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46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说说关于孩子的“德”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15 23:5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9-2-13 09:28 发表
我倒是注意了里面中国人比较重视的品德修养,好像没有提及,只有公民素养一项,,在中国,只有公民素养而没有中国人意会的品德是否能适应未来竞争呢?。。。或者是否需要厚黑? ...


在Hi5关于美国的情况的帖子里,小鲸鱼有此回复,读了以后不禁想讲讲我对“德”的看法。

在我看来,美国讲的公民素养,基本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德”育教育。只不过我们提倡和理解的东西,与西方的差别较大而已。

对于从国外传来的道德,我们一般会归类于“公德”范围,而我们传统上提倡的“道德”基本属于私德范围。尽管这么分划不尽准确,但确实我们传统中很少有公德这个概念。

我下面准备对这两类道德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1、公德是简单的、融化于日常生活的,私德是崇高的,圣人化的
公德相对比较具体、容易实施,比如不说谎、排队、帮助他人。而以前宣传的私德,则比较崇高,基本是普通人不易做到的,做到了就要大肆宣扬。

比如帮助陌生的人,去过国外的人都有亲身的感受,因为很普及,也没人再去刻意的去说什么。在我们这里,雷锋的一些助人的事情都成为了大家的榜样,成为了一种要学习的精神。

爱父母、爱兄弟、爱他人、爱生命,在公德里是日常进行的,不需要什么规矩,用的是真心的爱。我们则要用让梨、儿子替父亲暖被窝才认为是体现了爱,其实和爱无关,无非是要体现一个长尊有序的阶层关系而已。

2、公德是用于所有范围的一套规则,私德是建立在阶层基础上的准则

公德基本是对事不对人,不管对方是什么人,都是一样的道德体系,比如诚信、礼貌、尊重他人。而私德基本是对人不对事,讲究的是血亲伦理和江湖义气。对于自己的父母兄弟就讲究谦让、甚至谦让的虚伪。对于不认识的人,则连队都不排,而是一哄而上。在车上遇到熟人,会把座位互相谦让,而对陌生人则熟视无睹,哪怕面对的是孕妇。

3、公德基本是建立在互惠基础上的自觉行为,私德基本是一种强制的行为
公德基本是不分人种不分阶层的,彼此互惠的行为。而私德这种血亲伦理,是有等级的。所以要讲差序,讲等级,讲亲疏。这是儒家公开提出的。因此,在你的亲朋好友中,按照血亲关系,排列出等级亲疏,孟子就骂墨家非血亲差序类同禽兽,对差序看得很重。而这种差序,也就必须强制性的进行。新加坡就是一个讲道德的社会,但我的一些新加坡朋友到国内来以后,有些方面做的比国人还糟糕,因为这里没人强制他去讲道德了。

4、公德是人的道德底线,私德是崇高的目标
公德属于最基本的道德,违反了会受到谴责。私德则是一个神圣的道德标准,普通人做不到很正常,也不会有人谴责你。就比方说让梨,你让了就被拿来教育其他孩子了,你要是来了随便拿一个,甚至拿了最大的那个,也不会有人说你不对。在国外你不诚信一定受到惩罚,在这里你诚信了,会把你做榜样,但你不诚信,也许会得到你比较机智的赞扬。

5、公德身体力行、私德靠不断教化。

基本在国外很少直接的进行所谓德育教育,因为有规则在那里,有身边人的身体力行,似乎人家那里的人生下来就性本善。我们这里要靠不断的教育,读经的人就信奉读那些东西可以重建道德。但事实上教孩子读经的人自己也做不上几条。摄于父母的淫威,孩子可以遵守那些所谓道德,但当父母的权威不起作用的时候,那些所谓的道德就不存在了。其实很正常,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如何要孩子做到。

6、公德是现实的,私德是理想的

在外部的社会,每一个人都努力的去遵守和实施公德。而我们这里,道德基本上是在口号上。纯粹从标准上看,我们道德要求里,远远比外部世界要求的更加完美理想,故有些人还在做梦有我们得到的去教化那些洋鬼子呢。可是几千年,真正可以称为道德君子的也没有几个。有些人觉得现在的年代道德沦丧,而古代国家则像是君子之国。其实纯粹是臆想。现在的道德水准,圆圆的要比任何一个年代好。说古人好的,基本是没读过基本真正的书,都是靠想象来的。其实很简单,如果像人家一样个个是雷锋,那雷锋精神还需要宣扬么?之所以讲了几千年道德,就是因为一直都没有道德啊。真正可以有所实施的三从四德,也都是被强权强制实施的。

所以道德这东西,不能靠读经培养,也不可能靠讲故事去教育,就如同HNHu同学所说的:“热衷于培养的父母或许永远都培养不出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来。”

所以我们要考的是身体力行,从每个小事做起。先要尊重孩子,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去教导孩子。教导孩子,我们有资格么?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2-15 23:5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2-16 09:04:30 | 只看该作者

  个个是雷锋
  更需要宣扬雷锋精神
  人类社会
  要强调为人的尊严
  雷锋社会
  肯定要强调雷锋的高尚
 
  外国人用规则约束的范围
  拿来和中国人道德约束的范围比较
  有可比性吗
  
  道德是人类社会任何时候都存在的
  和讲不讲没有关系
  道德最重要特征就是自我约束自我升华
  讲道德是他律的一方面
  接受道德约束是另一方面
  把道德他律活动的表象当作道德的全部
  然后来推理
  科学精神到哪里去了


  孟母热衷于培养孟子
  也没把孟子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2-16 09:31: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9-2-13 09:28 发表
我倒是注意了里面中国人比较重视的品德修养,好像没有提及,只有公民素养一项,,在中国,只有公民素养而没有中国人意会的品德 是否能适应未来竞争呢?。。。或者是否需要厚黑? ... ...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2-15 23:50 发表
在Hi5关于美国的情况的帖子里,小鲸鱼有此回复,读了以后不禁想讲讲我对“德”的看法。

在我看来,美国讲的公民素养,基本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德”育教育。只不过我们提倡和理解的东西,与西方的差别较大而已。

对于从国外传来的道德,我们一般会归类于“公德”范围,而我们传统上提倡的“道德”基本属于私德范围。尽管这么分划不尽准确,但确实我们传统中很少有公德这个概念。

我下面准备对这两类道德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先把你拍清醒:我说的是品德,是私德,指个人修养和个人魅力,比如:诚信、守时、说话算数、敢于担当、有责任感、敢做敢为,等等。。。。。而你却看错,或者理解错为道德,是指公德,中国的公德,指望以个人的私德来约束,牺牲个人利益保全他人为最高道德或公德,外国的道德或公德,以规则或法律或宗教,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阿Q先分清楚哈,如果批评道德,66会奉陪,,,,鹅已经做过这个问题的右派了

[ 本帖最后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9-2-16 09:3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2-16 10:36:59 | 只看该作者
HNHu同学所说的:“热衷于培养的父母或许永远都培养不出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来。”

这句话,怎么理解?不教之教?培养的局限性?
想多听听HNHu同学的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1:28: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9-2-16 09:31 发表

先把你拍清醒:我说的是品德 ...


呀呀呀,品德是啥子哟,品德不就是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么?

66的意思是他律和接受道德约束是道德的两个方面,那我们的道德就是属于他律的吧,是这个意思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2-16 12:46: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2-16 11:28 发表


呀呀呀,品德是啥子哟,品德不就是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么?

66的意思是他律和接受道德约束是道德的两个方面,那我们的道德就是属于他律的吧,是这个意思么?

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
美德指美好的品德,优良的品质、情操行为,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培养的优点。一个富有美德的人,是一个有气质的人,被称为有涵养,有内在美
以上来自维基百科。
补充一下,上面写了: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9-2-16 09:31 发表
我说的是品德,是私德,指个人修养和个人魅力,比如:诚信、守时、说话算数、敢于担当、有责任感、敢做敢为,等等。。。。...


问你一个问题:你希望孩子具备什么样的品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4:18: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9-2-16 12:46 发表

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
美德指美好的品德,优良的品质、情操和行为,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培养的优点。一个富有美德的人,是一个有气质的人,被称为有涵养,有 ...


信赖、敬重、责任、公平、关怀和公德等等吧,应该和你希望的类似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2-17 01:21:4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4-6 14:00:19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希望讨论点比较具体化的东西,生活中遇到的矛盾,通常含一些这方面的内容,自己或者孩子身边遇到的,能分析现象,也能进行自我剖析。

如果我们在这里谈教育,却不涉及到这方面的关注,是打算全部交给学校或者社会?学校现在也在进行爱国教育,正能量的教育,家长是不是也要跟进?

[ 本帖最后由 helenminliang 于 2013-4-6 14:0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7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0:31 , Processed in 0.130768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