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276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抄写经文——妙笔生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28 14:32: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自己的学生中间,有一位同学特别的显眼,今年刚初一,他是住校生,因为他特别厌倦学习,一点都不学习,还有一个坏毛病,就是偷东西,从小学就有了,父母为此伤透了心,也让孩子吃了不少皮肉之苦,可是事后,还是依然如故。
    刚开学,他母亲就告诉我,“孩子的习惯不好,班主任老师,你就多费心吧。”起初看见每天上课,他就开始睡觉,有时坐立不安,要么就是不停的做小动作,搞得周围的学生都不能很好的听课。

    好景不长,一天夜里,他趁半夜学生都睡着了,就去偷别的同学身上的生活费,结果他摸到一位学生衣兜时,那个学生醒了,他就猛打那个学生,把那个学生的眼睛打得又青又肿。事后,他留了假条就走人了。大家以为他真的不会来学校了,因为太丢人了。
    可是一星期后,他父亲领着来找我,起初我也很生气,觉得这孩子太不像话了,可是他毕竟还是孩子,看见父母为孩子的一份拳拳之心,自己就心软了。待在班级,他像一个孤家寡人一样,没有一个学生愿意和他说话,我不想让事情成为这样,可是很无赖,他自己的心是封闭的,自己多想帮他反省。可他还是每天好像没有事一样,我一气之下,发号施令,每天给我抄写:《德道经》双一章9遍,以解他没事干之忧,他就表面顺从,内心极度的反抗着,给我完成他的特殊作业,每天对他我总是板着脸。作为我自己,真的不忍心看见任何一个孩子在该学习时,辍学,也许我们的一次错误的决断,会断送他的一生好前程,我还是想让孩子留下来,我相信他会有希望的。
    真的妙笔生花了,每天他都完成9遍的双一章的抄写,我自己就是为了惩罚他。一星期后,发生变化了,同学们开始对他的戒备心理消失,开始主动和他说话,他也非常愿意为同学和班级主动承担一些事,我这时才观察他的脸色,表情可爱了,眼睛流露出了一种机灵和善的光芒,整个人变得有活力了,反映也敏捷了,再也不是以前那种眼睛四处乱窜,不敢正面看人,让人憎恶的孩子了。我才发现他,还是蛮可爱的,对他以前所作的事,一点都不生气了。看见他,好像也不让人生厌了。
    我相信这是抄经的原因。因为抄写的过程中熊老师解释道"抄经过程,是对后天系统的一种宁静、祥和的整合过程,同时也是对后天智识系统地调节。也是对慈悲心的培养。"使他的身心向正向的方向转变,他也开始写作业了。今天他看见教室内的暖气坏了,水向四处喷,他用手去堵,结果手都烫红了,他还乐呵呵的说:害怕烫了大家。以前班上什么事都不去管,现在他的变化真的是这句话的一个证明.我非常的开心,因为我看见了进步,看见了他没有向黑暗滑落,而是向光明迈进了一大步。
    每当我遇见棘手的问题,束手无策时,用我们常规没有办法解决,即使解决了,也只是表面的效应,并且总是让我绞尽脑汁,让我头疼不已。
    然而是经典给与我力量和智慧。她让我的内心有一种温暖,有一种感慨,那就是看见她给与孩子们的人生动力,给与的方向,以及给予我们矫正的人生航向.
    经典散发出的魅力,让我们迷恋她,依赖她。相信她会引领我们,引领我们走向完美的人生。

作者:处下不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11-28 15:35:24 | 只看该作者
这事如果是真的,那真是造化呀。

前一阵子,看聪明的一休,那个老板想整治一休,给一休抱来一大堆的经文让他抄写,结果一休愣是把那些经文给抄完了。那时候的一休才10岁。一休能够成为大师,不知道跟抄写那些经文有没有关系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11-28 16:28:07 | 只看该作者
还没有读过经,看来读经真的很重要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回归自然 + 1 + 1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8 18:07:30 | 只看该作者
抄写经文有益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抄写经文有益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日本东北大学研究发现抄经文防痴呆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邓晨


  
    日本是一个老龄化社会,在如何防止老人痴呆上进行了很多研究。据日本《每日新闻》近日报道,抄写经文能起到很好的防止痴呆的作用。
    抄写经文在日本被简称为写经。写经防痴呆,是日本山口县一个老人院的护士们发现的。一些老年人经常在老人院里抄写佛学经文,并将其作为一种兴趣。护士们发现,这些老人普遍显得精神好、记忆力好。此后,日本东北大学教授川岛隆太带领研究生,对1000名老人进行了测验,记录了他们在做各种行为时的大脑血流量。研究人员以老人在做简单的事情时为基准,大脑活跃时为+3,而大脑休息时则为—3,共分为11个等级。结果发现,老人们在写经时,前头叶和头顶叶的活跃程度都达到了最高数据的正3。而过去普遍认为的,猜字谜等有利于防痴呆的方法,在测试中并没有取得较为理想的分数。
    川岛教授介绍,老人抄写经文不仅能运动大脑,还是一种心灵抚慰,对于老人保持优良的生活态度有益。老人在写经前都注意洗手、清洁桌面等,都是良好的卫生习惯。而写经时,他们都比较集中精神,这是老人平时很少能出现的全神贯注使用大脑的情形。在心理上,老人感到自己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能保佑子孙平安,他们的内心感到充实快乐。因此,研究人员认为,从各方面来说,抄写经文有益于老人的身心健康。据悉,很多日本百货公司已在广大老人的要求下,开发了“写经文防痴呆”的配套产品销售,包括适合老年人用的大字体的经文、毛笔、宣纸等...

                  《环球时报 生命周刊》 (2006年01月17日 第三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21:25:33 | 只看该作者
抄经的修身原理


古人将学习民族经典的方法,分为四大类:目治口治心治手治

这四大治学的方法,充分与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功能相关,充分体现出一个字,也就是要求动眼、动口、动心、动手,四动合一,启动大脑额叶区左右双侧的布鲁卡区

目治,就是动眼阅书看字;

口治,就是动口出声朗诵经典;

心治,就是动心印心而心领神会;

手治,就是动手书写抄录经典文字。

中国文化的学习和掌握,离不开整体的综合全面运用。

经典诵读中的书声朗朗而入耳,清泉潺潺而出心,通过动口而达到动心的宝贵方法,是学习和掌握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关于诵读心法,《德道经》中已有专题阐述,这里重点探讨一下手治学习方法——抄经。

抄经,伴随着人类文字书写的发展,其历史由来已久。

抄写文字与人身心的关系和作用,古人多有著述。

宋易理名家邵雍,在《梅花易数》第四卷《指迷赋》中,写到:言,心声也;字,心画也。心形如笔,笔画一成,分八卦之休囚,定五行之贵贱,决平生之祸福,知目前之吉凶。富贵贫贱,荣枯得失,皆于笔画见之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写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
唐太宗李世民: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
虞世南《笔髓论》:心为君,妙用无穷,故为君也。手为辅,承命竭股肱之用故也。

字虽有质,迹本无为,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达性通变,其常不主。故知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字有态度,心之辅也;心悟非心,合于妙也心悟于至道,则书契于无为澄心运思至微至妙之间,神应思彻

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指出:手是人类外在的头脑。中医也有十指连心心脑相通的生理解释。

抄经过程中的得心灵手巧的实现,需要眼睛观字在先,手描摹字形随后,心感体会默契神会,大脑同步复制转录文字的全息信息,并且将经文的全息影象和全息能量以传导的方式,复制灌输到全身的细胞之中。

因此,抄经过程也是眼与经合、手与经合、心与经合、脑与经合、经与人的调适应合过程。

古人在抄写过程中,发现抄写内容可以作用和影响人的身心。因抄写内容的不同,作用于身心的结果和效用有明显不同。

唐朝著名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一书中,就有这方面的记载:

止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昼赞》、《太师箴》、《兰亭集序》、《告誓文》,斯并代俗所传,真行绝致者也。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岂惟驻想流波,将贻单爰之奏;驰神雎涣,方思藻绘之文。虽其目击道存,尚或心迷义舛,莫不强名为体,共习分区。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既失其情,理乖其实,原夫所致,安有体哉!夫运用之方,虽由己出,规模所设,信属当前,差之一毫,失之千里。

他明确揭示了,抄写常规文学作品,会因为作者修身水平的差异和作品内容载道性的不同,作用于抄写者会有不同的身心反映。七情六欲之文,与之相合,会心动意摇,迷乱情志,使身心阴阳气机失调。只有像黄庭经一样充满道德能量、能通达玄灵而致神明的天人合一之经,才具有怡怿虚无滋养身心安泰体虚无道境的功用。

抄写经典,能净化身心,这也成了书法界的共识。因此,历史上有成就书法家多有经书作品广为传世。如:王羲之书《佛遗教经》和《黄庭经》;张旭书《心经》;柳公权书《金刚经》、《心经》等。抄写经典,对他们艺术成就的熏陶和营养作用不可忽略。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记载:颉有四目,仰观天象。因俪乌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

佛家素把抄经看作一种修行,认为抄经可以净身心,增福慧,消业障,惠及冥界众生。

陶弘景《真诰》卷一曰:造文之既肇矣,乃是五色初萌,文章书定之时,秀人民之交,别阴阳之分,则有三元八会群方飞天之书,又有八龙云篆明光之章也。

《灵宝玉鉴》卷十六曰:三气开光,聚气成文,凝云作篆,五文形廓,八角垂芒

这些典籍,都体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载体。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精美的全息图,它们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大慧大智的结晶和载体,是启迪后学者慧与智的灵符。中国文字,就是慧智图形,是全息画卷, 是古代文化一元四素研究方法论的结晶,汉字中包含着象、数、理、气四元素的全息内涵。汉字,反映的是古代圣贤们的天人合一观和道德自然观。汉字,是传统道德文化的全息记录。

汉字组合而成的经文,是古人慧观和智观成果天人合一的转换记录,是慧智文章。它们内含的信息和能量,只有运用一元四素的方法论,才能完整地打开和认识到它们的客观存在。

汉字不仅有书法上的节奏感、线条美,而且方块汉字的,能传递丰富的理性信息,既有猜读的可能性,又有联想的余地,更充分均匀地使用大脑两半球,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科学研究发现,大脑语言功能区,有两个:一个是位于前脑的布鲁卡区,另一个是位于后脑的威尔尼克区。使用中文的人,平时主导语言功能的主要是大脑中前脑的布鲁卡语言区。这一语言区与运动中枢区紧相毗邻。

中文语言功能区与运动区紧密相连,就意味着要想学好中国的表意象形文字,就要多诵读、多看、多写、多印心。舌头的运动、声带的运动、眼球的运动,就是重点。心开窍于舌,舌动窍开心明,十指连心,心灵手巧,互相补益而开慧增智。因此,古人提出了四治学习法。抄经,这种综合性运动,会帮助启迪慧心和智识。

道德五千文,一字一灵符。

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是道德的子孙。我们的灵魂,深植着道德的灵根。人人体内皆有一本道德真经,拥有无限的道德灵能,具备完整的道德场性。道德和智慧,深植在我们的心身之中。

诵读与抄经,这两个经典实践中音声与身形同出异名的双重效用,会帮助我们进一步打开经典众眇之门的场性,步入更深一层的无为之境,与老子居,与老子谋……



[ 本帖最后由 回归自然 于 2008-11-30 16:0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11-30 19:17:09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我们也要开始抄了,最近孩子浮躁的很.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回归自然 + 1 + 1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1-21 10:18:06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来抄经 ,希望给自己带来活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5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0:40 , Processed in 0.088500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