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果行育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陪女儿读《黄帝内经》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8-12-13 07:2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 果行育德 的帖子

果行,别客气!就在我给你的cd里,有德国之声的那套Learn Deutsch, warun nicht。这个通过讲童话故事学德语,很有童趣,是我我本人最愿意学的一套教材,我还打算今年把1和2系列重新过一道并把后两个系列学了,这样我的德语应该在停滞几年后能进步一把。大家一起共勉哦。
口语和听力还真要多有语言环境才可以。记得有个人提供了德语有声书的网站...
不过其实人只要先把手头的好资料用充分了而不一定要收集一大堆而不好好集中去看,还是强烈推荐德国之声,别小看它哦。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7:1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0 磐·墨 的帖子

你是个好妈妈呢,孩子也培养得真好。

其实刘善人还教了我们一些胎教和襁褓教、乳教、婴儿教,因为讲得太有趣了,忘了记笔记。大致记得在怀孕时要心存正念,要播种“好”的意念,这个先天的因素非常重要。善人还举了没“种好因”的例子,导致孩子出生后各式各样的病症。我当时问了侄儿的多动症,善人说要我侄儿的妈妈亲自带孩子去才行,病根在母亲身上,应该是怀孕期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所致。乳教的重点在于母亲心态一定要平和,不能生气时哺乳,生气哺乳有毒素。

婴儿期孺目天真,要教孝教悌,这叫灌“阳”气。学中医最首要的是要会辩阴阳,而人体的阳气越充足之人,身体越健康,头脑也越灵活。从小心胸宽厚,长大就不会小家子气斤斤计较,也就少生许多闲气,少生病。在家能孝悌,出外就必能尊敬长辈友爱朋友同学,功利点说,长大后做事违缘相对会少很多,遇贵人相助的机会却会多很多。呵呵。

相信这些你都知道啦,记下这些也是希望能与有缘家长分享。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张杨春雨 + 1 + 1 说的太好了。学习了。
家有儿女-田和元 + 1 + 1 学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7:17: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石心 于 2008-12-13 07:27 发表
先把手头的好资料用充分了而不一定要收集一大堆而不好好集中去看,还是强烈推荐德国之声,别小看它哦。


谢谢石心!你的建议真好,我这盲人摸象似的运动也真该结束了,还是有经验的你高见。接下来的听力就搞定德国之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8-12-15 15:10:33 | 只看该作者
感慨万分。好好学习是最基本的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8-12-15 16:21:39 | 只看该作者
真是个好帖!

关于黄帝内经的学习,我觉得家长可以从养生先学起。
这几天看了曲黎敏教授的《皇帝内经养生智慧》视频,觉得很不错。尤其她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让我很认同。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3593346/

另外verycd上也有黄帝内经的纪录片。可以让大家对其有多方面了解。这个内容比较多,可以慢慢看。
http://www.verycd.com/topics/80173/

然后若要进一步提高,大家可自学内经。除了多读以外,可以结合看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洪图教授的远程教学视频,其配套的书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黄皮教材《内经讲义》

内经诵读
《中医四大经典之黄帝内经原文朗读》白云出岫[MP3]
http://www.verycd.com/topics/89589/

学完了内经可以再学伤寒论。也有先学伤寒的人。

中医也可以从学经络针灸或《医学三字经》入门。

我这次在长沙有幸认识了善伤寒的湖湘名医彭坚教授,他是湖南中医药大学退休教授。他的医德医术很让我敬佩。他去年的著作《我是铁杆中医》(人民卫生出版)也很值得一读。

其他那些雨后春笋般的热门养生书,随便买几本看看也罢,象“中里巴人”写的还不错。其他人写的也多,总之是良莠不齐。我看了某作家写的《不生病的智慧》,《温度决定生老病死》《父母是儿童最好的医师》。先两本书中互相重复,自己抄自己机的地方很多,后一本书书中唠唠叨叨反复重复的太多。虽然其中有颇值得一读的地方,但作者完全可以把内容缩成小册子。总之还是耽误了不少时间。算是了解了一下吧。大家完全可以只到网上去搜搜别人的读书笔记看看就罢了。

这是我个人对中医学习的认识,希望有识之士指点。这几年除了读经外我打算就自学中医了。希望大家多监督。

[ 本帖最后由 石心 于 2008-12-15 18:1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17:5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5 石心 的帖子

没想到石心还学了这么多,赞一个!支持自学中医。

你给的那几个链接我大致看过一些,确实不错。曲黎敏教授的很适合初学者,浅显易懂。黄帝内经的纪录片可以全家一起看,适合加深对中医发展一个历史的了解。王洪图教授的一直没看完,听说是研究生课程,如果是这样,中医研究生水平也太差了点

《内经》是中医医书中最为重要的经典,它是中医的根,里面有无尽之宝藏。中医之上工“治未病”,这是中医的精髓。见微知著,明察秋毫,气色是否饱满,举手投足,语气语调,上工皆能判断出病症,并预见未来何时发病,发病有何症状,眼下应该如何预防。越钻研越会惊叹我们祖先的智慧,也越深入体会中国文化不论儒释道,在顶点都是相通的。

学中医,还要精通《易经》,业界有不通《易》必不通医一说,《易经》起蒙于巫术,自古也有“巫医同源”“医道同源”一说。“巫”在远古时代属高级知识分子,我读《内经》时总怀疑黄帝问医的那些人中,是否许多是当时的“巫”?呵呵,自家猜测而已。谁叫俺初入门呢,门外汉胡乱说说。

有人把伤寒抬得比内经还高,我不赞同,后来看到中医大家李阳波的一些分析,更肯定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内经》才是中医的灵魂。

喜爱中医的朋友,还推荐两本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和《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 作者: 李阳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8-12-15 18:20:19 | 只看该作者
果行过奖了。我什么都还没有学,只是打算开始学了。而且只能趁女儿睡了以后学。以我现在的条件也只能自学了,还请果行多提供些信息啊。不知有没有比王洪图教授课程更好的课程可以下载呢?

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机缘在推动我在学,其中有我对生命真谛的好奇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吧。
内经是中医的源头,所以先学内经应该是最好的。易经也要学。要学的太多,所以挑出重点,结合的来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18:36:30 | 只看该作者
哈哈,中医真的让人容易着迷,最近我也是不经意被它框进去了。我目前没有发现更好的教学视频,只是读内经和到“中医瑰宝苑”这个网址去淘宝,推荐你进去看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8-12-15 20:09:02 | 只看该作者
一个陪女儿读《黄帝内经》居然引出一堆母亲来学习内经,研究中医。看来,经典的力量真是无穷无尽啊。
我也是在陪女儿读《论语》的时候,喜欢上了孔子,知道了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就开始研究《易经》(既然孔子这么赞赏易经,自有他的道理),从易经上又多多少少看到内经的一些理念,又想要学习内经。啊!!一环套一环啊!学无止境啊!不知为什么,我现在浑身充满力量,动力十足。一想到有那么多好书还没读,一想到有那么多的学问还没学,就恨时间过的太快。
    果行和石心推荐的书一定是好书。我要找时间淘来慢慢看了。谢谢两位,为我们指引道路。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石心 + 10 + 10 期待着以后的交流...
果行育德 + 2 + 2 一起学,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呵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8-12-16 06:41: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08-12-15 17:59 发表
没想到石心还学了这么多,赞一个!支持自学中医。

你给的那几个链接我大致看过一些,确实不错。曲黎敏教授的很适合初学者,浅显易懂。黄帝内经的纪录片可以全家一起看,适合加深对中医发展一个历史的了解。王 ...


果行推荐的第二本书已经有了。第一本书其实去年在烈士公园你的中医学生朋友也提高过,在书店也看到过,就是没怎么重视。
请问该买以下哪个版本呢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048573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015088

第一个版本李可老先生整理的是否只有上半部呢?
谢谢解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6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1:30 , Processed in 0.081680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