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106|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刻骨铭心与体验式学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10 11:0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慧根,开窍,领悟与策略思维》是我最近写的自以为十分重要的文章,
写完后激动了半天,可发出来反响寥寥。看来,这个问题还得详加阐释才行。

汉语里有个词叫刻骨铭心,大意是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通常我们用这个词来形容爱情,不过,这个词也可以用到教育上,
比如体验式教育,我们不妨可以称之为刻骨铭心的教育。

孩子屡教不改,有时候家长会气势汹汹地把孩子揍一顿,一边揍
一边说:让你好好长长记性。"

当然,揍孩子未必是一种必须的方式,不过从效果上来说,有时候
的确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这种教育方式虽然一直被教育专家诟病,
在家长中间还是颇有市场。

某个道理,直接灌输效果是非常差的。就算从理性上认识到是这回事,
但是,诉诸行动还会有很长一段距离,所以为了让受教者尽快将道理
刻骨铭心并转化为行动,有时候教育者需要让学生尝尝某种滋味,进而
长长记性。

体验式学习与传统学习比起来最大问题是学习成本比较高。
所以好钢用到刀刃上,不必什么都安排体验。

不过有些能力,不花点时间培养还真不行,比如情商的培养。
我读大学的时候,在石家庄参加了军训,整整一年时间,说是能培养出
严谨作风之类。每天叠被子精益求精。可实际效果并不好,军训结束,
被子松松垮垮,人也松松垮垮,一点看不出当过一年的兵,可是,
那些当过三年以上的兵还真不一样,往往一看就知道是当过兵的。

所以,练某种气质或者情商,没有一定时间投入是不够的。

下边有个例子,大家看看日本学校怎么培养孩子的情商。

日本有个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严谨和耐性,留的作业就是数数儿。

数的对象数量动辄以万计,有的甚至达到10万以上。如眉毛,头发,鱼卵,米粒,
玉米粒等等。

数数的时候是团队协作进行。少则几人,多则百人。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
此外,通过数数也可以探索怎样计数。比如数头发的时候,100根头发扎成一束。

在电视上曾看过一种多米诺骨牌的游戏,跟数数差不多。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协作,
把上万张骨牌一个个摆好。往往要花十来个小时。然后一声令下,骨牌一会儿就倒了。
如果不从教育的角度看就会觉得有些不可理喻,十几个人花十个小时就表演这么一会儿,
值不值得?

但从教育角度就容易理解了。学生们体验了协作的重要,同时锻炼了耐心、细致与严谨。

许多企业搞员工培训也喜欢用体验式学习这种方式。比如培养团队意识,就搞一个游戏,
分成几个小队,自己设计队旗,队徽,对歌等等。培养互信意识,就搞背摔等等。

这种培训的效果应该说比单纯灌输要好,否则企业也不会投入好几万搞这些东西。

回到开头说的开窍那篇文章。实际上许多人都是在体验的过程中逐渐开窍的。
社会实践,实际工作,恋爱婚姻本身就是一种体验,在这些实际情境下,许多
在书本上看了半天也没弄明白的道理就一下子豁然开朗了。这样的豁然开朗多了,一个人
就慢慢聪明起来了。

但是,靠社会实践这种体验变聪明有时候成本是比较高昂的。
这点我有许多切身体会。将来会写许多这方面的内容。

与书本,与老师的教育比起来,体验最大的问题就是成本,
从小孩子的屁股成本,到学生的时间成本,再到企业的金钱成本,
再到个人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职业、家庭方面的波折。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人类的悖论就是,如果不亲身体验就难以开窍,难以长记性,
可是,体验过后往往韶华已逝,变成了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无限怅惘。

正如下面这段话: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摆在我的面前,
但是我没有珍惜,

直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如果上天能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

我会对这个女孩说"我爱你"

如果非要在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

我希望是..一万年.. ”


再次为我的
《慧根,开窍,领悟与策略思维》一文做广告。

多读读,多品品。赶在体验前开窍,敢在教训前长记性,
缩短认知周期,避免异步陷阱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叮叮当铃 + 1 + 1 我看得有些是懂非懂,好像看懂了,但是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4-10 11:49:39 | 只看该作者
最近你的文章,我都看不懂,没法回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12:06: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9-4-10 11:49 发表
最近你的文章,我都看不懂,没法回帖


可能单篇文章有些内容没说清楚,
几篇综合起来会好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4-10 12:09:01 | 只看该作者
领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4-10 12:52:14 | 只看该作者
老易不断抛出新观点,也促进了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这是一般的育儿教育书中看不到的。不过像这样在论坛里看确实有点辛苦,作为普通家长,关注孩子教育也就近一两年的事,很多概念我都是第一次接触,无法深入理解,期待老易早日出书,以便系统学习,缩短认知周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13:17: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lapan 于 2009-4-10 12:52 发表
老易不断抛出新观点,也促进了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这是一般的育儿教育书中看不到的。不过像这样在论坛里看确实有点辛苦,作为普通家长,关注孩子教育也就近一两年的事,很多概念我都是第一次接触,无法深入理解, ...


书有书的好处,比较系统,但论坛也有论坛的好处,
双向传播,往往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减少被误导的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4-10 13:40:19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老易的文章都是自己的心得体会,比较深刻的那种哦......我再去好好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4-10 13:53:01 | 只看该作者
我需要去拜读下你的大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4-10 14:08:04 | 只看该作者
老易不要为写文章而写文章。来点实际可操作的,或者来点实例,咱也许能弄明白哦。其实你说的大家都能意会,可咱们是家长。时间不等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14:47: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修竹 于 2009-4-10 14:08 发表
老易不要为写文章而写文章。来点实际可操作的,或者来点实例,咱也许能弄明白哦。其实你说的大家都能意会,可咱们是家长。时间不等人啊。


看来你还没明白教育是怎么回事。

什么叫操作?必须建立在如下基础:

我得清楚的知道学生的年龄,智力发展水平,心理发展水平,知识基础,家庭环境,
学校环境等等,没有这些数据,制定的任何所谓操作都是一种无效教育。

教育是没有模板可言的。指望着我设计出一套模板大家照着操作,这是不现实的。
凡是热衷制造这种模板的,都是利用了家长的“偷懒”心理蒙人的。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真谛。

我现在在做两件事:

第一,写文章,写书,给家长理论上的帮助。帮家长能够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家教策略。
第二,做直接的一对一的培训。现在正在筹划怎样通过网络进行。

但无论哪种形式,都不可能有现成的教育模板提供。
教育模板,害人不浅。几年前我就是这个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6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3:41 , Processed in 0.103294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