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的家长,可以思悟一下,读经典是为了什么?
下面是我在儿童教育论坛收到的一位朋友的短消息
略读了“去过德国的女版主”等几个关于“德慧智”的贴子。大概梳理一下,感觉”链条“是这样的:
她去参加熊先生讲学交流时,还没有偏见,但她听到王先生的孩子”弱智“时(不知是否真有这回事),她恼了。王先生在她心里算是老师(也算是尊师重教),于是她给主讲人下了个”无德“的定义。
接下来她下了大气力,查资料,于是在读经的版块里出现了与读经无关的内容。
学术上的理论辩论一直是困难的,但如果能直接从道德和法律上否定一个学者,再批其学术,哪就简单了。
其实哪些东西无法证明真伪,但她”愿意“是真的,她也当成真的发上来从道德和法律上否定一个学者。
很多人一生用过几个名字,改来改去因时因势,无论是否在身份证管理机关更改,都是常见的事,难得她能与”德“挂钩。其他的山人啊,上人啊等等,反正她也不懂,全成了她的主观想象的攻击武器。
她不赞成德慧智,其实她和别的版主力推的”净空“”南怀“等大德都是有争义的。有争议是正常的,认清一个人是很难的,(我在这里说她可能也有错误之处)。轻率的给人下结论,尤其是道学佛学方面是危险的。
此人”本领“可以和人龙网的”杨**“一拼。
当然了,她的主观意识里是把自已当成维护少儿健康的卫士,理直气壮的。毕竟不是修真之人。
这个贴 http://37ct.com/viewthread.php?t ... page%3D3&page=2 在下看了,(MAYAVATI的“熊粉丝”呢称一说),您说的对,“读经读到如此。。。。。。。,不如不读”。上过清华的还大力推广读经的女士,在恼怒下,开始人身攻击了,所以我还是认同读经要重视学习经典中的品德。
只要说话经过大脑,就知道用姓氏同字或同音给人取外号,是小孩子或没修养者所为。比如我姓王,她所尊重的读经倡导者也姓王,如果她的反对者说她是“王 BA DAN “的粉丝,又如何,确实挺可叹的。
就和苏东坡说对面的某禅师是农家肥一样,自心的真实写照吧。
在下也在某道家论坛当版主,说实话,每每看到学道学丹者讨论学术,说着说着变成就人身攻击,离德太远了。
在下看贴有感而发,再见。 回复 - 转发 - 标记未读 - 下载 - 删除 - 关闭
心性修持大道生,佛学,道学,儒学都是心性之学,真正有多少人在探索回归自然大道的进程中把握住了自己?
谢谢着位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