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85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享受诵读的音律之美,躬行五德规范品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1 14:33: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刘丰源 北京

本学期开始,我作为一名实习者,参与到我们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国学课的教学过程,这个国学课是语文课内的一部分,每周一次课。这个班是二年级,在上学期已经诵读和学习了《三字经》的一部分。
对于教学,我是完全没有实践经验,只能摸石头过河,揣着一颗喜欢孩子的热心,脑中装着德慧智经典诵读的原理,就满怀信心的上阵了。
孩子们非常活泼。记得在第一节课,我什么也没教成,全部用在解释我的名字和回答同学们此起彼伏的问题上了。“老师,我可不可以叫你黑黑老师……”“哦?我很黑吗?可以……”“老师,我可不可以叫你流鼻涕老师?”我那几天刚好感冒,确实有点鼻塞,他这一问吓得我赶紧摸了摸鼻子,奇怪,没有鼻涕啊,“为什么啊?”“因为你姓刘啊”……弄得我时而兴奋,时而尴尬。不过还好,我知道孩子们的这些反应是他们喜欢和好奇我的表现,是想吸引我对他们的注意,而他们的本意是友好的,所以我还是很开心。用一节课来与孩子们交朋友,值了。
正式上课之后,首先是继续复习和学习上学期的《三字经》,我发现几个问题:1.孩子们的总体劲头不是很大,2.孩子们的差异很明显,几个能背诵《三字经》的孩子都是在家里学的,他们的长辈们讲解给他们的,而大部分孩子只是在随波逐流,诵读和理解的都比较肤浅,兴趣也不大。同时,由于我与同学们还不是很熟悉,又总是把他们当朋友,不轻易批评他们,威严感不足,因此课堂纪律也非常不理想,基本上干什么的都有。总之,目前的课堂学习机制和效果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我想干脆试试教孩子们诵读《德道经》。于是跟孩子们说:“看来同学们对《三字经》已经比较熟悉了,那么今天老师要教一点你们不熟悉的,你们愿不愿意学啊?”孩子们当然很好奇啦。于是我就开始领读,我背一句,孩子们跟一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孩子们都瞪大了眼,好奇地跟诵着这些他们以前没听过的古文,停下了原来自己在做的事情。我连带诵了三遍,结束之后,课堂的注意力又重新回到了我的身上,这种感觉真好!
从此我就开始教他们诵读《德道经》了,不过我还是没给他们发文本,只是调动大家的听觉和嘴巴诵读,我要充分利用好他们的好奇心。同时,我还放熊先生和小丫诵读的音频给他们听,效果很好。不久,我发现眼睛不见诵读内容已经制约了孩子们的诵读和背诵了,就打印了双一章出来,发给大家,孩子们又好奇了,“哦,原来是这个字”,这让我想起了刚开始诵读到“乱之首也”的时候,有个小孩子总是伸出他的小胖手在看。
一节课40分钟,一般在开头1015分钟和最后的几分钟属于诵读时间,这样既让孩子多开口,多复习,多巩固,又不至于让孩子们太累,或者感觉太单调。
诵读的时候,我先播放音频带诵、自己带诵三遍双一章,然后请孩子们分组诵、到前面来表演诵、男女生比赛诵等,这也是学习了德慧智试点学校的经验,目的就是调动孩子们诵读的积极性。诵读之前,我给孩子们提出了几点要求,1、形体放松、端正,2、专心。这些其实就是小学生所能理解到的“恭”字的意义,我转换后用来要求他们。每次我都把这几点写到黑板上,并反复强调这是诵读国学经典的前提要求,只有做好了这一点要求,我们才开始诵读,也才能取得最好的诵读效果。每次我都要花半分钟到一分钟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提醒大家,有没有做到这几点,看谁先做到了,我们马上就要诵读了。同时,在诵读的时候我自身也非常注意,自己站得端正,诵读专注,而且声音洪亮。不久大家都形成了条件反射,一提诵读经典,马上能集中精神,目光齐刷刷地对着我。

在带诵的过程中,我诵读的比较慢,而且尽量字正腔圆,同时按照熊春锦先生介绍的诵读的原理,体会自己身体三腔的振动,体会“音声相合”的感觉,也努力把自己的热情和祝福传播出去。这些方面都自然地传递到孩子们那里。我的两位朋友听完课之后都说:“要求他们的你率先做到了,他们诵读的韵律和姿态也在模仿你。”“我们听你的诵读觉得很有感染力。”经他们的提醒,再想想,孩子们的诵读真是一板一眼,非常投入。我也曾经问过孩子们:“你们喜欢上这门课吗?喜欢诵读吗?”大家都说喜欢。“为什么喜欢?”“诵读很好听……”我也曾简单的给大家讲过,《德道经》很了不起,不仅告诉我们很多道理,让我们很开心,还能帮助我们开启智慧,做聪明的同学。不过看来,孩子们还是对诵读中的音律的美感更有兴趣。那就让诵读的音律之美来引导着孩子们坚持诵读,走向经典的深刻内涵吧。
孩子们非常喜欢到前面来表演诵读,我就说谁能背诵双一章的可以先来,于是孩子们就开始更用心的诵读。不久,我拿到了口袋本的《德道经》,就告诉孩子们,谁能到前面背诵下来双一章,我就发给谁小宝书。孩子们争先恐后,气氛更好了一些。有些孩子很想要小宝书,又背不下来,到放假前,我也全发给大家了,因为那时书已经成为制约他们诵读的条件了。
每节课中间的20多分钟时间里,我会穿插着讲解五德的品格要求和引导孩子们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通过我的一些简单的讲解,让孩子们能初步了解到五德的最基本内容,了解到所有品格和行为规范都是包含在这五德的框架内,并由这五德衍生出来的,这些品德都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需要经常反思一下我们是否在生活中真正做到了。我将熊春锦先生做的《道德修养五德分析表》中的内容,针对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做了一个简单的行为分析表,经常问孩子们哪种行为属于哪一德,大家做到了没有,像猜谜语或者抢答题一样,孩子们也非常有兴趣,希望他们能在学校学习和家庭生活中也能时刻有这些品格规范的引导。
与孩子们的接触时间很短,我一般上课前来下课后就走,只能利用课间的一点时间简单和孩子们交流几句,对他们的生活中的变化了解不多,虽然很想了解。6.1儿童节过后,班主任老师告诉我,孩子们非常喜欢我教的诵读课,儿童节那天,学校规定大家都不用带书包来,早晨班主任进入教室的时候,发现大家都在齐诵《德道经》,书声朗朗,一些家长也向她表示非常支持孩子们学习德慧智经典诵读。她还邀请我在过几天的校园开放日上再来补上一节课,给家长们展示一下。我欣然应允,看来自己的努力还是得到认可的。
我一直在想,对于这样一门一周一次、全学期也不过10来次的课程,我究竟要教给孩子们什么东西?最后我的答案是,我要让孩子们在他们的童年就接触到并热爱我们民族的根文化经典,掌握正确的学习经典的方法,那就是诵读而且熟诵,养成一个通过自身诵读来潜移默化接受祖国根文化滋润的习惯;同时能深刻认识到,五德是幸福人生的基础,五德的品格性需要落实到现实的生活中。这就是我在教中学、学中教的努力方向。
我们开展德慧智经典诵读的时间还短,只有短短的一学期几节课的时间,经典诵读的效果很难具体的量化出来,或者在早期就很稳定的表现出来,但是孩子们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又表现出很高的诵读的热情,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坚持下去,德慧智经典诵读的效应一定会非常明显而深刻地在他们身上反映出来。孩子们的诵读热情如何以及是否掌握了诵读要领,大概可以作为经典诵读早期工作的评价指标。
德慧智的教育方法,简单易行,意义深远,孩子、老师、家长都那么喜欢,我觉得一线老师们,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们,真应该尝试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早读或者教学过程中,这样,让孩子们的经典诵读每天都能坚持,教与学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10:35:36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家长发言,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4-6 09:22:4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7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7:14 , Processed in 0.07464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