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老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9-2-10 12:42:0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易!

中国教育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关键不在教育,从教育的投入就可以看得出,有时看到这个现象真分不清楚现在的教育是启智教育还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9-2-11 10:09:09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国内的教育就在意孩子的数学和语文,而其他的都要靠家长来培养了,大把的钞票,大量的时间。呵呵,
教育体制本身就是落后的,所谓的素质教育就如天边的彩霞,可望而不可及。上次听了一个来自美国小学的校长的讲学,觉得中美教育的根本不同是对个体的关注上,我们的教育是全人教育。一样的方法教所有的孩子。而美国的教育是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教室里面有assistant,用各种方法帮助学困的孩子,甚至考试都可以为这样或那样的孩子特别的设置。我们能吗?不是不能,而是不愿意。领导者没想到,底下的人敢做吗?
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初见成效,其实我们的班额已经逐步变成小班化了。但是我们的教育方法还是老样子,至少我看来是这样的。我看到了很多的老师的努力,她们辛勤的工作,也很有成绩。可是这样的工作并没有全面铺开,当教育变成良心活的时候,谁会每天拷问自己的良心?
我不想变成一个偏激的人,只是有的时候难免也会灰心。因为我也是孩子的母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9-2-12 12:29:22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收礼。可孩子在老师那里,家长还希望和老师搞好关系,便于了解孩子更多的信息,否则时不时联系老师,家长都会觉得老麻烦老师不好意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2-13 12:32:52 | 只看该作者
高三学生:我快被吃人的中国教育逼疯了!

                                              作者:章锐,安徽籍一高三学生

      父亲说:“考不上一本你就去死,早点死,你死了老子不会掉一滴泪……”我想过自杀,但我不甘心被中国教育折磨死。我恨父亲,但没有真正恨过,我更恨中国教育,是中国的教育让所有亲人只用分数衡量人

      我被中国教育逼疯了,我不清楚自己是怎样走到今天这种地步的。

      五年级是痛苦的开端:我考入了强化班,父亲开始注重我的名次。六年级,为让我考入好初中,父亲将我送往离家较远的地方上学,在校外租了间房子,我一人自理生活。每逢暑假父母较忙(父母没有什么文化,双双务农),我就揽下所有家务,还得看弟弟。我认为农民子女就应该这样。读书几月没人探望,我走了两个多小时回家。见到父母时,第一句话竟是问成绩,临别还是,我意识到成绩的重要性了。

       我有个表哥,因为成绩好,亲戚一直拍他马屁,过年时一堆人围着他父母尽情奉承。“你也跟人家学学,多交流交流,长长脑子……”父亲说。我不动,父亲就叫母亲催。我本来就很自卑,再让我和成绩好的人说话,万一被加上个“带坏好学生”的罪名就不得了了。“你看这种败类怎么办……”父亲于是骂。在他看来,排名不在前一二名的都是差生(我那时成绩通常在前10名,最差20名左右)。

       没人看得起我,亲戚都轻视我,我知道这是父亲宣传的。暑假我不停地忙家务,他却对别人说我好吃懒做。他逼我考高分,近乎不择手段,以前是打,现在是施压,还号召爷爷奶奶等来施压。

        中考前,父亲那句话我今生难忘:“考不上江中(我们那儿最好的中学),你就去死,家里有药有绳……”我是含着泪跑回房间的。我不明白,考一个好高中比儿子的存在更重要?后来我考上了,亲戚仍用异样眼光看我,因为父亲已把我说得猪狗不如。

        我在父亲面前从来没有自尊,在父亲看来,只有考高分的学生才能有自尊。

        上高中后,我毛病百出,先是强迫症,这学期头又痛,已经痛了两次,每次痛两周,需挂一星期点滴,医生说是压力太大造成的——我一进学校,无异于进了监狱,分外难受。

         2008年元旦回家,我和父亲又吵起来了。父亲又说了那段他说了无数遍的话:“考不上一本你就去死,早点死,你死了老子不会掉一滴泪……”我实在无法忍受,说了句心里话:“没有你,我不会这么差。”换来的只是嘲讽。叔叔说应多鼓励我,父亲拍案:“他不是那种人,跟畜牲还讲鼓励……”我出了屋。

        父亲与老师只要成绩,我的感受却无人问津。班主任常打电话给父亲让父亲给我施压,我每次向班主任说真话换来的只是怀疑与鄙夷,她只看到我成绩的下降。

        有天我带了本《莫泊桑小说集》到班上,被没收。班主任说,没把成绩搞上去不允许看,这些书只会使人越来越颓废。第二天下课我翻了翻《雅舍小品》,又被没收。班主任甚至不允许我写小文章,认为语文老师未作要求而学生去写是浪费时间。

        隔了一两天,班主任打电话给父母,父母来了。班主任说我头痛是因为小说看多了。我无言。“你想不想参加高考?说实话。”班主任问。父母都在身旁。

        我踌躇再三——“不想!”我不该说真话。现在的老师只喜欢假话。接下来事情越来越糟,班主任与父亲整整逼了我一个多小时!“收拾书包回去……回去你也别想活!”听着父亲的这句话我冲出了办公室。我受够了!我当时心跳加速,有些颤抖,接着做了出乎自己意料的事——跑回教室,将教科书全部扔到了楼下!我真的受够了……

        我曾想过自杀,但我不甘心被中国教育折磨死。我恨父亲,但没有真正恨过,我更恨中国教育,是中国的教育让所有亲人只用分数衡量人。

         这学期父亲本来不准备让我上学,许多人说情,我又上了学,但上学只是等死。我的心理已经承受不了了。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只想问:下一步,我该怎么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2-13 12:33:38 | 只看该作者
“被逼疯”是普遍当中的个案

2009年02月07日10:56   中国网  丁斐 


问:这与中国教育制度有关系吗?

当然有。如果中国教育不这么功利,指向性不这么明确,不单为世俗铺路,也承担精神追求;如果社会上,阶层之间流动的机会充裕,大学文凭定地位,这种事情不这么千钧一发……我相信,大部分中国人在18岁前会降低不少痛苦。章锐,只是有共鸣的人当中,出来讲话的万分之一而已。

问:那与他父亲有关系吗?

有。毕竟是他父亲一手造成了章锐欠佳的生活环境。为什么全国那么多学生都面对同一教育体制,却没有大面积出现与章家类似的情况呢?

“逼疯”他的,只是教育制度,或者只是他父亲吗?

假设章锐是个孤儿,没有父母,但他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的道理,他可能依然对自己很严苛,时间全用来背书。没有父母约束,看上去自由了,其实还是不自由,因为千生竞考的局面等待着他。换言之,他这个人生阶段,面临被迫,不是由他父亲选择或决定的。

又假设章锐是富家子弟,没有考大学压力,但父亲坚持包办婚姻,非要他娶某女不可。凭这一点,也能把章锐“逼疯了”。换言之,他作为儿子,面临压力,也可能跟教育制度毫无关系。

有句话叫“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其实“逼疯”章锐的,至少是两种势力。

学校教育在中国其实是第三位的,教师的工资相当于只支付了教书的部分,育人的成本则比教书昂贵得多。如果说中国教育有问题,不单是学校里的应试教育有问题,家庭与社会当中该有的素质教育更成问题。老实说,家庭会决定一个人的性格、行为习惯,社会能决定人的世界观、行为目的,现在章锐眼里,家庭、社会差不多都乱成了一团糟,章锐的父亲,本身就是失败的中国教育一部分。

问:既然如此,为什么章锐只说是“被中国教育逼疯了”呢?

因为如果直接说——父亲参与逼疯儿子了——这太刺耳,不容易让人接受。生活中很多人会说,父亲再逼,也是为子女好。虽然儿子在读者面前,事实上已经告了父亲的恶状,但他还是刻意不对准父亲。因为这在中国人看来,是不孝子孙,是大逆不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2-13 12:34:06 | 只看该作者
梁文道:就那位快疯掉的高三同学说几句

大学生不吃香了,他们全都面临危机了;但是这个年轻人依然得去考大学,因为我们没有第二条路
在教大学生的时候,我很喜欢告诉他们“生命”与“生计”的分别,希望他们明白一个人怎样活才是最重要的,而生计只是继续生活的手段而已。目的当然是希望他们好好享受大学经验,不要只为了将来的工作去选择学习。面对中学生的时候,我则强调教育不只是应付考试,还要在和同学相处的机会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在知识探索的道路上获得乐趣。我不想看见他们把读书看成一种毫无意义的重复苦差,犹如西西弗斯要不断把石头推上山。

教育不只是为了就业,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这都是几乎没有人不赞成的理想。可是,当全中国数百万大学生将要挤进逐渐恶化的经济窄门,有些毕业生甚至要跑去卖猪肉当小贩时,这些话又是不是显得太过风凉呢?也许,我只能用这番老调去安慰失意的年轻人了,但愿他们不要因为自己手握证书却求职无门而沮丧。

问题是仍然有人以为考上大学是青少年应该为之奋死一拼的头等要事。2月5日的《南方周末·自由谈》刊出了一位高中生的文章(章锐:《我被中国教育逼疯了》),他回忆升读高中时的情况说:“中考前,父亲那句话我今生难忘:‘考不上江中(我们那儿最好的中学),你就去死,家里有药有绳……’我是含着泪跑回房间的。我不明白,考一个好高中比儿子的存在更重要?”后来他考上了,不过他发现高中只是准备考大学的补习班,而各式各样的管控和羞辱更是有增无减:“我毛病百出,先是强迫症,这学期头又痛,已经痛了两次,每次痛两周,需挂一星期点滴,医生说是压力太大造成的”。

为什么在大学学位甚至硕士博士都不大管用的时代,仍然有人要为了上大学而被逼到这步田地呢?那是因为舍此之外,这位年轻人和他的家人并没有太多其他选择。

我们都不希望教育只是一级一级的考试比赛,也不相信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找到好出路,可是我们都不能否认教育是社会最主要的流动阶梯。你想出人头地?那就要考试。你想孩子离开村子,爬到城市中产的位置?那就得上大学。教育一直是,并且仍将是阶级流动最正常也最正统的机器。每一个人都想力争上游,都愿意自己的未来要比现在美好;考试升学,难道不是一条摆在眼前的光明大道吗?

不过,这又是一条何其残酷的通道。且不论考试方式与应试教育之呆板荒谬,令人难过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第二次机会。尽管考试可以重考,但绝大部分人的人生走向却要决定在孩提时代的几次考试之中;上不了好高中,你就上不了好大学;读不到大学,你未来一生的蓝图也就提早完成了。在成人教育不受重视、社会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你根本没有改写命运的机会。你不能在三十多岁时才突然醒悟,后悔少年时代耽于逸乐,现在觉得还是应该回去好好念书改行做医生。

社会向上流动的管道本来就几乎只有这一条,并且它还是一条被抛出来之后就回不去的快车道。可怕的是它的游戏规则还不一定是公正的,它的效用还要不断受到侵蚀。在有些情况下,即使你成绩和别人一般好,也不能保证你能和他们上同一家名校。大学出来,一位能力不如你的同学居然比你更快找到工作,那是因为你家的背景不如他,他的身份比你“特殊”。至于说放弃学业,早早打工储钱将来找机会弄门小买卖?不比从前了,它现在是一种危机四伏、前景不明的选项。

那位高中生很不幸,他的父亲一样不幸。生在农村,家境一般,关系有限,认识的人不多;他实在只能这么考下去。是的,大学生不吃香了,他们全都面临危机了;但是这个年轻人依然得去考大学,因为我们没有第二条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9-4-9 10:27:58 | 只看该作者
非常赞同!国情不同,教育体制不同,孩子还是靠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9-5-16 21:21:35 | 只看该作者
看过了,心伤了.大的不说,教育自己孩子的出口在哪,都不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9-5-17 19:51:09 | 只看该作者
更全面的东西只能留给我们家长自己教了.指望学校根本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9-5-17 20:58:55 | 只看该作者
读了后,也感叹悲从中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5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8:53 , Processed in 0.07923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