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13 15:52:10
|
只看该作者
12. 主題: Re:请教王財貴教授 二十一歲前途該如何走
日期: 2004/01/25 發言人: 王財貴
內文:
問得好!問得恰時!
我推廣讀經十年,主題都在兒童讀經,此乃淑世治本之道也。但讀經是不必分年齡性別地域國情的,所以在這十年之後,我正要推出 ”全民讀經”的觀念--我已撰好一文,將在本期讀經通訊發表(本是一月號,因過年,延遲了),請您注意(在本聯誼中心即可看到)。
其實做法很簡單,就是將論語從頭到尾讀它一百遍--只讀原文即可,切莫看注解。至於怎麼安排時間,是默讀還是朗讀,是速讀還是緩讀,悉聽尊便。您今只二十一歲,青春正盛,精力無窮,又賦閒在家,何不一天讀它五六遍,一個月內就讀完一百遍,以後繼續以同一方法讀大學中庸孟子老子莊子,半年之後,您的學問功底打得已深,前途該如何走,自己知道了。
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13.请教王财贵教授关于成人诵经的方法
一
能有此想,甚令人喜。
此種問題已回答多次矣,請多閱覽本網相關議題。
又,因為人人情況不同,凡事盡力即是,不可一概而論也。
大體而言,請將你所認為此生必須讀的經典,列出先後順序,然後立志,每本讀他一百遍。
但我還是請從論語開始
在你讀完論語一百遍時,你就什麼都自己知道了,不必再問我了。
所以,如果明知這路是對的,則但管走去,莫問前程。
問多了,不走是無用的。
每天三分鐘就可以讀五六章,五分鐘也可以讀,放假日有十個小時,就可以讀全本七八遍。何以說有空沒空呢?
還請注意,是要你「讀」,也就是只管讀,千萬不要管懂不懂。懂不懂是讀熟了以後的事。
當讀完論語一百遍時,請上來說一聲你的心得。
勉之!
二 古人讀書有五到,眼耳口手心也。
視客觀環境與主觀心情許可,五到皆俱最好,不然,有任一到,也就可以了。
千萬不可自我要求太過,以致心煩氣燥,最後全盤放棄也。
吾試人多矣,往往被孔子料中,所謂「其進銳者,其退速」也。
吾寧細水長流,不願風火一陣也。
千家詩七絕最後一首無名氏「題壁」詩,甚是有趣,云:
一團茅草亂蓬蓬 ,驀地燒天驀地空 。
爭似滿爐煨榾柮 ,漫騰騰地煖烘烘。(榾柮者,唸為「骨跺」,木節多而堅硬之處也)
您就慢慢煨吧,
勉之矣!
14. 主题: Re:儿童经典导读初级和中级师资研习课程有什么不同?
2003/10/01 发言人: 王财贵
内文:
此活动不是我所主办,亦非我所发起,所以我并不知道有这两种课程,大概是其它
读经团体针对需要的人所设计。这样也很好。
不过,总的来说,读经教学甚为单纯,只是一个方向,本无固定方法,用心处即有方法。您既已有法,就不必再求他法。
当然,一切的理论和经验,都可有参考之价值,但若已经教得好好的,则不必再乱阵脚。
凡事安心为要。
但我前月在马来西亚所提出来的读经教育四个原则,要念兹在兹,不但不可忘记,且要愈做愈逹到标准:
第一,早日读经,愈早期愈好。
第二,大量读经,愈大量愈好。
第三,老实读经,愈老实愈好。
第四,快乐读经,愈快乐愈好。
15. 主题: Re:四书对小孩的以后发展是否会混乱,速度问题?
日期: 2003/10/02 发言人: 王财贵
内文:
您的孩子了不起,不过,也是因为有了了不起的家长啊!
两个问题试答如下:
一,凡是历史上被认为经典的,都是大师级人物的原创性著作.也都是人类智慧之结晶,天地宇宙永恒之宝藏.何况吾人所选择建议给儿童读的,又是经典中的经典,智慧中的智慧,而凡是智慧,必是通于人性,通于天地之心.于是诸种经典,实只是同一心灵的不同表逹.所以通一经典,则能通诸经典,通诸经典,更有互相取益之功,并无互相妨碍之嫌.
尤其像儒家与道家的学问,皆是人类高度之智慧之表现,道家向往之境界,即尧舜孔孟之境界.不了解老庄,亦必不了解孔孟.
此种观念,晋人王弼释老,郭象注庄,已言之甚详;而宋朝苏东坡也曾说:庄子句句在讥孔子,其实句句在赞孔子.近人文化失落,不会读书,人云亦云,故有孔孟老庄水火不容之见.甚可悲也.
兴起文化恢宏见识之人,就在您的下一代,请放心让他多读多背就是,不要再对经典起疑.因为您一起疑,您的下一代就不能读,下一代不能读,则其待人处世,依然会像我们这一代一样混乱下去,--我们这一代的待人处世是最混乱的了,不是因为我们读了孔孟,又读了老庄,才会混乱,乃是因为我们什么都没读的缘故.
所以,要让您的孩子读,把重要经典全部读进去,如果真的遇到孔孟和老庄的混乱,那也将是了不起的很高明的混乱.有那种混乱,我也甘愿.
二,背书速度因人而异,也因经验而异,一百字两百遍不算慢,就是三百遍也不算慢.总之,能读能背起来,不管几遍,都不算慢.不读不背,快有何用?--九十年来,多少天才,不是都被浪费了!他们快在何处?
16. 主题: Re:对「书礼春秋选」一书教材建议
日期: 2003/11/05 发言人: 王财贵
主题: Re:对「书礼春秋选」一书教材建议
内文:
谢谢您的建议,此书系为编选之作,凡有所选,即难免遗珠,好在原书俱在,他日随人补读可也。
有关公羊老庄诸论,甚见忧患,极为感佩。
经典文字涵义深厚,可以广解。要如何取用,端在智慧。
于今之世,看事情如能轻松一点,幽默一点,岂不甚佳。如果怀着一颗不平之心,言词激烈,一开口就好像要把别人都打倒,才是名符其实的”大一统”(别解大一统),名符其实的”士大夫”呢。
先读什么,后读什么,倒无所谓,只要多读,一直读去,才是重要。我们只是老实读经,老实做个温柔敦厚的人。
17.主题: Re:听过王财贵先生讲座后泛起的隐忧
日期: 2003/11/20 发言人: 王财贵
内文:您是个有感触的人.当代新儒学宗师熊十力先生曾说:人生要有感触,感触大者为大人,感触小者为小人.言下之意,无感触者,真是庄子所说的”哀莫大于心死”了.另有数意.敬答如下:一,称赞我处,愧不敢当.二,您说得对,读经之倡,应纯是出于知识分子的良心,和对教育的认知,以及文化的不忍--所谓文化,是含古今中外全人类文化的文化.经典,非关任何意识型态,任何宗教,任何历史传统,任何时代变化.所以不会是一时的热闹,也不怕别人借用.三,您把经典分成主次,此意甚好.主经典,在吾人有意倡导之内,次经典则不在倡导之内,但随人而读可也.四,若有人以经典教育牟利,其实对社会书香风气也有帮助,也不见得不好,只要我不以牟利为目的就好了,管不得别人的.五,若先注重主经典,则只不过十册左右,并不很多的,一部一部来,不要贪多务得,以至于望而生畏.六,”读经愈多愈好”依然是一句真言,不开玩笑的.--宣传品自是宣传品,经典自是经典,久之当自明.如今请您与我知道此意的人,逢人便说,则真俗之见,就渐渐明白于天下了,何愁之有?
18.主题: Re:对王教授提倡读经的疑惑
日期: 2003/12/04 发言人: 王财贵
内文:
如果五四时代(民国八年起的三十年间)的学者诋毁中国文化,他们确实是读过古书来的,但如果国民党败退以后(民国三十八年以后)两岸新的一代还有诋毁者,大都是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一类的漫骂,毫无学问了。因为一代算三十年,五四全面破坏,经三十年以后,这个民族的文化就断了传承了,谁还读经?不读经还有什么资格讨论文化学术?
而五四之文化悲剧,是和整个历史悲剧有关的,也就是说它是由于满清入关所导生而来--以文字狱箝制知识分子的思想两百余年,并闭关自守,未能及早与西方相观摩,文化处于停滞甚至退堕状态,依牟宗三先生所说,那是的中国知识分子,已经没有思考的能力,而没有思想,就没有生命。也就是说不会运用理性解决问题,而只是用生物本能的反应来应付问题。
清末救国的方式是义和团,因为义和团的澈底失败,民国初年又一次为了救国,则不免急切,遂牵怒于文化,牵怒于经典。较温和者,认为经典虽是万世常道,但不适合救急,如吴稚晖,说要把经典丢入茅厕三十年,再捞起来,没想到八十年了,还捞不上来。较鲁莾者,如胡适之陈独秀,必要全盘西化,而全盘西化的前提是先要打倒中国文化,当然首当其冲的是这些经典。
他们不是读过经吗?但清儒自干嘉以来,一向反对宋儒,他们读书也渐渐丧失了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志节--因为皇帝不准他们口气那么大。到了清末民初,那种民族衰象更可想而知了,若非大智慧,有千百年眼光者(如熊十力梁潄溟等),鲜不落入时代漩涡之中。一般如胡适之等,即是无用的读书人也。而天下风气已是如此,所以此辈急躁之人,反而成为社会多数。而革命党人,知革命而已,谁知文化之深远者?所以这些躁进之人,便得到政府的支持,从此以后,以政府的力量,经由教育,先让国民不会读古书,然后灌输全盘西化思想给全国百姓,直到如今,中华民族于是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于今之计,我以为先恢复读书能力,先接近经典再说,至于会不会再出胡适之那种数典忘祖的妄人,则在所不计了。
不过,我一直有一个信心:只要恢复全民读经教育,文化复兴之机会总是大些。何况世上人心还是不死,我也打算将来能和有志者多开如书院之讲学处所,以接引后进,唤醒文化心灵。又世界之进步,大家都已渐有西方东方不必偏废之共识,五四的思想与观念,已然过时了,读经孩子应不会再反对中国文化了。
中西文的会通,本是一个大时代的大契机,--本来这个会通的路,是五四时就应走的方向--可惜中国白白浪费了八十年--当然也浪费掉了千万人头!
老子十六章所谓 "不知常,妄作,凶!"不知常,就会妄作,一妄作,就只好凶!此意宜教后辈读经小子切记之。
19.主题: Re:转贴-国中课本教美式俚语 老外批离谱
日期: 2003/12/25 发言人: 王财贵
内文:
古人识为:读书人见识第一,才学次之。
无深度的文化教养,何来高度的见识?无见识,其才华亦不足取了。
本贴最后一段说:课堂上尽可教莎士比亚或著名诗歌小说,正符吾人读经理念,可见老外也有明白人,谁把这消息传给可爱的欧文呢?一笑!
20.主题: Re:如何帮助读经孩子解惑
日期: 2003/12/27 发言人: 王财贵
内文:
我常说凡是属于知识的东西,都是简单的--意即他可以自己去读书去思考,去吸收,去了解.--老师只是协助性质--此乃西方科学教育所以成功的秘诀.而中国的知识传授郄是家长老师讲个不停,老师和家长能讲出多少学问呢?不仅从小就孤陋了,而且丧失了自我求学的能力,因为讲到的不用思考,没讲到的就不会了.
让孩子自己看书吧!家长老师只要从旁协助即可--到了你不能协助时,他的学问己经比你好了--这就是我们下一代的未来.
不过,请记住一点,在十三岁之前,看书的时间不可超过读经的时间,因为经典有一生的效用,知识是随时变迁的,何况知识以后再求,会是更容易的,但读经的机会将一日一日地失去呀!
又,读经读好的,没有不好学的.
又,读经读好了,聪明开发了,知识的吸收是一日千里的.
又,.........
又,..........
又.........
以上许多又又,是大家自己可以想出来的--知识与智能之分别.
--这两三代的中国人实在被不当的教育理论害惨了.--把中国的忘记了,而西方的也没真正学好.
看来您的孩子是很有潜力的,好好教吧.
21. 主题: Re:读经不错,但学校功课却平平,如何释怀?
日期: 2004/01/10 发言人: 王财贵
内文:
我觉得丽芬与力德两位的响应都很好,因为很平实,是他们真正的经验.
我不知力德先生是谁,但丽芬女士我认识(现在在屏东开读经在家自学学园),她的两个小女孩我也看过的.
据我所知,她家只是普通人家,甚至学历及经济等所谓社会背景也并不比别人好.而两个小孩子原来也是众多小孩之一,不是所谓天生英才.不过,她和她先生,这两个家长确是认同读经,小孩确是真切实地读了经,所以其程度就超越一般而上了.
我也以为MAGGIE 的烦心,可由两方面解开:
第一,就如力德先生所说,您的孩子所读经的量实在还太少了,要再多读呀!量大了,自然有效.(一般县市的小状元,其科目是以几百几千字算的,全国经典会考是以几千几万字算的)
第二:更进一步说,读经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在功课上显现立即的功效.它有更高更远的前途,不要为一时的得失而不耐烦--要相信,只要做下去,多读一句即有一句之功效,其功效或者现在尚不显明,但毕竟有效,且有永远的大功效.--一定要有信心,要能等待,教育是百年大计呀!
最后,请勿太重视学校功课,而要用大量的时间精神读经.因为太重功课会误了读经,而大量读经,将来功课很容易就会了,所以那些功课,甚至不学也罢.
所谓物有本末,事有终绐,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造句写字先会后会,是不用担心的;而读经读多读少,差别可就太了.
本来以上这些话是不可便随便跟人说的--因为有些人会以忠言为逆耳,但想了想,我还是老实地说出来,因为毕竟一定有一听就明白的人,或许他看到了,可立即受益.
若一时还不能接受的人,希望他不要太詑异,更不要立即就不高兴--等十年后再凭事实来论断吧!
22. 主题: Re:一位幼儿园家长的演讲
日期: 2004/01/12 发言人: 王财贵
内文:
梅说得精简:
不要学计算机,及早学语文(不一定英文)。
事该如何做就如何做,话该如何说就如何说。
儿童不是学计算机的最好时机,学计算机无益于其潜能的开发,计算机将来再学也可以,而且更方便。
儿童却是学语文的最好时机。现在不学,将来会产生困难的。趁他头脑正在成型的时候,给他多种信息是好的。有人说:多学一种语文,就等于多一个头脑。(不论从脑神经方面看,还是从思考文化方面看)
不过学语文,一定要把自己的学得很好很好,这是不能打折扣的。当然在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也认为只要自家的语文很好了,不学其它语文也是可以的。反之,如果赶着让孩子学英文,而把自己语文荒废了,那真是笨之又笨的父母了。
如果想要两者得兼,在目前的社会情况下,我只有建议--读经在家自学了。全天候在家大量地诵读中外名著,才可能培养出融通中外的才华,否则,顾此就难免失彼了。
孩子的头脑重要呀!它很快就僵化了,要赶快在家读经呀!那是给他无尽的才华和一生的幸福呀!
23.主题: Re:『不管』,比『管』还要难。(让孩子在自由尝试中找到自己的路 )
2004/01/12 发言人: 王财贵
内文:
黑氏一家教育的令人敬佩羡慕,但"不管的哲学"不一定可以普遍化,不一定可以让众人学得来。
首先,要知道黑幼龙伉俪是何等人物,他们的家庭环境是如何众不同,他们的身教又是何等成功者的示范,乃至出入黑家的亲友都是些何等人物。黑氏可以如此教出孩子。一般人不一定可以如此去
"赌"。
第二,他们孩子的禀赋也是相当不凡的,其儿童时期,大概有良好的艺术教育(如常听音乐会,参观美术馆等),也必读许多书,(他们家应有许多书才对)--只是不读学校书罢了。
第三,表面上说不管,内心难道没有一种深切的期待吗?--这就是最难的地方了。
所以,这篇文章所说的不管,只是说:第一,不管孩子的学校功课。第二,不要限制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职业选择。但黑氏一家的背景及孩子的其它学习经历都没有说出来。这种文章,不会读的人是会受害的。还好,它已强调了--不管的是成绩,管得很紧的是品德。
其实,我认为照这篇文章的定义,吾人的读经教育,才真是"不管的哲学"呢!我不是常奉劝读经的家长只要多读经,不要管学校的成绩,不要管孩子将来的名位吗?
然而,读经的"不管"是可以推广的。
第一,不论家庭环境如何,纵使不是医生,不是名人,都可以因读经教育而造就人才。甚至全世界偏远穷苦没有学校没有书的地区,也可以。
第二,不论孩子禀赋如何,都可以因读经而变化成为上上之资。
第三,不论父母有无家教身教的资格,读经的孩子都以圣贤为师,家长严管松管都不成问题。
总之,只要交给读经,家长就不用担心了,您可以随着你认为最好的方式去管。将来孩子的发展可能超出您的意料之上。
24.主题: Re:孩子要的是甚么 (关于童真)精彩
日期: 2004/01/25 发言人: 王财贵
内文:
听到有人呼吁关照孩子的童真,每每令人有一种春风迎面而来的舒輰。我想,何只儿童要天真,成人也不可失了这天真呀!
以我所知,古今之中,最能关照人间天真的,有三个人,一个是孟子,一个是老子,一个是庄子。孟子心目中的大人要是个 ”不失其赤子之心”的人;老子也认为一个有德者必须 ”专气致柔”得像一个婴儿;而庄子讲的最后一个寓言(庄子内七篇之最后一篇之最后一个故事),希望人生常保 ”浑沌”,这个寓言,遥遥与其第一篇第一个寓言(大鹏起飞)相呼应,庄子之意,盖以为死了浑沌,即无逍遥呀。
而古今之间,最能在日常生活中体现此 ”童真”的,则莫过于孔子了。当时世乱道微,大家要嘛都世故了,要嘛就隐居去了--人人都很聪明哪--只有俺那孔子也不懂世故,也不知自保,兴来还周游列国,结果没有一国愿意起用,厄于陈蔡,连子路都看不下去了,他还像一个小孩一样,兴致勃勃,知其不可而为之,直到老死。当时周文已疲罢,王官失其学问,文武之道坠地,所谓礼坏乐崩,天下纷纷,人人都苦累了,都失望了,只有俺那孔子蒙眬两眼,删订五经,著作春秋,杏林树下,弦歌透天,教育后生,来者不拒,还像小孩子一样乐观无限,以为后世必有王者兴!他以手当枕,天天乐来就歌唱(除非那天曾去吊丧),时时弹琴(竟然也教会子路弹琴),见流水,有感觉,说:逝者如斯乎!听童谣,有感觉,说:人各自取之也!见庄稼,有感觉,说:苖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此老真是天趣恁地横生,浑然一片童真!
请看今日天下,我们社会的这些老年人,童真么?这些年轻人,童真么?这些少年,犹有童真否?甚至小学生,真个是童真吗?有的人已经看出来,许多幼儿园的孩子,已不童真了!为什么?谁教的?怎么教出来的?
小孩子要看卡通,不要看名画吗?小孩子要听流行歌,不要听古典乐吗?小孩子喜欢学数学自然,不喜欢读经吗?小孩子喜欢过圣诞,不喜欢过春节吗?
小孩子要什么?不要什么?谁知道呢!什么是童真,谁知道呢!怎样教才能保持童真,又谁知道呢!是不是他所喜欢的,即是童真所在?还是正是破坏他童真的杀手?会不会他现在所沉迷欢乐的,正是他以后所引为后悔的,谁知道呢!
庄子的寓言,最表面的意思,是在讽剌教育,否定人为,--一切教育人为,即是破坏天真。但庄子是要人都回归野蛮吗?庄子何至于那么肤浅?
我以为要如要教育,又要保住童真,要在教材教法两方面去注意。在教材上,要尽量用纯良的,少用污秽的。在教法上,多用开放引导商量鼓励的态度,尽量不要用责求规定禁止打骂的方式。
经典是最最纯良的好教材,请多选用。
十几年来,吾人推广读经,多偏重于教材之引介,而较少注意于教学之态度,今后请大家努力,共同提醒--像这篇文章即是一种提醒。
但,不管教法态度如何,不管许不许孩子放烟火玩泥巴,读经是不可放弃的大方向,偏此一度,即无去路了!
再说,如父母管教的态度或有偏差,在大量的读经教育陶冶下,这孩子或许较能保持其纯真性情呢。
总之,不管父母头脑老顽或激进,不管教法严格或放任,其教育核心都要放在读经上。经典可以化顽固为谨慎,化激进为奋发,化严峻为刚正,化放浪为洒脱。
关心孩子的家长呀,要觉悟了!任你有三头六臂,千手千眼,不如经典一部!
自然主义者鲁索曾说过:「人们总是对儿童说他们应尽的义务,从不对他们说他们应得的权利,这是错的」,又说:「我们把小孩当作未来的成人,忘了他在未成人之前是什么?」其爱弥儿一书开宗明义即说:「无论何物,出于自然的创造都是好的,但一经人手就弄坏了。」
的确,对儿童的教育理应顺应其自然生长过程而因势利导,以免戕害其天生自然的童真本性,而检视现行教育机制,多是矫造人为,对儿童的天真浪漫而言,正如鲁索所批判的"一经人手就弄坏了",非但未能达成教育目标,且适得其反,使儿童害怕上课,排斥受教.
故知要办好儿童教育,首要在了解人性,顺人性而为,无往不利,能涵养其童真纯良,若非悖理逆性而行,必处处不通,抹杀掉进天性中美好的一切.读经教育正是通过对现行教育体制不顾人性发展,强施人为规制作痛切反省而提出者,在儿童记忆力好大量吸收的时候,本应顺势发展其记忆力,给他最美好的文化资财,而非强迫其去理解超乎其龄方能理解的数学或科学﹔而儿童天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本即和科学学习能力有迥然不同的运作方式,理应顺性施与两套不同教法,而非只有科学认知之一套,而弄坏儿童学习的胃口.
依鲁索之意推之,也不是说为了保持童真,就不可以有一切教育,只是不可以有戕害天真的教育。而 ”天真”有几个层次,一是生理本能上的,一是心理智能上的,一是心性智慧上的。如果善于引导开发,这些层次--亲近自然,游戏运动,爱的满足,艺能学习,才华品德--都可逐次或同时完成。
读经是属心性涵养层次,与其它层次的学习,不仅不互相排斥,且是辅成善化一切其它的学习的基点。
经典,生机无限,如春风之化雨,正是浪漫之所以成其浪漫,天真之所以永保天真的护身符。似不宜将读经与其它坊间以功利为取向的各种补习相提并论。
25.主题: Re:推广读经教育 为万世开太平(儒家道家)
日期: 2004/02/12 发言人: 王财贵
内文:
有心哉!
吾人既读儒家,也读道家。儒家教人挺立道德,道家使人开朗大方。要之,两家其实是一。有道德之真者必大方,能开朗者方能成就真德行。
又,不知您的读经学园情况如何?希望能让我们分享。
日期: 2004/03/03 发言人: 王财贵
主题: Re:是否先熟读中文经书再读英文经书
内文:
已在英文读经基本理论处说明了:以中文为主,占三分之二,外文为次,占三分之一。
要不要兼读,其实最主要是时间问题,如一天只读一个小时,那分来分去,就分得零碎了。所以只读一种即可--而只选一种,当然以中文为优先。
如想要兼读两种,甚至三四种语文的,又都想读得有个样子,那就须考虑在家自学了
26. 主题: Re:请注意世界中文热 (关于正体简体)
日期: 2004/03/10 发言人: 王财贵
内文:
很欣慰有人对世界中文热的问题有所响应,希望这只是第一波,以后还会有更多人讨论此问题--此问题不仅关系天下父母心态,也关系到国家教育政策,关系民族乃至人类前途甚巨,不可忽视。
其次,有关正体简体字的问题,现在我们尚无多余精力注意到这里,注意到了,也管不到。所以各循其道,只要读经就好,管他正体简体!
中国人,几乎是人类最完整的使用形表字的民族(大部份的民族都用音表,即拼音),而在台湾,又几乎是全世界仅存的正体字使用区了。因此,维护正体字,是一件非常非常有意义非常非常重要的人类大事。
况且,如小时先学简体,以后想再学正体,困难很大,而小时学了正体,则要学简体,很容易就转过去。所以如只站在教育的立场来讲,学正体是较聪明的方法。
正如糖糖所见,文字学的原理大量保留在正体中,简体字则是将五千年来的六书之妙一举破坏殆尽,学简体,其实是又笨又拙又不讨好的。可叹可怜的中国人啊!为了一时的学术以及政治的偏见(胡适之为了消灭中国文化,好走向全盘西化,老早就想改造汉字了,五四时代的消灭汉字的 "理想",经过大约五十年,终于成形,再过三十年,到现在已完全实现。)居然让民族走了不归路。将来读经的孩子长大了,千万不要再做那种数典忘祖又笨又拙又不讨好的事了!
又,有SINJON 好像用到什么"大师"的称号,我一时以为在说别人。如果是称我某人,则我愧不敢当,此名勿用可也。
27. 主题: Re:孩子可能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
日期: 2004/03/14 发言人: 王财贵
内文:
孩子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之事,可多呢!
如他不一定天生就喜欢看卡通打电动,但大人们花几年甚至几十年工夫,打造他如此。然后才感叹说:看哪!我的孩子只喜欢看卡通,打电动。
人也不一定天生就注定只喜欢听流行歌看漫画,但大人们花几年甚至几十年工夫用流行歌和漫画培养他的孩子,最后终于培养成功了。然后才说:看哪!流行歌漫画比较吸引人,所以我们的年轻人,喜欢听流行歌看漫画,也无可厚非。
又,天地万事万物,皆有动有静,小孩不一定只喜欢嬉闹,他有时也喜欢静一静,但大人们天天只给他嬉闹,甚至有许多幼儿园,还怕他嬉闹的本领不够大,时刻鼓动他嬉闹。几年下来,静不了了,然后才说:看哪!孩子的天性是玩,我们给他快乐的童年的办法就是给他多多地玩。
其实,动,可以是玩,静,何尝不可以是玩?能动能静,动静皆美,岂不更好?
至于我们大人对不懂的东西就没兴趣,他也认定孩子也是如此,所以就担误了他的时机,等到此人一无所有地长大后,又是一个错误教育的循环,而且振振有辞,岂不怪哉!
28. 主题: Re:请问那一套适合小孩(关于图文纯文字)
日期: 2004/03/24 发言人: 王财贵
内文:
从很早以来,不知是我们大人被小孩骗了,还是大人自己先骗自己,然后再用自以为是的道理骗小孩,最后让受骗了的小孩的表现来证明自己的见解果然是对的,而沾沾自喜,而自我欺骗一辈子,绝不反省。
海边的小孩会游泳,山上的小孩会爬树。请问游泳还是爬树适合小孩?美国的小孩怕中文,台湾的小孩怕英文。请问是中文令人害怕,还是英文?
图文并茂是否即是小孩唯一的最爱?用图文来教育,是否会有较好较长远的效果?是值得反省的课题。
没看过图文,一开始就用纯文字教的小孩,居然也会喜欢上只有纯文字的课本,这是百千万读经家庭都已实验证实了的真理。
而喜欢纯文字的小孩,必定喜欢图文。但,如先让小孩看图文,因为比较轻松,比较刺激,很快地喜爱上了图文,恐怕在教育的第一时间里,就把他读书的胃口弄坏了。
实应忌之!--不必特意再寻找所谓图文解说的课本了,喜欢上硬梆梆的纯文字读本,以后您的孩子就会什么都喜欢,这才是最大的幸福呀。
祝您成功。
(附注:我的意见只供参考,请勿勉强)
29. 主题: Re:有无有关读经的电台节目
日期: 2004/03/24 发言人: 王财贵
内文:
读经,就像武侠中的练内功,无戏剧化的花俏,所以很难做成视听节目。有许多电台电视来找过我,商量如何节目化,我总面有难色。
台湾卫视有一个小小读经快乐行的节目,弄得很热闹,也只能在唐诗上发挥。让幼儿产生一点兴致是可以的,在倡导上也可能起作用,但这样并非读经教育的本色。听说北京中央电台几年来每天都有儿童读经节目,不知做得如何。
真正的读经,重点是打任督二脉,炼九转金丹,是宁宁定定的,老老实实的,不花俏的,不热闹的,但内功练好以后,所有十八般武艺,一来就上手,任凭南拳北腿,见招拆招,真个是凌波微步,东方不败呀。
如要上电台电视,最好是去介绍读经理论,理论通了的家长老师就会想办法教,当面教,效果才大。
当然,如有人愿播出,不管老实,还是花俏,我都非常期待。
30. 主题: Re:静定能力如何培养
日期: 2004/04/01 发言人: 王财贵
内文:
依我推广的经验,除非很浓厚的宗教意味团体,是很少教小孩修禅打坐的。各地方总是只有读经,再读经,读经即能定心矣。
不知您的孩子几岁?又不知他平常学习其它功课的习惯如何?
如六岁以下,还无许多上课经验,一般小孩都比较好动。
但六岁以下,其学习能力是天上给的,所以虽然动来动去,也能学习。六岁以上,人的能力就笨了许多了,这时如果还动来动去的,其学习效果就比较差了。
解决的办法是替他找些同伴,大家一起来,又有老师,就能改掉此习惯。
所以您一定要推广,向亲友邻居一直推广。为了别人的孩子,也为了自己的孩子呀。
只要不过份,都没问题。
人生所有的问题只在是否把生命开发出来。
每个小孩天生性情不大一样,环境也有些影响,有人较外向,有人较内向。但只要外向不至于肆无忌惮,内向不至于自闭忧郁。都不要紧。
但充实内涵却是重要,而且人人都须做。品德学问成熟了,该外向时,自能外向,该内向时,自能内向。
只问读经多少,其它不必担心。
又,尽量以鼓励的方式教,不要太多责备。
孩子有伴就更容易教了。一方面是自己方便,一方面也将读经观念推广开来,共勉之
31. 主题: Re:请问读经问题(关于本末轻重)
日期: 2004/04/18 发言人: 王财贵
内文:
大学有句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凡是思考问题时,能参入本末终始先后的层次,就自己清楚了。
如,多读,是本,其它能背不能背是末。末上再分轻重--不能背,也有功效,而以能背为稍好。--不过,如果用的时间很少,讨论能背不能背的问题,就很无谓。如果读的时间很多,则不能背也没关系,因为其实都背起来了。--所以您最重要的问题应该是读得不够,而不是背不背的问题。
另外,多读多背是本,能写能解是末,当然能写最好,但如要费太大精神,而妨碍了读,则又舍本逐末了。--但千万不要误会成通通不要学写。一个读经很多的孩子,要学写,不论硬笔毛笔,也都是很容易。--所以您的问题重点应该是小孩读得还不够,而不是写不写的问题。
又,把已熟读的背起来,等于把已熟的稻谷收割,是较划算的。
又,要用更多的时间,背多一点,四书之外,还有老庄诗经易经诗词等。那十一岁的孩子,再过一两年,要背这些东西,就比较困难了。
祝福您及您的孩子,您们做的,已经很好了。希望读更多一点,愈多愈好,将来会知道的。
32. 主题: Re:请教王教授:读经内容的问题(别人质疑不畅快)
日期: 2004/04/25 发言人: 王财贵
内文:
哈!弗兰克又来了,请sinjow再动用翻译机"生涩 "地为大家再翻译一下吧!又请不要拒絶糖糖的造访.又这位家长先生也是,问题都好,实际的问题也不见得就是低层次.总之,都是好的.
糖糖的问题,也是真的问题--我不是说那问题真有实质的意义,而是说社会上真的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所以一问再问,我就一答再答.他问得不累,我如有时间,就一定乐于回答.(谚云:如果真理不重复,则错误就重复--我不是说我的话是真理,请勿误会)或许也可以做为某些人的借镜.
现在我认为糖糖的问题,不是客观地对经典文化没信心,他这一辈子是跟定这文化了.但是主观上,对自己太过溺爱了,太完美主义,不堪别人对自己的信念有一点持疑.一有持疑,就紧张起来.
所以只要放松一点,幽默一点,问题就解决了.
有些人只是没有见识,道听涂说.如果风气一转,他们也就转了,要多体谅体谅,不要当真!
有些人有被迫害狂,他们或许在政治上有怨气,便发泄到文化上来,这些人只是胡涂人。他们的舞台是政治,不要用学术文化的眼光看他们,否则太抬举他们了。他们所崇奉的政治一过时,他们便过时了。但如果政治不过时,他们永远得势的,辩,只是气死你而已。
有些人是别有用心,想成名,他们无理,用气。不是他对文化真有什么见解.其生命之气血一衰,就过去了,他们不会有坚持的,他们的生命是空的,有时虽轰动一时,但一忽过去,在世界上也不会留下什么痕迹.为何要与这些人计量呢!
叧有些人是真有一点良心,真想救世,拿出一套他的看法,只是见识不足,庄子所谓未闻君子之大道,自以为是,拘拘小儒.这种人或许也有些可取,所谓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苟有可采,亦不必弃之也,只是您不必同他一道罢了.
总之,再说一次,是你懦弱,不是你的文化不坚强。你太小看你的文化了,您所信頼的文化没你那么没有用,你不要担心她会被人一攻就垮。你只要有信心--对自己有信心就够了,中华文化不必你来担心着维护她!
其次:世间人多心杂,不要想去堵别人的口,赶快自己用功才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凡心中有所闷闷不乐,不管为公为私,不管为民族为文化,只要心有不畅快,就是在浪费您的生命了,自以为用功,非也,自己以为文化尽心,不可能也.
33.主题: Re:经典自会调理溶化孩子的功利心?
日期: 2004/05/05 发言人: 王财贵
内文:
以上,诸人的响应都很恰当。
十年来,有关此种问题,偶尔也会在演讲场合被提出当面质问。凡是有人提此问题,我都不免要赞叹一番。因为这是比较有思想的人才会提出的。
不过,这种问题不该被提出来质问读经育,尤其是PEEPOO已经说到读经不是坏事。既消极地说不是坏事,如果能积极地承认有其教育上的正面意义,则即可行,应行。可推广,应推广,而不是逞口舌之辩。
须知,教育本就没有所谓万事无忧的道理。我也未说读经即万事无忧,请看我四月三十日对马玉红先生说的话,我是站在推广的立场,说有人是认识到读经的文化意义,为文化而教读经,那是最好的。而如果有人一时尚不能认识到这样深刻的意义,只认识到读经对一般功课及增长智能上的意义,为此目的而教读经,这便是我所谓的功利心态,但纵使家长是为了这样的功利而教读经,我们也还是欢迎的。接着又怕有些人质疑说:为了成绩功课而读经,岂不是太功利了吗,所以我又加上了一句说,读经的孩子自能化解其功利心。总之,我左右维持,其目的就是希望大家都来读经--这主要乃是一种悲悯心肠,一种鼓舞的意思。并不是论断说读经就一无问题。怎么PEEPOO会反应如此强烈,误会成逞口舌之辩呢?我又何需对谁起辩论呢?为名乎?为利乎?
进一步,如果真的就直说读经能调理功利心,也是站得住脚的。因为教育,本来就没有万灵丹。但读经已是最接近万灵丹的了。即如林杨说得好:药膳不是生命的免死金牌,却是维持生命的大补丸~~读经不是人格的免死金牌,却是提升人格的大补丸~~
自古读经而犹有奸臣,是因人类劣根性未能完全化除,不是因为读经造成--读经,本来就是为了化除其劣根性呢!化不完,是一种天地的遗憾,不是读经的本意。若一定要责备读经,是不公平的,那一种教育能完全化除呢?为何不去责备其它的教育呢?
以上这一论点千万要仔细厘清,否则将毁灭世界之所有善意善行。因为照PEEPOO的逻辑,会推出以下的结论:孔子也没有平治天下呀,所以出个孔子有什么用?有了慈济,还有人会发生灾难,慈济有什么用?有法律,还是有人犯罪,法律有什么用?那个人一心想要为善,他还没有成圣人呀,立志有什么用?
所以,这问题如能作两面思考,自已就能能清楚了:如果自古不读经,是否天下就无奸人?是否就太平?--还是,因为自古读经,所以在天下有难的时候,还是有人出来拨乱反正,而这些人正是饱读经书之人。
如果您的答案是前者(如果自古不读经,天下早太平了),则吾人明日起即不再推广读经。
欢迎再论--我是诚恳的,非逞口舌之辩的。
又,恰好今日是五四,五四诸名流所论,大柢只是一面观,吾人可勿受其范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