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education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早熟与晚熟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8-12-13 16:00:14 | 只看该作者
让自己的瓜慢慢成熟,而不是催熟。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小米爸爸 + 5 + 5 要是天下大雪了也不熟咱办?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8-12-13 18:1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 education2008 的帖子

人家的早期干预和我们的早期教育不同.向你说的,我们是灌输知识.

我一直相信提前灌输知识会使孩子丧失很多能力,有些我们成年人看不见的能力.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 收起 理由
pianocrazy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8-12-13 18:1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 小小小鲸鱼 的帖子

孩子小的时候可以随便写他的思想.
大了,要去应试了,却要求写自己的观点和政治倾向了.
问题也就出来了......
这就是为什么有许多"假"的作文了.形势需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8-12-13 18:48:51 | 只看该作者
甘罗12为丞相,子牙80遇文王————我们都喜欢孩子象甘罗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晃晃叮 + 2 + 2 哈哈,一针见血,精辟
hq1966 + 10 + 10  ^_^ 我也是急性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8-12-13 19:23:15 | 只看该作者
只怕的是过度教育,试图用大人的智慧操纵孩子的整个认知过程,鲜有自主空间,结果可能成就出很多乖宝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8-12-15 10:05:02 | 只看该作者
孩子不同阶段的能力不同,看来家长得时时关注,把握好教育的度,急也急不来的
适合他的,才是最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8-12-15 10:35: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颀颀妈妈 于 2008-12-13 00:27 发表
希望咱家的孩子是只晚熟的瓜,
可还是担心他是只熟不了的瓜.

同怕同怕,那样的话,太可怕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8-12-15 13:13:40 | 只看该作者

转张五常一篇博文。。

(1994.03.04)你可能是天才 (1994-03-04 10:21:42)

  分类:五常谈教育

莫扎特二十一岁那年,一位法国女音乐家从老远的巴黎到了他的家乡——奥地利的萨尔茨堡——请他作一首钢琴协奏曲。这位女士名为Mile Jeunehomme,是一位钢琴高手。受到她的感染,莫扎特作了第九首(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即K二七一),石破天惊!从这一曲起,莫氏进入他的创作黄金时期,历久不衰达十四年(那是说,直到他逝世为止)。
莫氏在幼年时的天分表现,史无先例,但他真正成为一代宗师,还是得力于他二十一岁的「K二七一」及其后创作生涯中的大量作品。如果莫氏没有这些后期作品,充其量,我们只会记得他是一个神童,而天下的神童何其多也!
我为这昙花突然盛放的现象想了好一阵,所得的结论有三点。一、莫氏自小受到严格的训练,到了十七岁,对各种乐器及作曲的法门融会贯通。二、到了二十岁,神童不再的日子,他的音乐思维进入了自己的广大原野,自己的世界,四顾无人,可以独行独断地思想。三、某些事触发了他的灵感,于是创意如潮,一发不收。
得到了以上「三个步骤」的关于天才的结论,我不由得要引证其它天才的经验来比较一下。从经济学的史密斯、马歇尔,到物理学的牛顿、爱因斯坦,到绘画的梵高、维斯……细想他们的创作历程,都不谋而合地有同样的「三步」曲。我自己曾经起码有过两次类似的经验,是值得一谈的。
第一次的经验,是在摄影那方面的。六十年代初期,我对黑白的黑房工作,控制自如,而拍摄时只用一部相机,一个镜头,熟能生巧。这做到了第一步。一九六五年,在写博士论文期间,我自觉不称意,决定以摄影散散心,于是一连三个月,每天跑到不见游人的园林中,从早到晚,静坐遐思,进入了一个四顾无人的广大原野。这是第二步。在园林中坐了十多天后,突然思如泉涌,如痴如醉之间,佳作信手拈来。这是第三步。
在经济学上,我也有过类似的经验。从一九六一年起,我深研价格理论,到了一九六六年就觉得融会贯通。六七、六八年间,我住在芝加哥大学的国际学生宿舍,自觉年龄上比一般学生大上好几年,就喜欢独坐于自己的狭窄房间里,独自遐思,进入了自己的思想天地。再跟着就是创意层出不穷,不能自已。
假若以上所说的三个步骤是可靠的话,那么数之不尽的人都可能是天才。但天下的「蠢才」多的是,究其原因,他们没有真正尝试过发掘自己的长处,没有按如上所述的三步行事,甘于以「蠢才」了结一生。
你想不想过一下天才之瘾?如果想的话,第一步是要把有关的技术及知识搞得融会贯通。这一步,不容易,但只要痛下苦功,再蠢的也有机会办到。第二步是在思想上能够走进四顾无人的原野。这一步,说易甚易,说难极难。我自己就觉得易如反掌,因为我可以在几秒钟之内变得听而不闻,好像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但在另一秒钟内却可从自己的世界里跑到朋友之间,高谈阔论起来了。
创作可以受到朋友的感染、影响,但创作时是要在自己的原野上思想的。
来无影、去无踪的创意层出不穷的第三步,是「天」意了,不可强求。我认为,做到了第一、二步,第三步的事是总会发生的。可能有些人得其一、二而不得其三,但这样的例子似乎不多见。要像莫扎特那样当然不可能,但昙花大可半现,过一下半个天才的瘾也不错吧。
世上天才凤毛麟角。我认为这个现象,主要是因为天下间大多数的人没有尝试   过——或没有机会尝试过——走上述的第一步与第二步,而这两步即使非天才也可以办到的。
是的,你可能是天才。不信的话,你不妨试在某造诣上痛下数年苦功,然后在思想上走进一个四顾无人的原野,把手指交错着,等待上帝的赐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8-12-17 14:52:06 | 只看该作者
看到很多孩子写日记写得蛮不错, 我家宝宝看书也看得不少啊。 怎么写就不行呢。 老师还没开始讲写作, 可是俺还真打算寒假开始让孩子写日记呢。 看了老易的帖子, 难道我现在不用着急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8-12-17 14:54: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oodhead 于 2008-12-15 13:13 发表
(1994.03.04)你可能是天才 (1994-03-04 10:21:42)

  分类:五常谈教育
莫扎特二十一岁那年,一位法国女音乐家从老远的巴黎到了他的家乡——奥地利的萨尔茨堡——请他作一首钢琴协奏曲。这位女士名为Mile ...


看来还是得勤学苦练啊!有了基本功, 才可以说以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3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9 06:14 , Processed in 0.09748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