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老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现式学习实例之二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3-8 12:4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果行育德 的帖子

能转一篇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容吗?

拿高中生的认知能力和小学生来比较,不太公平.
这样的教案不能套用于教小学生.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2 + 2 不是比较,是另一种思路借鉴。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3-8 12:5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果行育德 的帖子

时代不同,人的思想不同.
经历不同,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也会不同.

五,六十年代学那样的文章并没有什么可笑的.
现代的人,思想比较开放,什么样的想法都有.
现在什么样的争论都能看到,听到.
但相信,所有的争论,见仁见智.不会有唯一正确的答案.

如果说这类的文章不好,那有好的文章吗?
在我看来,当下一些公认的美文也需得仔细推敲.
年轻时曾经非常地喜欢读者.
但后来对读者所选的那类文章厌恶之极,绝不肯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junyingl + 1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3-8 13:5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果行育德 的帖子

这个《荔枝蜜》的教案我很久以前就看过,基本符合发现式学习的思路,
实际上对于中学生而言,还可以设计得更深入些。

不过,这种形式的发现式学习跟我搞的不大一样,
我个人认为这种教学方式不大适合在国内推广,
主要是效率同样比较低,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在中国做事情,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考虑到效率。因为应试这个前提,
没有学习效率,一味尝试什么新方法,到头来考试一塌糊涂再好的方法也会失败。

教案一是我追求的一个理想状态,即把学习方法,思考能力,元认知能力,具体知识
等等结合在一起。教案二是另外一种思路,即从课文本身出发将各种相当知识融入
到文章,文字的理解中。实际上发现式学习的问题设计非常灵活,仅就这篇小文章而言,
至少还可以设计十个,八个的题目。

我们该怎样看待目前的语文课?在我看来,语文课的价值大约有以下几种,
第一,应试价值,第二,知识价值,第三,能力价值,

我是将两者分的很清楚的,有的课文有应试价值,就从应试价值的角度分析,
有的有知识价值,就从知识的角度分析,有的有能力价值,就从能力价值的角度分析。

这篇《白杨》,字词句具有多重价值,要重点对待。
写作手法只具有一点点应试价值,不必花太多功夫。
而文章叙述的许多事实,比如地名,地理,植物等,具有一定的知识价值,
那么,我们就从这个角度多讲讲。

归根结底,能力的培养是不可能依靠某篇课文的,功夫在诗外。
一个作文好的孩子,是靠把所有课文全背会吗?

我们对于课文,不必抱有过高的期望值。
甚至对于语文课,也不必抱有太高的期望值。
一个孩子要想真正提高写作能力,那一定是在语文课外
有非常广博的阅读与积累。

现在孩子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机会系统地提高思维能力,
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思维能力,这是最让人着急的。

其实我所谓的发现式学习,也不是着眼于系统提高学生的
思维能力,而只是一种变相的更讲效率的应试方法而已。

系统提高学生的文科思维能力,这需要另外一套方案。
比如批判式思考,比如历史思辨,这种东西国外有现成的许多
教案存在,引进就可以了,但问题是,怎样与我们的应试对接?
达到效果与效率的统一?这个问题我还在思考中。

[ 本帖最后由 老易 于 2009-3-8 13:5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2 + 2 期待。。。
一叶小舟 + 10 + 10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3-8 19:5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 老易 的帖子

老易的帖子给了大家一个很好的方向,看后,总有一种力量在。
知识的拓展,思维的提高、能力的培养,一股脑都给予我信心。
看完后,一旦想实施,真的有矛盾频出,学校的教育很难有家长参与的余地,
一字三词,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读读写写,日积月累抄写两遍,
每天几乎都是这样的整齐划一,想把发现式学习渗透给孩子,时间又不够了。

课文内的古诗,每每背诵诗意,都必须按照老师要求默写,老师找孩子谈过好几次了,
不能按自己理解的背诵,必须按老师板书来写。

一些孩子为了博得老师的肯定,买了教材解析,相当于老师的教案,老师问的问题,上面全有
孩子上课回答问题,各个得老师的欢心,准确无误。我孩子气不过,心有不平。

想起鲸鱼哪句话,向应试教育低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3-8 22:40: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细数阳光 一字三词,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读读写写,日积月累抄写两遍......

语文老师这样的做法很容易给人家一种错觉,好象这些就是语文的全部内容。
对于阅读和写作无能为力,只有积累再积累,等着孩子哪一天突然开窍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千江有水千江月 + 2 + 2 可这样的积累方法让人觉得累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9-3-8 23:37:12 | 只看该作者
像这类文章,没必要详细去讲解了,既然没从课本拿掉,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不要因为是50年代的,就可以宽容。哪怕从30年代的散文里随便挑一篇,也比这个值得讲解。
让孩子学这种东西,孩子就再也写不出优秀的文章来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金币 +7 收起 理由
老易 + 5 + 5 蚂蚁虽小也有肉,完全排斥不可取
千江有水千江月 + 2 + 2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9-3-10 16:28:58 | 只看该作者
把孩子送到学校的时候
你还能挑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9-3-11 12:30:13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这里, 我感觉真的很无力啊。

我们的教材一成不变,我们的语文教学法也还是老套。 要么就是家长能有老易这样的钻研精神,学贯中西。

所以我们的语文真的需要改革, 这个改革不是说改就改的, 首先要把学校的语文老师脑子的定式给改掉。 这个很难。 要知道现在学校现在的语文老师一般都是20多-40多的教员, 他们本身旧式受着这样的旧式的教育成长起来的。 要改, 何其难?

如果有合适的老师和教程, 我们倒是愿意上一上这样的文学欣赏课。不过这个对老师的要求也太高了。

要是我的记忆没有错, 早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 那个时候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才进师范,以后出来当老师。 不像现在, 师范的分数已经老高了。 而那个时候出来的老师, 现在正是各个学校的骨干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5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5 00:06 , Processed in 0.08521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