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3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灵活圆通地创立德慧智经典诵读的教学模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5 18:4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灵活圆通地创立德慧智经典诵读的教学模式      
                   熊春锦

         德慧智教育是道德素质心灵的灌溉和培养,既然是灌溉与培养,那么就应当因地因时因人而制宜,也就是说教学需要灵活把握,死记硬背既要运用,但是也不能过度提倡。否则就是在消磨孩子们的诵读积极性,摧残他们稚嫩的心灵。
     七岁之前的儿童读入大脑记忆的重复次数,一般不会超过二十一遍,许多儿童仅七遍就能映入心灵和大脑;十五岁之前的少年,一般不会超过四十九遍。这也是先天之数七的七倍数。某些经典诵方法,硬性规定要求孩子们反复诵读八十遍,则是按照成人的记忆模式的更性规定。八十遍是一种对中年和老年人的要求,九九八十一遍,人类完全进入后天以后,记忆已经形成牢固的线性思维,早已经丢失了孩子们天然具备的立体性思维。
     人类的记忆系统的感受与接收,其实是一种逐渐退化的模式和过程,人类从小到大,是由三岁之前具备的“立体性”接收,逐步退化到七岁之前具备的“平面式”接收,这种平面式接收经过八岁到十六岁的过度和转换,在十六岁以后就逐步退化到线性接收模式。这种线性接受模式基本维持和持续到人的成年时期的末期,当一旦进入老年生命阶段以后,也就下滑到“点状性”接收阶段。记忆力也逐步明显地解体为分散而难以集中的状态。这种由体而面,由面而线,由线而点,由点而无的记忆能力演变,我们的德慧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准确地掌握好和把握住。
      经典教育工作中,对处于先天状态尚未完全丧失的教育对象,要学会用七和七的倍数制定教学方案;而对于已经完全离却先天状态,完整进入了后天状态的教育对象,那么就要注意用九和九的倍数。其实对于高龄老人,我们运用再多的九的倍数也不见得能够使他们记住。因为他们的记忆特点很可能早已经丧失了点状记忆。因此某些经典教育方法中,采用强迫孩子们硬性诵读八十遍的规定,我们不要去借鉴或者生搬硬套地移植。教育方案绝不能够犯机械单一的毛病,制定符人体生理机制的教案,才是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方案一定要在直指心灵的前提下,灵活圆通,不能千篇一律。应当灵活把握,创造建立起符合德慧智教育原则的教学模式。
      历史上道德故事,以及世界上优秀的寓言和故事,对于德慧智教育的顺利展开,极其重要。德育故事能够较大限度地承载德慧智的理论,老师讲好故事,讲生动,讲得引人入胜,就能紧密地扣住孩子们的心灵,道德故事最容易渗入心灵,形成永久的记忆和终生教益。我们讲故事一定要注意运用德慧智理论进行分析,要运用道理进行合符时宜、扣住主题的点评和分析,进行画龙点睛一般的、言简意赅的点评。良好的点评分析,将比空洞的反复的理论说教,效果胜似百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2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23:04 , Processed in 0.10887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