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50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好习惯比高分数重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6-3 20:1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好习惯比高分数重要!


现在有些家长只把眼光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专家指出——
好习惯比分数更重要。

  北京小学有个美丽的国旗广场,每天早晨来上学的孩子们一进入学校,就要自然放慢脚步,面对在国旗广场上飘扬的五星红旗行一个少先队队礼。学生们做这件事是没有人监督的。几年前,北京小学就取消了学校门口的值周制,而把值周要检查的内容如戴好红领巾、向国旗敬礼等,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强化变为学生的自觉习惯;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有位教师对学生有个“独特”的要求:写字之前要洗手。因为小学生的手总喜欢东摸西抓的,容易在本子上留下污迹。这是一个心理准备的过程:我要写作业了,写作业是件很严肃的事情,我把手洗干净了才可以写并写好作业;

  北京府学小学也有个“规矩”:凡是本校学生,每人上学期间要有两双袜子,每天回家要洗袜子,第二天穿干净的袜子来上学。这样一个小小的要求对小学生来说,不仅脚丫子舒服了,还会有一种新的开始的愉悦:向往整洁的一天。

  像以上学校这样做的还有很多。从细微处着手,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今天已经成为许多教育者的共识。不少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可行和有效的方法。日前,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举办的《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关系的研究》高级研修班上,记者了解到,这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从2001年立项至今,已有近20个省市的300多所中小学在进行相关研究。这些子课题包括儿童整洁卫生习惯、低年级学生独立睡眠习惯、生活自理习惯、专心学习习惯、小学生勤俭节约习惯、经常阅读习惯、合理消费习惯、改变“拖拉”不良习惯、遵守规则习惯、独立思考习惯等的养成研究。

  在当今这一代孩子中,不少人由于娇生惯养,“惯”出“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曾经参加过中日学生夏令营的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特别将中国与日本的孩子进行比较:日本的学生有个习惯,吃饭前总要说几句话,意思是“感谢赐给我美好的食物,我要吃饭啦。”说了之后就吃,不能剩饭。集体就餐时,吃完饭,日本孩子会站起来向厨师鞠躬:“辛苦啦!”而中国孩子在餐桌上挑食、剩饭是常见的事……一些虽是细枝末节方面的习惯,却很可能成为日后影响个人的形象并连带影响其他行为的“祸根”。所以好习惯必须要从小养成。但是现在有些家长却还是更多地把眼光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孩子能考个高分数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其他全都可有可无。殊不知,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何来优异的学习成绩?而且,缺少了良好的各种行为习惯,即便能有好成绩,也必定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

  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关系的研究》课题组是从做人、做事和学习三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的。经过反复论证,该课题组最近在有关报告中“浓缩”了学生应具备的好习惯:做人的核心是拥有爱心;做事的核心是遵守规则;学习的核心是勇于创新。在每一个方面,又有4个具体指标,即基本好习惯。这12个指标包括: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研究者还特别指出,在儿童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一个危险存在,那就是将这一过程变成奴役儿童的过程。常常是成年人在研究、制定规范,然后拿一套东西强迫孩子去照做,可以想像事情的效果。我们的许多教育活动往往失败在把太多的教育变成一种从上对下的要求,而缺少孩子自身发出的主动需求。习惯养成的最高境界是形成学生的自身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强制。在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中,要让孩子们感觉到:“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学生……”这样的教育才是积极的,因而才会是有效的。

十二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表于: 2004年05月23日, 17:36


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教育不是搞转型产品,不是搞短平快的小企业的适应市场生存,教育更多地把古老的上一代逐渐积累下来的那些优秀的文化积淀传承给下一代人,它应该是很有规律的。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他的利息。

1、 记忆习惯。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2、 演讲习惯。让学生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能力。

3、 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一、两分钟,有好处,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咱们这些当老师的,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

4、 写的习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老师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看日记能看出老师的水平,更能看出学生的水平,一分钟、三五十个字,坚持住、写下去,这就是决心。我二十年不批改学生作业,但我说一句话管二十年,就是每天一篇日记。

5、 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

6、 预习习惯。请老师们把讲的时间让出一部分,还给学生,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预习预习。在实验中学时我就要求老师讲课别超过20分钟。昨天发给大家的材料-江苏洋思中学,“只讲四分钟”,后进生明显进步,秘诀就是预习、自己学的习惯。反之,不让学生自己学,最简单的事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这样难以培养出好学生。我从1979年开始,开学第一天就期末考试,把新教材的期末试题发给大家。这样做就是要学生会预习。让学生自己学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能力的快乐。所以请各位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7、 适应老师的习惯。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学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

8、 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我抓学生习惯基本就这么抓。尖子学生做尖子的事,后进学生别盲目攀比。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富得起、穷不起。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永不言败。

9、 自己留作业的习惯。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同时适应所有的学生,如果都要求去做,就是反教育。老师要和学生商量,让学生做到脚踏实地、学有所得,市教委规定对学生实行量化作业,它的落实,一靠检查,二靠老师良心,老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有常规量的学生可以接受,学生才能适应教育。浙江书生中学就特别强调这点。

10、 错题集的习惯。每次考试之后,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学生,如何整理错题?扔掉的分数就不要了,这次30分,下次40分,这就是伟大的成绩。找到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研究一下提高的办法。整理错题集是很多学生公认的好习惯。

11、 出考试题的习惯。学生应该觉得考试不神秘。高中学生应该会出高考试题,初中学生会出中考试题。

12、 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学生要会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学习资料。

十二个习惯,不要求齐头并进,各学校要有自己的特点,让老师以教书为乐,让学生以学习为快乐。这快乐要建立在养成这些良好习惯的基础上。只有师生都成了学习、教育的主人的时候,教书这份工作才能真正成为乐园,才能使“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成为现实,使我们短暂的人生充满快乐。祝大家在尽到生存责任的同时,更多地享受到育人的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4-6-23 14:42:22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9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54 , Processed in 0.08626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