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73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教育专家杨东平: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1 19:14: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


 杨东平,1949年生,“自然之友”副会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总策划,中央电视台谈话节目“实话实说”节目指导。主要从事教育研究和文化研究。著有《通才教育论》、《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21世纪生存空间》、《最后的城墙》、《倾斜的金字塔》等;编有《教育:我们有话要说》、《大学精神》、《社会圆桌》等。

   412,星期日。

下午在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召开一个农民工子弟教育的工作会。上午无事,到校园里转转,却发现人流汹涌,感慨这里的大学生怎么那么年轻。再仔细看,原来是家长带着学生,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都有。打听下来,才知是第七届小学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开赛,这里是主考区

现场还有广东省数学奥林匹克集训的报名收费处,我为取证,购买了小学四年级、五年级的试题,一张A4的纸,每份5元,足见考试拉动经济的巨大作用!一看就晕了。请看下面节选的第七届小学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2的部分试题,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测测自己的智商。没想到过去我上初二时才学的平面几何题,已赫然出现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竞赛题中!我们都知道中国中小学数理化等学科教学的难度,比西方国家深一到两个年级;现在,竟然将难度下放了四个年级!

奥数的泛滥成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休息健康,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是完全违反教育规律的。如杨乐等许多数学家所言,这种重在解难题、怪题,所谓的数学杂技和高强度的集中训练,与提高数学素养毫不相干(正如会全套的脑筋急转弯并不意味着高智商);相反,只能扼杀和败坏儿童的学习兴趣,这正是许多中国孩子严重厌学、从小学就厌学的原因。其对少年儿童的摧残之烈,远甚于黄、毒、睹,远甚于网瘾网迷,说它祸国殃民毫不过分。青少年正被少数人的物欲所绑架,他们打着智力开发优质教育培优的美丽旗号,内外勾结,在谋取私己的暴利!

问题是为什么这样大规模地戕害青少年的行为没人管。不是有《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吗?不是不许乱收费吗?不是有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三令五申吗?公安、城管都不管?妇联、关工委呢?究竟谁应该对此负责?前几天,41的《中国青年报》也报道了《奥数这海盗为何越剿越猖狂》,副标题是让数学杂技在小学泛滥是政府监管失职,可谓一言中的。有关部门有高考取消奥数加分的动静,引起一些人的质疑。我认为,在高中阶段,开展较深入的专业学习未尝不可;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解放小学生,还小学生以健康的权利、休息的权利。这真的是非常高深、艰难、不可实现的目标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20:22:04 | 只看该作者
我为什么反对奥数
                                                                           杨东平
    我没有想到,几天前一篇声讨奥数的博文,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其实,我不是小学生家长,并不很了解情况。博文发布后,许多家长与我联系,才知道情况要更严重。
    资深家长告诉我,“希望杯”不是真正的奥数,是所有数学竞赛中最容易、中学基本不认的,是给那些“没有希望”的学生准备的。怪不得有些已经大学毕业的网友答出了题目,还说有什么难啊,学数学怎么不好。
    有些人不解我的愤怒,你为什么那么极端,怎么就比黄睹毒更厉害啊?原因很简单,因为黄睹毒之类受害者少,影响的是极少数所谓的“问题学生”;而“奥数班”、培优班之类,大面积覆盖学校教育,堂而皇之地绑架了大多数学生、尤其是所谓的“好学生”,贻误、伤害着整整一代少年儿童,当然情节更为严重、性质更为恶劣。
    众所周知,今天的“奥数”早已不是什么业余爱好、兴趣培养,而是围绕“小升初”进行的高度商业化的择校竞争。我周围有许多家长如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有许多没有寒暑假、双休日,奔波劳累、辗转于各种培训班的孩子。早晨,他们闭着眼睛由家长帮助起床穿衣,在车上接着睡,在路上吃几口早点,一直学习到夜晚。为了获得进入重点中学的机会,他们一人要报好几个重点学校的“奥数班”,俗称“占坑班”—— 名符其实的令人恶心,臭不可闻!
    已经21世纪了,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了,已经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了,而且是“首都教育”,我们应该接受吗这样的现实吗?或者说,我们要容忍到何时?真的是“是可忍,孰不可忍,”还不能愤怒一下?
    改变这种乱相的治本之策,并不复杂并且早已明确,就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方针,依法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一些落实这一方针的城市,已经大面积地取消了择校,如沈阳、盘锦、铜陵等地,并非天方夜谭。早在2005年,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当时,各地大张旗鼓地整治过这一畸形现象,北京市紧急叫停了“迎春杯”小学数学竞赛,浙江省停办小学“奥数”竞赛活动。长春市取消小学所有竞赛,宣布竞赛和评奖活动一律与升学招生脱钩。湖南省紧急叫停中小学校违规抢生源。上海禁止名校举办小升初“衔接班”,规定不许组织小学生参加有选拔性的竞赛和培训班,山西省教育厅向学校发出13条禁令……问题是今天的情况究竟如何?许多数学竞赛改头换面,装扮得更加隐蔽和美丽动人了,例如“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趣味数学解题技能展示,已经举行了七届全国大赛!还不断有新秀出场,如EMC(英文数学竞赛)、AMC(美国数学竞赛)等等。
    在2006年5月在成都召开的现场会上,教育部还提出了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的目标:“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做到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大中城市基本消灭薄弱校,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大大减少……教育乱收费现象得到有效治理,义务教育阶段“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得到解决。”现在3年已经过去,5年有希望解决吗?谁应对此负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4-23 23:03:29 | 只看该作者
这种违反自然规律的奥数,危害太大。也是那些机构利用了家长的功利心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8:57:20 | 只看该作者
教授抨击奥数教育 建议取消重点学校


                                                                                               新京报

  本报讯 (记者杜丁)近日,北理工教授杨东平发表博文称,“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奥数教育对少年的毒害比“黄赌毒”还厉害。前日,杨东平表示,他近日已将一个“是否该取消重点初中校”的建议递交给相关教育部门。
  “奥数贻误整整一代少年”
  4月15日和19日,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其博客上分别发表文章《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和《我为什么反对奥数》。后文表示,因黄赌毒之类受害者少;而“奥数班”大面积覆盖学校教育,堂而皇之地绑架大多数学生、尤其是所谓的“好学生”,贻误、伤害整整一代少年儿童,“性质更恶劣。”
  学奥数是为了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在今年3月份联合新浪做了一份“重点学校该不该取消”的调查,调查显示,45.8%的家长认为择校的感受是心力交瘁。75.2%的家长表示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和择校热应该首先问责教育主管部门;61.4%赞成在义务教育阶段取消“重点学校”。
  两篇博文评论超八千条
  杨东平的博文发表后,引发关注。昨日,两篇博文的点击率已超63万,评论8734条。不少人表示友持,也有网友希望杨东平能利用其身份地位,降低奥数热度。
  对此,杨东平表示,作为教育部教育规划专家,上月他已跟其他专家开了研讨会,内容就是“要不要取消重点初中校。”据介绍,研讨会上,多数专家认为,择校已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最大问题,是影响教育均衡发展的“肿瘤”。要解决择校问题,就要取消“重点学校”。“讨论建议已递交相关教育部门。”
  ■ 对话
  “说奥数祸国殃民毫不过分”
  杨东平认为,要实现教育均衡,需取消重点初中校
  昨日,本报记者就奥数教育问题采访了杨东平。
  新京报:为什么说奥数比“黄赌毒”还厉害?
  杨东平:奥数只能扼杀和败坏儿童的学习兴趣,说它祸国殃民毫不过分。
  新京报:你周围有朋友的孩子参加奥数吗?
  杨东平:很多朋友、同事的孩子正在经历。他们都深恶痛绝,但都在积极参加奥数班,没人站出来说话,我只好替他们出来“大喝一声。”
  新京报:你不认为问题还是出在家长身上吗?
  杨东平:很多人认为是家长的问题,但问题的实质是人为把学校分等级,采取“倒逼机制”迫使家长就范。
  新京报:有人认为办“重点校”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
  杨东平:教育质量应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阶段更不应设门槛,几所重点高中办初中校搅乱整个教育资源。
  新京报:你认为怎么解决教育均衡的问题?
  杨东平:取消重点初中,或建教师流动机制进行拆分。
  ■ 各方说法
  家长 上奥数班就是为“占坑”
  吴女士的儿子9岁,小学三年级,已经上了两年奥数班了。“上奥数班就是为了占坑。”吴女士称,目前北京有几家举办奥数班的学校,人大附中、101中学等重点学校都在这些奥数班挑生源。“你不上他们的奥数班,连名校的考试机会都得不到。”而上奥数班未必能学到东西,“很多题直接套公式就成。”但吴女士还是表示要让孩子学奥数。“你不学,大家都学,那不等着落后吗?”
  吴女士介绍,奥数班最普通的级别班每学期2000元。“我儿子有个同学,报了10几个班,每年在各种班的花费上就达四五万。”
  专家 应杜绝将学奥数功利化
  “不和利益挂钩,学奥数是件好事。”首师大数学科学院副院长王尚志表示,奥数的问题和利益有关。
  他介绍,数学人才关键是要有创新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华罗庚等一批数学家都是这样培养人才的。“我们不能像培训匠人一样培训数学人才。”他称,现在的奥数强化训练,获奖成为最大目的,把孩子变成做题机器,忽略创新精神和质疑精神的培养。
  “我们现在也面向数学爱好者搞竞赛,一、不和高考挂钩;二、不盈利;三、不层层培训。”王尚志称,“如果过于功利化,本来很好的事,也就做不好了。”
  老师 奥数无错错在教育体制
  “奥数并没有错,错在教育体制。”汤老师是国际奥数金牌教练,他认为不能把奥数“一棍子打倒”。他介绍,在他培养的参加奥数竞赛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对数学有着很强的兴趣和爱好。“对于这部分有爱好的学生,学校有责任为他们创造机会。”
  现在普遍攻击奥数,主要是因为把奥数和升学挂上了钩,家长逼着孩子学,不考虑兴趣,就瞄准升学。“这不是奥数的问题,是教育体制出了问题。”
  ■ 题目节选
  1、蜗牛爬墙,“日升六尺六,夜降三尺三。墙高一丈九,几日到顶端”。蜗牛第几天首次到顶端?
  2、每只完整的螃蟹有2只螯、8只脚。现有一批螃蟹,共有25只螯,120只脚。其中可能有一些缺螯少脚的,但每只螃蟹至少保留1只螯、4只脚。这批螃蟹至多有多少只,至少有多少只?
  来源:第六届“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赛小学三年级试卷
  本组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杜丁 王佳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21:08:12 | 只看该作者
杨东平炮轰奥数 
                               网友支持 矛头指教育部

   “全民奥数”似乎成为这个时代学生读书的重要符号。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称要“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并称奥数教育对少年的毒害比“黄赌毒”还厉害。杨教授的言论,立刻在互联网上引起广泛关注。
  杨东平认为,目前奥数教育的泛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休息健康,更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是完全违反教育规律的。
  杨东平甚至称,奥数对少年儿童的摧残之烈,远甚于黄、毒、赌,远甚于网瘾网迷,说它“祸国殃民”毫不过分,“青少年正被少数人的物欲所绑架,他们打着‘智力开发’、‘优质教育’、‘培优’的美丽旗号,内外勾结,在牟取私己的暴利!”
  4月19日,杨东平又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我为什么反对奥数》。在该博文中,杨东平解释了为什么称奥数对少年儿童的伤害远远大于黄赌毒甚至网瘾,“原因很简单,因为黄赌毒之类受害者少,影响的是极少数所谓的‘问题学生’;而奥数班、培优班之类,大面积覆盖学校教育,堂而皇之地绑架了大多数学生、尤其是所谓的好学生,贻误、伤害着整整一代少年儿童,当然情节更为严重、性质更为恶劣。”
  杨东平的激烈言论引起了网民更激烈的反应,与以往专家哗众取宠引来骂声一片不同的是,杨东平获得了几乎一边倒的支持,年轻的父母甚至老师们异口同声的反对“全民奥数”,要求教育部明令禁止小学生一窝蜂学奥数。
  网民言论:
  强烈要求由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牵头、以立法的形式取缔一切形式的奥数班,特别是巨人、学而死、仁华等等。正是这些学校毁了真正一代人的欢乐童年,泯灭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童年无价!!!!!!!
  我也是一名高等学校老师,对社会上的奥数教育痛恨至极,我有一个9岁上四年级的儿子,一直都坚决拒绝让他指染奥数,我认为去奥数严重干扰了儿童建立正常逻辑思维的能力,摧残儿童心灵,其存在的目的已演变为获取暴利的手段,呼吁广大教育者和广大儿童家长一起抵制奥数教育这种恶劣风气。
  教育产业化下的结果,还有就是铺天盖地的英语学习和四、六级考试,只有更改现行的教育体制,斩断利益向教育领域输送的渠道才是关键问题所在。
  本人是一位退休的老教师,许多地方的奥数就是给每个年级的孩子讲上个年纪的知识。罪过完全在教育行政部门,它们的政策诱导,使家长们不得不把孩子推向“奥数”不归之路,所以要想解决此类问题,只有从教育行政部门来下手,否则一切都将是徒劳的。
  已经不需要讨论了,奥数早已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了,只是教育部一句话的事,还不叫停只能是官员不做为了。
  奥数是目前应式教育制度下产生的一个恶瘤,其实它对大部分学生没有用。增加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扰乱了正常的学习。根源在于一些名牌学校招生优先录取奥数之类的获奖者。国家应明令禁止!
  奥数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害人不浅,数学家是需要天赋的不是作题作出来的,让小学生快乐的生活吧,教育部门的当权者,为了孩子,你们做一点点的善事吧,还我们的孩子一个美丽的童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6:35:52 | 只看该作者
省人大代表建议取消奥赛加分政策 家长强烈抵制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今年高招加分的政策和去年还是一个样。”福建省南安市国光中学数学教师谢婉彬看了刚刚公布的《2009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细则》中有关加分照顾的规定,觉得“有点失望”。


  作为福建省人大代表,她在今年1月举行的福建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奥赛’、‘创新大赛’、‘省优秀学生’与高校招生加分脱钩的建议”曾引发媒体热议,省里有关部门前不久还答复她高招录取照顾政策“要调整”,但最后公布的内容却没有采纳她的建议。
  高考奥数加分政策遭省人大代表质疑
  按照福建省高招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下列考生可享受加20分的照顾,由学校择优录取:1.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者;2.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者;3.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
  谢婉彬等5名人大代表在建议中对上述规定提出三点质疑:
  首先,奥赛的目的只是想针对少数有天赋、有特长的学生,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国际大赛,在学科方面有所突破和建树。由于奥赛得奖的学生高考可加分,这样就使得奥赛带上了功利性,导致一些学校、家长、学生为了奥赛取得好成绩,加班加点专攻某一学科,因此在客观上造成了一些本没有特长的学生为了“加20分”而偏科。只有在没有功利性的氛围下,才能避免参加竞赛的学生出现偏科现象,也才能让真正有天赋、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
  其次,举办青少年创新大赛的目的是发现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但是因为政策规定获全国二等奖以上的可加20分,导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变味,一部分作品由“专家指导”变成“专家制造”,甚至有的中学生选送参评的作品达到了硕士、博士生水平。
  第三,从2004年开始,福建省出台获省级优秀学生称号者高考可加20分的政策,但是“省级优秀学生”不论是从名额分配、评选标准或是评选过程均存在不公现象。获得“优秀学生”称号的不一定真正优秀,其背后有很深的人脉关系及家庭背景,甚至存在腐败现象。谢婉彬等代表指出,福建每年因“奥赛”加分的学生大约有150人,“创新大赛”加分的大约有15人,“优秀学生”加分的有100多人。这种加分政策对全省绝大数考生,尤其是农村学校的考生是极不公平的,他们的高考原始分数即使能上北大、清华的录取线,也可能因这种加分政策而上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8:52 , Processed in 0.18298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