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文心妈20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读经的疑惑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08-3-12 15:40:18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孩子是很喜欢学习的,教给他的就算是忘记了,学习时候的快乐也让教的家长快乐啊。而且学而时习之,才能不亦悦乎啊。光学没有时习,忘记了就很正常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08-12-19 14:56:06 | 只看该作者
好久的贴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0-6-2 13:08:46 | 只看该作者
1 刘晓东博士认为:“在我的传统教育中,学习基本上等同于记忆。小孩子不懂,也要让他囫囵吞枣、鹦鹉学舌。在这样的记忆中,人被书本控制了。在这样的记忆中,人的地位消失了。在这样的记忆中,人的天性、个性、自由全被阉割了。在这样的记忆中,人的思想给禁锢了,人的生命给捆缚了,人的创新火花给浇灭了。” 试问:小孩子的头脑一片空白,如果不装好的东西进去就会装坏的东西进去。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负面的脏东西一箩筐,孩子在家看电视出门看广告耳濡目染,如果不让圣贤的道理"控制"他,难道让脏东西控制他?让装满脏东西的头脑任其发展,倒是有天性了,有个性了,有自由了,现在社会上种种社会青少年的思想问题,自杀不孝淫乱之事越来越多,青春期问题比比皆是,难道不是缺少从小圣人教育之过吗,这样的人怎么会成为自主的人,自立的人,自觉的人?刘博士谈到“创新”,那时只适用于科学领域,属于认知科学的范畴。对于人文经典为人处世之道,则不可创新,必须遵循圣人之言。哎,不知怎样说,看到刘博士的言论,总有痛心不已之感。
2 刘晓东博士举例说: “著名教青家苏霍姆林斯基明确反对死记硬背。他认为,“应当设法做到使儿童在直接观察的过程中就能掌握关于周围世界的现象和规律的重要原理,而不是需要专门去熟背和记住。” 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正是说明了科学的教育是要理解了才能记忆,从其言论中“直接观察的过程,”,“周围世界的现象和规律的重要原理”等可以看出,其所指皆是自然科学而言,绝非人文经典教育。
3 刘晓东博士举出禅宗的例子,我作为一个佛学爱好者感到其说法有误人子弟之嫌。禅宗是直指人心,但并非不重视经典,中国禅宗的前期经典重视《楞伽经》,后期重视《金刚经》,六祖慧能正是听到别人诵读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句而开悟。如果人不读佛教经典即可开悟,释迦牟尼佛辛苦说法四十九年又是为何?
4 鲁迅先生读经感到枯燥,并非读经之过,而是读经方式问题。我们现在国家提倡的读经恰恰是快乐读经,在快乐中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现在的小孩子读经,并非只读经,更并非只读《三字经》,而是多种经典并读,辅以美术音乐教育体育培养。其实中国传统的小学也是如此的,即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如果鲁迅的私塾先生也能六艺并举,何来枯燥?蒋梦麟的问题也是如此。儿童的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大量读诵经典乃至背诵对儿童而言并非难事(对成人而言则非常困难,也因此很多人认为是给孩子施加压力)。儿童在逐渐背诵经典获得的成就感和读诵经典的韵律感对儿童而言无不是愉悦之事,何来枯燥?头脑中大量的优秀经典在儿童成人以后所起到的道德文化智力等个方面的提携促进作用更是不可估量,何来压迫人性而言呢。
5 五四运动中那些反对读经的人恰恰是读经的受益者,例如胡适,他下令禁止读经。可是如果他不读经,他怎能博古通今到国外写出研究中国名家的博士论文呢。中国近代的没落绝非读经之过,中国现代的社会风气之坏却跟不读经有着重大干系。我以为儿童读经对于改革开放,重建中国文化,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6. 刘博士拿清末统治者对于西方文化的观点套在今天,甚至跟袁世凯复辟也联系在一起,实在有些不伦不类。现在中国对于西方文明不是吸收的了而是吸收的太多了,在改革开放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糟粕的东西,这样的观点不是包括邓小平老人在内的国人的共识吗?现在的中国,不担心物质文明的发展,正担心的是风气的恶化,梁启超云“少年强则国强”,通过读经培养一大批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年轻人和在民众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正式我们国家社会的希望所在,我以为国家正是看到这一点才提倡读经。儿童读经对于建立科学和民主的中国,实际上有百利而无一害。
7.现在中国的读经班收费也无可厚非,既然办钢琴班、美术班可收费,读经班为什么不能收费?我是一个2岁孩子的父亲,为孩子读经问题也考察过北京的读经班,我看到北京的读经班也还并不多,多为热爱读经教育的私人所办,不收费如何支付各种费用呢。而且免费的读经班也有,那需要财力的支持。至于另一文中所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提早教育、超前教育、神童教育”等等,都跟读经扯不上什么关系,读者自行到网上找找相关文章即可自明。

8.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大量的家长的教孩子读经的经验业已证明,读经对儿童的道德、记忆力、智力的成长有极大促进作用,儿童亦在读经中获得极大乐趣。我的孩子2岁,在我教下,亦会背一段三字经、几句论语,十来首唐诗,她亦是快乐背诵,因我从不强迫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0-7-17 22:53:11 | 只看该作者

楼上所言即是。

楼上所言极是。那位博士的文章,让很多家长产生疑惑。所以,不能不辨一下。读经说到底是大人自己的理念问题。鲁迅和蒋梦麟,他们记叙他们儿童时期对私塾教育的反感。可是,如果他们幼时没有这种教育。也许他们就没有他们后来的成就了。培养孩子肯定不只是读经一个途径。但是,肯定读经是我们能够选择的成本最低、最具操作性、也最直接的培养人性的途径。  希望家长千万多多考察,不要耽误的了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1-6-16 14:51:57 | 只看该作者
我家的孩子也开始了读经,因幼儿园装修,放假期间我也把他送到了学堂里, 主要目的是希望借用传统文化对孩子的人格,修养进行熏陶。
        至于读经是不是真的那么痛苦呢?我想这个问题得问一问我们自身,我们让孩子读经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读经的手段如何?孩子们的感受如何?
        我家的宝宝在学堂里学习的是很愉快的,老师们一方面对孩子很有爱心,另一方面也注意让孩子们适当的玩耍与休息,再加上读经时引以吟诵,孩子还是感到很有乐趣的,回家时还会给妈妈展示一下他的“小学问”。学堂里学的弟子规老师也会讲解,让孩子们生活中回到家里也对照着去做,这都是让我感到欣慰的地方。教人以德,以孝,加上学习千百年来圣贤们的智慧有什么错呢?我想各位家长或是研究专家爱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真诚,就是怕走错了路耽误了孩子,所以其心可嘉,但我们也要看一看读经的孩子的实际效果再来发言,孩子们是变呆了变坏了还是变聪明了,变懂礼了?读经教育这十几年的发展其实给了我们挑选的信心。
        学前教育成百上千,理念也五花八门,但我想呢,“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能让孩子懂礼、守信、爱上圣贤之道,处处与人为善,纵然学问有限,但身为父母的也会欣慰的,况且我们的孩子在学了经典之后还变得更加可爱更加孝顺了,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想重申一下孩子学经典的目的,希望每一位疑惑的家长都考虑这个问题。急功近利的方式不是学经典的方式,我们是真正要为了孩子的幸福而不是为了其它的什么目的显示自己或是攀比心。快乐读经非常重要,如何让孩子们快乐呢?呵呵,各位家长就各有各的妙招了!

[ 本帖最后由 littletea 于 2011-6-16 15:0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1-6-17 22:32:57 | 只看该作者
我倒是觉得小时候会背的东西到大了都忘了,其时不是说它们背了没用,可能是家长的原因,如果小时候家长不满足于背完某些东西,而是在背完这些东西后还能继续不断的扩展,也许孩子长大以后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在我的周围不支持读经的人中就有楼主这样经历的人,也是从小学过书法,弹琴什么的,现在也没觉得有什么优势,我总结的就是:一,学过一段时间就中止了,没有延续.二,就算将来没什么特别的优势感,但至少对文章或是诗词什么的有点感觉吧,比如说比较容易会背,或者不是太反感.其实,据我观察,很多人学习成绩好或是语文方面比较容易上手或者有喜欢看书等一些比较好的习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小时候都接受过家长或多或少的早教的,只是他们不认为两者之间是有关系的,因为我就是纯散养长大的,所以我有比较,这种潜移默化带来的不同太明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7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4:31 , Processed in 0.07662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