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huge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东方卫视专题节目:哈利快乐英语角——《九岁女“师爷”》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11-29 23:49: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huge57 的帖子

是啊,应该这样的!我觉得我们应该这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8-12-1 10:58:59 | 只看该作者
袁老师,真羡慕您的女儿,能有一个这么有利于她的环境学习成长,祝福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6:09:15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cnjxol.com/xwzx/jxxw/ ... /content_922907.htm

袁小逸暂时离校返回私塾学校:不适应很正常,随时欢迎她回来嘉兴在线新闻网      2008年12月12日 02:13:58     手机看新闻

  事件回顾:9岁的袁小逸从4岁开始接受其博士父亲袁鸿林的私塾教育,今年8月,袁鸿林突然决定让女儿进学校体验体制内教育,并从海盐迁移到了嘉兴。9月8日,袁小逸插班嘉兴市清河中学初二(8)班,开始体验学校教育和群体生活。

  两个月后,袁小逸离开了清河中学,又回到了父亲的私塾。是袁小逸不适应学校环境,还是另有隐情?

  袁小逸为何离校

  从9月8日到11月14日,袁小逸在清河中学插班的时间只有短短两个月,究竟是什么让她和父亲决定离校呢?

  从9月8日袁小逸入学的第一天开始,袁鸿林就在自己的博客上陆续发表题为《袁小逸上学记》的日记,记录女儿上学的概况。9月23日,袁小逸出现39度高烧,这是近几年来少有的事情。袁鸿林告诉记者,当年女儿不愿去幼儿园,而且在幼儿园经常会出现发烧的现象。自从回家后,这样的事情很少发生。

  到9月25日,袁小逸仍然高烧不退;9月28日、29日,高烧仍然持续。医生的说法是,袁小逸体力透支。此时,袁鸿林开始考虑是否应该减少女儿在校时间,并向校方提出只上半天课的设想。鉴于袁小逸的身体状况,学校接受了这一请求。

  只上半天课之后,袁小逸的身体出现了好转,但是仍然需要花大量时间完成作业,同时还要补落下的课程。袁鸿林觉得,长此以往,她将被淹没在作业和课程之中,生活中原有的兴趣,如钢琴、画画、写作之类的才能就会萎缩,从而变得“平庸化”。在与女儿商量后,他们决定离校。

  袁鸿林强调,作出这个决定的主要原因是袁小逸体力不堪重负,同时他担心女儿变得平庸。他也承认,回家主要还是他的意思。

  还要参加期末考试

  尽管袁小逸身体出现不适是一个难以回避的事实,但袁鸿林认为这并不说明女儿不能适应学校生活,他认为这只是年龄和体力的问题。

  袁鸿林说,这次离校并不是彻底离开,他们仍然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老师发的单元测验卷她也在继续做,而且还将参加学校的期末考试。学校方面表示,随时欢迎她回来。

  袁小逸告诉记者,现在虽然回到家里,但是生活习惯已经与入学之前有所不同。比如早上不能再睡得太晚,学校的课程仍然在学,还有意识地增加了应试能力的培养等。

  对于这两个月的校园生活体验,袁小逸专门写了一篇《酸甜苦辣话上学》,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她说,经过两个月的体验,发现学校也不是以前想象的那么“可怕”,学校里有好的东西,也有不好的东西。她认为在学校学习是一件耗费体力的事情,所以才会导致自己生病。

  校长:“不适应很正常”

  对于“袁小逸退学事件”,清河中学校长高洪良说:“不适应是很正常的,能适应才是不正常的。”他说,无论从年龄、心理、思维、体力等各个方面讲,袁小逸毕竟只是一个9岁的孩子,不能适应初二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正常的。

  从期中考试的情况看,袁小逸的分数并不理想,除英语在平均分以上,其余课程的得分都较低。但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大家都比较理解。袁小逸的同学陈焕说,她这样的年龄,又没在学校上过学,能考出这样的分数已经不容易了。

  袁小逸的班主任屠强华告诉记者,袁小逸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交往不存在问题,学习上问题也不是太大,主要还是年龄偏小,难以适应学校的生活强度。“她没有接受过考试的培训,书写速度也比较慢,一开始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张试卷的答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屠强华说。

  大家认为,袁小逸的英语和古文的确不错,尤其是英语口语。无论校长、班主任,还是同学,大家都认为袁小逸和其他孩子一样,只是在教育方式上与大部分人不同而已。高洪良说,袁鸿林的教学方式对学校教师在个体教育方面会有所启发。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蔡 琦 实习生朱爱萍    编辑: 王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8-12-13 17:01:11 | 只看该作者
比较客观!
小逸,加油,相信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00:30:41 | 只看该作者
9岁女孩念初中,两月后悄返“私塾”
博客以独特视角评价“校园生活”,父亲和校方均表示在“意料之中”
□见习记者 陈斯音
  9岁女孩念初中,两月后悄返“私塾”
  博客以独特视角评价“校园生活”,父亲和校方均表示在“意料之中”

  □见习记者 陈斯音

  2004年,拥有双博士学历的嘉兴男子袁鸿林,将5岁女儿袁小逸放在家中进行“私塾化”培养,对其进行个性化教学,并表示女儿在9岁时可具备初中知识,希望她21岁能博士毕业。

  今年9月,9岁的袁小逸跨入中学校门,体验初二年级的学习生活。然而近日记者获悉,袁小逸其实已在11月份离开学校,重回“私塾”。

  那么,这两个月来,袁小逸经历了什么?在女孩的博客中,她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她眼中的“学校”和“教育”……

  私塾女孩眼中的校园生活



  酸

  ……学校孩子为何要抄作业,而且还非抄不可呢?   

  我想了一周,观察了一周,得出如下结论:早自修时间只有45分钟,早操10分钟,早读10分钟,然后老师再“霸占”10分钟,学生自修时间只有10分钟,运气不好的话,连一分钟都没有。而作业却须在早自修完毕前交出,除非在家里就完成作业,但很多学生却未能把所有作业在家完成,于是只能抄别人的作业。细想起来,也是无可奈何、情有可原的。

  除了抄作业,有些事也让我感觉不公平。举个小例子,学校规定学生上课不许喝水,但我每每看到,一上课老师就拿着自己的茶杯和教科书摇摇摆摆地走进教室……私塾却不一样,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

  

  甜

  同学们跟我很亲密,包括老师,都很愿意帮助我,有时比私塾孩子(指父亲的其他学生)对我还好。他们替我拿书包、送我去车站;教我回家时把不用的课本留在抽屉里;“大姐姐们”也常和我说些女生的秘密,这些都让我感动不已……

  苦又辣

  作业、考试超多。隔几天考一次,人变成了机器,学生只要看到题就马上反映(应)出来,几乎不需要思考的时间……

  在这种又苦又累的情况下,不仅学习效率低,而且还会出现不正常的心理。让我特别吃惊的是,有些成绩好的同学因一两次考试考得不好而哭鼻子,甚至产生轻生念头。期中考试刚完,教室便是一片鬼哭狼嚎,好几个姐姐边哭边对我说想跳楼了……这体现了学校孩子心理很脆弱。(摘自袁小逸博客)

  插班后袁小逸大病一场

  自从9月8日袁小逸插班进入嘉兴市清河中学初二(8)班后,她便开始体验学校教育和集体生活。

  不料,9月23日,袁小逸连发了好几天39度以上的高烧,直到9月底也没有退烧。一家人把女儿送去了医院。医生表示,袁小逸体力透支,需要好好休息。她本人也表示“身体、精神双重疲劳”。

  袁鸿林告诉记者,女儿身体健康,近几年来极少生病。

  到了11月,经校方批准,袁小逸暂时离开学校,重返私塾。

  从9月8日到11月14日,她在清河中学“插班生涯”仅短短两个月。

  

  首度“触考”成绩五六十分

  袁小逸说,学校最令她无法适应的是回家作业和密集考试。“作业太多了,每天急得睡不着觉,就算完成了那些作业,我也感觉好像心里空荡荡的。”

  记者从班主任屠强华处了解到,袁小逸开始的几次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普遍在五六十分。“她没有接受过考试培训,书写速度也比较慢,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屠强华说。

  

  父亲称这是一次实验

  “把她放入中学就读是一次实验,看看私塾教育有什么问题和不足,再来弥补。”袁鸿林说,“入学之后,女儿一些原有的兴趣,如钢琴、写作、日语等都没时间研习,我担心长此以往会荒废。”女儿表现出的不适应,主要还是年龄与体力上的问题。

  目前,袁小逸仍将学校每周的单元测试卷拿回家做,并将参加期末考。

  同时袁鸿林表示,自己对女儿的“私塾教育”模式更有信心。

  对于袁小逸离校,清河中学的校长高洪良表示9岁的袁小逸“不适应是很正常的”,同时对“私塾教育”的可行性表示观望,认为只要是适合孩子的教育模式,就是好的教育模式。不过,“私塾”教学对学校教师在个体教育方面会有所启发。

http://jrzb.zjol.com.cn/html/2008-12/14/content_3769269.html



(刚查手机短讯,得悉此文记者陈斯音短讯:“小逸的报道今天已见报,虽然篇幅不足半版,但编辑看了她的博客文章认为写得很好,还摘了几段。”——12月15日零点15分袁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16:06:23 | 只看该作者
杭州《教育信息报》“在家上学”是教育的一项选择? (2008-12-15 15:53:17) [编辑][删除]
标签:媒体 清河学校 现代私塾 袁小逸模式 后续教育 杂谈   分类:杂谈、教育与媒体

“在家上学”是教育的一种选项?

  袁鸿林,1957年生,海盐人。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南开大学博士肄业。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从事研究和教学。后在跨国企业工作,经商。5年前,因深感女儿“无法适应学校教育”,遂将女儿袁小逸带回家中全身心培养。按照他当初的教学计划,女儿9岁小学毕业,13岁高中毕业,16岁大学毕业,19岁硕士毕业,21岁就可博士毕业。

         嘉兴博士老爸袁鸿林的“现代私塾”之路

□本报记者 黄莉萍
  11月底的阳光很宜人,在嘉兴市嘉兴一中对面的翰林府第小区内,9岁的袁小逸和“哈利英语角”的小伙伴们如风一般自由,肩搭着肩在花园内滑行着、嬉戏着。看起来,她与一般孩子没有什么区别,背后却承载着不一般的“故事”。这是一个不用上学的女孩。
  5年前,因深感女儿“无法适应学校教育”,袁鸿林将女儿带回家中学习。今年9月初,带着实验的心态,他把女儿送进了嘉兴市清河中学念初二。然而仅仅过了两个多月,因为身体难以适应等原因,袁小逸考完期中考试后再次回到了家中学习。因为这段“小插曲”,时隔5年,袁小逸和她的父亲再次高密度地出现在公众与媒体的视野中。尤其是在袁小逸上学前后,众多媒体蜂拥而至,甚至连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也赶到了袁鸿林家中采访。面对媒体和公众的好奇和探究心理,包括来自教育专家的各种质疑,袁鸿林非常坦然,“我闯进早期教育领域纯属偶然,一切都是为了让女儿享受更好的教育。我希望自己办现代私塾的尝试,能给人们提供一个深入思考教育问题的契机。”
  博士爸爸当起了“幼儿教师”
  说起当年将女儿从幼儿园接回家中自己教时的情形,袁鸿林记忆犹新,“刚开始是女儿无法适应幼儿园生活,后来慢慢发现自己给女儿的教育更适合她,也更有效。”于是,已对商场渐生倦意的袁鸿林携妻女回到海盐老家,当起女儿的专职教师。那段时间,袁鸿林阅读了大量儿童教育方面的书籍。当看到美国有近200万名孩子在家上学并能得到政府扶持和帮助的文章时,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在袁鸿林眼中,女儿就是自己的“博士后导师”,他在女儿身上潜心研究着,不断探索着他认为更科学有效的早期教育方法。有人曾质疑,袁鸿林乃一博士,放弃事业去当女儿的教师是否大材小用,浪费资源。对此,袁鸿林非常遗憾地告诉记者,不少国人都认为高学历者教幼儿是屈才,可实际上,早期教育更需要大量高智商的研究性人才的加入,因为孩子想像力和灵性的开发,以及知识体系整体框架构建的黄金期都在幼儿阶段。
      袁鸿林给女儿开设的课程包括古文、英语、数学、美术、音乐,教材有《新概念英语》、《论语》、《古文观止》等。闲时,为了让女儿有机会与同龄人接触,袁鸿林还招收了五六名同龄孩子陪读,后来想来陪读和补习的孩子越来越多,他索性就办起了“哈利英语角”。后来,袁鸿林称自己就是在办一所现代私塾,并自称“私塾先生”。他在博客上记录自己教女儿及办私塾的心得,随着时间的推移,“博士私塾”的名气越来越大,开始有来自深圳、上海、成都等地的学龄儿童加入到私塾中来。
  海盐县城边就是杭州湾,偌大的海滩是孩子们的天堂,袁鸿林时常带孩子们在礁石上找螃蟹,有时孩子们捉到螃蟹后会带回家炸着吃;小区里的一片绿地也是孩子们的乐园,他们在那里种了一株高粱,用香烟过滤嘴和水一起制成“尼古丁杀虫剂”,再浇到高粱上……孩子们平时玩的花样还有很多,捉迷藏、下围棋、用电脑画图等。袁鸿林说:“我主张让女儿尽情地运动、尽情地玩,培养孩子玩要玩得、学要学得的习惯。玩过之后,要能马上静得下来,这就很不容易。”
  9岁“女神童”上初二引发震动
  时光飞逝,2006年11月底,袁鸿林在自己的博客上写出《在家上学好》一文。他在文中写到:“女儿目前性格开朗外向,求知欲望强烈,好动、热爱体育活动;学习上,中文在学习《资治通鉴》原著,英文在学习房龙的《人类的故事》英文原著、《PETS》二、三册和《新概念英语》二册等课程,数学已部分进入初中代数和几何的学习。此外还同时在学习小提琴和钢琴、日语等课程。女儿能有这样的发展,我认为应归功于我称之为‘个性化的超前教育’。”
  2008年,9岁的袁小逸在袁鸿林外出时“代父执鞭”,当起了“小先生”,一时名声大震,被媒体称为“神童”。8月,在嘉兴市某媒体记者的建议下,袁鸿林将家搬到公共服务设施更好的嘉兴市,并将女儿送入嘉兴市清河中学念初中二年级。他说,他希望通过这一举动让社会来检验私塾教育的实际成果。“在美国,学校与家庭学校已经从对立演变成互补,希望女儿到学校后,能成为中国学校孩子与私塾孩子沟通的一个很好的案例。”袁鸿林说。
  9岁的孩子念初二,袁小逸受到极大的关注。上学没多久,她就悄悄告诉母亲,他们班里这一周的周记,布置的题目是:《9比14》,点出9岁与14岁孩子同上一个年级的事实。袁小逸给清河中学的师生们带来的冲击不言而喻。教师们对这位特殊学生评价颇佳,称她“人很活络、胆子大,跟同学们相处得也不错”。班主任屠老师告诉记者,她知识面很广,懂得比班上同学多,但就答题来说,她的表现一般。“理科是重视基础的学科,她之前的私塾教育,与学校注重系统教育的学习模式有很大不同。不过她的学习能力很强,时间长了应该能适应新的教学方式。”
  然而,因为有考试和回家作业等,这种高强度的初中生活并不是袁小逸的“理想社会”。很快,9岁的袁小逸体力不支病倒了,上学时间变成半天,期中考试后,她再次离开校园,回到了袁鸿林的私塾。因为之前从未做过任何类型的试卷,袁小逸的期中考试成绩并不理想,除了英语考了80多分外,其余科目皆不佳。“我们对成绩并不是十分看重,知识点的空白之处,按女儿的学习能力,要补起来也很快。”说起女儿的考试成绩,袁鸿林表示并不担心。
  如今,回到家中学习的袁小逸正在准备着自己的第三篇论文《论<后出师表>的真伪》。几个月前,她花费两个月时间写成的小论文《〈木兰诗〉中的雄兔与雌兔》发表在杭州师范大学主办的教学杂志《语文新圃》上。在这篇文章里,袁小逸认为人教版《(新课标)文言文全解》把“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翻译成“雄兔两只前脚不时爬搔,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是错误的。同时,袁小逸还和湖北教育出版社签了约,要在明年9月份出一本记录小逸成长史的书《私塾女孩》。

●专家观点
  “将孩子带回家中自己教”近年来已渐成一社会现象。其根本问题还在于学校教育已不能完全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现代教育产生于工业革命。大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批量化、标准化、统一化的学校教育应时代而生。这种将教育过程看成生产过程的教育让学校成了知识的传输带,并没有太多顾及家庭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当然,如今我们正在探索的新课程改革、小班化教学、转换教学模式等都是顺应时代需求的有益探索。然而依然有不少高学历家长希望孩子能得到更个性化、更有效的教育,家庭学校由此而生。
  有经济实力的高学历父母对孩子的熏陶是一般家庭孩子无法企及的,像这样的家庭学校,可以让课堂变得非常轻松和自然,甚至可以边旅行边上课。然而,单纯的在家接受教育,对孩子的社会化进程并没有多大的好处。学校就是社会的缩影,是学生了解社会的一个平台,是培养孩子合作精神,学习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舞台。在父亲有意识的安排下,袁小逸有一些“陪读”,这些孩子并不是袁小逸的同学,之间的关系是以袁小逸为中心的,是不平等的。让孩子在家上学的家长也应考虑自己在多元化选择教育的同时,是否扼杀了孩子多元化选择的机会,毕竟有着某学科专长的家长势必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对学科的独到见解和修养潜移默化地熏陶孩子。就像学物理的家长不自觉地会将物理学科的知识灌输给孩子,学文史的家长更倾向于多教孩子古文一般。同时,一个家庭能否带给孩子全面而完备的学科教学也是这类家长应考虑的问题,学校的运动设施、实验设备和强大的教育资源都不是一般家庭所能配备的。
                                       浙江省教科院院长  方展画

http://www.zjjyzx.com:8080/jyxxb ... 0004&ID=8962181

2008-12-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8-12-15 17:39:12 | 只看该作者
比较客观!尤其是专家的的观点很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18:48:40 | 只看该作者
菜包(8107744) 2008-12-15 18:25:09
原来烟台是老师
烟台-清源书苑<qiangweiwhuakai@126.com> 2008-12-15 18:25:14
其中有小学老师,初中老师,高中老师
烟台-清源书苑<qiangweiwhuakai@126.com> 2008-12-15 18:25:18
呵呵呵
烟台-清源书苑<qiangweiwhuakai@126.com> 2008-12-15 18:25:41
大家读完书以后,就开声讨大会
烟台-清源书苑<qiangweiwhuakai@126.com> 2008-12-15 18:25:45
不对不对
烟台-清源书苑<qiangweiwhuakai@126.com> 2008-12-15 18:25:57
研讨大会
福缘(395598111) 2008-12-15 18:25:58
呵呵
烟台-清源书苑<qiangweiwhuakai@126.com> 2008-12-15 18:25:59
呵呵呵
烟台-清源书苑<qiangweiwhuakai@126.com> 2008-12-15 18:27:03
小学老师说:“小学不用读的,就这点知识~~”初中老师说:“初中没有必要读~~~”高中老师说:“高中不用读的~~~”
烟台-清源书苑<qiangweiwhuakai@126.com> 2008-12-15 18:29:29
结果教育硕士出身的高中老师,在听说我把孩子送到私塾去了以后,马上也把孩子送去了~~~
烟台-清源书苑<qiangweiwhuakai@126.com> 2008-12-15 18:30:04
这位教育硕士是山东省名师
菜包(8107744) 2008-12-15 18:30:18
其实读与不读不能说明什么,教育有各种途径。
菜包(8107744) 2008-12-15 18:31:12
人的素质是不能用学历来衡量的
烟台-清源书苑<qiangweiwhuakai@126.com> 2008-12-15 18:31:23
初中老师是烟台名师,上周跟我商量,也打算把孩子如何如何~~~
烟台-清源书苑<qiangweiwhuakai@126.com> 2008-12-15 18:32:07
说这些,没有别的意思,正因为身在其中,对很多东西看的就更清楚一些~~~~
菜包(8107744) 18:33:44
其实不管是不是初中名师  她还是一位母亲 就像大多数家长来说 对孩子只要有益的都会去尝试
福缘(395598111) 18:34:07
菜包(8107744) 18:31:12
人的素质是不能用学历来衡量的
菜包(8107744) 18:35:08
对的,人的素质是不能单纯用学历来衡量的
烟台-清源书苑<qiangweiwhuakai@126.com> 18:35:23
是的,就是这一个意思,正因为体制之内的东西,我们能改变的太少
烟台-清源书苑<qiangweiwhuakai@126.com> 18:35:44
而我们的孩子又在飞快的长大
烟台-清源书苑<qiangweiwhuakai@126.com> 18:35:50
我们等不得
烟台-清源书苑<qiangweiwhuakai@126.com> 18:35:56
我们无法等
烟台-清源书苑<qiangweiwhuakai@126.com> 18:36:49
只好自救了~~~~
烟台-清源书苑<qiangweiwhuakai@126.com> 18:37:34
给孩子找一个可以坐着看球赛的地方~~~
贵学之友(281770757) 18:40:58
给孩子找一个可以坐着看球赛的地方
菜包(8107744) 18:41:07
也谈不上什么自救这么严重
菜包(8107744) 18:41:41
家庭教育原本就很重要

——引自:中国私塾教育大联盟QQ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18:56:22 | 只看该作者
小可爱(21234641) 23:26:34
008年度最佳春联提前出炉:


上联:男生,女生,穷书生,生生不息!
下联:初恋,热恋,婚外恋,恋恋不舍!
横批:生无可恋


上联: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生生不息!
下联:上一届,这一届,下一届,届届失业!
横批:愿读服输


上联:金沙江,嘉陵江,黑龙江,江江可投!
下联:实验楼,教学楼,宿舍楼,楼楼可跳!
横批:空前绝后


上联:爱国爱家爱师妹!
下联:防火防盗防师兄!
横批:恋爱自由

——引自:中国私塾教育大联盟QQ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9-2-14 16:07:15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喔

感觉LZ说话很有水平哇...不错.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4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7:21 , Processed in 0.111584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