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溪水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全日制读经班的讨论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12-23 23:41: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aisley 于 2008-12-19 13:02 发表
三四岁孩子的寄宿学校,不管是读经还是别的内容,我都是万万不能赞同的。年纪这么小的孩子,就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生命中欠缺父母之爱的损失,不是读经可以补偿回来的。——当然我是说主观上的和父母分离,像罗素 ...


现在的情形和以前不一样了,有问过几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他们都是寄宿制。外地的孩子确实有些想爸妈,那是因为星期六和星期日也不得不呆在读书的地方。但是孩子们在一起是很快乐的。

现在的独生子女一般得到的父母爱护比以前多得多了。我们这儿还能有母亲陪同一段时间,很温馨的方式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8-12-23 23:51:26 | 只看该作者
一般情况下,私塾而寄宿,本来有两个理由,第一,离家太远,为了大量读经,势不得已。第二,如果日夜在校,老师对学业及常规的教导比较方便。大部份学生走读的私塾,老师觉得白天读书情况良好,回家一个晚上,隔天常常需要调理,如果周末放两天假,星期一到校时,学生多是浮燥不安或萎靡不振。如果寒暑假几个星期下来,开学后,更不得了。所以,海内外的私塾,都以寄宿型的学习效果好,老师也轻松。

幼儿寄宿,确会令一般人对是否妨碍「亲情」有所担忧。不过,依大量实验的结果看,只是少部份儿童有状况,大部份还是很正常,甚至比往常亲,比一般家庭还亲。

然而,离家不远,可以接送,而白天在私塾中的读经量已够,回家可以不必再读,或在家也能和在校一样做学习(也可以有自己的「才艺学习」),又,最重要的是:家中对孩子的规矩管教能和学校一致(不看电视,不乱吃垃圾食物,不溺爱而放任恣肆等)。则接送来回,当然是可以的,甚至是较好的。

后者当然听起来比较好,但是要看离家的距离和学校的具体规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8-12-24 10:55:52 | 只看该作者

读经

一天读那么多经,而且没有太多的其他活动,连我自己都觉得难以忍受,可女儿还是喜欢在那里,好像没有太多不妥,尽管有时会想父母(正常的吧)。我也不知如何解释。真希望找到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8-12-24 16:00:0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有时候说:不是小朋友离不开他们的父母,而是父母总离不开他们的小朋友

看看幼儿园门口的注意事项,总有一条:妈妈(想当然的把爸爸给省了 )也需要和小朋友一样好好渡过和小朋友分开的失落期

这就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8-12-24 16:10:30 | 只看该作者
是的,我也是反对孩子整天处于读书的状态,这样不符合孩子的生理特性,也不符合读经的目的。半年前,我也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拜访了好几家私塾教育机构,但都不是很理想,感觉把读经放到了一个可怕的地位。我孩子2岁八个月,现在《德道经》基本上都会背了(据湖南考古学家根据出土帛书的整理,已经一致认为《道德经》原来是《德道经》,这个有老子教导人们淳德归道之意),她所学习的时间除了白天大部分的录音外,每天睡觉前,醒来后的读书时间,但更多的时间是玩的时候的潜移默化,但孩子身上边线出来对大人的体贴和关心,很多时候都让我感动的掉泪。我觉得经典诵读的根本是通过启动经典所含的道德能量场滋养孩子的精神系统,赔补五德,保护孩子上善的道德心灵,如果不把握住这个根本,读多少都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古人学习有个原则,也就是切忌久读,这样是一种耗费。所以读经宁少勿滥。而且7岁之前的孩子,抓住《德道经》《周易》《黄帝内经》《大学》《黄帝四经》这四大根本经典,其他的可以作为这些经典的辅助。为了自家的孩子,自己办了个国学馆,现在周末已有三个孩子进行两小时读经了。建议大家看看熊春锦先生的《国学经典导读》,非常受益,这是国内唯一对经典诵读分析的极为透彻的理论指导读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8-12-25 10:49:09 | 只看该作者
全日读经的私塾,我看还是不要去了好。。。。。。。。。。。。。。。

12楼说:幼儿寄宿,确会令一般人对是否妨碍「亲情」有所担忧。不过,依大量实验的结果看,只是少部份儿童有状况,大部份还是很正常,甚至比往常亲,比一般家庭还亲。
l楼主是否可以提供这样的实验资料和结果?3、4岁的孩子估计离开久了,连父母都忘记了,怎么会更亲?如果亲?我也怀疑是不是亲给老师看的?

这“亲”恐怕也是一相情愿。。。。。。。


这寄宿如何与幼儿园相比?

[ 本帖最后由 卷耳 于 2008-12-25 11:0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8-12-25 11:09: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aisley 于 2008-12-19 13:02 发表
三四岁孩子的寄宿学校,不管是读经还是别的内容,我都是万万不能赞同的。年纪这么小的孩子,就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生命中欠缺父母之爱的损失,不是读经可以补偿回来的。——当然我是说主观上的和父母分离,像罗素 ...



非常赞同,自己还是要为自己的孩子做长远打算好些。最怕就是心理的不健康,谁能担保3、4岁孩子面队的寄宿学校的老师就是充满大爱的老师?几个恐吓下来,看看自己的孩子会怎样?
想想还真可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8-12-25 11:36:50 | 只看该作者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家庭是生发、维系五伦道德的基础,小孩子还是有母亲在身边最好;退而求其次,寄宿制私塾需要跟进家庭模式,不宜大,十个左右的小朋友,主办者是夫妻,开设的课程应该有读经、武术、书法、乐教,读经课的作用就不用多说了(请看王教授的讲座,其作用的确是神奇的),中国的传统武术那是最好的养生术,小点的孩子练习基本功,基本功有了再开太极拳,而书法、乐教是对经典的一种实践,既培养性情又培养技艺。
       对于经典怎么读,熊教授的导读书,我们每个经典妈妈及老师都应该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8-12-25 13:22:04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孩子的童年可以在读经熏陶中漫漫成长,但是读经不能成为孩子童年的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9-1-7 11:51:40 | 只看该作者
我引用"季谦先生在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给一位朋友的回帖"中的一部分:
德行」,即有規範的生活和動作。因為它已涉及到「生命」,所以比「知識和技能」的意義更深遠些,所以更「渺茫」些。不過,「德行」,還是生命的「外在的」「表現」,因此,也是可以觀察得到的,甚至有的人認為是有「標準」可循的,因此,也可以客觀地評審出成績來。但畢竟這是比知識還要深刻而活轉的東西,所以必須要有一點良心的家長和老師,才能注意到這裏。也必須政府的頭腦比較清明了,才會注意到這裏。

教育工作中,最難教學的,是「品格」中的「德性」,即如治國平天下之胸襟,悲天憫人之懷抱,又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之志氣,反身而誠萬物皆備於我,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的嚮往等,這是從生命內在而發起的人生智慧,其根在「人性之深處」,在所謂「天命之謂性」處。這本來是人之所以為人之價值源頭,也應是教育工程追求之最高目的所在。但,因其深遠莫測,所以難以調理,所謂人心唯危,道心唯微,故能識知者鮮矣!
-----------------------
从此文中,可见先生的大理想是培养人的"德性"(个人认为,先生说的德性,直指根本即中国人说的道之用),也即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中的明德吧,大学中有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我想儿童读经至少应该有:致知,诚意,正心的作用.目的绝不是背会几本经典那么简单.
经常听人说,书到今生读已迟,有没有前生来世我不知道,但有人确实有天赋,这与前世有没关系不说,但与受孕-怀胎-出生过程中外界环境的影响肯定密不可分,所以 我们应抓住每一个环节施以积极的影响.
     读经很显然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里的人基本已无疑议.但读经的方式方法以及时间长短争论较多,但我想这很难统一,也没办法统一.孩子的情况,家庭情况千差万别,家长的认识程度期望目标也不一样.所以只能求同存异,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了,这个问题应该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吧

[ 本帖最后由 lightwind75 于 2009-1-7 13:1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jenniferchina + 5 + 5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2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0:37 , Processed in 0.141576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