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74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自检家庭教育中的缺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25 09:3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互相抱怨

  孩子出了问题,夫妻互相抱怨,家长老师互相抱怨,甚至抱怨孩子。无
数实例证明:父母是决定孩子命运最重要的人。当我们能抱着“孩子教育,
我的责任。我改变了,孩子一定会改变”的态度去思考,你会发现问题好解
决了。你可以自己掌控局面。

2、限制性信息太多

  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用得最多的字是“不”字。比如:不能、不行、
不许等语言。这些带“不”字的命令好像许多条条框框禁锢着孩子的思想和
行为。根据调查,初中学生中有34%的学生想离家出走,两个初一男生扒火车
离家出走,一周后,身上的钱花光了,当父母找到他们时,以为他们一定很
想家,没想到,他们说如果捡到能卖的东西,还不想回家。中学生有了自己
的思想,不再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他们要求被尊重。

  大人有时真的很不讲理,平时我们不给孩子思考和选择的机会,孩子没
有得到锻炼。遇事时,我们大人又说孩子这不行,那不对。为什么现在的孩
子能力差?因为没有锻炼机会。给孩子尝试犯错的机会,让孩子有成功的体
验,让他们自己成长。

  3、产生逆反心理的三因素:说教、唠叨、比较

  有些家长问,为什么孩子跟母亲作对?有的母亲为一件小事唠叨没完没
了,上纲上线,引古论今。唠叨说教不如去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做
不到不要要求孩子。另外,孩子最反感的就是父母总是拿别人与他比较。

  4、四过分:过分的爱、过分关照、过分干涉、过分严厉

  过分的爱,已经使孩子不懂得什么叫***,什么是关心,什么是感谢。
过分关照使孩子失去了独立生存能力,能干的母亲培养出不能干的孩子。过
分严厉使得孩子的人格扭曲。“你再踢球就打断你的腿!你真笨你怎么不如
人家?人家考试能考前三名,你为什么不能?期末考不到前十名我就打断你
的腿。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了也没关系……”这话是被自己亲生儿子打死
的母亲在临死前对儿子说的话,正是这些话使得一个17岁的好学生拿起榔头砸
向了母亲。

  5、亲子关系错位

  主仆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警察和犯人的关系、经济合伙人的
关系、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等,而比较适宜孩子成长的亲子关系应该是什么
样的呢?父母应该是孩子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和充电器。

  6、缺少童心

  孩子为什么不和你说心里话?因为许多朋友用量大人的尺子量孩子。你
不理解他,他当然不会和你说心里话。想一想如果我们10岁或17岁,我们会
怎么做?

  7、只问分数

  家长最头疼的就是孩子不爱学习,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爱学习?因为学习
有痛苦,所以不爱学习。如果学习有快乐,就爱学习。

  我们要把他的心调动起来,让学习有动力和快乐。学习动力来自于:信
念、目标、兴趣、爱好、好奇心、被承认、被赞赏、成功的体验、责任感等
等。所以家长应当好充电器的角色,许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大多数
兴趣、爱好产生的原因是对某一事情的成就感,而成就感的产生源于被肯定、
被欣赏。

  8、忽视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

  有多大的胸怀做多大的事情,不但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品德和心理
健康更要好,这是伴随孩子一生的因素。现在的孩子耐挫力差,一点小事就
会发生暴力行为。因此家长对孩子不要忽视了做人的教育,比如,好习惯的
培养和人格塑造等内容。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sunvale + 1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4-3 14:48:09 | 只看该作者
从现在开始多注意,一定可以养一个好宝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5-11 10:43:06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孩子要求父母太多了,现在做父母的 不是简单的物质生活,这精神生活不是很好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10-21 14:36:48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做父母的 不是简单的物质生活,这精神生活不是很好弄.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10-24 21:31:42 | 只看该作者
家长正确引导很重要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10-29 20:0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ly168 的帖子

感触很深,努力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11-2 21:06:06 | 只看该作者
  随着时间推移,渔民趁火打劫的勒索行为已然浮出水面,网络媒体对此的讨论尤为热烈。有别于英雄打捞上岸的扼腕,其所散发的铜臭令人吊诡与窒息。而该内幕的标题,多以“长江大学救人事件的真相”命名。我不反对将此丑闻曝光,但总觉得奇怪:难道以前媒体的相关报道都是假相?
  
  显然,上述命题绝对是错误的。退一步说,10.24事件吸引了全国40余家媒体,不可能没一家说真话吧,但为什么民众却并不满意现有的报道状态,还要自己来传播所谓的“真相”呢?
  
  我以为,这一方面反映了受众对于信息全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引发了我们对媒体把关人职责的思考。
  
  面对大千世界,媒体当然不是有闻必录,它要从新闻生产的角度考虑新闻价值、受众定位、政府要求、广告商影响等因素,也要从新闻效果角度考虑社会影响等后果——这确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但是,如果我们的媒体能真正正确了解自己的责任,真正地站在人民的立场、社会的立场去权衡,也许把关工作的难度系数不算太高。
  
  具体到救人事件上来,相信前去采访的大部分媒体都应该知道渔民勒索的事,但为什么就鲜有人报呢?我妄自揣度,无非是害怕负面新闻伤害了整个救人报道的正面基调。
  
  可是,老百姓是不喜欢“报喜不报忧”的,他们更希望通过媒体这面镜子,照到事件的全貌。然而,他们的需求在今天没有得到满足,但他们却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了媒体的缺失——既然你缺位,那就只好我补位了。
  
  其实,媒体把渔民勒索环节揭露出来,让大家能在一个更加公开的、权威的话语平台上探讨,不仅能够促进事实的真相大白,也能够帮助民众的情绪疏导。更进一步说,如果我们能总结出对渔民正义的讨伐,也许未来的道德氛围会愈发善良;如果我们能构建起对政府严格的监督,也许以后的职能部门会更加明白“为人民服务”的深意。
  
  三位英雄已经走了,但实际上他们可以留——如果江上渔民及时相救,如果相关部门工作到位。为了防止悲剧的重演,我们有必要将10.24作为一个范本,砥砺一种公开真相机制的建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10-9 18:34:10 | 只看该作者
不顶不行!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12-11 17:07:3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写得很有见的,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6-15 07:37:2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总结确实很好,作为家长,应该好好学习一下,自 我检查一下有哪些缺陷?为了孩子,做出个好榜样。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1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11:35 , Processed in 0.185860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