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寻找大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送孩子进现代私塾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1-11 00:25:57 | 只看该作者
读了绘本的孩子,审美敏感应该是很精微的。
父母陪着看,那审美敏感也是应该大有进步。祝贺!
教育孩子的同时往往也是在教育自己。钱是小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1-11 13:23: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寻找大师 于 2009-1-7 18:26 发表
Scarlett已经32个月了,她的读书时间也已经超过一年了。到目前为止,给她读过的各种绘本加起来有300本左右,每一本都重复过无数遍。

    和许多妈妈一样,我也特别钟爱绘本阅读。Scarlett小的时候,我们家里 ...


看楼主亲子阅读做得这么好,这么用心,十分感动,我当年根本没这么用心,儿子真正读书还是他认字以后自己读的。对于孩子的成长我做得远远不如楼主,心里十分惭愧,但尽管如此,孩子还是觉得和我在一起才真的快乐,他两三岁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很忙,就把他交给我妈带着,到周末才去看他,就是这段时间我觉得孩子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这些还是小事,最主要的是后来孩子总是缺乏安全感,总怕我突然离开他,这并不是说老人对孩子不好,正相反,老人对孩子都点溺爱了,既便如此,这种爱还是取代不了母爱。
题拉回来,楼主说,想让孩子真正快乐,我想孩子恐怕还是跟着父母才会真的快乐吧,楼主你对亲子阅读这么用心这么成功,对孩子的早教应该能做得很好的,为何一定要假手别人来做呢。瑞吉欧中心我并不了解,相信应该是个很好的有着家庭教育特色的早教中心吧,但是这里再好,老师再敬业,好像也不如你给孩子营造的家庭教育氛围温馨吧,这可是你们真正的家呀。把孩子全托一般都是有不得已的原因,但我看你好像可以克服困难自己带的呀,孩子太小了,你真的在冒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1-11 15:49:00 | 只看该作者
因为小女的关系,我是赞同而提倡亲子教育的,也曾把不满四岁的小逸从幼儿园领会家来自教。
后来我收小孩子,一度坚持要有亲人陪同。
再后来,我的认识有所不同,主要是鉴于每个孩子的心理状况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孩子对亲人的依恋显然是有所不同的,应该分别对待。如果让孩子自幼承受与亲人暂别一段时间,对于认知、特别是对自我认知、对情感的感受和认知,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和性格形成,未必都是负面。非常重要的是对孩子必须仔细观察,恰当养育和施教,而且如有不当的反应出现,应视情况采取应变措施。
母亲自己带孩子,其结果实际上也是因人而异。
有些母亲自带的孩子,也会出现各种问题,甚至心理问题。因此,看问题不能绝对。

[ 本帖最后由 huge57 于 2009-1-12 13:4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6:50:41 | 只看该作者

孩子早识字好!

到Scarlett15个月左右,我开始教她认字。有些砖家认为,幼儿不能过早认字,过早认字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到他们以后上学时会厌学等等。不知道这些砖家是真的有这方面的研究还是为了哗众取宠而大放厥词,或者是为了迎合上级的需要而违背良心说鬼话?汉字是方块字,儿童可以通过认字,开发右脑,这是日本早教界认同的。早认字为什么会扼杀想象力呢?专家的意见是,当孩子认识字以后,他听到一个发音,首先想到的是字形,而不是实物。就像我们说“兔子”,不会认字的孩子马上想到两只长耳朵的小兔子,会认字的孩子就想到这两个字。这种理论怎么站得住脚呢?难道真的是非次及彼的对立吗?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孩子在不会识字阅读以前,他们的视野有多开阔?他们无非也就知道在那些熟悉的地方玩耍,他们的头脑里除了那些东西,还有什么?而学会识字阅读的孩子,他会看书以后,书就给了他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比他周围的世界不知道要大多少倍!大家想想,是会识字阅读的孩子想象力好呢还是那些没有启蒙只知道瞎玩的孩子想象力好?而且,我们早教并不是说,只要孩子识字阅读,就不去接触大自然了,其实,早教作得好的父母和老师,反而会引导孩子,更多的接触大自然,从大自然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所以说,孩子早识字不仅不会扼杀他的想象力,只会更加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至于说到过早认字会导致上学后厌学云云,那纯粹是无稽之谈。如果有这样的孩子,因为小的时候认字了,结果上学的时候不肯听老师的课,那么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好好检讨一下!既然孩子已经识字了,我们是不是应该满足他更高的需要?而不是为了照顾别的孩子,让这个孩子在原地踏步!我们不是经常讲因材施教吗?家长也应该好好引导孩子,而不是送到学校去了就万事大吉,好像自己就解脱了一样!所以说,即使有孩子因为早识字造成后来厌学,也不是早识字的缘故,而是学校教育的失败!我有个同事的孩子,就是这种情况。明明孩子已经识字了,小学3年级的字都基本会认了,可是,老师不管,每天逼着孩子和那一班60来个什么都没学过的同学,一起aoe的开始学拼音。本来孩子普通话挺好的,但是,自从学了拼音以后,说话也怪怪的了!“风”说成“fong”。结果,这孩子,每节课上课都是捣乱,刚开始半学期,据说老师都是拉着他的手在上课!大家说说,这种教育是不是很僵化?很可悲?是孩子早识字的错吗?

    早认字不能脱离早期阅读,因为,我们识字不是目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才是目的。所以,我们应该尽早给孩子读书。孩子会阅读后,他的世界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书中的世界多奇妙啊!这是我小时候的亲身经历。我是7岁上小学以后才认字,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很喜欢读书,然后,我就把所有能找到的书都拿来读!也因为这个原因,我比同龄的孩子都显得要成熟懂事。尽早教会孩子阅读(当然方式非常重要,应该以孩子为中心),就会尽早开拓孩子的视野,对孩子,功德无量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zhy2001 + 1 + 1 好文。女儿2岁,正在实践之中。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1-11 20:27:28 | 只看该作者
事情总不能十全十美,能理解清波爸妈的心情和现实情况,实在是想为孩子创造一好的环境,他们辛苦地实践着,探索着。在中国早教这个领域,我们都是在学习着,摸索适合中国孩子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0:36: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uiaiyian 于 2009-1-11 20:27 发表
事情总不能十全十美,能理解清波爸妈的心情和现实情况,实在是想为孩子创造一好的环境,他们辛苦地实践着,探索着。在中国早教这个领域,我们都是在学习着,摸索适合中国孩子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

是的!都是在摸索中,遇到问题都在不断的思考和改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9-1-12 17:53: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 寻找大师 的帖子

清波妈妈,你好,你的女儿真棒,能离开你们融入集体生活,可见其独立性,我女儿是做不到的。我也很欣赏袁老师的模式,已和袁老师联系好这两天就去嘉兴看看,也去看看你家女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20:04:42 | 只看该作者

反对隔代养育

我是坚决反对隔代养育的。我们家Scarlett基本上是我一手带大的,除了中间有3次由于我有事情,而她奶奶又不愿意在我们家呆着,把小家伙带回老家去总的加起来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外,孩子几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我。

    从我怀孕之初,我就听到前辈的忠告:以后不管自己有多忙,孩子一定要自己带!为什么?她的前车之鉴!那位前辈是部队里的,年轻时为了事业,和老公都顾不上家里,孩子只好交给农村的老人带,等到孩子该读书了,才接回到身边来。可是,由于孩子从小和外公外婆在一起,对外公外婆产生了依恋,而与父母却没有那种本该有的亲密感。父母呢?也有同感。而且,孩子从小在农村长大,习惯不太好,还很任性,父母很难接受,孩子也觉得父母不爱他们。这样,父母与子女间总存在一层难以逾越的隔膜。直到孩子上了大学,工作了,虽然逢年过节会给父母买点东西,但是,总不像是一家人。这一点,是做父母永远的痛!

    而现在很多家庭,还在重蹈我这位前辈的覆辙。妈妈3个月产假满了以后就回单位上班,孩子便交给老人或者保姆带,甚至是由老人把孩子带回农村去。当然不排除有些老人很开明,会科学的带孩子,碰上这样的老人,是孩子的福气。但是,大多数这样长大的孩子,都会产生许多麻烦。

    首先,老人太过宽容了,过分容易原谅孩子的错误。我们中国有句话叫“隔代亲”,可能由于老人心里认为自己年轻时对孩子不够好,有内疚感,所以要在孙子辈弥补回来。所以,他们对孙子都非常宽容。孩子有什么毛病都没关系,孩子还小嘛,大了自然会好的!这一点,很不好,说得严重点其实是在害孩子!本来正是因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正确与错误分不清,抚养人就成了他们的第一位老师,教给他们在社会上生存的道理和法则,而按照老人的观点,小的时候有点问题没关系,随着孩子逐渐长大,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直到与社会交往多起来了,才发现什么都不对,到这个时候再教他,行吗?我们都知道,要改变一个习惯有多难,而孩子从小养成的习惯,更是根深蒂固,等他大了再去改变,要花成倍的精力,而且小孩子也痛苦!而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教给孩子正确的习惯,正确的处事方式,他的成长则会顺利、快乐得多!

    其次,很多老人认为孩子很弱小、无能,生怕把孩子累着了冻着了,不给孩子动手学习、锻炼的机会,剥夺了孩子成长进步的权利不说,还养成孩子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的毛病。比如,很多老人都喜欢抱孩子,生怕孩子累着了,走几步路都要抱着。殊不知,孩子天性是喜欢自己活动,自由自在的,被抱着反而束缚他们的手脚,让他们的身体得不到锻炼,久而久之还养成懒惰的习惯!为什么现在动不动说80后、90后怎么怎么了?因为他们中间很多孩子就是这样宠大的!很多人读大学时第一次离开家庭,结果问题来了,在学校里面什么都不会,无法适应大学生活,导致种种不良后果。还有,大家注意观察老人带的孩子,穿着普遍偏多。天气刚刚转凉,别的孩子还在穿长袖T恤,他便把毛衣套上了。今年冬天一直不怎么冷,所以Scarlett都只穿一件毛衣再套一件夹克,但是小区里的老人见了就心疼的说孩子要冻着了!还有那些小一点的婴儿,只要出门,都是捂了一层又一层,严严实实的。这样小孩子从小就像温室里的鲜花一样,身体的免疫力得不到锻炼,动不动就生病。我想,现在的小孩子什么都好了,体质却不如以前,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Scarlett出生半个月时,因为黄疸不退,我们送她去杭州儿童医院。当时已经是五一过后了,天气很热,大人只要穿两件薄衣服,而Scarlett的奶奶非得说孩子是没有夏天的,硬是给人家穿了一件毛衣、一件薄袄以外,外面还抱了两条毛毯,一条被子,就这样一直抱到杭州。到了医院,护士一层一层的剥开毛毯,一边剥一边抱怨:“哪有这么热的天气穿这么多的道理!”一摸小家伙的背心,全是汗!就从这时起,在带孩子的问题上,我坚决不听奶奶的话了,穿衣服都按季节来穿,和我们差不多,只要小家伙的手心暖和就好。这样,Scarlett的身体一直很好,很少生病。

    第三,语言方面。很多老人都认为,孩子太小了,什么都不懂,听不懂说话,更别说和他讲道理了,所以,老人不喜欢和孩子说话。他们带着孩子的时候,大多数都是自己和别人聊天,让孩子自己瞎玩。即使和孩子说话,也是以他们认为好玩、可爱的儿语来代替正常的语言,致使很多小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说的话都是只有孩子才使用的儿语,到了他们上幼儿园时,不得不重新学习标准的“汉语”,白白浪费掉前3年最宝贵的语言敏感期。孩子有什么问题即使他们想管管,也都是大声喊几声,从不告诉孩子为什么不怎么样或者为什么要怎么样,或者用“你再怎么样,我就要打你了”这一类的威胁,但是,孩子把他们看得很透,说了相当于没说,孩子的毛病变本加厉。所以,很多老人带大的孩子,在沟通方面都会存在很多障碍。他们不知道怎么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要求,不会照顾别人的感受,与同龄人交往也受阻。

    第四,原则问题。老人因为过于宠爱孩子,往往没有原则。不是说我们对孩子应该采用多么严厉的规矩,而是,我们应该言行一致,“从一而终”,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或者“朝三暮四”,弄得孩子不知道究竟应该怎样做才好,永远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既困惑又苦恼。比如,我见过一外婆,外孙吃了一点零食还想吃,因为外婆包里还有很多。外婆刚开始不肯,说不能吃太多。但是外孙不停的缠着她要,最后竟然踢了外婆一脚。这下外婆恼了,很凶,但是也只是轻轻的在孩子的脸上摸了一下。孩子觉得很委屈,眼泪马上就来了。外婆一看他要哭了,连忙又把他搂在怀里,然后从包里拿出零食来,给他一大把。你看,外婆在这件事上,刚开始也觉得不能给孩子吃太多零食,所以拒绝他;后来生孙子的气,因为孩子太不懂事,所以想惩罚他一下,象征性的“打”了他一下;但是最后,看到孩子哭了,又觉得心疼,马上就放弃自己本来对的立场,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了。而且更麻烦的是,这样,孩子搞不懂究竟是不是该吃,外婆那一把零食是安慰他呢?还是屈服于他的纠缠?这种无原则的满足孩子的无理需要,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我们常见的在商场的玩具橱窗前的满地打滚哭闹不止,直到最后得到满足为止。而更深层的讲,这种情况对孩子的思维发展也非常不利。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多时候就错在不一致上,有前后纵向的不一致,还有横向的人与人之间的不一致,都会阻碍孩子的道德推理能力的发展。   

    最后讲到经验的问题。很多老人,特别是孩子比较有出息的那种,都认为自己很厉害,自己养的孩子有出息,儿媳妇算什么,什么都不懂!带有这种自以为是的主观想法的老人其实很多,他们认为自己有经验,每次遇到什么问题他们都想按自己那一套来做,还理直气壮的说:“你小的时候,我不也是这样带大的嘛!”至于给孩子养成从小看书的习惯,陪孩子读书讲故事,这更麻烦。他们说:“你小的时候,我什么也没教,你后来不也照样考上大学了!”他们的观点是,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不会懂,教也白教,等到孩子大了,上学了,什么都学得会的!我们在家里教Scarlett的时候,她奶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小老人(天台话,即孩子)都是天生的,聪明的不用教也会,笨的教也白教!”即使她看到小Scarlett 在我们的培养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她还是动不动就会冒出这一“至理名言”来。其实,对于老人的经验,应该理性的看待。这一代的老人,很多都没有什么带孩子的经验,他们年轻时不是公社劳动、就是工厂上班,孩子基本上属于放羊式自生自灭的长大,他们从哪里来的经验?就算是有些经验,很多也是从上一代老人哪里传下来的,几千年的老古董了。当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但是,现在科学已经证明了我们很多的传统都是没有依据的,比如老人都认为坐月子不能动,不能刷牙洗头洗澡,这有什么道理?一个月不刷牙,牙齿不坏掉才怪呢!一个月不洗头不洗澡还不发臭啊!还有,有的地方认为孩子小的时候要捆起来,把整个下半截都用毛毯之类的包起来,然后外面扎得紧紧的,这样孩子的腿才会直,这种经验能信吗?

  当然,就像我一开始就说的一样,有那种很好的老人,接受新东西,愿意采纳科学的育儿方法。也有那种不愿意学习的年轻父母,不懂得怎样照顾自己的孩子。这都不是绝对的。我这里讲的至少是多数的情况。

    下面我讲讲我养育Scarlett的经过。我在家里全职带Scarlett一直到她一岁半。Scarlett一岁之前,我们的精力更多的是花在培养她健康的生活习惯上:给她定时吃奶,不给她吃零食,不娇惯她,少抱她,从小和她讲话,而且不讲儿语,玩具买得也很少,那个时候我们经济紧张,买不起童书,但是,我们经常会找些色彩鲜艳的宣传册之类的书给她看,并告诉她书上的内容。就是在大冬天的时候,我们也不把她关在家里,每天用婴儿车推着她出去玩,见到什么就说什么,总之不让她傻傻的发呆。为了让她有个结实的身体,我们从不过分的捂着她,冬天她穿的衣服和我们大人一样多。每天让她充分活动,不抱她,而是陪她玩。到六、七个月时,训练她爬行,到她七个多月会爬以后,就充分创造环境,让她爬。总之,我们充分了解她的发展需要,为她创造环境,满足她的需要。所以从小,Scarlett的性格就开朗大方,不怕生,不任性,她的生活很有规律,很好带,体质也很好,在一周半前只感冒过一次,因为咳嗽做了两次雾化。这些,都为我们以后对她实行进一步的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到Scarlett一周半左右,我们开始正式教她识字(以前是随意教),做字卡,在家具上贴字,等等,给她读书,这些,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现在,Scarlett已经去嘉兴的一家早教中心寄宿了,小家伙在那里的表现令老师非常喜欢,在那里呆了不到一个月,我们去看她,就看到了喜人的进步。我们回家之前,告诉她爸爸妈妈要回家上班,放假再去陪她,她很懂事的说好。虽然爸爸妈妈走的时候她有点难受,想跟着妈妈走,但是,老师把她抱起来,和她说话,她就好了。第二天早上醒来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昨天晚上没有哭哦!虽然我想妈妈,但是我不哭!”袁老师说,这个孩子虽然只有2岁半多,但是她的心智都是5、6岁的孩子了!

    总结起来,我认为老人带孩子的问题在于两方面:一是,物质方面过分满足;二是,精神方面过于匮乏。

    尽管有些老人很会带孩子,我还是呼吁父母们多多努力,尽自己为人父母的职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会为人父母的快乐和幸福,不断的学习和进步,和孩子一起成长。不要等孩子长大了,回想起来,尽是遗憾!这才是我反对隔代养育的真正原因!因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正是在孩子初初来到人世的前3年建立起来的,错过了这个时机,其他都可以重来,唯独这种感情没法重建!这也是我那位前辈最为心痛的憾事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uge57 + 10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9-1-13 18:28:25 | 只看该作者
袁老师说,这个孩子虽然只有2岁半多,但是她的心智都是5、6岁的孩子了!

    你们引以为傲的地方,正是我最担心的地方。
    建议对待早教的认识,不要过于功利。建议多查查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我再说一遍,我认为的孩子成才是件非常简单的事,不需要家长在亲情取舍上做出决择,只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过好每一天,彼此相互关爱。
     同时,我觉得博士拿自己的女儿做实验,旁人也许无法多嘴,但在实验还在进行中时,就招别人子弟做实验,我觉得不太好!
    冒险说了这些不合流的话,准备挨砖了。
    实在是望子成龙的家们,我劝有时间还是去好孩子网亲子阅读坛多呆段时间,看看别的家长是怎么做到温馨关爱孩子健康成长的,那些普通的就学孩子,事实上都非常优秀。他们有如此懂得人生,懂得生活,懂得阅读,懂得关爱孩子的家长,不难想像,他们才拥有健康明朗幸福的前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21:39:0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目的不是望子成龙,而是望子成人!

原帖由 whyouth 于 2009-1-13 18:28 发表
袁老师说,这个孩子虽然只有2岁半多,但是她的心智都是5、6岁的孩子了!

    你们引以为傲的地方,正是我最担心的地方。
    建议对待早教的认识,不要过于功利。建议多查查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

谢谢这位妈妈的中肯的意见,我看得出来,这也是一位有心于孩子的成长的妈妈。我其实不想把孩子送走,我也很想把孩子留在身边。但是,我没法既把她留在身边,又让她接受自然的教育。虽然晚上我回家后可以陪她读书、玩,但是,从早上六点多到下午5点多这一整天的时间,怎么办?送幼儿园?她天天哭,难道我忍心让她被迫适应?(在她没上幼儿园之前,因为外公经常带她去幼儿园玩,看别的小朋友做早操、玩滑梯,她每天都喊我要上幼儿园,可是,上了一周以后,她怎么也不要去了,再问她去不去幼儿园,总是摇头:“不去!”)让奶奶来带?带到什么时候?而且老人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大家知道,最糟糕的教育就是不一致的教育,我们怎么处理?
我们送走孩子的初衷并不是“望子成龙”,我们是不想在孩子还这么小,充满朝气和灵气却又没有能力为自己选择的时候,被迫送进传统的学校里去,包括幼儿园,因为,在我们的眼里,说得严重点,学校就是在残害孩子,把他们的灵气和朝气一点一点的蚕食掉,最后成为一个中规中矩、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我们送到袁老师那里,最重要的就是想让孩子接受一种更为自然的教育,至于孩子以后会有多大的成就,会成为龙还是什么,那是由不得我们的,但是,我想,孩子接受的是符合孩子天性的教育,那么,她以后至少是心理健康的,是一个人格完整的“人”,这点,才是我们想要的。关于袁老师做实验这件事,我想,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作试验”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这是野心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一切铤而走险,而另外一种却恰恰相反,认为是一个有志于做成某一件有意义的事业的人,克服种种困难和挫折,在这个摸索的过程中,不断改善和进步,日趋完善。我认为,袁老师是属于后者。中国的教育有大问题,说起来大家都有感触,但是,有几个人敢真的行动起来,为改变这种现状而做出实际的行动?我认为,他是在为了我们的教育作试验,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利,是为了造福中国的孩子。如果为了名利,我想他不会这么安然的在家中,每天和这群懵懂的孩子打交道,过着别人难以想象的清贫的日子。
至于说到孩子的心智,好像表现得有点早熟,这点可能让一些人觉得很担心,其实这不必,我们也不为此感觉到骄傲,我们认为,不是我们的孩子早熟,而是普通的5、6岁的孩子过于幼稚,在这种社会和家庭背景的培育下,过于幼稚。我们并没有怎么用什么特殊的方法去培养、“催熟”孩子,我们 从小把她当成一个“人”来看待,遇到事情给她讲道理,所以,她很早就以“人”的姿态来生活,具有“人”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我们是孩子的父母,我们会第一时间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还有很多家长可能替孩子担心,这么小远离父母,对他们可能太残忍了,这样,孩子和父母之间亲情也没有了。我们认为,父母不在身边,不等于没有了父母的爱,也不等于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也不等于孩子就得不到爱,如果老师爱孩子,孩子还会得到加倍的爱,不仅有父母的血缘之爱,还有更多高于狭窄的血缘爱的教育爱。我想,一个孩子不仅要学会爱父母(当然这是第一的),还要学会爱别人,这才是更高层次的。一个孩子如果在一个环境里不快乐,那么她是不会掩饰的;她是快乐的,更不会掩饰。至少在目前来看,scarlett在嘉兴是快乐的,因为她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

或许有许多家长做得很好,把孩子留在身边,让他们既能快乐的接受学校的教育,又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这真的是件完美的事情。但是,我们做不到。既有学校的原因,也有我们家庭的原因。但是,我们想,事情真的不是一概而论的。孩子的成长模式也有千万种,不能就用学校来垄断了。一个孩子如果在一个环境里不快乐,那么她是不会掩饰的;她是快乐的,更不会掩饰。至少在目前来看,scarlett在嘉兴是快乐的,因为她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
第一次为人父母,所以一直在学习。也愿意与各位有经验的家长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4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0:23 , Processed in 0.105732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