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4450|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女儿学论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30 12:2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购置多日的《教女儿学论语》终于结束了休息状态。3月28日晚,我和女儿开始了了第一小节的学习。因前两句女儿颇熟的缘故,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当知道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释义后,顿觉大受启发,并立刻联系自身,坦言自己没有达到那个境界,我笑着说,妈妈有时也做不到,我们一起提高吧。读完,还准确地运用了新学的成语“不亦乐乎”造了个句子,体活课上,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捉迷藏,有的跳皮筋,玩得不亦乐乎。
     29日晚,开始了下一小节的学习,对“犯上作乱”的理解显然较“不亦乐乎”要困难,不过耐心讲解后倒也明拍了许多。直到读到书中那个用“犯上作乱”造的句子,才彻底弄明白,在玉皇大帝的眼里,孙悟空的自封”齐天大圣“和大闹天宫的行为就是犯上作乱。
  30日晚,只学了句”“巧言令色,鲜以仁“。学到这儿问题又来了,女儿问我,她算不算巧言令色,她觉得自己很象,我就对她讲,你和老师或者父母还有其他大人讲话的时候是不是很诚恳,她说当然是,但我也想说得特别甜些,我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12:43:01 | 只看该作者
你只要没有讨好的意思就算不得“巧言令色”。这下女儿才舒了口气,看来她还是很在意这个“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12:35:27 | 只看该作者

教女儿学论语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作为孔子最优秀的弟子之一,却是有些鲁钝的,我趁机教导女儿,可见决定人的成功的重要因素还是后天的努力。女儿似有所悟地说她的同学夏丹丹最近的成绩提高得特别快,可能就是她很努力的原因。女儿会联系实际地举一反三了。接下来,我问她,是不是我们也有必要象曾子似的每天要反省自己啊?她说那当然,其实我每天都在做,我怀疑地瞪着她,“学而时习之,不也是其中一项吗?”我笑了,她也狡黠地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4-1 09:32:59 | 只看该作者
你家女儿多大呢,已经可以理解释义了。
我现在是利用这本书来进行预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2:51: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妞妞妈妈2007 于 2009-4-1 09:32 发表
你家女儿多大呢,已经可以理解释义了。
我现在是利用这本书来进行预习。

已经8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3:09:24 | 只看该作者

教女儿学论语3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女儿吃惊于千乘之国在春秋初期就是大国了。当然了,不过那时的国的概念和现在的国家是不一样的,那个时期的“国”、“邦”都是地方单位。那时候的生产力还不发达,很多东西都没有呢,包括纸张,但是孔子“仁”的思想却传乘至今。“孔子确实伟大”啊,女儿颇有感慨地说。

[ 本帖最后由 lucymama 于 2009-4-1 14:1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13:52:38 | 只看该作者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果然如我所料,女儿对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很费解。也难怪,当初我和她同学围棋时,老师便断言她会比我学得快,下得好,老师说孩童眼里只黑白世界,心无杂念遂学得快。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在她眼里不是很难做到的事情,的确如此,她正值垂髫,经事少自然诱惑寡。所以很多事情就会觉得不难做到。对孔老夫子的课程安排颇为不解,问我语文、数学、英语等知识要等学完那些孝、悌、仁等才学吗,是啊孔子认为仁德修养是重要的,即德育,而你所说的语文、数学、英语等方面的学习是智育。这就是孔子的一个教育方针。比如说一个人很聪明,掌握了很多知识,但是他不是把知识应用在怎样帮助自己和别人解决问题,而是到处制造麻烦,那是不是更糟糕。所以德育是相当重要的,女儿没说话,在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14:17:46 | 只看该作者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关于“贤贤易色”的解释争议很大,但我本人更推崇指夫妇之伦,因不确定,所以在此未给女儿细讲 .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此处之重,陈晓云翻译成“自重”,我们更倾向于“厚重”。如我所料“无友不如已者”,释义有分歧,女儿不赞成将其译成“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我亦同意,“友”在此我们倾向于“亲近”。否则有违孔子的“三人行必有吾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4-7 22:07:5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您直接让她读背《论语》更好啊,这样太耽误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09:47: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空山泠雨 于 2009-4-7 22:07 发表
其实您直接让她读背《论语》更好啊,这样太耽误她了!

学而不思犹如食而不化,何来耽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7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2:34 , Processed in 0.084858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