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49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春节猜灯谜的由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7 16:50: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春节猜灯谜的由来

灯谜,又名文虎.猜灯谜,亦称打虎.弹壁灯.商灯.射.解,拆等,现在,人们都习惯用"灯谜"一称。  

    灯谜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传统的一门综合性艺术.早在夏代,就出现了一种用暗示来描述某种事物的歌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歌谣发展,演变成"瘦辞"(亦称"隐语").当时由于列国分争,有不少游客在进谏时,往往都用"隐语"道出已见,使君王从中得到启发.<<国语.晋语>>记载:"有秦客瘦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可见那时的这些"瘦辞"和"隐语",就是我国灯谜的雏形.直至南朝宋文学家鲍照作"井"."龟"."土"三个字谜,并以<<字谜三首>>收入他的诗集后,才有了"谜"字一称.  

   开始的谜流行于口头说猜,三国时期有人把谜写在纸上贴出来令人猜对.到了南宋,有一些文人学士为了显示才学,常在元宵花灯之夜,将谜条贴在纱灯上,吸引过往行人,因之又有了"灯谜"一称.  


    谜语在古代叫廋辞、隐语。自古以来,人们经常运用谜语来间接地表达心声,乃至后来猜谜成了一种游戏。  

   东汉时,董卓残暴横行,民间就流传着一首谜语式的儿歌:  
"千里草,何青青,  
十日卜,不得生。"  

   这里的"千里草"就是"董"字。"十日卜"呢,从下到上自然就是"卓"字。既然有"董卓"两个字,再加上"不得生",那就是说董卓该死了。  

    还有一个故事说,古代有个秀才,过年时,去找财主借钱,财主见他穿得破破烂烂的,就把他拒之门外。秀才一生气,转身走了。不一会儿又回来了,手里打着一个灯笼,上边写着:  
"头尖身细白如银,  
论称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到屁股上,  
光认衣裳不认人。"  
有人报告了财主,财主一听蹦了出来,问秀才:"你凭什么骂……人?"秀才说:"谁骂人了,我写的是个谜语,谜底是针。"说着打着灯笼大摇大摆地走了。

   从这儿以后,人们每逢时年,就把谜语写在灯笼上,让别人去猜。时间一长,就形成了过年猜灯谜的习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liuqunb + 5 + 5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1-28 10:37:3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1-17 15:03:50 | 只看该作者
春节快来了哟!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11:23 , Processed in 0.149673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