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0日(阴历1月26) 周五 雨后放晴 阴冷 19个月了,儿子已经出生19个月了,从出生开始就准备为他记日记,总是因为繁琐而忘记,因此也没有能记住他第一次翻身、第一次站立、第一次独立的跨步、第一次喊爸爸妈妈……总之淡忘了很多孩子的第一次,想想确实蛮遗憾的。 其实,记录孩子的成长,就等于重新审视自己的成长一样,对于我们为人父母的意义反而大于孩子。当人的自然记忆随着日积月累的杂事越来越混乱时,日记成为了我们回顾的最好依托。 时下,孩子的教育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的重点,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面对很多教育理念,有时候我们确实会无所适从:先进的理念不一定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能适用,死板的义务教育体系为人所诟病但确又被我们趋之若鹜;而我坚持的唯一原则就是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自己能控制的范围,不是说控制孩子,而是控制自己,因为一旦孩子进入义务教育体系后,很多东西就不是我们父母能控制的了:比如我要教给孩子的是个性和自我、而老师可能就不需要这些。 今天周五,特意提早点下班,到家15:50,孩子午觉刚醒、又是三个多小时的午觉(儿子的作息时间还是很有规律的,晚上基本9点左右睡着,早上8点醒,下午3个小时左右的午睡时间:而我一直认为良好的睡眠作息时间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孩子一听到门开的声音很开心的就屁颠屁颠的跑过来了,他很清楚有人回来了,家里又热闹了,又有人跟他一起玩了。今天早点回来就是要带他到公园里去。连续两周的阴雨天,今天难得放晴,得带他出去好好透透气了。因为老妈要在家烧我们的晚饭,于是我一个人抱着他坐公交车去了我们这最大的人工公园-清枫公园。 在公交车上,他眼镜很专注的看着窗外,一看到理发店门口旋转的花色灯箱就一个劲的“呃、呃、呃”的指个不停,大半年来这种灯箱是他每次外出所关注的。 清枫公园坐落在钟楼经济开发区,周围环境很好,平时人也不多,一到公园我就很自然的让他下来自己走,他也很乐意。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学会走路后就不大愿意自己走,其实不然。孩子对于新鲜的事物还是很有探索欲的,不过也需要家长在旁适时的辅导,比如走路、特别是在公园、郊外这种纯自然的环境里,孩子是很喜欢的,因为在这里他不光是练习着他的走路技能,还能接触到花、草、树、水、鸟、虫等孩子很感兴趣的东西;但孩子因为还小,不能指望他跟我们大人一样,一直这么走下去,走不了多久他会累,累的时候当然需要我们适当的抱一下;而当他恢复体力、或突然看到些他感兴趣的东西时,他会很主动的要求下地。 儿子很喜欢走在草地边的路沿上,因为那里跟平地上走路的感觉不一样,我站在他身旁,也不主动去扶他,当他自己觉得快失去平衡时会很自然的伸出小手来抓你的手或衣服以保持平衡(跟他后面的爬楼梯一样)。在路沿上走了一会儿后,他主动走到路上,开始他的飞奔。我儿子走路很快,就是在小跑,看起来很容易摔倒,但我也不去阻止他,在他不小心拌了一跤后,我鼓掌着让他自己爬起来,然后跟他说要慢慢走,他很自然的伸出小手来牵着我的手,小心翼翼的慢慢走起来。慢,倒不是说他的步伐,而是因为到处的东张西望,扫地的阿姨、木制的小卖部、草地、石头,都会引起他浓厚的兴趣,这时候你不用去打乱他的行为、让他跟上你的步伐,因为你是带他出来玩,他才是主角。当他走到湖边看了会儿湖中的喷泉后,就张手抬腿-要你抱着了,走了一刻钟,可以休息了。我抱着他沿着湖边的林间小路(一路随口要他指出大树、小草、鲜花),走到公园游船码头;码头是木结构的,有多处台阶,这是他这阶段的最爱-爬台阶。因为码头的台阶没有扶手,他需要我的手;而我尽量的垂下我的手,不是拉着他走,而只是让他扶着,在他自己不能平衡时才会用力来找到支点。在向上爬时,他是不需要我的手的,只是下台阶的时候,他还无法正确的跨出自己的脚步。七八阶的台阶,他总要反反复复的上来下去四、五次才罢休,多了他自己的体力也跟不上。完了看他小脸红红的,知道累了,于是抱着他坐在湖边的凳子上,剥了个芦柑,这个芦柑有那么点苦,平时他是不会吃的,但经过一番体力活动后,既累又热,他很开心的享受了整个芦柑。当然,随后一定要让他自己把吃完的这些垃圾扔到公园的垃圾桶里。 一个小时,该回家了,天也阴暗下来了。 经过了这番活动,晚上他肯定睡的更踏实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