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8386|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爱我不完美的儿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6-29 15:1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公经常说我给儿子的教育太不上心了,儿子自个儿在小桌子上吃饭,我夫妻俩看也不看,也不管他吃了多少,吃得快还是慢;假日就懂得带他往外面跑,别的什么都不学;犯错了也不好好批评教育......孩子越来越不像话等等. 我要是跟他说"让孩子自由发展"老人根本无法理解,在固有的观念里,教育就是要培养完美的孩子,孩子不可以犯错才是真理,他必须要在这样的模子里成长才是正常的. 儿子三岁时,非常害羞,语言表达还不是很好,大家见了都说是个乖巧文静的孩子,但我总觉得不尽然.记得我爸爸多次说儿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儿子在我爸爸抱他上街的路上自己随手扯下路旁的一朵花,高兴地玩弄,我爸爸发现是一朵难闻的小花,就告诉他"太臭了!扔掉吧!外公给你一朵漂亮的!"儿子接过外公新摘的花随手就扔在地上,脸上还挂着不屑一顾的表情.所以爸爸经常说这孩子非常有个性,不容易随你的意志左右. 孩子长大了一岁,不再是那个害羞的小男孩了,个性张扬,而所有孩子应有的缺点他都有:爱撒野,不讲理,自私,胆小,还会和同伴吵架和打架.但我发现儿子对他大部分的犯错都是晓得的,只是在行为上难以控制自己.例如他回家向我汇报他被老师批评和为什么批评,我问他当时在做些什么,他会回答"我在捣鬼"及如何如何的捣鬼;在家也是,当我发现他关上门在洗手间玩水,问他在干什么也是回答"在捣鬼",真让我哭笑不得. 通常这些情况我都会和他讲不可以这样,一般不批评,因为他已知道这些行为不对,控制能力会慢慢随着年龄增长有所改善的.遇到需要批评的,我绝不手软,有时甚至控制不住要发脾气,这时他会可怜兮兮的要我疼他,抱他.我感到于儿子成长之中我也得以成长.我允许他犯错,因为我也经常犯错. 自从我在儿子幼儿园论坛上发表了几篇文章揭儿子淘气的"事迹"后,儿子的淘气在班上和园里更变得"小有名气"了. 由于经常加班很少接孩子放学,昨天去接他让他兴奋了半天,接下来是让他和其他小朋友在园里的活动场地自由地玩.伟伟(儿子的同学)的妈妈难得看见我,就过来和我打招呼和聊天,看到儿子跑过来,亲切地问他:"Micheal!如果你有好东西要不要和别人分享呢?"儿子点了点头. 伟伟妈妈又问:"那你可以和谁分享呢?"儿子回答:"妈妈!"然后又去玩了,我笑了笑,伟伟妈妈一定是看了我前段时间发的"换位思维"的贴子(关于儿子对分享的态度)来考考儿子有没有学好.对伟伟妈妈的好意,我突然觉得压力来了:家长们聚在一起难免会对小孩的表现有所比较,我改如何坚持自己的理念?心理的不平衡瞬间即誓逝. 正想着想着,儿子和小朋友们玩起了打水枪的游戏,儿子正占上风,把其他孩子都弄湿了,我看到家长们的表情非常紧张,已经有人在叫"停"了,我赶快叫儿子停下来,说:"水枪不可以射人的!"(废话,水枪不射人难道用来射鸟吗?小孩偶尔玩得疯一点有什么关系呢!)我快步走过去小声在他耳边说:"他们的爸爸妈妈很不高兴你把他们弄湿了,好了,我们回家吧!" 我知道家长肯定会窃窃地说: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他妈妈还经常在老师面前夸他呢! 我感觉是夹着尾巴逃出园门的.唉!要满足其他人的想法,有时难免要牺牲儿子的自由,能做到不攀比也不容易啊! 回去时,儿子还是有点不太明白为什么不可以射人,因为在游泳时老师是允许他们打水仗的,我觉得自己用了最差的解释方法:"你不在游泳时射到小朋友家长就觉得你不乖,妈妈很没面子啊!" 然后我抱住他,喃喃自语:我爱你儿子!即使你并不完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4-6-29 15:26:18 | 只看该作者
前天晚上出差回来,婆婆首先来告儿子的状:Micheal和大姑妈吵了一架,还哭了,婆婆专门等我回来让我来问问他是否已知道错了.

Micheal跑过来委屈地说:"是姑妈不对!"然后含泪跑进了房间.

婆婆又说:"这孩子!大姑妈买了一罐汽水给他喝,看是否他大方,就逗他'能给一口喝喝吗?'他不给,大姑妈说他小气鬼,他不让就和姑妈吵!"

我说:"很正常啊!既然大姑妈把汽水送给他,汽水就是他的!他有权决定该给还是不给呢!"

婆婆把眼睛瞪得老大,不作声,我想她她无法理解我的话,为了给大人下台,我只好说:"我挺反对大姑妈每次见面都给他买吃的,看!都给惯坏了!我再和他讲讲道理吧!"

睡觉的时候,我还没说完"小朋友要和大家分享"这句话,Micheal就用被子边蒙住头边说:"我不想听!"

哇!好家伙!我回来之前婆婆肯定是给他训话了一番,他才这么抵触.好在我没说"好孩子要和大家分享"要不他抛出一句"我不做好孩子了"我该如何应付!

好!下次去大姑妈那里我预先叫她独个儿喝汽水,给你尝尝不和别人分享的味道!

第二天晚上,当小学老师的二姑妈来我们家,聊起Micheal的吵架和始终觉得自己没错这事,没想到二姑妈说:"Micheal没错啊!大人不应想当然的觉得'原来是我送的就必须让我喝'啊!"

我很好奇:"以前你从不这样想的哦!怎么观念改变得这么快?"

"小学很快就开设心理健康这门课,我们教师刚培训完'换位思维'这一题目,大人往往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我们上完课后收获很大啊!"二姑妈不无感触地说.

我打趣道:"原来这课不是教育小学生!是要给老师教育教育啊!"

是啊!我们大人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从不先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小孩子"自私"是人性化的一面,不须以为羞耻的;而"分享"是社会化的一面,孩子主要通过交往,调整来实现.就算是真理如果常常由大人训示来完成的话容易造成孩子在理解上的扭曲,在孩子得到"自由"的时候发生爆发性的破坏.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十字路口的交通灯没有监视器,没有罚款300元一次的话,冲红灯的频率是否会大幅增加呢?如果大家理解"冲红灯是危险的,是不文明的"比"冲红灯会被罚款"要深刻的话,自律是否比法律更有效呢?

这次Micheal又给我们家上了一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4-6-29 15:28:14 | 只看该作者
张老师看了也很受启发!!!
只是张老师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孩子们在幼儿园更容易做到与同伴谦让和分享,却很难做到在家和家人分享,也许孩子们觉得和同伴之间才有分享,而且还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吧!说不定在他们的心里认为大人是不应该要小朋友的东西的。有一次班上有个小朋友过生日,妈妈给班里的小朋友们买了许多好吃的,我们也吃了,有个小朋友指着我们说:“老师也吃小朋友的东西!”弄得我们很不好意思!!!!
孩子们,有时会在一件大人看来很小的事上非常认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4-6-29 15:30:42 | 只看该作者
大人通常在小朋友要分给他的时候说:"还是你吃吧!"

有一个笑话说一个爷爷每次在孙子分好吃的东西给他时都假装在吃,有一次真吃了,孙子哭个不停,结果大人不理解,小孩更不明白

这种情况很现实,也常发生

关怀与分享不可拘泥于形式,它是实实在在的

所以我们对孔夫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常常理解成:做学问要时常温习是有偏差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妈妈经常在孩子耳边唠唠叼叼说要怎样怎样,必须怎样怎样,不能怎样怎样,孩子"不亦哭乎"!

真正的学问往往会在平凡之中被发现,反复被验证,"体会实在"是自然的法规,让孩子亲身去经历,才会"不亦乐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6-29 15:47:07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你!!

我非常赞赏“换位思考”,很多时候,我被姑娘气得怒不可遏,训斥的话想急风暴雨般倾泻~~
可是,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一切都很有道理,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4-6-29 21:36:08 | 只看该作者
janlau  是个用心的妈妈,希望能多看到你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4-6-29 21:43:39 | 只看该作者
很好,希望以后多多看到你的好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4-6-30 10:52:46 | 只看该作者
在教养儿子遇到难题的时候,我喜欢到育儿网上浏览寻找灵感,或者把问题写下来找原因,上面的贴子就是这样来的. 纸上功夫还没到家,让大家见笑了.

昨天再去接儿子放学,孩子们在玩闹的过程中又发生了冲突,萧萧推了一下伟伟,伟伟妈妈担心孩子受到伤害,赶快叫孩子们停下来,而萧萧则遭受到妈妈的一番责骂. 像前天Micheal把小朋友的衣服弄湿一样,这一类问题我觉得自己需要定出适合的尺度,不能再无所适从了!

谁都明白孩子们在交往过程中冲突在所难免,如果家长不在场问题就简单多了,不出半小时孩子们又会玩在一起. 问题其实就出在家长身上了:如果自己的孩子欺负了别人(或占优势),你不去马上阻止,或者不去斥责孩子,家长们就会对你"冷眼相看",甚至当面说孩子"没教养",自己不难受才怪呢!所以即使是开明的家长,都很难避免随波逐流,你该如何证明自己的教养呢?你还给不给别人面子呢?

在两难的选择中,能够坚定不移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所以我把它写下来,让心中充满了无限幸福的爱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4-6-30 13:43:52 | 只看该作者
  我遇到这类问题时经常扮演“裁判员”兼“教练员”。赶快先让事情停下来,不要在扩大事态,再告诉发生冲突的孩子遇到问题时应该如何解决。一般都是“有话好好说,不许骂人,不许动手”之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4-6-30 14:15:48 | 只看该作者
孩子的教育从没有一天是省心的,我的家庭生活基本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千万不要误解,我的"以孩子为中心"是时刻关注孩子情感需要,而非无偿服务与迁就,虽然偶尔觉得累,但基本上是无比幸福的.

刚从新浪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如何对待孩子犯错的,觉得很有启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6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1:54 , Processed in 0.095994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