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buc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和你一起成长--安安的成长日记(2007年7月,男孩)

[复制链接]
1031#
 楼主| 发表于 2010-2-6 23:47:52 | 只看该作者

YES AND NO

      今天中午安安睡午觉的调皮,安妈兑好牛奶,我问他喝不喝,他说YES,还“Y,E,S——YES”地回答。等我把奶递给他的时候,他又调皮地说NO,然后“N,O——NO”地回答。恼火之余觉得安安还是不知不觉地在记英文。

   对于安安的英文,我一直处于培养兴趣的阶段,看碟听歌看书为主。去年提前一年报的EF还要过段时间才会去上。因为我对他的英语既不担心,也没觉得一定要很小就满口流利的英语。我觉得凭家里的资源,等他上幼儿园或小学后,自然英语不会差。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予哲 + 2 + 2 我很赞同。
SHUTONG + 2 + 2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2#
发表于 2010-2-7 14:22:39 | 只看该作者
当然了,看安爸那么上心,安安那么聪明,想英语不好都难

今天爬了半天楼,不由感慨:安宝贝这么棒,安爸大大的有功啦

要是桐爸也这样就好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bucy + 2 + 2 桐妈过奖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3#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21:40: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HUTONG 于 2010-2-7 14:22 发表
当然了,看安爸那么上心,安安那么聪明,想英语不好都难

今天爬了半天楼,不由感慨:安宝贝这么棒,安爸大大的有功啦

要是桐爸也这样就好了

       桐哥比安安大几岁,桐妈居然要花时间来我这个楼里指导,真是荣幸啊!

    其实这儿我是“物以稀为贵”,一般都是妈妈写贴,所以往往妈妈们要忍不住夸两句,呵呵。

    其实每个爸爸都是爱孩子的,表达形式不一样罢了。

  
    补充一句,桐宝各方面都不错啊,尤其是数学口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4#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22:20:47 | 只看该作者

走开,绿色大怪物!

     刚才陪安安睡前阅读的时候读了这本《走开,绿色大怪物!》,十分的有意思。

     这本大书有点象一岁前宝宝书的形式,挖了很多孔,造成每幅画面都很有立体感。本书前半部分是逐步描写绿色大怪物的形象特征,比如眼睛、尖牙、鼻子、耳朵等等,每个器官都是鲜艳的颜色和夸张的形状,十分吓人可怕。差不多介绍完大怪物的时候安安都觉得可怕,有点不敢看下去了。

     这时候我就鼓励安安,对他说后面挺有意思的,不信跟着我念。然后我故意大声的念道,也让安安大声地跟我念道:

     走开,紫色的头发!(画面下一页真的少了紫色的头发——这是这书的高明之处)

     走开,扭曲的耳朵!

     走开,蓝绿色的长鼻子!

     。。。。。。

     走开,黄色的眼睛!

     走开,绿色的大怪物!

     永远永远不准回来

     直到我说可以


     安安跟我喊完说:“还要讲一遍!”然后在开始讲的时候指着书说:“这本书好好笑哦,其他书都不好笑,这本书好好笑哦!”
     这本书的目的达到了!

     我给他讲了两遍。

     这是一本消除恐惧的书。对这个年龄的宝宝十分的必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5#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22:25:35 | 只看该作者

转贴 深圳家长都有完美小孩期待症?

     http://gcontent.nddaily.com/1/48/148510031349642d/Blog/7fd/1f16a0.html
     深圳家长都有完美小孩期待症?
从怀孕开始展开的教育竞赛,折射出的其实是家长面对社会快速发展的焦虑和无措
类别:社会民生 作者:马凌 原创 浏览量:428  发布时间:2010-01-12 手机看新闻
版次:SA40 版名:深圳读本 微观深圳 稿源:南方都市报
摘要:竞争从娃娃开始,这种说法已经过时,随着胎教地普及,教育竞争从胚胎就已经开始。深圳家长大多认为应该提前储备教育知识,从怀孕,甚至从准备怀孕的那一刻,就展开了彼此的教育知识竞赛。在越来越多人开始质疑对孩子的人生介入过多的“直升机父母”、开始反对把育儿变成产品开发的“过度教育”时,深圳严峻的升学率、高龄父母和独生子女所承受的社会压力等问题也不容忽视。是家长太过于追求完美,还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不得已而为之?充分教育和过度教育的边界究竟如何判别?



         
  当全方位教育变成过度教育,教育是否还是一个褒义词,将值得商榷。
    本期关注
    你的教育过度了没?
    要做个正常的深圳小孩越来越难,6个月就被拎去上早教课,2岁要能用英文背诵《床前明月光》,3岁就该上MBA学习理财……这在深圳都不是特例。相反,什么?!这个小孩5岁了居然还没上过音乐课、美术班?7岁了居然还没开始学舞蹈、学钢琴?这个时候旁观的家长心中的潜台词必然会是:“你们家经济条件是有多困难?”
    竞争从娃娃开始,这种说法已经过时,随着胎教地普及,教育竞争从胚胎就已经开始。深圳家长大多认为应该提前储备教育知识,从怀孕,甚至从准备怀孕的那一刻,就展开了彼此的教育知识竞赛。在越来越多人开始质疑对孩子的人生介入过多的“直升机父母”、开始反对把育儿变成产品开发的“过度教育”时,深圳严峻的升学率、高龄父母和独生子女所承受的社会压力等问题也不容忽视。是家长太过于追求完美,还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不得已而为之?充分教育和过度教育的边界究竟如何判别?
    1 理论研究越科学、越艰深,教育越迷信?
    有位家长在房网发帖,说自己宝宝6个月已经认识300字,会做10以内加减法,在网上引起轰动,无数家长跟帖讨教秘诀,恨不得和对方交换小孩。但从这些交流帖中,明显发现,深圳家长并非纯属盲目追求知识数量,而是动辄摆出科学教育的方式方法。比如杜曼闪卡、比如蒙特梭利,他们的每一个举措都有理论出处。深圳家长的教育已经不再依靠上一辈的经验或自己的直觉,事实上,是科学和权威。
    冯德全、孙瑞雪,这些名字对家长来说,比老友还熟。早教书籍一直是深圳市场持续热卖的品类,深圳购书中心数据显示,最近畅销的书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深圳第一家早教机构出现在2001年,不到10年,深圳的早教机构即从一家发展到上百家。如同早教的概念从幼教中分离并成为一个独立体系那样迅猛,蒙特梭利、奥尔夫或PA T几乎成了家长选择教育方式的指导原则。
    事实上,崇尚权威教育并非中国人的专利。当研究者宣称他们发现莫扎特的音乐可以暂时帮助提高IQ分数,有时高达九个点之多时,乔治亚州每个新生儿跟着妈妈从医院回家时,都会收到政府送的一张C D,名为《通过音乐的力量让你的孩子变得更聪明》。随着教育研究的日益宽泛,家长了解的、可选择的获得知识的方式、途径增加,必然会导致教育体量的同步增加。有资料显示,1981年到1997年,美国6到8岁的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下降了25%,家庭作业却增加了一倍多。以往游学最多从高中生开始,但已有培训公司在计划推出针对小学寒暑假的各式“游学团”。据说,台湾有学校甚至办了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科学游学团。其它还有诸如从婴儿开始的皮纹性向分析、透过婴儿的指纹判断是艺术型或领导型人物的咨询……这些衍生教育产物和科学研究的泛滥,尽管在一般人看来,未免有迷信权威的嫌疑。但如果你去问一个家长,那他十有八九会像3岁男孩轩轩的妈妈,第一反应就是:“深圳什么地方可以提供这些服务?我一定要带宝宝去。”
    2 过度教育建立在雄厚经济基础之上?
    据天线宝宝早教机构对深圳市场进行的调查显示,深圳家长在选择早教机构时会考虑到的因素,排名第一的并不是收费,而是设施,接下来分别是师资、教育理念、距离,第五位才是费用。深圳连锁早教机构大多在新的时尚ShoppingM all内或中心区附近选址,硬件设施上不惜血本,环境豪华得直逼星级酒店水准,面积至少在1000平方米左右。诸如金宝贝、天线宝宝、卓能给人的第一印象都是环境国际化,而拓展训练式的天才宝贝则直接打出儿童MB A的旗号。这些教育背后的不菲成本可想而知。
    但家长们说了,“45分钟200块,很贵,贵得让人想哭,但烧钱也要上。”作为家长,总想给宝宝最好的,而最好的容易总是与最贵的直接对应。几乎是深圳目前早教市场价格最高的金宝贝,常年人气基本都可以用爆棚来形容,候课大厅几乎满座,约课程都可能因为宝宝太多约不上,让人不得不感叹,深圳家长有钱啊!深圳家长也许不是最有钱的,但绝对是最舍得教育投资的,6个月上亲子班,收费1小时200块,有的从龙岗、宝安千里迢迢到罗湖,有的搭巴士坐地铁,他们擦了擦汗说:“每周上一次200块,一个月才800,没事!”经济条件相对更好、教育购买力强是否深圳家长对教育更狂热的因素之一,不得而知。但如一位刚开始上3个月亲子班的爸爸所说,“你让宝宝上了金宝贝,就等于跟别人说,看我有钱,多重视教育!”这种情况下的教育就跟书架上不堪重负的精装书一样,成为换取肯定的装饰之一。
    3 全方位发展是民主还是另一种专制?
    深圳一家五星级幼儿园万圣节晚会,几乎达到C C T V水准。家长看到自己的小孩已经有小李咏的主持范儿,小宋祖英的演唱范儿,小沈阳的搞笑范儿,一个个都很满意。每个小孩都必须唱练坐打全面精通,都必须是三栖的。深圳家长争相把孩子送到纯外语教学,至少也要有几个外教的早教班,并且强烈要求所有幼儿园都应该开设外语课,以应付全球化挑战,提早培育国际化思维。一位教育一线的资深教师形容说,现在的家长都幻想自己的小孩是十项全能,他们随时随地、每个细节都在展开攀比:孩子在穿鞋,家长忍不住督促:快点啊。孩子在做操,家长看了也要吆喝:使劲啊。当几个小孩在同一个空间里的时候,你能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谁谁谁的衣服都穿好了,你怎么还在磨蹭?”“人家都喝两杯牛奶了,你怎么一杯还没喝完?”“你看,人家洗杯子洗得多干净。”小孩要会自己穿衣服,认字要多,就连打招呼声音小了也不行。就连小S和一票明星妈妈都在《康熙来了》上承认,现在的家长都是“攀比狂”,甚至谁家小孩子见了生人打招呼比较快这一点都要比。总之,家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放弃,都要培养全能人才。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有两个原则:第一,不能比任何人差;第二,什么都不能差。
    尽管每个早教机构都说,问“学这个有什么用”的家长现在越来越少了,家长们众口一辞地表示只是希望孩子能在和同伴的互动中快乐、健康、自由地长大。但是呢?每当小朋友比老师的挥手、摇胳膊的示范动作慢了半拍,坐在他们身后的家长已经着急地要帮忙拉起他的手来挥舞。真的只要他快乐、健康、自由吗?还不是一样怕就他一个人落后了怎么办?他没有别人学的好怎么办?
    但家长们并不承认自己是在攀比,相反,深圳家长以60后、70后为主体,大多是学历之上体制和权威教养下的产物。他们往往很早就立志要以不同于父辈的权威教养,创造出民主的教养观。而所谓民主和开放,在他们看来,就是全方位发展。为孩子报名诸多培训班的家长,最强壮的理由就是,“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与技能”。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主任赵卫对此并不赞同,他认为,家长都希望小孩兴趣多样化,但实际上,过于泛化,反而没有一样能持续。没有中心兴趣是可怕的。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中就已经解析过,智力一方面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是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产品的能力。所有人的能力发展都有主导型,是有偏向的,如果避实就虚,只是为了适应社会而强化的能力,并非一定就是孩子本身最有潜力的方向。如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社会学系教授于长江所说,这一代父母容易将自己追求未遂的理想让下一代承担:我的画画兴趣被应试教育扼杀,我的孩子一定要想画就画;但你自己放弃奋斗,凭什么交给孩子?另一种情况则是父母很成功,对孩子要求更高:我赚了1000万,你要赚1亿。家长们以多样化载体体现的民主,其实更像是一种伪饰的民主,父母始终未能尊重孩子的独立主体。
    4 家长迫不及待的焦虑从何而来?
    37岁的章力宏,为了让孩子多看书,把家里的电视卖了,直接告诉孩子:我们家没电视。32岁的吴昕每天都会更新孩子的成长博客,“我认识的妈妈里,十有八九都有育儿博客或开过育儿帖,每人至少加入了2个教育Q Q群。”她觉得自己对教育的关注相对其实十分初级。某二年级班上办迎新会,不过只是30个小孩的自娱自乐,但活动一结束,妈妈们立刻围上方才弹钢琴孩子的父母:你家儿子弹得真棒,从几岁开始学的,怎么练的,哪位老师教的,能不能介绍一下?但凡有些口碑的学校,诸如莲花二幼,按家长的说法,就是“挤破头都要进”,据说只是为了上那里的亲子班,每年报名前一天,凌晨3点去排队的家长都大有人在。深圳家长对教育热忱不容小觑,他们不断寻找各种途径,试图填满孩子的人生,各种成人学习的“幼儿版”正是应这些需求而生。
    学历竞争显然是家长们焦虑的根源之一。据业内人士透露,深圳中小学的升学淘汰率很高,教育资源非常有限,而本地大学目前还只有一所,大约只有50%的初中生能上高中,其中又只有10%能上重点高中。有经济条件的家长需要提早谋划出国打算,工薪阶层则必然从一开始就无法放松教育。于长江表示,深圳家长大多都是移民,靠打拼出身,人生观其实不同于内地,对社会转型的感触更深,让孩子出人头地的心愿更强烈。
    过度教育与全职妈妈的日益增多不无关系,因为以前是不可能有一位家长成为小孩子的“教育经纪人”,全权负责小孩的教育事务,这无形中会给小孩形成一种压力。因为全职妈妈牺牲了自我价值,而将价值都寄托在小孩身上,小孩的“成败”就与妈妈的价值感直接挂钩,这种情况下,全职妈妈将更难接受小孩的不完美。于长江说,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现在还形成了一种“新封建家族”,隔代抚养,节奏倒过来,老太爷被伺候,老太爷伺候小娃娃。四个老人退休后,注意力都在小孩身上,小团体酝酿出一种要培养出全才的情绪,给了小孩更大的压力。园岭小学副校长李志萍将此现状比喻成去体育馆看球赛,一开始所有人都是坐着的,你当然也能安心坐着;但问题是,现在大多数人都站起来了,那么,你到底是站还是不站呢?
    5 社会喜欢什么,不是教育的依据?
    “深圳家长误以为全球化就是知识的竞争,其实更深的层面是人格上的竞争,心理素质的竞争,甚至是体魄上的竞争。”过度教育和教育不到位的同时存在,令于长江感到有些遗憾。我们的小孩知识储备上确实很强,但我们输了什么?想象力,以及对自己的真实认知。薛涌曾在其专栏中提到中国大学生选专业问题———中国学生20岁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只想揣测社会喜欢什么。
    过度干涉、过度保护、过度教育的“直升机”父母就像是启动了教育食物链的改变,父母的观念改变了老师的态度,老师态度影响孩子的动机。新锐早教专家小巫将完美小孩期待症归咎于父母是否有远见。“不要着急定义孩子”,小巫说,“我们不要比赛小孩小时候有多牛,要比的是整个人生过得是否充实,是否幸福。”这与台湾教育专家陈荣二的观点很接近。陈荣二认为,家长的痛苦源自没有真正接受自己的孩子,一旦坚信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其价值,父母就能学会接受与放下。
    所谓神童教育,小巫最看不上,直接说,那都是被家长的急功近利培养出来的“小怪物”,过早地被强行输入知识,长大后不能形成自己的看法,不能创新,不能打破常规,注定成为一个塞满别人观点的“麻袋”。“早慧对人的一生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她自己的儿子Sam最让小巫得意的,不是学习有多优异,而是他的四任老师都像经过了统一培训,背台词似地说:“Sam就是我想要的那种孩子,他有领袖才能,有同情心,有恒心,够独立。有这样的学生,我非常幸运。”
    下期预告
    被两个城市粘贴的生活,深港跨境学童的现实境遇
    每天早上7点20分,10岁的许瀚文照例把香港身份证、禁区纸挂在脖子上,独自一人从家里走到福田口岸,又独自一人过关,坐上开往香港上水凤溪创新小学的校巴。许翰文是9000多名生活在深圳的跨境学童的典型代表。这是一群特殊的生于香港,却生活在深圳的儿童。他们的“走路上学”是香港与深圳两个城市间无形的脐带一种。他们的现实境遇究竟怎样?敬请关注明日《微观深圳》。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prana2009 + 2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6#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22:44: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bucy 于 2010-2-7 22:25 发表
     http://gcontent.nddaily.com/1/48 ... log/7fd/1f16a0.html
     深圳家长都有完美小孩期待症?
从怀孕开始展开的教育竞赛,折射出的其实是家长面对社会快速发展的焦虑和无措
...

     
      有我家的影子。不过感觉记者是80后的,有些雾里看花的感觉。没有融入到社会中,是体会不到角色的感受的。
      这篇文章只是罗列了些现象,有时候带有倾向地描述了一些现实。并没有剖析这些现象后面的原因及区别不同理念的类别。

      见人喝一杯饮料,是很难体会到喝的人的感受的。更不可能知道他为什么要喝那杯饮料,其实不一定都是为了解渴。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本帖最后由 bucy 于 2010-2-7 23:2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欢喜宝贝 + 2 + 2 精僻!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7#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23:48:16 | 只看该作者

大拇指无字书

       本来近期不打算买书的。但看见居然还有这样一套无字书。而好的无字书象(瑞士)莫尼克·弗利克斯的8本无字书及POLO系列(波罗的故事书、波罗历险记)确实魅力没得说。POLO我们较少给安安看,但前者简直是安安的最爱,现在安安还经常自己找出来“复习”。


   既然这套“法国经典创意艺术无字书、荣获多项国际大奖、开启阅读新概念”的无字书这么有来头,还是要买了再说的。










[ 本帖最后由 bucy 于 2010-2-7 23:5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予哲 + 2 + 2
cunet + 1 + 1 谢谢推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8#
发表于 2010-2-8 15:29:59 | 只看该作者
明早回家过春节了,来这里提前祝你们:新年快乐!安安越来越棒!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bucy + 2 + 2 谢谢予妈!也祝你们全家春节快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9#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22:11:21 | 只看该作者

近期表现

    运动:手往上拍气球,基本都可以拍到3下,有几次拍到4下,有一次拍到5下。皮球自己往下弹基本都可以接住。轮流骑扭扭车、单车、滑板车(前两种车非常熟练)。小区爱玩滑梯,走花坛边。

    阅读:《幸福的种子》、各种旧书(如波波、米菲、无字书等),新书有《我喜欢书》、《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妈妈的礼物》、《神奇的黑板熊》、《走开、绿色大怪物!》,大拇指无字书中的《小鸡和狐狸》(这套刚到,只讲了第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一套无字书。

    英语:朵拉、迪士尼、体验英语等。朵拉现在看的是全英文版,能一直看完。体验英语的内容能自己凭记忆说出“SING A SONG OF A(B)”——开始我们都不知道在说什么。体验放得很少且好久没放了。

    情商:和爷爷在离家400,500米外的商场外买了一个大袋鼠气球玩具,安安知道自己用胳膊夹住拿回来(没人教他)。直到走到小区玩其他游戏时才交给爷爷。但爷爷没有拿好,一阵大风刮过来把袋鼠刮飞了。安安很懂事,没有哭闹。
    和爷爷出门的时候遇见小区婷婷妹妹的奶奶,奶奶叫安安,虽然安安认识,但调皮故意没有理奶奶。还跟爷爷说:“我不理她,我不理她。”
    和爷爷在小区玩的时候只有很熟的一个阿姨给安安吃东西安安才接的。爷爷发现其他人给安安他没有要。
    今天爸爸妈妈奶奶出去买年货,安安午觉醒来,爷爷过来照顾,安安没有哭。和爷爷出去逛街买东西的时候也表现得很听话,如过马路都让爷爷抱(平时没这么听话),在广场爷爷没让玩就没玩(有车过)。
    回家后有人敲门,安安主动去开门并问是谁啊。当外面的人没有回答时,安安就跑回了过来。爷爷去开门时,发现果然是陌生女人走错了(年关过来踩点的?!)爷爷说安安当听见不是自家人不主动开门这种情况已经是好几次了。
    中午爷爷累了进屋休息,安安进去爷爷房间跟爷爷说:“爷爷,你出来陪安安玩一会儿再进来休息好不好?”爷爷都觉得好笑,就出来陪安安玩了。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8 金币 +8 收起 理由
SHUTONG + 2 + 2 安安的进步好快啊!
higee + 2 + 2 朵拉是买的碟还是网上下的? 哪有的 ...
cunet + 2 + 2
良妈妈 + 2 + 2 奖励安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0#
发表于 2010-2-10 14:19:28 | 只看该作者
安进步好快啊!祝新年更上一层楼!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bucy + 2 + 2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9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5 18:55 , Processed in 0.142863 second(s), 3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