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05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今孩子不好教育的原因在那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28 19:17: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今孩子不好教育的原因在那里?



八岁前的四岁至七岁的幼儿生命时期中,是一个先天内环境为主导期的生命环境,后天意识在这个先天内环境中迅速充分发展,而禀性中的先天五德不足逐步充分释放与暴露,并且逐步形成性格固化的时期。所谓“七岁看老”,其中就包含着禀性释放和习性逐步熏染养成,共同构成生命性格的现象。

先天德一的完整性不足,处于五个子系统仁义礼智信的分解状态中,是人类生命全息中的共性现象,也是自然大道留待人类在自己的生命进程中自我完善的机缘。先天五德不足的集约状态,就称其为“先天禀性”。如果这种先天禀性与后天智识系统相结合了,就成为人一生的后天禀性,构成每个人各不相同的、千差万别的品格和气质。


生命中德一的参差不齐,包括仁德(木)、礼德(火)、信德(土)、义德(金)、智德(水)等五个方面的强弱、长短、高下现象。这些德一的五个子系统中,任何一项的缺乏或者过弱,都会对人体生命今后的健康状态和性格品质构成强大的作用力。
例如:

仁德阳木缺乏或者过弱的孩子,将来的性格必然自傲抗上,不服人管,常生怒火,对人白眼冷对。而且在健康上必会造成怒气伤肝,气滞血瘀,头晕眼花,胸闷腹胀等症状的疾病,并且因为仁德为肝脏健康之本,肝主筋(血管、韧带),仁德缺乏的人最容易四肢麻木,中风瘫痪。

仁德缺乏的孩子,如果不能及时在胎婴和幼儿这两大人生时期中,及时矫正、修正、补充,那么长大了也就难以慈爱善良,宽容忍辱,博爱万物,举止端庄,柔和畅达。生命的道路上也就必然怒气伤人,人际关系紧张而艰难,难以顺利发展。


礼德阳火缺乏或者过弱的孩子,将来的性格必然性情急躁,虚荣爱美,无理争胜,容易记恨和憎恨别人。而且,在健康上必会造成恨人伤损心气,导致五心烦热,忡悸健忘,神志紊乱,失眠多梦,甚至精神颠狂等症状的疾病。并且,因为礼德为心脏健康之本,心主脉(血液、体液),礼德缺乏的人最容易上焦血气凝滞,音哑生疔长痈。


礼德缺乏的孩子,如果不能及时在胎婴和幼儿这两大人生时期中,及时矫正、修正、补充,那么长大了也就难以行事光明磊落,明白道理,秉规持范,遵纪守法,不争不惑,不急不躁。生命的道路上也就必然贪求虚荣,逐美粉饰,而难以足踏实地顺利发展。


信德阳土缺乏或者过弱的孩子,将来的性格必然猜忌多疑,疑神疑鬼,蛮横蠢笨,埋怨他人,无事生非。而且,在健康上必会造成脾胃损伤,胸闷气胀,嗳气吞酸等症状的胃肠溃疡疾病。并且,因为信德为脾胃健康之本,脾主肌(随意肌、平滑肌),信德缺乏的人最容易气短虚弱,腹痛吐泻,四肢乏力。


信德缺乏的孩子,如果不能及时在胎婴和幼儿这两大人生时期中,及时矫正、修正、补充,那么长大了也就难以忠信诚实,稳重厚道,宽宏敦实,真诚待人,信念坚定。人无信则不立,心无诚信,谎话骗人而自以为高明,也就任何事情都难以真正办好,生命的道路也就必然艰难,难以顺利。


义德阳金缺乏或者过弱的孩子,将来的性格必然妒忌心强,虚伪好辩,逞能于是非中,对人刻薄残忍。而且,在健康上必会造成因气恼别人而伤肺,口舌溃疡,气喘咳嗽,咽喉肿痛,肺痨咯血等症状的呼吸系统疾病。并且,因为金德为肺脏健之本,肺主皮毛(皮肤、毛发),金德缺乏的人最容易患上皮肤疾病和毛发的疾患。


义德缺乏的孩子,如果不能及时在胎婴和幼儿这两大人生时期中,及时矫正、修正、补充,那么长大了也就难以助人为乐,助弱扶危,济安拔险,处善聚缘,处事果断,为人排忧解难。生命的道路上也就必然表现出吝啬小气,贪占便宜而形单影只,难以顺利。


智德阳水缺乏或者过弱的孩子,将来的性格必然多愁善感,迟钝愚鲁,自寻烦恼,忧虑自生,损己心身。而且,在健康上必会造成耳聋耳鸣,腰腿疼痛,阳痿遗精,生殖障碍,泌尿系统病变等症状的疾病。并且,因为智德为肾脏健康之本,肾主骨(骨骼、关节),智德缺乏的人最容易患上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类疾病。


智德缺乏的孩子,如果不能及时在胎婴和幼儿这两大人生时期中,及时矫正、修正、补充,那么长大了也就难以声色不迷,虚怀若谷,处下不争,谦虚柔和,欲淡不贪,通达顺变。那么贪恋吃喝,乱性败气,生命的道路也就必然艰难,难以顺利。
我们以上对五种缺乏可能产生的性格表现,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表现以及可能产生的疾病,作了一个粗浅地分析。这些粗浅地分析也足够引起我们对早期如何在孩子们的婴幼发育成长时期及时地加以校正和补充,引起一个足够的重视。


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先天五德不足,是一个自然的现象,其成因是多重因素的集约组合而生成,在此不作深入讲解。但是,这种不足如果在它们没有后天转化以前,不及时加以改变,也就必然转化成后天信息植入形态,构成每个人的禀性特异气质。


在先天禀性没有释放之前,或者释放之时,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机,及时加以修补、调节、矫正最为轻松,而且容易。在胎婴养虚和幼儿养性生命期时,这是一个最为容易完全的过程,正所谓“辛苦两三年,免却百年忧”。因为先天中补先天最易,先天中调后天不难。错过这一珍贵的时期,先天转化成为了后天,那么也就真的是一个“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的问题。而且,随着外因的强力影响,不良习性的沾染,也会迅速加重、加速这类禀性修改的难度。


先天禀性中的五德不足如果任其释放、进入、参与、作用于后天智识系统的形成过程中,成为一种固化的模式,那么由于它们是在大脑皮质层逐步发育的过程中同步参与进来的,就会随着大脑的发育步伐而牢固地与皮质层紧密相结合成一体,先天转化成后天,从而形成整个人生生命期的后天禀性性格和气质。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liuqunb + 1 + 1 真好哇!
嘀哒嘀 + 3 + 3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11-28 22:15:0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说得有道理,学习了。(坐上沙发学习的感觉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11-29 18:11:3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只讲了五德缺乏的孩子将来的表现,如果能讲讲某一德缺乏的孩子在儿童时期的表现,家长方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补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19:09:01 | 只看该作者
家长和老师为孩子的不好教育而头痛,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请选择老子的"上善治水"的教育
《老子·德道经》对人的生命进行了全面而且深刻的揭示,她既是一部生命科学的经典也是一部民族教育的经典。老子早在几千年前他就深刻地指出“上善治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老子·德道经》)。上善治水,上善为什么能够治水?用上善治什么水?这一点在汉代以后,文化人由于缺乏深刻的内修实践,已经不能解析老子的原意,不能解析上善治水。因此就篡改成“上善若水”,将这个“治”改成了“若”。这一改就将老子对生命的深刻观察所得出方法论全部丢弃了,只留下了理性描述的朦胧,殊为可惜。
老子本意所讲的上善治水,就是指对我们的生命之水用上善的德进行治理、管理和调治,从而使人生完成性命在德道之路上的回归;上善治水,就是用感恩和赞美之心对待万事万物。
众所周知,人在胎儿时期,完全浸泡在水(羊水)之中,体内分布着95%以上的水;而在婴幼儿时期(4-8岁),身体内占有90%的水分;即使在成人时期,体内的水分也高达70%。可见水是我们生命的主体成分,那么人的一生也就毫无例外地在以水为占主导地位的内环境和外环境中完成生命的全部进程。我们一生的胎婴时期、幼儿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成人时期、老年时期的六大人生阶段,抓住了治水,也就是抓住了一生的德道实践。用上善治理终生的水,也就抓住了人生的根本。我们一生都应当善加利用“上善治水”的这一科学原理。主动运用上善的淳德治理我们生命体中的水,因为对水用善治之,就能使水发生德性的改变,从而利益于万物的生长发展,人是万物之灵,人是宇宙万物的全息缩影。水被德性化以后,既能利益我们的生命,也能利益外环境中的万物。“水善利万物而有静”,身中的水被德善以后就能使人清静,使人的精神得到净化,使人在静定之中得到升华。“《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静,就是寂然不动,在静定之中才能“感而遂通”知达万物。
    我们知道,动与静是一对阴阳,在人的一生之中少儿期是最好动的一个人生时期。近代儿童多动症发病率相当高,是一个令家长们头疼的大问题,也是令学校老师头痛的大问题。那么老子在这里所开出的医治处方,不是镇静剂也不是杂偏方,而是最根本的根治方案,“水善”则“有静”。孩子们体内的水被经典给净化了,被德善所改变了,也就自然而然地温文尔雅,“有静”可以产生了。
    德慧智经典诵读是最佳的“上善治水”的方法之一。我们仅就胎婴养虚、幼儿养性、少年养正、青年养志这四个阶段而言,由于孩子处在一个先天无为向后天有为逐步发展过渡的人生时期,在这三个时期中,早期的道治、德治时期,母亲父亲主动给胎儿、婴儿诵读,播放有能量的经典诵读录音让胎儿在胎胞中聆听、婴儿在身旁聆听,在孩童学语以后,让孩子自己长期坚持诵读经典,让孩子通过各种方法多看古今中外经典画作,多听古今中外经典乐曲,也就毫无疑问地让孩子们体内的“水”处于一个上善纯美的环境之中。上善治水的方法论,也就成功地应用于孩子发育成长的全过程之内。
    在对经典“被动”听诵和“主动”自诵的较长时期内,孩子的大脑或许不容易理解经典中所蕴含的上善内涵,但是体内的“水”却可以明白、可以接受、分辨、记忆、形化经典中的信息,经典能量不断地反复浸润渗透于体内的水之中,虽然体内的水在不断地摄入和排出,但是通过坚持不懈的诵读,源源不断进入体内的水始终不停地被经典诵读产生的上善能量所“治”理,体内的“水”也就因此上善的治理而变得纯净,产生健康、智慧和愉悦的生理作用,孩子的道德心灵品格与慧性以及慧智型头脑也就必然因之而在纯净、有静的状态中生成、开发和提升,从而实现众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也实现我们振兴整个民族的希望。
    德慧智经典诵读,对于人生的前四阶段而言,并不在于弄懂弄通经典的内涵,而主要是多听、多读、多看,从而熟练掌握,乃至于能够背诵,重点是在于使经典中蕴藏的能量释放出来,在无为之中充分被吸收进入体内的水中,产生无意识的作用。这就是运用经典诵读进行上善治水的简单方法。诵读经典不仅是一个大脑接受、心灵呼应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们体内的“水”同步在接受、在感悟、被治理的过程,因为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水能聆听、水能观看、水能分辨、水能记忆。在持续的诵读经典过程中,随着孩子的日渐长大,体内被上善所治之“水”将会不断把经典中的信息源源不绝地带入全身细胞之内,渗入DNA之中,既能修补先天的不足,又能丰富后天的储存,经典的能量信息将潜移默化地在全身发生置换与储存。从而在“上善治水”这一从先天入手调治肾水培智德的基础上和前提下,进一步实现“上善治木”而治肝培仁德、“上善治火”而治心培礼德、“上善治土”而治脾培信德、“上善治金”而治肺培义德,当五脏都被上善治水的“水善利万物而有静”所转化以后,必然会将经典的能量更进一步深化至全身渗骨、渗肉而“骨肉化”,完成上善治水的全过程。对经典的理解也将逐步展开乃至终身不忘,不论将来人生中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应机起用,正确抉择,大机大用。
    所以,老子在二千五百多年前,运用天人合一的大智慧,慧智同观地揭示了万物生命之水的内涵,特别是揭示了“上善治水”、“贵水则变”的教育理念,使人们能更深刻地认识水、尊重水、善用水,利用水的质变来净化人心、人身,德化人心、人身,利用人体生命之水的新陈代谢和“上善治水”的教育原理,从改变人体生命之水的根本结构入手,利用人体生命之水的结构变化来矫正人们禀性中的杂质、习性中的杂质、人体细胞中的杂质和人体基因之中的杂质,从而从根本上矫正人的禀性、改变人的习性、提升人的品格、德化人的心灵,完成道德治水、上善治水的全过程,使人真正认识到:人就生活在水中,水净化则人能清静,水德化则人有德性,“水即是身,水即是命,知水者智,治水者慧”的真理!


[ 本帖最后由 回归自然 于 2008-11-29 19:5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嘀哒嘀 + 3 + 3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12-12 11:02:33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4 11:1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liuqunb 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12-14 12:00:35 | 只看该作者
很深奥,需要认真体会参透,向楼主学习一下,请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02:4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12-25 15:52:16 | 只看该作者
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12-26 16:03:2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说得有道理,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3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4:39 , Processed in 0.226181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