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10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资料] 季謙先生講課錄:易經—序卦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8 17:2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季谦先生讲课录:易经—序卦传
(哲萱按:讲于西历20001116日,有删节)

我们把序卦念一遍,我稍微讲一下就好了,因为要讲就讲太多了,所以我们念一遍,我稍微讲几段就可以。好跟我念: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这个叫作一开口就气势不凡,当然他是在讲乾坤,因为他讲乾坤是大学问,所以他一开口就是大口气。文章一开头很重要啊,苏东坡非常敬仰韩愈,当韩文公庙——就是韩愈的庙——建成以后,这是苏东坡指导建立的,他当然要写一篇文章,韩文公庙碑,他说这个我所敬重的人,这么伟大的人物,我怎么替他的庙来写碑文呢。就是像苏东坡这样才情洋溢的人,他都为这样的文章搜索枯肠,一直不能下笔。后来在他的心灵里面产生了两句话,一言而为天下法,匹夫而为百世师,这两句话一生出来以后,以下的文章就势如破竹,下笔千言,一下就完成了,所以开头很重要,这两句成为千古名句。好了,我们现在做文章没有这么多规矩了,随便开个头。而且你要勇于作文,你要写得好,要多写。好,我们再来念——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
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
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
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
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
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
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
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这是上篇,序卦传分上下,下面我们看下篇。上经守乾坤,下经守咸恒,要记得。就好像《诗经》有四始一样,《诗经》分成国风”“小雅”“大雅”“,司马迁就认为每一部分的第一首是非常重要的,这叫作始,所以《诗经》有四始,四首开始的诗。国风开始第一篇是关雎,所以关雎是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一开头,所谓开门见山,一开口就有大气魄。那么《易经》分上下,一开头这两个卦都非常重要,有引导的作用,上经守乾坤,乾坤代表道,也代表阴阳,代表存在的原理,所以上经从天地乾坤开始。下经守咸恒,咸者感也,恒者久也,既要有感应变通,而又要能够恒常持久,这就是人间最重要的两种德性,而在人生成长当中,要先有感应,而后可以长久。这用哪个观点来看呢?用少男少女之感应,来作象征。少男少女自有感应,这是咸,少男少女不只有感应而已,之后要成就夫妇,夫妇就有恒,因此下经第二卦就是恒。用人间世的重要的两种表现,或者说两种德来做引导。上经以天地作引导,下经以人伦作引导。这都是一开口就有非常大的眼光,把握住重点。我们现在看下经,咸亨在哪里。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
从恒出现,咸没有出现,没有出现,就是最大的出现,什么意思?就是从一开始有天地...”这里开始讲,一直到故受之以恒之前,全部都是咸的范围,因为天地有感通才能生万物,男女有感通才能生夫妇,夫妇有感通才能有父子、家庭,父子的感通扩散出去到社会,就是君臣,普遍化就是上下,乃至于各种规矩节奏,通通在感通之内,没有感通世界是死的。师生之间如果没有感通,上课就没有意义了,朋友之间如果没有感通,就代表没有诚信,所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者怎么能安呢?因为有人奉养,少者怎么能怀呢?因为有人提拔有人教养,都有感通,任何一种东西感通的情况不一样,但其感通则一也,所以感通的是易经最重要的观念,所以摆在下经的第一卦,你要知道感通的道理。卜卦也是与鬼神感通。所以融通在所有文章里面,不讲的讲才是大讲,如果讲出来,它的意义就被限制了,所以不讲。好,接下来——
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终遁,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女后][女后]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
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易经的卦序似有意似无意,这个序卦,似有道理,似没有道理,但有些关键的地方是真有道理,有些地方好像硬抬,但他总是要交待一个道理,这个交待未必很科学,很合逻辑,不过人间并不只是科学逻辑,学问不只是科学逻辑,因此我们读这种书,你心怀要放宽,轻松一点。你能体会的地方,它讲得很清楚的地方,你就好好受它启发,已经就值回票价了,至于你认为这里讲得好像没什么道理的地方,你就先摆在那里,你不要先排斥,一个会读书的人,先把应该吸收的吸收了,至于不能吸收的,你有意见的,先放着它,不要看到一些小毛病,就全盘否定。有些人读序卦这种文章,当然有很多地方不大合理,但是,你看到这里不要先生气,因为有一些地方是真有智慧,像最后一句,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以前我曾经问过你们,喜欢既济还是未济,大部分人都说既济比较好,你就跟我们序卦的作者比一比,就知道我们智慧还差一截。所以到重要的地方,就是比那个智慧,比那个眼光,项羽跟刘邦都是天才,但是到最后,就比那一点智慧,那一点智慧,说输就是输,而且必定输。当然历史不能讲必定,但是呢,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下来,确实可以看出,这两个天才,他的天才还有层次的,你若要了解项羽跟刘邦的天才不同,请你去看牟宗三先生《历史哲学》,他有精彩的分析。
天才时代的来临,他称秦汉叫作天才时代,太史公司马迁特别为了这段天下昏乱的时代,做了一个详细的表格,叫作月表,一个月一个月的变化,列成表格,这个时代有多少天才人物在历史上活跃,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奇特的时代,秦楚时期,楚就楚霸王啊,就项羽。其实项羽很快就转到汉高祖刘邦,像这样一个月一个月都看到大势的发展,司马迁也很有趣味,历史眼光非常锐利、准确,他注意的地方,希望我们也能注意,你才能具备那种历史的胸怀。你要你的胸怀更精微,要看牟宗三的《历史哲学》。好书不能不看,看一本好书,就开拓你一分智慧,到最后是智慧,你要记住这句话。好,这节课就讲到这里,下午接着讲,谢谢各位。
(前有缺失)......客观的写就是孔子的成长的历程,他经历的事件,都要客观写。但是对跋语(?)啊,这个赞词,就是要主观的写,要表达对这个人的评价,但是孔子怎么评价呢?这就很难写了。因此,司马迁不愧为司马迁,他写的这篇赞词,真是恰到好处,他怎么写的呢?他怎么开头的?我不是说过吗,这开头很重要。他开头说,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他引《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然后自己对于这首诗也有一种感受,这种感受正好放在他对孔子的赞叹上,就是高山仰止,那么他为什么要引用这首诗呢?其实是来自于司马迁读论语,读到颜渊赞叹孔子,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仰之弥高就好象高山仰止,《诗经》刚好有这句话,司马迁就拿来用,后来的文评家,有一本书叫《古文
(?)》,你看看林(?)怎么评价这篇文章,他就说,司马迁在这里,避重就轻。避重就轻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正面描写他对于孔子道贯古今,德牟天地的生命内涵,是很难把他正面表达,所以实写写不好,就用虚的,这就避实就虚,避重就轻。所以以后你们要看看这些文评,这可以点醒你,让你了解到这篇文章有特色,这样写有必然的理由,非这样写不可,不这样写就表达不出你真正的意思,所以有些时候要实写,有些时候要虚写,文章的奥妙就在虚实之间。这是讲文章开头,再讲到韩愈的文章,大家都认为韩愈的文章有气势,这气势在什么地方呢?必须要用体贴的方式,这讲不出来的,字里行间,弦外之音,所以欧阳修也非常欣赏韩愈文章,他想要学韩愈,他就抄韩愈的文章,抄在一张纸上面,当然以前用毛笔,用宣纸,然后贴在一块木板上,欧阳修读的时候很用心,眼到、口到、手到,一面朗诵,一面用手指指着字,这样念一遍再念一遍,有空的时候就拿这块板出来念,以此为乐。像欧阳修这种人,大概都过目不忘,念一两遍就会背了,但欧阳修还一直在念,念到什么程度呢?念到他的手指头已经把那些字迹都磨掉了,字都看不见了,宣纸是会透过去的,所以是把纸都磨透了,你回去拿一张宣纸试看看,在上面划一划划两划,看划几划把纸都磨光了,这就是他读的遍数,大概最少五百到一千遍,这样来学文气,所以现在让你们把易经的文章背起来,这样你们就叫苦连天,要是叫你们抄起来划,还得了吗?(笑)其实这样才能学到自己身上来。刚才念得很好,就这样念,越熟越顺,越顺越喜欢,偶然之间就会有一些心得,跃然而出,好像从里面跳出来一样,到那时候你就会读书了,如果你这辈子没有这个经验,你是个可怜的人,枉费了你这辈子。我们继续讲序卦传。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干、坤、屯,他要做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就着已经排好的顺序,然后他来想一些理由,有些地方比较合理,有些地方比较牵强,但我们无所谓,早上讲过了,读易经就是要用这种方式来读,像这三个卦,乾坤,然后是屯,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屯是物之始生,你看屯这个字,就是植物刚刚生长的时候,它长叶子,这里是它的根,然后长了以后他会冒出土地,这个字就是屯,所以屯是物之始生也,这是本意。那么什么时候物始生呢,就是太阳出来,暖和的时候,所以屯下面加一个日,就是春天的春,本来春应该这样写,后来我们把它写成这样子,因为许多字都用这个头,用这个三划两撇,其实不应该这样。好,然后万物生从什么时候说起呢?从它最先发生的时候说起,而,万物之发生,你要知道乾坤的创生力无穷,所以它一创生就是整个天地全饱满,因为内在饱满,所以创生出来的万物,就充满着天地,在这里有一种直觉的智慧,什么智慧呢,就是宇宙的创生并不是先创一个星球,然后再创一个星球,越创越多越创越多,宇宙不是这样的,宇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但是如果它有开始,它是一下子就这么丰满的,应该是如此,乃至于再讲比较玄的话,宇宙什么时候结束,如果有结束的话,宇宙老早已经结束了,什么意思?宇宙就是如此如此,既然如此如此,它就不能有开始,也不能有未来,它是如此如此,所以宇宙就是一个永恒的在,就是他如此充实饱满,所以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这万物的生,不要用一般的逻辑推理,先生一个,再生两个,再生三个,不是这样,是一下子生,过去现在未来,全部都生。
接下去马上是盈天地之间唯万物,故受之以《屯》,用屯来代表一下子充满的状况,屯既是满、盈,也是始生,所以屯者盈也,是一种永恒的看法,屯者物之始生也,是一种现象界的看法,所以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是本体界的看法,屯者物之始生也,是现象界看法。
物始生后要怎么办呢,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物刚生的时候一定是蒙,这蒙是覆盖的意思,也可以说是,物刚刚生的时候,不清楚,不明白,叫作蒙,所以它要长大长大才明白起来,所以相见乎离嘛,所以出乎震,齐乎巽,齐乎巽的时候就是一个蒙,因为他还不明不白的,这个蒙后来就引申为智慧未开的一个人生阶段,儿童时期是蒙的,所以叫童蒙,我们对于儿童的蒙,心智还没有开朗,我们对他教导,就是启蒙。英文叫作“discovery”“cover”不就是把他盖起来吗,把盖子掀开就是发现启蒙
蒙者,蒙也,来解释,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蒙的意思。你读到这个地方一定会奇怪,这还用讲吗?我当然知道,蒙者蒙也。你不要这样想,其实这是一种训诂法,叫作同字训诂法。这个同字训诂是有用的,者蒙也,前面的蒙应该用引号引起来,物生必蒙的蒙不需要引号,故受之以要用引号。用引号代表蒙卦,这个卦为什么称为蒙呢?以坎卦和艮卦合起来的这个卦为什么叫呢?曰:它表示天地人生之蒙昧的状况。所以下面的蒙也的蒙,是蒙昧。“‘者蒙也,就是说,所谓蒙卦的意思,就是我们普通所说的蒙昧。这样就有意思了。
物之稚也,就是物在孩童的时候,蒙卦我们引申到童蒙,又说启蒙,这就变成一种教育的理念,所以蒙卦是教育之卦,可见我们古人对于人的蒙昧有相当的感受,而且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教育。乾坤两卦不算的话,蒙卦算作第二卦。但是蒙卦不能作为第一卦,因为第一卦一定是物之始生,物一生出来,人一到世界上来,我们就马上要知道,必须加以教导,所以要有蒙卦,讲教育。我们古时候的私塾,所读的书叫蒙学,又叫蒙书,比如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这是最流行的蒙书。我们说童蒙要养正,这个养不是生理的养育,而是一种人格的教育,怎么教育呢?要用正道来教他。所以重视教育,使他能够成长,这个成长不仅是物质性的成长,也是心灵性的成长。
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有需求而不知节制,就会有争端,这就是荀子性恶说的原理,荀子为什么说性恶,因为他看到人间有许多的争斗,为什么会争斗,因为人一生下来就有需要,衣食需求不足的时候,就会互相争斗,于是看到人性之恶。在易经这里就表现了,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一方面是表示一般的情况,往往如此,一方面是警醒一般的人生,在这个地方要注意,怎么注意?为政者就要让人民饮食有所满足,所以文王发政施仁,文王为政的时候,一定要让百姓生活无虞,所以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必须使人生充足,不要因为饮食而走到讼。
讼必有众起,像现在的政治也是,不过现在的政治不是因为饮食之道,不过他是另外一种需求,这个饮食不一定把它看成现实上的饮食而已,而是有所需求,人的需求有多样,首先就是生理的需求,然后心理的需求、名位的需求,等等,这些需求不知节制,一定有讼。所以权威分配不均,大家有所需求就有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一定朋比,就朋党,故受之以《比》。比(四声)者,比(三声)也这个这样念比较好,比是相比。我们说鳞次栉比,这个栉就是梳子,梳子上面的齿一根一根的排起来,所以比是排比的意思,像梳子一样的横排并列,像鱼鳞这样的,次也是行列,行次。所以古代的房子,一间挨着一间,都矮矮的,叫作鳞次栉比。
比必有所畜,比必然有些朋党临近的人,所以有所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物的集中集合的地方,一定要有所安排,这个安排就是礼,礼是有条理的意思,你要有条理才能安排他,所以物畜一定产生礼的问题,物畜而无礼,这个物就纷乱。故受之以《履》,有礼才能够实行,践履,所以我们依礼而行。履而泰然后安,依礼而行,就能安泰和详。我们现在有一个名人叫陈礼安,他的名字就从这句话来,可见他的父亲是读过易经的,不仅是陈礼安的名字从易经来,他的父亲叫作陈诚,字辞修,这也是从易经来,你去看系辞传最后一章,修辞立其诚。还有蒋中正,字介石,也是从易经出来,介如石焉,以中正也,是易经的句子,什么叫介石,为什么蒋公要字介石呢?介是耿介,所以名字就代表一个人,你看他的性格也是,有一种耿介的性格,我们学校的校训叫作什么?礼义廉耻,那是号称是蒋中正提的,他的书法是学柳公权,柳公权的字也很耿介,像石头一样。
好,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这句话很有意思,物不可以终通,这里也有一个提示,否排在泰后面,对于读易经的人就是一种提醒,物没有终通的。这个物就是事的意思,我们说事事物物,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这两句话应该合起来看,事物有本末终始,两句话其实是一句话。所以格物的物不一定是物质性的物,因此格物不一定只指科学而已。朱子比较注意以物质性的存在去思考,所以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格物而穷理,而王阳明呢,就比较往事方面思考,事就有关于德,所以格物是使行为归于端正,格物者,格事也,不是你把物研究安排,乃是使你所作所为的事,都依天理而行,依良知而行。

这事物不能够永远通的,所以在泰的时候你要想到否,这叫居安而思危。既然你常常想到否,就会经常有警惕,那么天地的运转是自然的,它的自然运转是循环的,春夏以后必然有秋冬,秋冬以后必然有春夏,春夏秋冬这样运转。至于人生呢,生必然有老死,所以生老病死这是人生自然生命的运转,不过易经除了讲自然生命之外,他要从自然生命当中指点我们内在的智慧生命。他告诉我们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这固然是一个原则,而这个原则只是一种提示,一种点醒,要你去注意这个问题,他并不是期待你泰了一定会否,否了一定会泰,他乃是希望否了以后,希望你否极泰来,在否中能够反省,而在泰中能够警正,于是就能常保康泰。这是易经对于我们的一种教导。所以这里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所以否也不会终否的,不过,人生也不是像天地运转一样,秋冬到了,你说冬天深的时候,我就知道春天快来了,夜黑到最后一定会有天亮,你不可以这样想你生命的历程。你自己的人生走到否的境况下了,如果不用智慧来挽救,这个否的生命是不会回归到泰的,你不能说我顺着它就泰起来了,不可能的。就是我们整个社会也是如此,在五六年前,十年前,我们台湾可以说是一片富有,富有到什么程度?几乎钱用不完,至少像我们学校这种公家单位,有时候到年终,会计要结算的时候,都要努力花钱,不然钱花不完,这是泰的时候,台湾几百年来最好的时候,就是十年前。后来呢,到现在,你不能居安思危,于是经济就渐渐走向现在危机的来临,这就渐渐走入否了,这时候你能不能够想,没关系啊,否极会泰来啊,我再等几年。那不一定的,否之又否,你没有挽救他,就只有一条路,就是亡国。你看看历史上国家怎么亡的。罗马不是也曾经风光过吗?所以你去读罗马兴亡史,他强盛的时候,真的是光辉灿烂,但是,他不能常守光辉,贵族生活糜烂以后,就渐渐走向否,乃至于亡国,于是罗马终究灭亡。他们生活糜烂,有一件事可以证明,他们贵族的餐厅外面一定有一个水缸,那个水缸不是洗手的,也不是养莲花的,那是因为他们觉得吃是一种享受,于是他们就去吃,吃到肚子饱了,吃不下去了,就走到水缸那里吐掉,然后再来吃,像这样的生活,当然一定会亡国。你想想我们台湾有没有这样在过生活,虽然不是用吐掉的方式,但是用别种方式,也是如此奢靡浪费,尤其是十年来,所以这个社会是很危险的,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习惯,也许你还没有长大,这种习惯还不深,但是有很多人是有这种习惯的,所以全世界喝XO最多的是台湾,整个世界台湾喝掉一半以上,台湾这么小小的一个岛啊,像这样的生活是不行的。我听说有人组团去法国旅行,旅行团到法国的时候就指定喝XO,世界有名的酒,葡萄产地来喝,感受不一样,于是大家就满桌喧哗,互相敬酒,一下子就把这几瓶XO喝完了,然后就说,再订酒,服务生就说我们没有了,他说你们柜台上不是有吗?服务生说我们不卖你们了,为什么不卖?他说我们的酒被这样喝,我们觉得是对酒的不恭敬,所以连卖都不卖台湾人,这也是台湾注定受苦,这叫作受之以否
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以后就这样读,自己去了解,解释,底下序卦就不再讲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4-28 21:40:3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23:35:18 | 只看该作者
先生的讲课每每看去,便是有根本有根本处又别有一番风景,别有一番滋味,循循然善诱,博而反约恰到好处,十分的有分寸,十分的有体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21:48:13 | 只看该作者
再次顶起再次学习再次再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12-11 14:37:5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清羽老师,你们好的文章,只是字有点弱,下下来,放大加黑,仔仔细细看。
非常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1-9 13:40:14 | 只看该作者
再次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5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1:37 , Processed in 0.312378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