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97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由讨论高考制度谁受益而想到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25 12:25: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考上大学的多是聪明的孩子,他们是高考制度的受益者。

智力平平和智力发育晚的孩子,被高考淘汰出局,十二年的教育投资,血本无归,还可能负债累累;

高考制度下,农村孩子获益人数微乎其微。如同城乡差距在加大,城市和农村的教育差距也在加大,包括学校差距和家庭教育差距。不仅农村是这样,我到过的县级市和小地级市,教育环境都不容乐观,收入低,教育费用反而大,想找个家教都不容易。

今天学校的教育功能已转变为筛选功能,多数孩子成为少数孩子的陪练,这种格局几乎很早就确定下来了,现实很残酷也很让人痛心疾首。我不是老师,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个建议》中我看的是给家长的多少个建议,家庭教育在今天显得比以往重要,为弥补学校和社会教育的缺陷,家长走上一线,别无选择。

我看过这几年的高考题,效度和信度越来越强了,考试对孩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是下苦功夫背诵记住就能脱颖而出的时候了。这也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多数孩子成为少数孩子的陪练,这种格局几乎很早就确定下来了”的由来。如果我们的孩子智力平平,能有幸遇到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教育者,他的能力也许会得到提升,他也许会变得聪明,去改变已有的格局。不幸的是,失去教育功能的学校,孩子进去什么样,出来还什么样。

为了帮助学习进度慢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没有按照常规思路让他们疯狂做题,而是找了上百本书,供他们阅读,最后取得了很好的结果。《给老师的一百个建议》是我目前看到最好的一本书,强烈推荐家长们静心精读。

社会像球赛,你既要跟着球跑,还要提前跑到球将要落下的地方。今天的高考,你既要跟上,还要时时远眺。常规打法下普通孩子无法PK聪明的孩子。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3 金币 +13 收起 理由
wanyi77 + 10 + 10
果行育德 + 2 + 2 我很赞同。
xylonhong + 1 + 1 具体做法?大量阅读?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04:43:19 | 只看该作者

多思考,阅读是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的书单我还没有查。

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书,多提问题,多思考。买十本有一两本他喜欢就算成功,给孩子宽松的环境,鼓励他提出的问题。身体要锻炼,脑子要主动思考。

我儿子四岁听丁丁历险记,五岁听西游记(儿童版),我有时会提一些问题给他,但不要求他回答什么。

另外,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我对丁丁历险记的热爱直接影响了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12-26 14:01:17 | 只看该作者
古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但事实上并不是总是这样子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12-26 15:26:27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苏霍姆林斯基,我还节选了他的一些关于阅读的内容: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33801&extra=page%3D1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xylonhong + 1 +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12-27 17:28:38 | 只看该作者
有的人说: 考进大学的还有一部分是死读书的 - 背功好。不单是聪明的才行。

还有人说:农村的孩子受到的干扰少(指由于经济条件,奋斗目标而言。看电视,玩游戏等)所以学习刻苦,考的往往比城里的孩子好。受惠的可能不仅仅是城里的学生。

不过,泛读一定是有益处的。当然不能是死读书的那种。不同的孩子可能也适合不同的方式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08:09: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9143in 于 2008-12-27 17:28 发表
有的人说: 考进大学的还有一部分是死读书的 - 背功好。不单是聪明的才行。

还有人说:农村的孩子受到的干扰少(指由于经济条件,奋斗目标而言。看电视,玩游戏等)所以学习刻苦,考的往往比城里的孩子好。受 ...


我没有数据支持,但可以感觉到,接受高等教育的孩子中,农村的少,城市的多。而人口呢,农村的多,城市的少。高考制度给了农村孩子机会,但更给了城市孩子机会。这些是客观存在的,而给了机会,个人不努力,就没法说了。

讨论高考制度谁受益,讨论的是客观,不是主观。

个人理解,不妥,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12-31 09:58: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国际学校 于 2008-12-31 08:09 发表


我没有数据支持,但可以感觉到,接受高等教育的孩子中,农村的少,城市的多。而人口呢,农村的多,城市的少。高考制度给了农村孩子机会,但更给了城市孩子机会。这些是客观存在的,而给了机会,个人不努力, ...


普及教育,消灭文盲,对那一个层级都有好处

希望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的,城市里生活,目前就是远远要优于农村的,有差距是必然

不高考,农村的孩子就更没有机会了。

现在的问题是,考试的东西,往往是生活中无用的东西,这一点是需要改变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xylonhong + 1 +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12-31 11:21:59 | 只看该作者
回国际学校:

接受高等教育的孩子中,农村的少,城市的多,这个说法姑且不论数据支持与否,但是,如果没有目前的及高考体制,
那么,农村的孩子会更少,甚至能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即使城市的孩子,也有家庭阶层的不同,我觉得,低阶层的家庭更能从这个体制中受益。

此外,农村的孩子刻苦,但并不是单纯靠死记硬背脱颖而出的,领袖毛泽东就是农民,还有无数社会精英也是农民出身。
他们是靠聪明才智加刻苦才取得成功的,认为农村孩子只会死记硬背是种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12-31 11:26:14 | 只看该作者
不仅是聪明才智加刻苦,往往还有出色的社会适应力以及因之而发展起来的领导能力。但早年的贫苦,使部分孩子成功后抵御腐蚀的能力较低。总之社会应该在各个层面选拔各个方面的精英才是正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3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11:13 , Processed in 0.241258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