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42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3 14:32: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因材施教。这同样是知易行难的典型,
教育中最难的也是因材施教。

西方有心理学传统,所以数百年来,一直在做着这方面的努力,
虽然我国的先贤在2000年多前就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
但在解决这个问题上进展不大。

我在好几篇文章里不断澄清天才,天才儿童,神童这些概念,
原因在于,我们的概念里,对于天才这一现象只有非常笼统
粗糙的认识,反应到语言上,就是歧义丛生,如果上升到
辩论,那简直是一场灾难,因为大家说的往往根本就不是
一回事,鸡同鸭讲。

在这方面,西方走在了我们前面。西方对于天才这一现象的
认识非常精细。比如,gifted,talent,prodigy,genius,
high achiever,creative,smart/bright,high IQ等等,每个术语都有比较
准确的定位。然后,还有一些配套的测试供教育者量化。

了解了教育对象,才能谈得上因材施教,这是常识。

没有进行因材施教,一方面可能埋没了孩子的天才,另一方面,
会适得其反,造成教育悲剧。

我小时候是这种错误教育方式的受害者。被老师整得很惨。
大概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个老师说你们在班主任面前跟孙子
似的,在我的面前跟......

我可能反应稍快了些,脱口而出“大爷”...

结果这个老师立刻吼了起来,你想当谁的大爷?莫名其妙的,
我就被带到了办公室。这老师非得让我承认错误。

现在想起来,这不是很荒唐吗?我只是顺着她的语言做了一种条件反射
一样的反应,结果她理解成了我非常恶意的想占她的便宜。
我一个二年级的小屁孩哪有那么复杂的心机?

课堂上,老师讲的我会了,再听就是催眠了,有时候真的就打起瞌睡来了,
完了,这是天大的罪状。老师无数次让我占在教室后面示众,我站久了,
想靠一下墙,又招惹老师了,于是把我直接轰出教室。

我小学六年级的时候非常可怜。开始是英语老师不让我上课,
然后是数学老师不让我上课。一到英语和数学课的时候,我就背着书包
走出教室。有时候爬到楼顶,在那里熬着,有时候到公园里去闲逛。

记得公园里蚊子很多,每次都被咬一身包,但又能到哪去呢?

按照西方gifted child的标准,我基本符合。对这种孩子,要提供大的信息量,
满足其饥渴的求知欲。学校在这方面不仅没有给我提供特殊帮助,反而
对我进行无情的打击。幸亏我的家长不是那种暴力的人,是非常温和的人,
否则,我可能会发展成什么样真的难以想象。

如果我没生活在一个大城市,或者一个大城市的市中心,我可能就真的完蛋了。
我的幸运是,就在我家不远处几百米的地方就有一个儿童用品商店。

我是这个商店里最经常光顾的小顾客,那里一来新书,我就高兴的让家长买来看。
小人书自己攒了几百本,还有《中国历史故事》,《中国革命历史故事》,
《来自西方的故事》,《中国自然地理入门》,《儿童文学》,《少年文艺》,
《西方童话选》,《365夜》,《1001夜》,《十万个为什么》这些书,
也有近百本。那时候书价真便宜。书几乎没有超过一块钱的。
家里完全负担得起。我一有零钱,也会用来买书。

我现在还能清楚的回忆手捧这些书时的那种激动和喜爱。用爱不释手来形容一点
都不为过。就是这么一个求知若渴的孩子,学校不仅没有尽到因材施教的责任,
反而差点把我毁掉。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高尔顿的理论有可取之处,他有个著名的比喻:

“很多人都这样取乐过:把小树枝扔进溪流中,观察它们随水流走的过程,
观察它们怎样停止运动。一开始遇到偶然的一个小障碍,然后又是一个;
以及它们的前进又是怎样被环境里的因素加速的。

我们可能会认为这些因素每一个都对小树枝起了作用,认为小树枝的
最终命运就是被这些微不足道的事件左右的。
但是不管怎样,所有的树枝都成功地顺水流下去了,而且速度总体来说都差不多。”

在高尔顿看来,遗传就像小树枝一样,后天的影响不过是干扰了小树枝的行进,
最终,小树枝还是按照既定的路线顺流而下。

高尔顿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虽然我在学校里经历了种种折磨,
在最终小升初考试中得了全年级的第二名。对我来说,学校里的那些功课
太容易应付了,我应该得到更多信息刺激才能满足。

但我不大同意高尔顿的观点是,遗传有作用,但环境同样重要,
一方面,我有收音机可以汲取大量信息,另一方面,家庭的地理位置
也让我很容易买到书。没有这两个因素,恐怕再有gift也白搭。

虽然小升初得了第二名,不能说我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因为对我来说,考试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理应获得更好的教育。

这种最好的教育是什么?就是我在《整合教育》一文提到的第二,三,四,五条,
当然,我写本文不是要指责过去的学校教育,这毫无意义,我想做的,
只是将这个学校作为一种参照。供今天的人们反思。

整合教育,当然是一种理想的愿景。必然很多家庭难以做到,
但取乎其上,得乎其中,连目标都没有,怎么谈得上教育得法?

小鲸鱼让我找整合教育成功的案例,说实话,我很难找到。
失败案例倒一大把,我的例子只是其中一个。

中国是人口大国,gifted child数以百万计,但是,在落后的教育环境下,
他们不仅得不到因材施教的机会,反而往往会遭遇像我一样的对待。
如果家长不能帮助这些孩子化解学校的负面作用,我想这些孩子的gift
不仅不能帮助他们成为genius,反而可能酿成教育悲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3-5 14:09:5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仔细看看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8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3:22 , Processed in 0.081001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