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天津清羽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转帖哲萱的(圖說)漢服、讀經、季謙先生和我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12:16:58 | 只看该作者
暑假回到臺灣,先生請我幫他做幾套打太極時可以穿的漢服,12月,我們在北京會面,賓館里,留下這張很詼諧的照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不遷怒,不貳過~

2009-3-14 20:45:13




天涯在小楼





头衔:孔門
等级:版主
文章:27
积分:276
注册:2008年5月12日

14



己丑年(西歷2009)春節,季謙先生來深圳跟金蔚老師學琴。
這張剛開始學,指法還不行,但青松說,比我的好看多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聽管平湖先生的曲子,很入神,先生說管先生的曲子,有“金石之聲”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12:17:28 | 只看该作者
這張很有趣,古琴、論語、漢服,和一條很幸福的狗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12:17:55 | 只看该作者
課間的時候,孩子們永遠還是被季謙先生所吸引,呵呵。
金蔚老師在最后結課時說,他還從未見過一位長者如此謙遜的向年輕人求學,他這一次真的見識到什么叫活到老學到老,什么叫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金蔚老師在我看來,是非常有智慧有見地的古琴家,他要我替他做一套漢服以后參加演出,他還決定也加入到讀經的行列中來了。君子總是互相吸引,智慧的力量是可以相乘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12:18:28 | 只看该作者
去登梧桐山,終于有我們的合影啦,呵呵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12:19:00 | 只看该作者
我很喜歡這張,帶子散開的時候,很瀟灑,漢服就是好看嘛,不過,先生也很帥,哈哈,我常常說,先生你很帥,他常常說,你一定是騙我的。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應該知道我沒有騙他。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附贈一張偶和青松的照片,輕松一下氣氛。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12:19:30 | 只看该作者
之后,去了廣州,在廣州孟母堂和孩子們的合影。當時將白桑兒推薦給廣州孟母堂的何老師,不過,不用我說,大家也能看出,雙玉甌風。以后私塾的孩子們,我會另開主題,不是有勸學版嗎,在此做個小廣告。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12:20:19 | 只看该作者
下一站,是萊州。萊州是個小地方,但萊州有個很有名的私塾,所以季謙先生和我們經常去那里。先賣個關子。
這張也很喜歡,因為感覺和孔子的表情很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春節期間,北方很冷,已經不適合穿單衣漢服了,在郊外散步,他還是硬要把羽絨衣解開,讓我拍到里面的漢服。
他為了讓別人開心,對自己的身體一點都不顧及。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12:21:29 | 只看该作者
最初,我推廣讀經,確實是被季謙先生所感動。但是,我現在跟他說,我不是為了您來做這件事的,而是為我自己,也不是為我自己,是因為人本來就應該這樣做的。
我很感謝他,讓我走入經典的世界,讓我走入牟宗三的學問,讓我可以對人間乃至于宇宙天地有更清楚透徹的認識。這種感謝是很欣悅的,很安靜的。
先生常用兩句話鼓勵別人,“盡義然后知命”“缺憾還諸天地”,這種朗暢的人生態度,真好。
這是我很滿意的一副作品,08年7月在深圳拍的,當時在聽一位老者研究的“易音響”,就是通過五行八卦設計的電路,可以把因機械錄制過程所損失的聲音補回來,達到盡可能的完美。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啊,忘記掉,還有一張很喜歡的。表情很有意思。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12:21:48 | 只看该作者
另請參考:


迈向“全民读经”的时代

————与经典有约:论语一百



王财贵(九十三年一月,读经通讯第三十六期)



   

缘起:十年来,我在台中师范学院,不管开的是何种课程,上第一堂课,即与学生相约:“有谁在这一学期之内,把任何一本经书读完一百遍,他的学期成绩便从 九十分打起。”因为我知道,只要一个人把任何一本经典读一百遍,他必能从经典中提升其为学的能力,必定能从经典中领悟其为人处世之道,必定能变化其气质, 开?其胸襟,启发其智慧,而这些不正是“大学”教育的真正目的吗?并且这一百遍经典必将影响其一生,所以不管上的是什么科目,给他九十分,甚至给他一百 分,都是值得的。去年七月十一日,在马来西亚巴都巴辖对华仁独中高中部的学生演讲时,偶然想到;高中生、初中生其实也可以这样读,于是与在场的学生相约, 谁能在半年内把论语读完一百遍,就送他一幅书法。这算是把一百遍读经法正式推向社会了,同行的马六甲锺积成先生,认为这种约定很有意思,于是在各种场合转 述,听到的人,都纷纷表示愿意参加,名之曰:“与王教授有约”。到现在,真的把论语读完一百遍的人已不少。读过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心得:“愈读愈高兴,人 生恍然有了方向……。”

  

吾人所推广的读经教育,固然是以“儿童读经”为主,但经典的教育功能,其实是不分年龄的。我在十年前撰写的“ 儿童读经教育说明手册”中,就特别用两节讲“成人读经”————包括了“成人读经的基本理论”和“成人读经的具体方法”,可以说把成人读经的观念全部说清楚 了。我也曾在演讲中及网络里提到家父九十二岁开始读经识字的经过,而一般人不也常听过乡下老太婆念佛经有所长进甚至悟道的故事?

  

成人 也可以读经,也应该读经,任何人都可以从读经领受到重大的益处,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事,本来是不必再费心推广的。但数十年来的时代风气依然禁锢人心,有的 人认为经典一定很难而不敢去读,有的人怕被别人讥为为迂腐而不敢去读。其实这些都是无道理的顾忌,要打破这些顾忌,让经典真正深入人心,修身齐家,化民成 俗,扶持社会,安邦定国,必须大家一起来。所以,我愿在此发起“全民读经”运动。而如果要读中国的经典,宜从经典中的经典————论语————开始,所以这个全民 读经运动就特别称之为“论语一百全民读经运动”。

  

方法很简单:即“每个成人从他听到这办法的这一刻,立志在半年内,将论语从头到尾读一百遍。”

   

这里所谓“成人”,是指已经能够自己立志的十三岁以上的人(不能立志的,代表其心智还不成熟,实在也不能算是成人)。设定在“半年内”,是为了让一个人 在其一生中至少有个半年之间,其生活中有一种“念兹在兹”于人生学问的体验。而特别要注意的是:“一百遍”,是只读原文,不必读注解!————这样就没有“艰 深难懂”的问题,这样才读得下去。

  

因为“论语”篇章各自独立,所以可以分开来读,有五分钟十分钟,甚至一分钟两分钟,只要身边有一本 论语,随地都可翻开来读。可以在生活周遭,到处都放一本论语,每本各有它的进度。每本书中备一张书签,读到那里,夹到那里,下次再接着读下去,直到读完。 每读完一遍在书末划一条线,读完五遍就写成一个“正”字,等到划了二十个正字,就是一百遍了。

  

据欧阳修的统计,论语一书有一万一千七 百零五个字。以普通读书的速度,每分钟两百个字相除,大约一个小时可以读完一遍。起初会感到有些拗口,读到一二十遍以上,渐渐顺适。四五十遍时,读完上 句,下句就会自然涌出来,愈读愈快,甚至四十分钟或三十分钟即可读完一遍。读到一百遍就几乎能背了。

  

等到读一百遍,文句熟透了,想要 了解,再读注解不迟。到那时,一字一句一章一遍去理解,不仅不觉艰难,反而会在融会贯通中,证实了“学而时习”之乐。况且,何必等到一百遍?在平常的读诵 过程中,偶尔会有一两句在不经意中跳出来,大放光明,照亮颜色,撼动心弦————这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通一经,则可通群经,论语 读一百遍了,会有人想接着读老子,(老子五千一百四十四字,半小时读完一次),有人想再读学庸,(大学一千九百零六字,中庸四千零五十六字,合计不到六千 字,也半小时可以读完一次),或唐诗或诗经易经皆无不可。甚至只将论语多读再多读亦可。程伊川曾说:“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 味深长。”只论语一书,即可陪你一辈子。

  

此法可以人人自己立志读,可以夫妻相约共读,可以亲子读,可以邀三五朋友一起读,老师或校长 可以鼓励一班一校的学生读,一个单位一个团体一个公司可以发起员工自愿读,甚或规定必须读。如果学校或团体,能发给奖励,将更提升参与的兴致。不过有奖也 好,无奖也好,其读了以后,收获的喜悦,就是最好的奖赏了。

  

试想:如果一个两千名学生的初中或高中,其中有一千人愿意与校长相约,在半年内读完论语一百遍,则这些学生,个个敦品励学,这个学校校风将有何等提升!

  

又试想:台湾两千三百万人中,有一千一百五十万人都读过论语一百遍,人人敬业乐群,这将会是怎样的台湾!大陆十亿人口,有五亿人都读过论语一百遍,人人知书达礼,将会是怎样的中国!影响所及,以后将是怎样的世界!

  

这是吾人往后十年的推广的主要愿望之一。

   

附及:本来读书是自己的事,凡有意要读的,自己为自己负责,或各团体自行相约即可。但如今为了风气的提倡,也为了大家互相鼓舞,华山书院拟与世界各读经 推广网站共同设立“全民读经————论语一百”的统计中心。有意参加的个人或团体,可以来此登记,中心将每隔一段时间,关询读诵进度。————当然,如果半年读不 完,也可以展期在一年内读完。

  

总之,多读一遍有一遍的功效,多读一句也有一句的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12:23:59 | 只看该作者
另,哲萱是季谦先生给起的字,她也是汉服圈里鼎鼎大名的“天涯在小楼”,其人正如其文,其文恰似其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3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5:52 , Processed in 0.076207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