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老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积极适应与消极适应:当家庭教育模式与学校教育模式发生矛盾怎么办?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4-27 12:11: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fanshaomin 于 2009-4-27 11:26 发表
所以最好不要用民主和专制的对立来讲这个案例,这里面只有可恶的学校,可恨的父亲和可悲的女儿而已。

做人要厚道,在你看来,这件事情万物皆可恨,但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因此凋零了是不争的事实。这位孩子的父 ...


所谓书目是孩子父亲自己的讲话里列出的。俗话说少不看三国,因为三国里那些诡计,不能给孩子以正面的影响,其他的几本书,除了谎言就是谎言,不知道这些给孩子看有任何正面意义。

一个做父母的,不能作为孩子的有力的肩膀,不能为孩子遮风挡雨,我说他可恨应该不为过。

现有的材料很有限,我只能妄加推测,孩子在学校里遇到了问题的时候有无跟家长倾诉?而这时候家长又做了什么?以我对现有资料的分析,如果孩子和父亲讲了遇到的事情,做父亲的一定没有给出他人和正确的方法,相反的可能是对于学校和教育制度的大肆痛斥,这将加深孩子对于学校和同学的对抗情绪,很可能是这场悲剧产生的直接原因之一。

我说了我原本不愿意对这个事情进行议论的,就是因为知道有大量的如你这样的人存在,会说我不可以对死者的亲人有任何不敬,否则就是不厚道。可惜的是,谴责社会和学校不会有任何实际意义,反思这个事情,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可能更为实际。所以希望你也能好好的想想,以此事为鉴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4-27 12:5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qqyou 的帖子

孩子是否跟父母沟通了学校的事情,这个目前还不知道。
但无论如何,这个父亲缺乏一种主动与老师沟通的意识。
有点听之任之了。

这个教训很惨痛,足够给我们警醒。

至于这个家庭是否搞的是民主式的家庭教育,我觉得没必要怀疑。
问题的焦点是:
家教模式与学校模式发生了冲突怎么办?
这个时候家长要有前瞻性。要时刻关注学校模式与家教模式可能存在的冲突。一旦发现有冲突,要采取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4-27 12:56:24 | 只看该作者
现有的材料很有限,我只能妄加推测,孩子在学校里遇到了问题的时候有无跟家长倾诉?而这时候家长又做了什么?以我对现有资料的分析,如果孩子和父亲讲了遇到的事情,做父亲的一定没有给出他人和正确的方法,相反的可能是对于学校和教育制度的大肆痛斥,这将加深孩子对于学校和同学的对抗情绪,很可能是这场悲剧产生的直接原因之一。

你确实在妄加推测,你可以以事论事去评价这件事,为何牵扯上对当事人人格的评论。
-------------------------------------------------------------------------------------------------------------------------------------
我说了我原本不愿意对这个事情进行议论的,就是因为知道有大量的如你这样的人存在,会说我不可以对死者的亲人有任何不敬,否则就是不厚道。可惜的是,谴责社会和学校不会有任何实际意义,反思这个事情,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可能更为实际。所以希望你也能好好的想想,以此事为鉴才好。

谢谢你的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4-27 13:00: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4-27 12:53 发表
至于这个家庭是否搞的是民主式的家庭教育,我觉得没必要怀疑。 ...


是没必要怀疑,因为根本就不是。

一些人以为儒家是专制,所以我反对儒家,我来做道家吧。可惜的是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不是民主家。

所以很多人所谓的让孩子自由自在的发展,无非就是道家思想而已,根本不具备任何民主的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4-27 13:04: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fanshaomin 于 2009-4-27 12:56 发表
你确实在妄加推测,你可以以事论事去评价这件事,为何牵扯上对当事人人格的评论。 ...


以事论事很好,可惜没有大量的事实摆在那里,我所可以看到的,就是三篇单方面的文字而已。不过从三篇文字里,我觉得还是可以感受到那个做父亲的教导孩子的大致方法的,故而有推测和结论,也许不完全正确吧。但做父亲的育儿失败,恐怕是无法推卸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7 13:07:04 | 只看该作者

跟老师搞好关系比较重要,

跟老师搞好关系比较重要,不管老师专制与否。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个实验:

他们来到一所小学,煞有介事地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智力测验。
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说这些名单上的学生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并再三嘱咐教师对此“保密”。

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根本没有依据智能测验的结果。但八个月后再次进行智能测验时出现了奇迹:凡被列入此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

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借用希腊神话中一王子的名字,将这个实验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迹呢?由于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都是著名心理学家,教师对他们提供的名单深信不疑,于是在教育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即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尽管名单对学生是保密的,但教师们掩饰不住深情还是通过语言、笑貌、眼神等表现出来。在这种深情厚爱的滋润下,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他们有了显着进步。“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一旦好意知觉对方,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寄以期望,对方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9-4-27 13:44:57 | 只看该作者
倾向于老易的意见。
属于什么型暂且不论,就中国的现实而言,这位父亲的家庭教育还是不错的。但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竟然出现如此的悲剧,这就是让我们思考的地方了。

老师有责任。父母也有失职的地方,除了老易说的积极适应,还在于孩子后来的处于绝境之时,没有及时发现予以排解。
但是,孩子的性格是主因。如果孩子有很多朋友,如果孩子坚强一些,心理不那么敏感一些,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所以,我从中得到的反思是:1、要让孩子交朋友。孩子大了,朋友比家长重要。
2、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老易说了,多批发点购物卡。
3、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般而言,有要好的玩得来的朋友,能和家长沟通,就不至于极端。
4、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力。不能太脆弱。

一句话,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另,qq说的不看三国演义不能苟同。按照这个论断,孩子也不能看历史了,历史上的诡计比三国还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9-4-27 14:00:47 | 只看该作者
看过相关报道,我第一印象就是徐远方的父亲其实是一个对孩子相当不负责任的人,之所以有这个结论,很简单,按照徐远方父亲的说法,远方跟父亲之间应该是亲密的 ,像朋友似的关系,如果这样,孩子几个月来的痛苦怎么可能作为朋友的父亲一点都不知晓呢,说不知道是不能原谅的 ,知道而不管更是罪无可赦的.当初拿着孩子的点点成绩到处讲演,我很怀疑,孩子的成绩到底与父亲的引导有多大关系,从后面孩子与父亲的关系看,父亲其实是先工作后孩子的,这样,那么对于前面的民主培养及其取得的成绩我只能理解为是这位父亲的无心载柳柳成荫,而后面的不幸结果才是与这位父亲的玩忽职守有直接关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9-4-27 21:00:14 | 只看该作者
家长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孩子通过家长这面窗户认识外面的世界,
家长绝不能分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而是要找到平衡,寻求共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9-4-27 21:21:18 | 只看该作者
同意老易的观点。

这个案例是比较极端,其实我们平时遇到的消极适应、让孩子独自面对、期望孩子慢慢适应有何曾少见。

当然,有时,我们需要让孩子去经风经雨,让孩子在历练中成长,我们会让自己当一个旁观者,但我们一定不能放手自己的责任。

要多去问问孩子的感受,多去感受孩子的内心,当孩子彷徨失措时,就不能缺了我们的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7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20:31 , Processed in 0.07902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