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70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托尔斯泰《谁向谁学习写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8 11:0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托尔斯泰《谁向谁学习写作》


(托尔斯泰文章全名《谁向谁学习写作,是农民的孩子向我们,还是我们向他们学习写作》)(2007年11月9日)



文章分为有联系的两个部分,一是谈在托翁自己办的学校里指导孩子写作文,二是谈儿童教育的原则。

教写作,托翁说他偶然得知的最佳指导方法是,仅仅出给孩子极大想象空间的题目,如提供一个谚语,引出一个极其简单的故事梗概,如“有个农夫把一个乞丐带回家,然后,因为他做了好事,就开始数落那个乞丐……”或者,“建议他们用自传的形式写一个男孩的故事,男孩的父亲贫穷而又放荡,被送去当兵,回来时改邪归正,变成好人”。

在适当给予提示和引导的情况下,孩子的写作结果令托翁惊异。孩子的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美”。人物“显得格外可信和生动”。“描写显示出深刻的艺术特征”。具有还原全部细节的能力。包含绝不同于大人的“弥足珍贵的”细节。包含着这样一个词,“每次我读到这个词,仿佛都会让我再感动一次。只是一个词就展现出整个画面,勾勒出所有人物形象及他们的态度。而这个词在句法上用得并不准确……”孩子的写作极其准确的反映出主要人物之间的感情关系。作品充溢“爱和爱的幸福自豪感”。作品的最后一幕达到“美妙”“亲切”的最高峰。

儿童教育原则部分比较难以理解。托翁自己也说“我会努力阐述我的结论”。我努力将我对托翁此段论述的理解写在下面。

托翁认为,“真善美是一种观念,表现的仅仅是真善美中的和谐关系”。因此,“培养、教育、发展,或者任意想如何去影响孩子,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具有或者其实就有一个不自觉的目的:使真善美的意义达到最大限度的和谐。”

什么是真善美的和谐?“绝对的真是没有的”。托翁认为相信就是真,而明知否而说是则为说谎。“如果我说手指一碰桌子,桌子就旋转,我并没有说谎,只要我相信就行,不管这是否是真的。但如果我说我没有钱,而那时我知道我是有钱的,这就是在说谎。”美需要视背景情况而定,“任何大鼻子都不能说是丑的,但如果它长在一张小脸上就成了丑的。丑只是对美的不和谐。”善首先产生于身边,“把自己的食物让给乞丐或者自己吃掉,都没有什么不好的,但如果我的母亲快要饿死了,这时则不管别人吃还是自己吃,都是对善的意义的不和谐。”

托翁认为,儿童的成长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天然的具有真善美的和谐,第二个阶段则这种和谐受到挑战。

第一个阶段是,“一个健康的孩子降生到世上,与我们所抱有的对真善美的绝对和谐要求是相适应的;他更接近于那些非灵性的存在——植物、动物、大自然,这些东西始终向我们展示着我们所寻求和期望的真善美。在所有时代所有人的心目中,孩子从来都是天真无邪的,是真善美的化身。人完美地降生——这是卢梭说的一句至理名言,这句话乃是像磐石一样坚固的真理。人一旦降生,就成为真善美和谐的一个原型。”

接着而来的第二阶段是,“然而生活中的每时每刻,他降生时所处的那种完美和谐的关系不断扩大其时空与数量,而每向前走一步,这种和谐都有被破坏的危险,从此后每走一步,每一个时刻,都会有新的遭到破坏的危险,从而使人丧失希望去重建这被破坏的和谐。”这里说的似乎是由于孩子“降生时所处的那种完美和谐的关系不断扩大其时空与数量”,因此逐渐变化,这种变化其实质就是儿童真善美和谐的原型逐渐被破坏,而且连重建和谐的希望也逐渐丧失。但同时托翁又作了似乎更有具体所指的论述:“人的必然发展非但不是达到我们所怀有的和谐理想的手段,而且是造物主在达到更高和谐理想的途中设置的障碍。在这一向前发展的必然规律中,包含着我们祖先品尝的善恶树之果的意义。”

所以托翁的观点似乎是,儿童是天生的真善美和谐原型。但其成长过程中,这种和谐逐渐遭到破坏。

破坏的原因托翁表述的不甚明确。“那种完美和谐的关系不断扩大其时空与数量”是否可以理解为随着孩子的成长,在“真”“善”和“美”三个维度上他们的接触面越来越广?“造物主在达到更高和谐理想的途中设置的障碍”和“我们祖先品尝的善恶树之果的意义”则应是指孩子的发身?

托翁认为教育之难关键在不可避免出现的第二阶段。“倘若时光停滞,倘若孩子不是向着多方面成长的话,我们本可以安然达到这一和谐(本文作者注:此处实际上是指在孩子成长后仍然保持和谐),在我们认为不足之处加以补足,在我们认为多余之处加以剔除……”

托翁因此认为,在贯穿第一和第二阶段的对儿童的培养、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中,关键是需要“向后看”而不是“向前看”。“向后看”就是向儿童真善美的和谐原型看,“向前看”就是向孩子自身发展的方向看,就是向“成年人的完善而虚假的理想看”。托翁认为大多数儿童教育工作者其实是“向前看”的。托翁对此反复论述。

托翁论述到:“……孩子是处在现实生活中的,他们生命的每一方面都在彼此追赶着寻求发展,而我们大都将其生命的这些方面的向前发展视为目的,只顾与发展步调一致,而不顾发展的和谐。”

托翁这里认为“向前看”和“向后看”实际上是矛盾的。而大多数儿童教育工作者“向前看”。

托翁说:“他们不是尽力抑制某些部分的过度增长或者抑制总体的发展,以等待新的时机来消除已经发生的错误,他们像蹩脚的雕刻家那样,不是刮去多余的部分,而是往上越粘越多……”

这里的“抑制”是什么意思呢?“刮去”和“粘”,也就是“减”和“加”,又各是什么意思呢?“以等待新的时机来消除已经发生的错误”中的“新的时机”又指什么呢?

我认为“抑制”的意思可能是:应该抑制孩子在“真”“善”和“美”三个维度上他们的接触面的急速增长,以及应该抑制孩子自身发身带来的性认知要求的不断增长

“减”则是指少教训,“加”则是指多教训。“新的时机”指看准这样的时机:出现这样的教育资源,其内容可让儿童固有的真善美和谐原型得以发展,其指向又是针对着可以纠正儿童已发生错误的。

也就是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之增长应与“善”“美”意识的发展相协调。前者可能会快速发展,使后二者跟不上其步伐,儿童教育工作者如不对此加以扭转,最终会使儿童丧失真善美的原有和谐关系,并对重建和谐关系丧失信心。

错误的儿童教育追赶和促进认知发展的进程。即使追求和谐,他们也着眼于“未知的未来的原型”。而正确的儿童教育则始终关注真善美的和谐发展,而这种关注可以通过关注儿童原有的真善美和谐原型来达到。托翁论述到:“那些教育者就是这样,他们努力做的仿佛就是一点,即让发展进程不断继续下去,即使他们考虑到了和谐的问题,在达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他们始终是尽力去寻求我们所未知的未来的原型,而避开现在的和过去的原型。”

应该注意,“向后看”的原型和“向前看”的原型的重大差别在于,前者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是真实的,是扎根在孩子心底的。而后者是“完善而虚假的理想”,是“未知的和未来的”。

托翁总结到:

无论孩子的发展怎样不正确,他身上会永远保留着最初的和谐的特点;还应该节制这种发展,至少不去促进它,便可以希望得以哪怕是稍许的接近正确与和谐。然而我们却如此自信,抱着幻想沉浸于成年人的完善而虚假的理想,我们对身边所发生的错误是如此急不可耐,如此相信我们纠正错误的能力,又是如此少的理解和珍惜从孩子身上开始的美,却竭尽所能忙不迭地夸大我们遇到的错误,而草率地对孩子进行矫正和教育……孩子不断发展,离过去已遭泯灭的原型越来越远,越来越远,也越来越不可能达到成人想象中的完美原型。我们的理想在后面,而不是在前面。教育只能使人败坏,而不能使人改善。孩子越是被败坏,就应越少对他进行教育,他所需的自由就越多。

托翁认为孩子比成年人“距离真善美的和谐理想更近”,“其实对这种理想的觉悟他比我更强烈”。孩子需求于大人的“只是和谐而全面充实自己的材料”。这里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托翁认为大人有助于孩子的教育只有一种,那就是给孩子提供“和谐而全面充实自己”的教育,我理解,这种教育也就是能使孩子固有的真善美和谐原型能得到发展的教育。

回到教作文,托翁写到:

一旦我给他充分的自由,不再去教导他,他就写出了如此具有诗意盎然的、在俄国文学中绝无仅有的作品。因此,依我之见,我们无法教孩子们、特别是农民的孩子写作,特别是诗意的写作。我们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教他们去从事写作。

如果可以把我为达到这一点所做的事称为手法的话,那么这些手法有如下几种:

1.提供多样化的,有极大选择余地的题目,不要自己去为孩子们杜撰,而要提供最为严肃、也是教师本人最感兴趣的题目。

2.给孩子们朗读孩子们的作文,因为孩子的作文都比成年人的作文更合理、更优雅、更有道德感。

3.(尤其重要)在批改孩子们的作文时,用永远也不要提醒他们注意练习本的整洁,或者书法的工整,或者拼写的正确,最重要的是提醒他们注意句子结构和逻辑。

4.因此,写作的难点不在篇幅或容量,而在于题目的艺术性,题目的循序渐进不是体现在篇幅的变化,也不是内容的改换,也不是语言,而是整体的机制,这包括:第一,从大量可供选择的思想和形象中挑选出一个;第二,为这一思想或形象选择词语来形容它;第三,记住它并为它寻找一个发生地点;第四,要记住所写的东西,不要再重复,一点也不要遗漏,要善于前后衔接;第五,最后一点,做到同时边想边写,互不干扰。抱着这个目的我所做的是:开头我先把这一工作的某些方面自己承担起来,逐渐把全部工作转给他们掌管。我先为他们从那些可供选择的思想和形象中挑选出我认为好的,记住它,指定发生地点,查看已经写过的以避免重复,于是我来写,而只他们用言辞讲出这些形象和思想;然后我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再查看已写过的;最后……他们自己承担起全部写作过程。

[ 本帖最后由 qsqsqsqs 于 2009-4-8 11:4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0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wanyi77 + 10 + 10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4-8 11:10:54 | 只看该作者
题目一看就喜欢,这类的文章请多多介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1:5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小小小鲸鱼 的帖子

看到你回老虫的帖,就想起我写的这个读后感了。托翁文见《托尔斯泰读书随笔》,王志耕、张福堂译,上海三联版。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写的真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4-8 13:59:01 | 只看该作者
内功内功想说爱你真的很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4-9 11:47:3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qs的介绍。。
不知道托翁还是个教育家。。
向后看的理论还很高深。更高深的是绝难操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0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2 03:38 , Processed in 0.078703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