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全面发展”不应成为教育进步的“紧箍咒”(《纲要》征求意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26 11:3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全面发展”不应成为教育进步的“紧箍咒”  

   中小学生负担重,普遍厌学,国人有目共睹;喊了多年的“减负”,终不能落到实处。一轮又一轮的教育改革,尘埃落定,书包还是那个书包,厌学还是那么厌学。
  愚以为,对“全面发展”的片面理解和机械运用,才是导致中小学“愈减愈负”的根本原因。对“全面发展”知之不深不全而又习以为常,已经使它成为一种迷信,阻抑着人们对教育的进一步思考和任何实际质性的教育改革。“不能全面发展”是家长老师最大的恐慌,也是一顶反对有益教育探索的最方便的帽子。如果不拨开笼罩在“全面发展”上的重重迷雾,教育改革终将难有实质性的推进。
  谁不想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全面发展?然而,何谓全面发展?怎样才能全面发展?在此问题上,目前至少存在两个误区:
  一是把全面发展当作同时发展。目前中小学的课程,每学期在七八门以上,一个小学生平均每天要学习至少五门以上课程,到了初中,则平均每天要学习七门以上课程。一个上午通常是四门课,孩子刚听语文老师分析完一篇文章,数学老师马上进来讲XYZ,接着英语老师进来教ABC,然后是另一门……孩子的时间就这样被机械地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孩子的头脑就这样迅速地跟着老师旋转,根本没有停下来深入学习的余地。我们经常埋怨孩子浮躁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这样的课程设置,你叫他如何集中呢?
  更有甚者,一些家长出于对孩子“不能全面发展”的恐惧,在学校课程之外,还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才艺班,使孩子节假日也不得放松。我们扪心自问:一个成年人一天能做几件事?我们让孩子一天学这么多功课,回家又是各种各样的作业,周六日又到处赶场,他哪能不累不厌呢?别说孩子,如果是一个成人,会不会厌?
  孩子累,孩子苦,人人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为什么不改变这种状况呢?无论官员专家还是老师家长,回答如出一辙: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必须这么累这么苦吗?却很少有人再深入思考。
  其实,全面发展不一定等于同时发展,机械的“同时发展”倒会让一个人“全面不发展”――什么都得不到发展!人各方面素质的增长并不是齐头并进的,而是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敏感性和需求,因此不同年龄段应该有不同的学习重点,一方面素质发展稳固了,再转移到别的方面去。这样才符合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才能使他每一年龄段都轻松愉快,充实饱满。因此全面发展要从孩子整体生命上来把握,而不是要孩子在某一阶段样样都学,样样具备,样样精通。只要孩子在十几年的受教育时期内,该学的东西学好了,掌握了,不就达到目的了吗?何必非让他每天都把所有内容都摸一摸,学那么一丁点呢?比如英语,从小学开始,到高中毕业已学了十二年,结果怎样呢?如果在孩子十几岁时集中半年到一年时间来学习,效果是不是更好呢?如果能这样安排,孩子的负担不就大大减轻了吗?
  因此,我们需要给孩子重新安排学习的次序,每个年龄段以某一门、至多不超过两门课程为主,集中学好这一两门课,学精学透,让他确实有收获,做到这一步,教育目标即告达成。其他课程能兼顾则兼顾,不能兼顾也大方一点,轻松放过。
  人追求一种学问或学习一种知识,需要充足的时间和宽松自由的环境,对孩子来说尤其如此。这样他才能专心致志,沉浸、优游其中,逐渐体会到乐趣,获得真正的满足和宁静。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没受过正规学校教育,反而具有渊博精湛的学识和高度的修养,秘密就在于他能够在某一时期内集中精力学习一门学问,把一种学问学通了,再转向另一门。在某一阶段他看上去是片面的,但他整体人生却是丰富全面的,因为他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是活力洋溢,充实饱满。我们的孩子呢,每一天都学很多课程,看上去很“全面”,实际上每一门课程都不能深入,跑马观花,蜻蜓点水,永远生活在紧张匆促之中,永远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生命就这样日益浅薄、黯淡、平庸。
  第二个误区是把全面发展当作平均发展。世间有各种各样的学问,但这些学问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并非完全相同,而是有主次轻重的。全面发展不是各种学问完全平均的发展,而应有主有次、主次分明、有机统一。就像一棵大树,有根有干,有枝有叶,共同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但我们现在的课程设置却主次不明,乃至本末倒置。我们承认“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原则,但在实际教学中,“德”其实是最不受重视的,德育课只处于辅课地位,在考试中分值不高或根本不占分值。中考、高考三大课目中,语文、数学和英语的分值完全相同,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在他漫长的人生中,用到的数学知识、英文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数学、英文对他人生境界的提升和人生幸福度的增加并没有多大帮助,但为了考试,不得不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学习这两门课程。孩子累,主要就累在数学和英文上。
  我们难道不应该反思一下:数学在我们的生命中就那么重要吗?英文在我们的生命中就那么重要吗?数学和英文值得我们的孩子辛辛苦苦地学上十二年吗?中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教孩子成人。数学、英文对于孩子的成人,究竟有多大帮助呢?英文,它充其量不过是一门外国语而已,凭什么与对孩子的人格塑造和文化修养具有关键作用的语文――吾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平起平坐乃至凌驾其上呢?
  因此,对基础教育的课程规划,应围绕如何促进孩子成人来考量,什么学问对孩子成人的助益大,什么学问就应该占据更重要的位置,至于一些知识性、工具性、才艺性的学科,应列入辅课或选修课,适当兼顾即可。
  我们并非不要全面发展,而是不能把着眼点放在全面不全面上,而忽视了孩子生命成长的真相。我们首先关注的应该是孩子是不是在健康快乐地学习,而不是全面不全面。在孩子轻松快乐成长的基础上,尽可能让他多面一点,就足够了。全面发展是最高的理想,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达到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人一生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不是十几年的基础教育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对于全面发展,我们不要太急切,太苛求,我们可以努力,但不要期其必成;我们可以鼓励,但不要强制施行。多少优秀人才,其实是不全面的,一个人只要品德好,修养好,再加上一两样过硬的专业本领,就已经是难得的人才了!陈景润是数学专家,你何必嫌他行动不敏;姚明是篮球巨星,你何必笑他解不出多元方程!多少年来的教育,最大的悲剧就是求全责备,为了让孩子全面发展,而导致孩子样样都不行,样样都不发展!社会道德水准的下降,公民创造力的缺乏,都与此有关。
  现在,是到了对“全面发展”这一概念作全面梳理和深入探讨的时候了! “全面”是为了“发展”,如果太“全面”已经使孩子“发展”得很痛苦,甚至已使他不能正常发展,我们何必还一定要“全面”?不要把“全面”当作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框子来套一切,不要以“全面”与否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最高标准,也不要动辄以“不全面”来否定有益的教育尝试――“全面发展”不应成为教育进步的“紧箍咒”!
                  2009年2月26日,北京,三人行家塾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mayavati + 10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3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3:54 , Processed in 0.07655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