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6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棋类] 积极开展棋类活动 努力推进素质教育【论文之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3 10:1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接受新世纪的挑战,基础教育已由“应试教育”转向了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并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生理、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的要求。学校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在整个素质教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棋类活动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曾高瞻远瞩地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如何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素质教育” 呼声渐长的今天,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和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众多的教育改革途径中,笔者认为加强棋类训练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一、 棋类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2001年2月23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同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发出的《关于在学校开展“围棋、国际象棋、象棋”三项棋类活动的通知》,加快了“三棋”进入学校教育的步伐,使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围棋、国际象棋、象棋”进入课堂教学成为必然。学校教育,德育为首,学校开设的每一个学科课程,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素材,棋类进入校园,必须挖掘其深厚的德育教育资源,让学生在棋类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下棋,学会做事。
  棋类活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棋德如人的道德。棋德体现人德。棋如其人,主要指棋德、棋风是棋手的道德和作风的集中表现。在象棋课程中,突出棋德教育,能促使学生领悟到“人生如棋步步高”、“世事如棋局局新”,决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变应变,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行棋之德,主要指学生或棋手要诚实守信、团结友善、文明礼貌、遵守规则 、服从裁判等。诚信,既指忠诚于国家、取信于他人,也指内诚于心,外信于人,诚信是做人之本。正确对待棋的胜负,做到苏东坡的论棋名言“胜故欣然,败亦可喜”。观棋之德主要指观众要安静不语、不作暗示等。培养“观棋不语真君子,起手无回大丈夫”等传统美德。
  良好的棋风能培养孩子脚踏实地、深思熟虑、正确估计自己和对待别人的习惯,严格的棋规能帮助孩子形成“落子无悔”、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遵守规范的棋风;下棋注重讲究指令的协调,棋子之间团结合作才能胜出。通过下棋实际上也培养了学生的纪律观念。今后他们走上社会也就自然能考虑到公众的利益。
二、棋类活动能开发智力
  棋类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思维能力提高。棋类是—项非常有益的智力活动,被革命导师列宁称为“人类智慧的体操”,象棋是古代战争与社会的缩影。古人之所以发明象棋,就是藉此寓教于乐,教育意义是内蕴含蓄的,教育过程是潜移默化的。棋盘上两军对垒,从中可以学到各种各样的战略战术;棋盘上七个兵种,反映社会七个阶层,各有职责,分工合作,统一调度,弈者又可学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工作关系的指挥艺术,棋局形势千变万化,时起时伏,时优时劣,又可锻炼人的应变能力。
  弈棋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一局棋从开局到终局,自始至终伴随着弈棋者对棋局形势的分析、判断、谋划、推理和决策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弈棋者每下一步都要考虑全局,看对方落子,就要考虑对策,在棋局结束以前,这种思维活动一刻也不能停止。甚至在棋局结束以后这种思维活动还不会马上终止。当孩子们面对棋盘时,他们往往要进行大量的脑力劳动,冥思苦想寻找妙着,思维能够长期处于活跃状态,智力得以很好的开发。有的孩子还能在棋盘上悟出许多人生的大智慧。
三、棋类活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在棋类活动中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棋是我国古代四大才艺之一,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国象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传说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尧舜时期,舜为了教育弟弟而创造了象棋,最早有关象棋的文字记载出现在战国时期。通过棋史教学可以增进学生对我国古代文明的了解,触模到我国古人的智慧,感受到我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教师恰当的引导,很容易使学生形成 “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的学习动机,从小立下远大志向和奋斗目标,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在棋类活动中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象棋教学不仅包括棋艺的教学,还包括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互相切磋是棋类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守纪(遵守棋类规则),不可违规;两人对弈要明礼(尊重对方、感谢对方);对弈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棋风,要诚信(举子无悔),不可为了赢棋而耍赖;下棋要有始有终,一盘棋无论输赢也要下完,要有败有求和甚至败中求胜的毅力和耐心,更要有坚持到底的勇气;对弈后胜者不可以骄傲,要谦虚谨慎,因为棋场风云莫测,没有常胜的将军;败者也不必气馁,输棋的人只要善于积累经验和吸取教训,总有迈向成功的一天。长此以往,可以塑造出学生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胜败观”,锻炼出“胜不骄、败不馁”的意志品质。
  3.在棋类活动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
  性格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个性的重要方面,它是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包括对社会,对劳动,对人,对已,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性格是比较稳定的,它不是偶然的、一时的举止,而是经常一贯的表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性格一旦形成不易改变。
  他们对学生在棋类活动中的种种要求,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诚实、勇敢的性格,使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善于观察、勤奋好学,具有自信心和独立性。
  4.在棋类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棋类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对弈,这等于给孩子们提供了小范围的竞赛平台,能激起每一个孩子争上游的求胜欲望,这种欲望会无形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棋类和其他学科课程的联系是隐性的,纵然是成绩偏差的学生,也一样容易在棋类上获得胜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进一步地说,棋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学生潜能。教师只要注意观察,善于给学生机会,也许一步棋就可以改变一个人。
  4、通过棋类活动训练孩子的记忆力。
  人称“东方电脑”的中国象棋特级大师柳大华,曾在嘈杂的公众场合背对19盘盲棋,下棋时19步同时出现。如此惊人的记忆力可说是叹为观止。但这并不是柳大师的脑子异于常人,学棋人只要善加训练,就有可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有的孩子,虽然仅七、八岁就能将棋书、棋谱倒背如流。也有孩子能将下过的棋局背得滚瓜烂熟。
  5、棋类训练能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造教育”。棋类训练能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两个孩子对弈,负棋方常常会对整个棋局进行回顾复盘,对一些劣着进行重新分析与评价,找出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探索转败为胜的妙着,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胜棋一方也因此而找到了正确分析、判断的方法和谋略成功的途径,从而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增长自己的才干,智力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6、棋类活动能培养欣赏能力
  下棋能培养孩子欣赏美以及自我欣赏的能力。棋盘也讲究美感。在棋盘中,棋子与棋子之间有机联系在一起,要相互协调,不能乱摆乱走,把棋盘搞乱。懂得欣赏,就有兴趣。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在某种程度来讲就是培养他们经久不衰的兴趣。
  这种欣赏能力延伸开来,也是一种赏识教育。在孩子走了一步妙棋时,老师不能视而不见,而要大力赞扬和鼓励,对孩子来讲,得到老师的肯定和激赏是非常重要的。也许老师的一个赞叹的眼神,一种赞赏的口气,都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久而久之,即使失败,孩子也能坦然面对。要培养小孩有奋斗目标,他在整个棋盘有信心,自信,在兴奋中思维。关爱哪怕一步步微小进步大力鼓舞。下不好也要给他沟通,分析利弊,像朋友一样安慰他们,鼓励他们。而不是打击他。使他在比赛时浑身是劲。根本没有负担,不背包袱。一种我要拿冠军的比赛心理,世界冠军就是这样塑造出来的,经常跟孩子讲,鼓励他们继续冲刺,勇于挑战。
  7、棋类训练能锻炼承受能力
  现在家长、老师普遍反映孩子的承受能力差,生活稍不如意就歇斯底里,走上极端,因心理承受能力不佳而酿成命案的惨剧时有发生。
  进行棋类活动能够很好地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俗话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个棋手,他不可能永远都处于优势,即使处于优势,还可能因轻敌甚至一着不慎而变成劣势或一败涂地。只有教育孩子胜不骄败不馁,树立必胜信念,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毅力,提高心理素质,才能在劣势时临危不惧、沉着应战而转败为胜。在棋盘上经历无数次的成败风雨,孩子在生活中的心理承受能力自然能得到加强。
  棋局的胜负还能让学生得到静心、细心、专心、耐心的行为习惯培养,通过下棋,孩子们明白了做事一定要聚精会神,不能有丝毫放松丝毫懈怠,否则就有可能马上由优势转为劣势。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在棋类训练的过程中,方法很重要。孩子兴趣广泛,接受能力强,但注意力容易转移。在教棋时,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他们对棋类有比较持久的兴趣。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深层次地挖掘棋类深邃的内涵,正确处理特色和全面的关系,树立好棋类教育的育人观、技能观、欣赏观、为人观,使棋类教育为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未来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使我们的孩子在将来的学习、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再现各自的潜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2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6:29 , Processed in 0.073374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