得是战争题材的,宝看得非常入神,回来后说了些什么把人炸得稀烂。看来电视还是不要看。
过年的时候,回老家,宝趁我们不注意去看杀鸡,到现在偶尔还在回忆鸡临死的惨状,还说他非常勇敢,敢看杀鸡,每每都令我难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4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1:58 , Processed in 0.082794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