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父母最容易走入认识误区的 [打印本页]

作者: huolinger    时间: 2008-11-6 22:31
标题: 父母最容易走入认识误区的
父母最容易走入认识误区的 季节转换时,也是婴幼儿一些常见疾病的高发期,如何预防孩子秋季的常见病,孩子发病了,什么样的情况需要立即上医院?家长在家中如何处理?需要避开什么样常见的误区?就近期门诊五种最多见的疾病一一剖析,为年轻的父母提供秋季儿童常见病的防病就医指南。   TOP1 上感
  专家看病
  秋季是季节交替的时候,气温不恒定,一天中温差较大,孩子活动量大,尤其是3岁以下的小孩,体温调节中枢和血液循环系统发育尚未完善,非常容易出现早晚受凉、中午受热等情况,从而引发发烧、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
  普通感冒是自限性疾病,7天左右的时间就会自动康复,建议家长还是让孩子多休息,多喝水。但是普通感冒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自己痊愈。如控制不好,可蔓延至中耳炎、喉炎、气管炎、肺炎等,还可引起急性肾炎、风湿热等疾病。
  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是有些情况下必须使用抗生素,比如,产生病毒性感冒超过48小时,症状不断加重,发热持续,血象高,此时就证明已经被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否则会转变为支气管炎肺炎等更严重的并发症。
  常见误区
  一、不发烧,呕吐拉肚子也是感冒?
  3岁以下的婴幼儿多是“胃肠型感冒”。如果宝宝发烧,家长们能立刻意识到可能是“受凉”了;但是一些孩子不发烧,而是出现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而哺乳期的婴儿主要是吐奶。此时家长可能意识不到,这都是感冒的主要症状,甚至有的医生也会误诊为原发性胃肠病。
  二、宝宝感冒“捂”出身汗就好了。
  很多父母认为,宝宝在冬天比较容易感冒,这是因冬天天冷,容易“冻”感冒。但事实上,现在的孩子大都吃得好穿得暖,他们的有些感冒并不是因为“冻”出来的,而恰恰是给“捂”出来的。本来就捂得热,再加上孩子天生好动,婴儿也会一使上吃奶的劲,就容易出汗了。而汗散发时又会带走体内的热量,这样一冷一热,才是最容易感冒的。
  此外,宝宝发烧后,一些家长给他们用小棉被裹得严严实实的,期望宝宝出一身汗就能退烧。但殊不知,婴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全,无法通过“发汗”降温。孩子汗出多了,容易虚脱,或出现高热惊厥等险情,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捂热综合征”。
  就医指征
  孩子刚开始发烧时,可以观察一天,给予物理降温等对症处理,如果超过48小时发烧不退,症状加重就要立即到医院就诊。但如果宝宝精神萎靡不振、烦躁或出现呕吐、气喘等情况,即使体温不高,也应立即去医院。
  家长职责
  孩子出现发烧时,家长可以给孩子脱衣散热,松解包降温,采用温水擦身、冰袋敷等物理降温,只有在腋下温度超过38.5℃时才主张给孩子吃退烧药。
  秋季穿衣服,也要相应地及时增减,最好以“不出汗”为宜。保证孩子不感觉冷就可以了。对于不会表达的小宝宝,可以把手心温度作为一个衡量标准。只要保证手心暖和,手指凉一些没有关系的。而如果手心出汗,那就应该给宝宝减衣服了。
  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营养均衡,及时补充适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TOP2 哮喘
  专家看病
  秋天里忽冷忽热的天气,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秋雨绵绵,潮湿的环境使霉菌加速繁殖……这些都容易导致孩子哮喘发作。
  过敏体质的患儿通常吸入花粉、烟尘、羽毛、棉花等;食用鱼、虾、海鲜、牛奶等;接触油漆、橡皮、染料、化学品等;以及药物如磺胺药、青霉素等,均有可能成为过敏原。因此应注意诱发哮喘的因素,除去过敏原。
  在很多家长对哮喘病不太认识,尤其对早期哮喘的症状不了解。哮喘一般人就觉得有喘,有咳嗽,甚至憋得喘不上来气,那样的情况才叫哮喘。实际上很多孩子的哮喘就是一个咳嗽,典型的哮喘病人在呼气的时候有明显的尖的哨笛音,不典型的就是单纯的咳嗽,这种时候很容易造成误诊,经常被当成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气管炎、肺炎进行治疗。
  常见误区
  一、小孩不能使用激素治疗。
  目前来说,治疗小儿哮喘最有效的药物是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因为哮喘其实是一种慢性的气道过敏性炎症反应,但是这种炎症不同于平时所说的细菌引起的炎症,用抗生素是没有效果的。很多家长一听到激素,就觉得副作用很大,不愿意使用。其实这种吸入激素的治疗方法,激素用量很小,一天的吸入量一般不超过400微克,而且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气道病变部位,全身吸收很少,副作用非常小。相反,不坚持规范的用药,用用停停,见好就收,反倒是哮喘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
  二、怕过敏,什么“发”的东西都不敢吃。
  怕孩子过敏哮喘发作,一些家长在饮食上格外的小心,鸡鸭鱼肉什么的都不敢给孩子吃,但其实这也是没有必要的,孩子反倒会因为得不到充分而均衡的营养,而导致免疫力下降。
  就医指征
  如果一旦发生过敏性哮喘请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如果孩子平常也不发烧,无缘无故就咳嗽,咳嗽很长时间不好,或者如果孩子一次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咳嗽十天还不好就有必要去呼吸科或者哮喘专科看医生。
  家长职责
  要避免患儿与过敏原的接触,如花粉、烟雾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灰尘飞扬,最好不要使用羽绒衣被。避免使孩子疲劳过度,淋雨受凉或精神方面的刺激。鼓励他们适当户外活动,通过锻炼增强体质,以达到预防哮喘的效果。如果孩子因为饮食不当过敏,赵德育主任建议,可以在孩子症状缓解之后,把上次吃过的东西一样样分别给孩子试一下,这样可以找出过敏原,以后注意避免再接触就可以。
  TOP3 过敏性鼻炎
  专家看病
  秋季天气干燥,空气的污染比较严重,各种过敏因素容易“招摇过市”,刺激孩子的鼻黏膜,引发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主要有四大症状,分别是鼻塞、鼻痒、打喷嚏和流鼻涕。过敏性鼻炎除了积极坚持对症治疗外,还提醒耐寒锻炼,在秋冬季,对于有过敏性鼻炎的孩子来说,可以每天坚持冷水洗鼻,不断用冷水刺激鼻黏膜,这对呼吸道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常见误区
  一、小孩流鼻涕,长大就好了。
  不少老人们都认为,娃儿小时候拖个鼻涕,长大自然就会好了。确实部分患儿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青春期后,症状会有所缓解。但是如果在婴幼儿时期,不能得到规范的治疗,孩子反复的鼻塞,会造成鼻窦腔狭窄,引起呼吸不畅。进而导致氧气吸入受阻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使全身各组织器官不同程度缺氧,出现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周期性头痛、头昏、视力下降、学习成绩下滑等症状表现。长期张口呼吸不仅会因为空气刺激咽腔导致咽炎,还会使孩子形成“地包天”、牙齿排列不齐等面部畸形,俗称“鼻炎面容”。
  二、不流鼻涕就不用药了。
  过敏性鼻炎治疗重在坚持,在疗程治疗后还要继续巩固治疗一段时间,切忌“见好就收”。在孩子症状缓解后,激素喷药仍要用最低的剂量维持,可以隔天用,一周后隔两天,再一周隔三天使用,一直到孩子一直不发作为止。
  就医指征
  不少家长将感冒和过敏性鼻炎混淆,但是出现以下的症状时,就应考虑是过敏性的鼻炎,应及时到医院专科就诊。一:经常阵发性打喷嚏、流清鼻涕,有些孩子表现为常揉鼻子;二:持续性流脓鼻涕,尤其是黄、绿色脓涕;三:鼻子不通气,比如感冒后持续10天到14天,一直无好转,并可能伴有低热;四:吸鼻涕时,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或者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五:咳嗽或者伴有咽痛,尤其以睡眠和起床时为重;六:头痛,孩子容易疲劳,懒动。
  家长职责
  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孩子远离过敏原,遇上雾霾天气,孩子出门时提醒他们最好戴上口罩。其次,要随气温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被褥。对于3岁以下的婴儿来说,妈妈们给宝宝擦拭鼻涕的正确做法是,分别堵住一侧鼻孔,一个一个地把鼻涕擤干净;妈妈们千万不可捏着宝宝的双鼻孔擤鼻涕,这样很容易造成宝宝鼻窦炎。
作者: vickyhoney    时间: 2009-1-23 14:30
学习了,很有用的资料。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