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老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聚氰胺与形式训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9 13: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呵呵,谢谢果姐,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词,形式训练。
以前谈应试方法的时候总要用到应试训练这样的词汇,
但是,这个词很容易被误解成学校搞的那种应试训练,
两者还是有比较大区别的。

学校,由于是正规军,国有企业,如果公开大搞形式训练,
这与国家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学校既要兼顾经济利益又要兼顾社会利益,
所以是没法完全搞应试,搞形式训练的。

所以学校的应试其实是一种大杂烩。

我说的应试训练,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比较纯粹的应试训练,
跟学校的应试不大一样,所以干脆用个新词”形式训练“。
形式是与内容相对的。大家只要知道这种一种比较纯的应试就可以了,
其他不用考虑,因为这词是我为了表达方便借用的,主要防止歧义和误解。

形式训练怎么理解?我们不妨从三聚氰胺的角度理解。

我们知道,奶厂在收奶的时候会用一系列的检测指标。
这种检测指标其实就像大学录取考试,也是用一系列的指标,将合格的好奶检测出来。

我们先来一段科普,引自方舟子的文章:

     “生鲜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3%以上,所以一般都能达到国家标准,除非往原奶中兑水。要提防有人拿水卖出奶的价钱,就有必要在收购生鲜牛奶时检测蛋白质的含量。根据蛋白质的化学性质,有几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食品工业上普遍采用的、被定为国家标准的是凯氏定氮法。这是19世纪后期丹麦人约翰·凯达尔发明的方法,原理很简单:蛋白质含有氮元素,用强酸处理样品,让蛋白质中的氮元素释放出来,测定氮的含量,就可以算出蛋白质的含量。牛奶蛋白质的含氮率约16%,根据国家标准,把测出的氮含量乘以6.38,就是蛋白质含量。

  所以凯氏定氮法实际上测的不是蛋白质含量,而是通过测氮含量来推算蛋白质含量,显然,如果样品中还有其他化合物含有氮,这个方法就不准确了。在通常情况下,这不是个问题,因为食物中的主要成分只有蛋白质含有氮,其他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脂肪)都不含氮,因此凯氏定氮法是一种很准确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但是如果有人往样品中偷加含氮的其他物质,就可以骗过凯氏定氮法获得虚假的蛋白质高含量,用兑水牛奶冒充原奶。

       常用的一种冒充蛋白质的含氮物质是尿素。不过尿素的含氮量不是很高(46.6%),溶解在水中会发出刺鼻的氨味,容易被觉察,而且用一种简单的检测方法(格里斯试剂法)就可以查出牛奶中是否加了尿素。所以后来造假者就改用三聚氰胺了。三聚氰胺含氮量高达66.6%(含氮量越高意味着能冒充越多的蛋白质),白色无味,没有简单的检测方法(要采用“高性能液体色谱”这种高科技去检测),是理想的蛋白质冒充物。”

大家可以看到,牛奶检测存在着很多漏洞,而实际上,考试这种检测也一样。我们的高考,名义上说是把最优秀的
学生挑选出来了,可实际上,由于检测上的漏洞,有一些加了三聚氰胺,兑了不少水的牛奶也混进来了。

如果检测机关纵容或者失察于这种做法,显然,优秀的好奶就给劣质的奶给挤掉了。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劣质奶大行其道。

其实,老易研究的种种方法本质上就是往牛奶里添加三聚氰胺,所以,老易没怎么费力得了第一。

而高考进行了30多年了,30多年,像老易这样想各种方法往里添加三聚氰胺的不在少数。
当然,幸亏各类学校主要还是国有体制,老师们还不敢这么公开往里乱添东西,否则,这游戏还真没法进行下去了。

高考,就像凯氏定氮法一样,是一种有缺陷的检测方法。所以,三聚氰胺这类东西才会有机可乘。

为什么那么多牛奶厂都开始用三聚氰胺?原因在于,你不加,别人加,你成本太高,价格也高,就被淘汰了。
高考也是如此,你不加,别人加,你的孩子付出再多辛苦也会被淘汰。

而高考这种东西,你加了三聚氰胺,不会造成结石婴儿,所以也就无所谓道德不道德的事情。
这是一种竞争手段。我始终强调要把高考理解成竞技,甚至战斗,因为从这个角度理解就会对考试有更深的认识。

我研究采访过不少应试高手,很多人都提到了“形式训练”的方法。当然,他们不是用这个术语,但本质上是一样的。

比如有个湖北的状元谈文综学习时,说,“在文综试题的答题思路中,是可以寻找到很多答题套路的。总结归纳这些答题套路,既可以避免漏答某些要点,也可以使思路更加清晰,答题更有层次。要归纳答题套路就必须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进行同类题型的比较和分析,找出相同点,总结答题步骤,最后归纳出一些典型的答题套路。”

这种套路就是典型的形式训练。高手与低手的区别就在于套路的设计有多么巧妙。

这些答题套路在课堂上老师反而不大好教,如果全体同学都是一致的套路,考场上就是作弊了。
就像托福考试,很多人用一样的模板,结果考试机构有专门的软件探测雷同,发现雷同就算作弊。

所以,除非是一对一这种教学,否则的话,更多得靠学生自己总结个性化的套路。
这就会体现出水平高低。所谓发现式学习,其中一项就是培养一种独立研究个性化套路的能力。

这种研究能力,注意上面这个状元提到的几个关键词,
“比较”,“分析”,“找出相同点”,“总结”,“归纳”,

这些词背后体现的都是一种高级思维能力,灌输,填鸭的教学方法是培养不出这种能力的。
所以形式训练,除了直接给孩子可供参考的套路与思路外,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高级
思维能力。让孩子学会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意识的去运用这些高级思维能力来解决问题。

在这点上,文科和理科没有本质区别。世界上并没有文科高级思维和理科高级思维的区别,
“比较”,“分析”,“找出相同点”,“总结”,“归纳“这些思维同样适用于理科的学习。

以前大家一提应试教育,就说应试教育培养了一群废柴,只会死记硬背,尤其是文科生
一考高分就说是”傻背“的结果,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恰恰是应试方面的低手这样做的,
而高手是不会这样做的,这样做其实也拿不了高分。

在整个应试教育体系中,最失败,受害最大的学生就是这类傻背的学生。
因为考完试什么都没有了,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是空白,几乎什么有用的东西都没有学到,
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比较失败或者相对成功的是这些自主进行形式训练的学生。因为他们在应试的过程中培养了
高级思维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恰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很有用的。所以一个现象不难理解,
就是名牌大学的学生出产高水平人才的比例还是很高的,高分低能是个别现象。

但说他们相对失败是因为,形式训练毕竟是形式训练。形式是内容的反义词。就拿历史来说,
虽然你靠答题套路拿了高分,但是,你的历史知识究竟有多少?你读了多少书?你的历史
思维能力如何?虽然你的作文拿了高分,可你的思想水平有多高?知识有多广博?
文学欣赏水平有多高?虽然你的物理拿了高分?可你的科学素养有多高?动手能力有多强?

这一个个问号,会让形式训练的高手哑口无言。所以这些人最好到大学里乖乖的去补课。
补基础教育欠下的课。但补课毕竟是补课,学习的黄金时间白白少了好几年,所以,
名牌大学虽然不乏人才,可是,也许是大多掺了三聚氰胺的结果,
更高层次,更卓越的人才(天才)就少得可怜了。

形式训练与内容习得能不能完美统一?我相信是能够的。关键是目标明确,措施得法。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早年打下良好的基础。

评分

参与人数 9威望 +31 金币 +29 收起 理由
丹芮妈 + 2 + 2 明白!争取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aqwp + 1 + 1 精品文章!
xylonhong + 1 + 1 我很赞同。
ibm22 + 1 + 1
棠棠妈 + 2 + 2 收藏
hq1966 + 10 + 10
qqyou + 2 精品文章!
secretgarden114 + 2 + 2 高手就是高手!可这个高级思维能力的养 ...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3-9 14:56: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3-9 13:16 发表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早年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个基础,是指思维方法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3-9 16:43:26 | 只看该作者
赫赫,易先生还真能捣腾, 不过我理解的形式训练不是这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3-9 17:37: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09-3-9 16:43 发表
赫赫,易先生还真能捣腾, 不过我理解的形式训练不是这样的。


不妨说说你理解的形式训练是怎么回事?

我实在没时间去梳理,文章太多,各种观点都有,也不知道你比较倾向哪一个。
这里只是借这个词说我自己的想法。多半跟你想的不是一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3-9 17:39: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iscotang 于 2009-3-9 14:56 发表

这个基础,是指思维方法吗?


不只思维方法。还有内容,知识,才艺什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3-10 14:25:01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老易研究的种种方法本质上就是往牛奶里添加三聚氰胺,所以,老易没怎么费力得了第一。"


看明白了,老易是个"杀人不见血的职业杀手"

老易分析得很对.
问题是那些得到高分的孩子又能怎样?
上了名牌大学就能在社会中成功吗?
形式很重要,但必须适度.只有形式没有内涵,也是枉然.
而且,有些方法必须自己发现和总结,不是跟别人学会的.
老易自己也说过:很多人听不明白他说什么的.

从现在的发展形势,高考不算什么大事了,就业才是大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3-10 14:27:27 | 只看该作者
能够自我总结就是一种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不是三聚氰胺

老师总结再灌输的,才是三聚氰胺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xylonhong + 1 + 1 我很赞同。
可人妈妈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3-18 10:52:39 | 只看该作者
填鸭式教育,已经不需要学生去思考了,标准答案只有一个,照着答题才能得高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3-19 14:33:56 | 只看该作者
太有才了,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4-15 15:58:40 | 只看该作者
强帖留名。把高考考高分比作加三聚氰胺卖奶,真是太有才了。
同感!我这人特会考试,可是其他方面问题很多的。就业后并不能游刃有余。
我绝不是只靠死记硬背的那种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1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2 03:30 , Processed in 0.085104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