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jerryh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童年的回忆:玩具和游戏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21:55:42 | 只看该作者
写到了吹的,来几个乐器。小时候乐器很少,也就是口琴、二胡、手风琴、笛子,所以成了乐盲,可是能出声的都是好玩的。柳笛简单的用一个柳树叶子就能吹响,可是要技巧,更容易的是槐树叶子。 <font color="red">制作材料:春天的柳树枝 <font color="red">制作方法:切下一小段柳枝,轻轻的拧,慢慢的把枝条拔出(其他季节很难做到),留下一个管,用小刀将一段仔细的刮掉外皮,约8毫米。 <font color="red">玩法:放在嘴里,像哨子一样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22:19:06 | 只看该作者
小葱比柳树条可容易多了,就是现在很难见到以前的那种小葱了,现在的香葱都觉得不合格,因此也再吃不到好吃的小葱拌豆腐了。 简单的,一段小葱,放嘴里就可以做笛子吹,这里要说的,是像国外小熊经常吹的那种笛子 <font color="red">制作材料:一根小葱,要选细长的,比较均匀的 <font color="red">制作方法:在尖部剪一个小小的口,然后除根部一段外,放到火上烤,直到很软为止,小心别烤焦了 <font color="red">玩法:一吹气,前面就会伸直,杜鲁杜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04-6-17 21:36:34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和多人都玩飞标游戏,其实我们小的时候也玩这个 <font color="red">制作材料:针头一只,竹筷子一根,白纸一张 <font color="red">制作方法:将筷子截成合适长度,头部插上针头,尾部用刀子劈成“十”字缝隙,白纸裁成正方形,折叠为十字尾翼,插入缝隙 <font color="red">玩法:将大树,门板作为目标进行投掷 飞标旋转速度比现在买的成品要快的多,飞行很漂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04-6-17 21:45:17 | 只看该作者
尜,这个字可能很多人都没见过了,试试看谁能说出他念什么 <font color="red">制作材料:小圆木棍一根 <font color="red">制作方法:将圆木棍两头削尖,像枣核状 <font color="red">玩法:取宽木板一根做棒子,敲击尜的尖部,使其弹起,然后挥动棒子,将其尽力击出 有点像是打板球,选的木头要尽可能坚硬,最好是枣木。那时候在学校这是严禁的项目,据说是教室玻璃被打碎的元凶,尜被没收了,也会找一些小木棍去打。尜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两头小,中间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4-6-17 23:11:18 | 只看该作者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尜,这个字可能很多人都没见过了,试试看谁能说出他念什么 <font color="red">制作材料:小圆木棍一根 <font color="red">制作方法:将圆木棍两头削尖,像枣核状 <font color="red">玩法:取宽木板一根做棒子,敲击尜的尖部,使其弹起,然后挥动棒子,将其尽力击出 有点像是打板球,选的木头要尽可能坚硬,最好是枣木。那时候在学校这是严禁的项目,据说是教室玻璃被打碎的元凶,尜被没收了,也会找一些小木棍去打。尜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两头小,中间大。
广东人叫做打不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4-6-18 09:39:37 | 只看该作者
我来个:水枪


制作材料:听诊器用橡皮管一根

制作方法:胶皮管一头扎死

玩法:将没有封口的一端对着水龙头,用力抓牢,然后开水龙头,水就灌入橡皮管,逐渐充大,灌满后,就可以喷水了。

夏天玩是最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04-6-18 09:55:19 | 只看该作者
cced+-->引用:cced 我来个:水枪   制作材料:听诊器用橡皮管一根 制作方法:胶皮管一头扎死 玩法:将没有封口的一端对着水龙头,用力抓牢,然后开水龙头,水就灌入橡皮管,逐渐充大,灌满后,就可以喷水了。 夏天玩是最爽的。
哈哈,这个显然比我前面的那个水枪简陋了一点,很累的,我现在快想不起来什么啦,大家还记得什么好玩的,快提个醒,晚上我先开始写游戏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04-6-18 22:51:27 | 只看该作者
记忆里唯一花钱买的玩具就是玻璃球,一般的3分钱一个。 最好的是那种青绿色的,中间有些气泡的“青头”,“花瓣”很漂亮,中间有一瓣瓣彩色的纹,但是不够坚硬。“老面”是那种类似磨砂的,一般不用买,都是机器上做滚珠用的,很坚硬,但一般不带它玩,只能和“老面”玩。 主要玩的方法在地上挖一个圆洞,再画一个圆圈,比赛谁先入洞,有点Mini Golf的味道。也有厉害的,就是互相砸,看谁的更坚硬。 弹球属于一类比较文明,对公共没有危害的游戏,可是学校里照样没收。好像学校里对孩子们的游戏一直是反对态度,那个年代尽管每学习压力,学校也不许孩子玩。就象现在的父母一样,只愿意让孩子学各种“有用”的东西,而不愿意让孩子开开心心的玩。唉,生为中国儿童,就是一种悲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04-6-18 23:40:48 | 只看该作者
斗鸡玩过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04-6-19 00:52:58 | 只看该作者
zgl+-->引用:zgl 斗鸡玩过吧
没有,但是小时候每年夏天都玩斗蛐蛐 先说抓蛐蛐的工具,罩子必须要有,要手抓,可能抓到的就不是全须全尾了,很没身价的;手电要有一个;蛐蛐掸子一个,是用一种像麦穗的草做出来的,用它把蛐蛐赶出来;还要备一些抓蛐蛐的纸筒。 次说蛐蛐的种类,蛐蛐有很多种,能咬架的主要是“姜米”,是那种圆圆的脑袋的;“猴头”则长着一个像极了猴子的脑袋,也能咬架,但一般是手拿着咬,“姜米”是不拿去和“猴头”咬架的,否则会“臭夹子”;还有一种“飞古隆庆”,像极了“姜米”,但是长了两对翅膀,会飞,有时候会拔掉翅膀冒充“姜米”,不过这种不厉害,没必要;一种略小的,叫“灶王”,经常在室内,不怎麽厉害;还有一种大个的叫“油葫芦”,咬起来也很厉害的。最好的“姜米”品种是“青头”。 再说抓蛐蛐的地方和方法,主要有几种。砖下面,抓起来最简单,因此觉得价值较低,偶尔能抓一个好的,白天就可以去,翻砖就是了,看到了赶快抓住。地下的洞,一般在农田里,找到蛐蛐的洞,灌水,没水就对着它撒泡尿,蛐蛐跑出来抓到他,抓起来不容易,显得比较珍贵。墙洞中,一般晚上进行,听蛐蛐叫的声音,就能分辨出是那种,专找“姜米”,悄悄的过去,定位他在那个洞中,手电照明,罩子罩上,用掸子慢慢将其引出。好的蛐蛐要根据其身位决定掸哪里,都是掸尾就回头的,头朝前,就要掸须引出。据说好的蛐蛐每天只叫一声,因此抓一个好的蛐蛐,要花数天时间来定位其所在的墙洞,浑身都是蚊子叮出来的包。 据说好的蛐蛐只分布在三种地方。辣椒地里:吃辣椒的蛐蛐能不厉害么?坟地:难得有人敢去,而且吃人的蛐蛐,吃蛐蛐还不是小菜一碟!老城墙下:为什么?不知道,大概读经的蛐蛐也厉害吧。 抓回的蛐蛐养在罐子里,那是的罐子多是废弃的牙缸、水杯,装入黄土并夯实,盖上盖子。抓回的蛐蛐要先进行内部比赛,类似全运会或奥运选拔赛,排出名次,盖子上写上排名。 淘汰的蛐蛐往往是两种命运,一种集中到一个大的罐头瓶里,就象是集中营,不给食物,让其互相残杀,最后剩下的可能就是最厉害的,完全符合优胜劣汰法则;另一种,是蛐蛐里的“见夹王”,一上来长着大夹子,很凶的样子,人家一比划,他就跑了,这种蛐蛐,往往被拔掉双腿,其腿作为好蛐蛐的食物,而该蛐蛐则作为训练其他蛐蛐的工具,现在体育界管这个叫陪练,唯一区别就是不会再把腿砍掉。 蛐蛐的食物主要是毛豆(不是本论坛里那位毛豆先生)和大米(那年代人都没大米吃,可是蛐蛐有),偶尔给与蛐蛐腿。 斗蛐蛐之前要先做好准备,不能饿到,否则没力气,也不能给吃饱了,否则就不咬架了,据说目前各公司老板深谙此道。 我们那时斗蛐蛐要门当户对,一号对决一号,二号对二号,决不搞田忌赛马。 最好的蛐蛐,精心照顾,天冷了会放在炉子边上,有的能养到春节而不死。 上面描述,蛐蛐的名字和名词均用的是本地土话,官方语言怎么讲,我至今未搞清楚,希望大家不会看糊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6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5:07 , Processed in 0.350586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