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31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数学] 婴幼儿音乐教育的非音乐价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9 10:1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婴幼儿音乐教育的非音乐价值
作者:陈泽铭  
(中央音乐学院,北师大讲学提纲)


婴幼儿学音乐的目的是什么?除了少数孩子将来能成为专业音乐工作者以外,对于孩子的学音乐目的问题众说纷纭,也朦朦胧胧。我们几年来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提出婴幼儿音乐教育的非音乐价值问题,形成我们的理念和系统教材。我们认为,早教机构、幼儿园的音乐教育重点应该放在非音乐价值的挖掘和体现上。至于音乐能力,则是音乐教育中顺势形成的。只要我们从生命的本质出发,有一套科学的教材,加上科学的教学方法,音乐教育的非音乐价值和音乐能力本身都能得到。

什么是音乐教育的非音乐价值呢?音乐教育中的非音乐价值就是通过科学的音乐活动,基于音乐感受和基本音乐表达之上,形成音乐技能之外的、孩子终生受用的各项能力教育价值。
一.音乐对于一个人成才的作用已经有共识

国务院前副总理李岚清离开工作岗位以后致力于教育的研究尤其是致力于音乐教育的研究,发表了著作《李岚清音乐笔谈》。最近他到了厦门大学作了题为《音乐艺术与人生》的讲座。讲座中,他列举了李四光、爱因斯坦、格林斯潘等著名人物的例子,说明音乐对于培养人的创造思维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音乐对于一个人成才所起到的作用已经形成了大多数人的共识。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例子证明学过音乐的孩子在其他方面成为优秀人才的例子。有实践证明,钢琴弹得好的孩子往往数学应用题做得很好。福州一中80届高中有一个文体班和一个尖子班。这两个班的学生一直在较劲,比赛学习成绩。结果高考的时候文体班的成绩高于尖子班。
二.树立正确育儿观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呢?要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科学的定位应该是: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智力健全。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许多人进入了儿童教育的误区。他们让孩子从小学习超过孩子承载能力的数学、英语以及不一定是应孩子特点的器乐演奏等其它各种技能,家长普遍存在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表面上的比较的心理。过早地把孩子推向竞技场。

这样做的后果是: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基本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心理上造成了扭曲;容易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等等。尤其是2008年高考全面改革,从2006年的高一起,实行高中新的课标,以适应2008年的高等教育招生改革,届时学生的日常表现、综合素质成为主要的评定标准。如果我们能够从现在起改变不正确的儿童教育的观念,将是孩子的福分。

那么,除了身体健康、品德高尚之外,围绕孩子的成才,重点要培养孩子的哪些方面素质呢?
1.要让孩子有阳光般的心境。孩子需要快乐的童年,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才能让孩子有个完善的人格。有个完善的人格也才能有快乐的人生。心境阳光,能提高学习效率。
2.要让孩子心胸开阔,融入环境,善于与人交往,这些与学习也不无关系。
3.要让孩子具备相应的其它方面学习能力。这些能力也是心理的范畴。
三.关于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听觉能力

信息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取得的。研究证明人的信息获取有50%左右来源于听觉。所谓“聪明”,就是耳聪目明。所谓“聪”,不光是“听得见”,更重要的是“听得来”。因而说明听觉能力对于人们的学习是多么重要。

听觉能力不同于生理上的听力,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听觉记忆——记住所听到的听觉信息的能力。
2
听觉辨别——准确辨别各种听觉信息的能力。
3
听觉转换——把接收到的听觉信息迅速转换成符号、形象的能力。
4
听觉筛选——能够在诸多声响中迅速有效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
5
视听动协调——听觉、视觉、肢体动作有效地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能力。
(二)情绪的冲动和控制能力

学习需要激情,尤其是写作文需要冲动。能够有效地让情绪冲动或者控制情绪是学习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适当适时的激情,能不断产生和巩固上进心、能促进形象思维、能提高思考效率。
必要的控制,能让孩子能够随时保持平和的心态学习,保持静心,冷静。
(三)反应能力

反应能力关乎瞬间信息捕捉能力,听、视、动协调能力。

反应能力与学习效率关系重大。反应能力强,这接受快、理解快、动手快,效率高。
(四)注意力

注意力是学习的基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专心致志,是做学问的基本要求。
(五)记忆力

记忆力是一个人存储信息的保证,也是学习效率的重要方面。
(六)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是理解知识、大脑创新机制的基础。这个能力的高低是理解力和创新能力高低的标志。
四.如何使用音乐来帮助孩子成长

音乐是听觉艺术。我们可以用音乐训练孩子的听觉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冲动和控制能力、反应能力、创造能力
(一)用什么样的音乐
1.适应孩子听觉能力的。

孩子的初生阶段,一方面辨音功能不健全,对于音高、音色等方面不敏感,生理上,听力也比较脆弱。这时候选用的音乐应该是层次比较简洁,声音比较柔和音乐。这样便于孩子接受,同时也避免损伤孩子的听力。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辨音能力加强,听力逐步成熟,可以逐步选用层次丰富的音乐。具体说来,初期选择中音区的独奏音乐,逐步发展为重奏、合奏,音域上逐步扩展。幼儿期,要避免让孩子听摇滚等刺激性比较强的音乐,同时,少听电子乐。
2. 适应孩子理解力的。

孩子的理解力是发展的。人的音乐理解力是随着生活、知识的积累和音乐实践的增加而发展的。往往是从理解情绪性的的音乐开始,发展为能够理解形象性和情节性的音乐,最后发展为能够理解哲理性音乐。
我们给孩子所用的音乐必须是适应孩子在孩子理解力的基础上能够科学促进理解力发展的。在3岁以前的婴儿期,给孩子听的音乐尽量简洁,同时应该以情绪型的为主。具体曲目可以挑选一些古典时期的小篇幅曲子,还有一些短小的、轻松的民族民间乐曲。到三岁以后由浅入深地逐步加入形象性、角色性的音乐,然后再逐步扩大到情节性的音乐。孩子听的形象性、情节性音乐一定要很直接的描写,而且为妙维俏,便于孩子理解。

在音乐形式上,应该选一些节奏清晰、结构规整的作品。
3
适应孩子承受力的。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不能承受过于强烈的刺激。因此,表现悲伤的、恐怖的音乐一般不适合孩子听,只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有选择地安排一些有这些因素的音乐让孩子感受。否则容易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损伤。
(二)如何用音乐
1
要有目标体系和围绕目标体系的教材。

尤其是幼儿园必须有很严谨的目标体系、一套与目标体系相适应的科学完整的教材。这个目标体系必须是符合儿童发展规律,同时又高于自然发展的目标的。教材必须是根据目标体系而开发的。每一个目标用什么样的音乐,如何实现目标等都要十分严谨。
2
要有与目标体系、教材相配套的教学方法。

用音乐帮助孩子成长的过程应该是快乐的,婴幼儿期,孩子
应该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整个过程都需要快乐。婴幼儿时期的学习形式就是游戏,这是天性,是客观规律。客观规律是不能违背的。有了特定的音乐,还需要科学的游戏组织形式。通过科学、有效、孩子乐于参加的游戏方式让孩子在玩中实现提高。还要在游戏中善于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给孩子尽量大的想象空间,以培养孩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主动创造的能力。
3
家庭可采取的方法。

家庭要营造环境。平时,可以用家庭音响放送一些适合孩子听的音乐。要多放些器乐曲,因为器乐曲不受歌词限制,具有更多的音乐性,其中可用于提升孩子各方面素质的素材更多,音乐信息量更大。放送这些乐曲,可以作为背景声,类似酒店背景声的音量。每天可以安排一些时间用普通听音乐音量播放节奏明朗的乐曲,孩子还不会走路的时候,由家长抱着随着节奏轻轻晃动。音乐大声的时候晃动幅度大一些,音乐小声的时候晃动幅度小一些,让孩子更好地感受音乐。孩子动作有了发展,可以随着音乐节拍拍手、跺脚、拍腿、拍肩、点头。这些动作可以在大人带动下进行。再后来,可以逐步增加扭腰、踢腿、转身、下蹲、跳跃、挥手等动作。注意:大人在带动的时候一定要卡住节拍,同时动作幅度还是要随音乐的强弱有所变化,音乐结束的时候动作停止。引导孩子获得准确的节拍和强弱感受。孩子到了四岁,就可以启发他自己创编动作。对于他的创编,要及时给与鼓励,切不可直接否定或笑话他。
4
要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教师要有比较扎实的儿童心理学、音乐心理学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活动组织经验,以及对音乐的较强领悟力。对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不断培训,使之适应科学目标体系和教材,使教育效率不断得到提高。
5
要加强家园交流,教师和家长之间互通信息。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士,应该多宣传科学育儿理念、介绍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方式,给家长提供建议;家长应该实事求是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和不足,交流情况、探讨方式方法。
本研究所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教材,需要合作者可与乐芽儿童音乐教育网联系。

尊重作者研究成果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11:15:57 | 只看该作者
大家有幼儿音乐教育方面的问题都可以来讨论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8 17:19 , Processed in 0.072784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