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6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我们的宝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22 22:4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的宝宝营养够了吗?



     1、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

    如果宝宝看起来很愉快,吃东西很香,睡眠也很好。每次睡醒后,他们精神状态不错,眼睛灵活有神,活泼好动,不磨人,不没完没了哭闹,那就说明他的营养足够。

    2、观察宝宝的体格发育

    体重和身高的增长,是衡量宝宝营养状况是否正常最可靠的依据,尤其是体重。妈妈可观察宝宝的这两项指标是否符合正常标准,如果符合,那宝宝一般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宝宝的体重,妈妈可按体重增长的倍数来算:6个月时已增加到出生时体重的2倍,1周岁约为3倍,2周岁时约为4倍,3周岁时约4-6倍;妈妈也可据体重增长的速度来算:在最初3个月,宝宝每周体重增180-200克,3—6个月每周增加150-180克,6-9个月每周增加90-120克,9- 12个月每周增加60-90克,第2年平均增加2500-3000克,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加2000克左右,一直持续到青春发育期。

    宝宝的身高,在出生后第一年长得最快。1-6个月时每月平均长2.5厘米,7-12个月每月平均长1.5厘米,周岁时可比出生时增长25厘米,第2年增长速度减慢,全年仅增长10-12厘米,2岁后增长速度更为放慢,平均每年仅长6-7厘米,直到青春发育期。

    3、观察宝宝的外貌

    如果宝宝的小脸红润,头发浓密,黑而有光泽;皮肤细腻有质感,不粗糙;嘴唇、眼皮的内面以及指甲是淡红色的,那就没问题,他的营养肯定足够。

    4、测量宝宝皮下脂肪厚度

    皮下脂肪厚度,是体现宝宝营养状况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当宝宝营养不良时,他的皮下脂肪变薄。通常消减的顺序先是腹部,然后是躯干、小胳膊和小腿,最后是面部。妈妈可经常用拇指和食指,将宝宝的腹部皮肤捏成一个皱褶,如果这个皱褶厚度大约在1厘米以上,那就说明宝宝营养足够。

    当然也不能大于1厘米太多,脂肪太多,宝宝可能就偏胖了。除了测量脂肪厚度之外,妈妈还可以摸摸宝宝的肌肉,看看是否结实、有弹性。如果肌肉松弛缺少弹性,宝宝就可能营养不良。

如何给1岁内婴儿选衣服




    1-3个月的婴儿

    1-3个月的婴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皮肤娇嫩,抵抗力差,同时活动较多,出汗多,皮脂腺分泌多,如选择的不合适,有害物质易通过娇嫩的皮肤侵袭婴儿,增加感染的机会。所以,为1-3个月的婴儿科学地选择服装,对婴儿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1、衣服的质地

    要选择保暖、柔软及吸湿性良好,颜色易以浅色为主,容易洗涤的棉质衣料。夏天用花布,其它季节可用薄绒布。

    与棉质材料相比,化纤品、毛织品对皮肤有刺激性,容易引起过敏性皮炎或丘疹样荨麻疹,因此,穿这类材料的衣物不要直接接触皮肤。

    2、衣服的式样

    应以宽松、简单为宜。要求穿脱方便,不宜太小。因为新生儿四肢常呈屈曲状态,袖子过于窄小则不容易伸入,以不妨碍活动为准。而且1~3个月的婴儿颈部较短,衣服应选择没有领子、斜襟的“和尚服”,最好前面长些,后面短些,以避免大小便污染。

    衣裤上不宜钉扣子或摁扣,以免损伤婴儿的皮肤或被误服,可用带子系在身侧。衣服的袖子、裤腿应宽大,使四肢有足够的活动余地,并且便于穿脱、换洗。婴儿的胸腹部不要约束过紧,否则会影响胸廓的运动或者造成胸廓畸形。

隔代喂养 孩子易挑食



孩子都希望父母能陪自己吃饭。


    时下由于年轻父母忙于工作,隔代喂养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上海市妇联儿童和家庭工作部等机构日前发布了“京沪广2000个家庭隔代喂养调查报告”。课题组通过对上海、北京、广州2000个家庭祖孙三代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49.9%以上的三地家庭,幼儿的喂养和照看需要依赖于(外)祖父母。与此同时,高达2/3的受访者承认隔代喂养存在分歧。     

    一半幼儿由祖辈喂养

    宝宝餐桌上的食物,到底由谁来做主?本次调查显示,在上海、北京、广州三地,接近五成家庭的幼儿主要由祖辈来喂养——跟着宝宝团团转,成了不少退休的(外)祖父母发挥余热的大舞台。

    父母亲力亲为的比例则不到46.3%——专家分析,由于眼下年轻父母基本都是双职工,加上很多人婚前自己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独生子女,所以将喂养重担“上交”。其余3.8%的家庭则由其他成员如保姆等来承担该职。

    “实践派”和“理论派”之争

    然而,由隔代喂养引发的家庭矛盾也屡见不鲜。来自广州家庭的调查数据显示,隔代喂养之间存在分歧的比率高达七成以上。本次调查显示:在饮食方面,年轻父母与祖辈主要分歧来自喂养知识和喂养方法。在营养搭配方面,分歧种类则依次为食品种类、食量、哺喂方式和频率等。

    “一个小小的例子就能说明上述的分歧”。主持调查的负责人说,有受访家庭表示,当孩子能独立吃饭的时候,有约1/4的祖父母还是会经常喂饭,而6/7的父母则主张宝宝应该独立进食,矛盾由此产生。

    “宝宝已经太胖了,可我婆婆还是净挑荤菜买,还叫宝宝多吃菜、少吃饭,一点都不科学!”谈起孩子的喂养问题,32岁的杨女士一肚子不满。可杨女士的婆婆也有怨气:“我儿子小时候,就是这么喂大的,有什么不对?”

    调查发现,近六成祖父母的喂养知识来自于自身实践和传统经验。而年轻父母的心态相对开放,喂养知识来源相对广泛,网络、书本、专家等意见占了四成,年长“实践派”和年轻“理论派”各执一词。

    专家:隔代喂养有利有弊

    此次调查发现,由于工作关系,京沪穗三地平均近六成的年轻父母每天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不足3小时。这一点在广州的家庭中显得尤为明显,接近七成的父母每天与小孩相处的时间不足3小时。上海市妇联儿童和家庭工作部部长陈建军表示:祖父母协助喂养孙辈,可以有较多的时间陪伴小孩,能给孩子较多的安全感和早期依恋,也使年轻父母能够兼顾事业和家庭。

    但是,祖父母的照顾与呵护并不能取代父母责任。调查显示,由(外)祖父母喂养的幼儿,更易有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此外,超过85%的孩子表示,希望父母能多陪伴他们一起吃饭和玩耍。

专家建议:宝宝少用爽身粉

    我初为人母,对如何带好孩子显得手足无措,尤其是到了夏天,我看到别人的孩子洗完澡后大人就给孩子擦爽身粉,可我不知道该如何使用爽身粉,请指点。
     


    夏天来了,很多家长喜欢给婴儿擦爽身粉,殊不知爽身粉如果使用不当,是会影响婴儿健康的。爽身粉含有滑石粉,如果婴儿少量吸入,尚可由气管的自卫功能排除,若吸入过多,滑石粉会将气管表层的分泌物吸干,破坏气管纤毛的功能,甚至导致气管阻塞等严重后果。所以,家长在使用爽身粉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时,在远离婴儿的地方将适量的爽身粉小心倒在手上,然后慢慢涂抹在婴儿身上,注意不要使爽身粉满天飞。

    2、使用后,要及时将盒盖盖紧,妥善收藏,不要让婴儿当成玩具去玩。

    3、不要让大一点的孩子模仿大人的做法去给婴儿扑撒爽身粉,以免发生意外。

    4、给婴儿扑粉时,不宜用粉过多。
2、衣服的式样

    应以宽松、简单为宜。要求穿脱方便,不宜太小。因为新生儿四肢常呈屈曲状态,袖子过于窄小则不容易伸入,以不妨碍活动为准。而且1~3个月的婴儿颈部较短,衣服应选择没有领子、斜襟的“和尚服”,最好前面长些,后面短些,以避免大小便污染。
===========================
和尚服秋冬穿有致命缺陷,就是宝宝脖子太露,容易着凉,新妈妈们最好在和尚服的外面给宝宝加一件套头衫
奶瓶的清洗和消毒的方法

    奶瓶关系到宝宝的“入口”安全,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持清洁和消毒。一般来说,奶瓶每次用完都应该清洗,每天至少消毒一次。

    奶瓶的清洗方法

    洗奶瓶

    喂完奶后,把残余的奶液先倒掉。

    用水冲洗奶瓶,倒入清洗液,用奶瓶刷把各个角落都清洗干净。

    清洗时特别要注意瓶颈和螺旋处,不能漏掉。

    洗奶嘴

    先把奶嘴翻过来,用奶嘴刷仔细清洗。靠近奶嘴孔的地方比较薄,要小心不让其裂开

    洗的时候,要注意清洗奶嘴孔里的奶垢,保证奶嘴上的出奶孔保持通畅。

    洗完奶瓶后,再用水冲洗干净。

    ※如果有奶渍凝结在奶嘴上,先用热水泡一会,等奶渍变软以后再用奶嘴刷刷掉。

    TIPS

    最好在宝宝喝完奶后马上清洗奶瓶,如果隔一会儿才洗,瓶子上会残留奶的油脂,奶瓶会变得黏腻难清,瓶身上看起来也会雾雾的。

    奶瓶的消毒方法

    清洁完奶瓶,应该再进行消毒,以保证卫生、安全。一般,奶瓶的消毒方式分为煮沸法和蒸汽式两种。

    煮沸式消毒

    1、准备一个不锈钢的煮锅,装满冷水,水的深度要完全覆盖奶具。注意:锅子必须是消毒奶瓶专用的,最好不要和家里其他烹调食物的混用。

    2、把奶嘴和奶瓶盖拿下后,将奶瓶放入锅子,煮沸。注意:塑料奶瓶最好放进煮沸的水里,玻璃奶瓶则可以放在没有煮沸的水里3、水烧开后5-10分钟再放进奶嘴、瓶盖等,盖上锅盖再煮3-5分钟关火。塑料奶瓶不宜烧太久,所以水滚后立刻放进奶嘴等再煮3-5分钟即可

    4、水凉了以后,用奶瓶夹取出奶嘴、瓶盖等,放在干净的器皿上倒扣晾干,放置在通风、干净的地方,盖上纱布或盖子)

    蒸气式消毒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电动蒸汽锅,妈妈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消毒方法治要遵照说明书来操作就行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蒸汽锅消毒前,要先吧奶瓶、奶嘴、奶瓶盖等物品彻底清洁。

    TIPS

    在购买的奶瓶的时候,妈妈要注意奶瓶上的耐温标示,如果不耐高温的话,最好还是使用蒸汽锅来消毒。

用表情引导周岁内的宝宝(图)2008年07月24日 13:53   来源:太平洋女性网   [发表评论]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稿]    父母要注重利用自己的表情正确地引导宝宝,使宝宝在成长的第一年,不仅健康、聪明,而且能根据父母对其表达的感情和态度,修正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用表情引导周岁内的宝宝

    1、宝宝做对的事情父母应以满足的微笑给予鼓励和赞扬。

    如4~5个月的宝宝,父母开始练习他把尿。假如宝宝服从父母把尿的动作,顺利地解完小便,父母就应该兴奋地对宝宝说:“宝宝真乖?”并亲亲他的小脸蛋,宝宝看到父母愉快的表情,听到亲切的赞扬,享受到一个甜甜的亲吻,知道父母喜欢他这样做,以后反复的把尿动作,就会使他形成条件反射,养成把尿的习惯。又如宝宝把掉在地上的东西捡起来,父母以愉快的表情说声:“谢谢?”看到父母的笑脸,宝宝会明白父母喜欢自己这样做。以后再次出现这样的行为,父母仍然是这样的态度,就会使宝宝的正确行为得到强化。

    2、当宝宝做出某些不好的事情的时候要严厉制止

    有些父母总觉得宝宝太小,不管宝宝干什么,父母都不生气,采取放任的态度。这样会使宝宝不分是非。时间长了,就变得任性,不听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因此当宝宝无意识地做出某些不适当的事情或某些危险的举动时,父母要用严厉的表情和语言进行制止和教导。

    如宝宝看到发亮的灯泡要去摸时,父母要严厉地告诉宝宝:“不能拿,危险”。当然宝宝并不懂得什么是“危险”,但看到父母严厉认真的表情,也会明白这个东西是不能玩的。
选择宝宝枕头有四大误区

    大人的睡眠离不开枕头,合适的枕头可以帮助他们拥有一个高质量的睡眠。儿童大脑发育很快,因此头部的舒适更不容忽视,给孩子准备一个合适的枕头就显得格外重要!
     



    对于给宝宝选择枕头,年轻的父母确实存在不少误区。

    第一,简单地以“可爱”作为选择儿童枕的标准;

    第二,认为儿童枕就是成人枕头的“小一号版本”;

    第三,不了解宝宝开始使用枕头的合适时机,过早或过晚;

    第四,一个枕头伴随孩子从小到大。

    实际上,为孩子科学地选择一款合适的枕头,对于孩子顺畅呼吸、维持头部的血液循环以及协调神经,帮助头颈和脊柱的健康发育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枕头过软,容易导致宝宝窒息,而过硬又不适合小儿颅骨柔软的特点,容易导致孩子头颅变形。枕套应以纯棉布的为最优另外,孩子头部出汗较多,睡觉时汗液和口水也会浸湿枕头。而这些汗液和灰尘混合易使致病微生物黏附在枕头表面,导致孩子头皮感染,因此,宝宝的枕头要经常在太阳底下晾晒,定期更换,枕套也要经常换洗,保持干爽。

耽误宝宝健康的喂养误区

    喂养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大部分新手爸妈处于新手上路的初级水平,难免会进入喂养误区。如果不能及时从喂养误区走出来,很可能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

    误区一:母乳看上去稀稀的,没有奶粉冲出来的牛奶那样浓,所以放弃母乳喂养,以牛奶替代母乳

    母乳喂养对宝宝有很多好处,母乳中含有抵抗多种疾病的抗体,实践证明用母乳喂养的宝宝少生病;母乳与牛奶相比,所含营养较全面、充分,母乳喂养的宝宝较健康;母乳对于宝宝来说更容易消化吸收,且吸收率最高。对妈妈来说,母乳喂养更方便、更省钱,不用消毒,且温度适宜;母乳喂养的妈妈身体恢复较快,并不易患上乳腺疾病。

    误区二: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越多越好

    虽然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婴幼儿十分重要,然而也不能给宝宝过量地摄入或滥用,否则会对宝宝身体产生不利影响,造成的危害比如会有维生素A、D中毒、补钙过量等。

    误区三:母乳喂养时间越长越好

    越来越多的妈妈虽然做到了母乳喂养,但有些人却陷入另一个误区:认为母乳喂养时间越长越好。儿科专家指出,当母乳喂养4-6个月的时候,由于婴儿生长发育迅速,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已不能满足其需要。因此,婴幼儿在6个月后就开始添加辅食很重要。添加换乳期食品不仅可以补充宝宝营养,还能让宝宝学会吞咽、咀嚼,锻炼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如果宝宝甚至一岁还没有添加任何食品,非常不对。

    误区四:用鲜奶代替配方奶粉喂养2岁以内的宝宝

    对宝宝来说,除母乳外的其他乳汁,如牛乳、羊乳都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如牛乳蛋白质中的酪蛋白太高,不利于宝宝消化;牛乳中蛋白质、钙、钠、钾等的高含量与宝宝未成熟的肾脏能力不相适应。因此,2岁以内的宝宝最好选用配方奶粉,尽量不用鲜奶。

    误区五:选用保健品帮助孩子提高免疫力

    婴儿出生以后,随着一天天长大,体内由母体传给的免疫力(即抵抗疾病的能力)逐渐减弱或消失,尤其是在生后6个月到3岁这段时间。

    有些家长认为为孩子选用保健品也是帮助孩子提高免疫力的好办法,事实上,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保健品中还没有专门提高免疫力的,很多宣称以提高免疫力为主要功效的保健品,其实并没有临床和理论上的科学根据,选择保健品其实不如改善孩子的饮食结构。

    在目前市场上众多进口、国产婴幼儿奶粉中,专家发现:南山新推出的南山倍益幼儿配方奶粉科学配比IgG、IgA、IgE、乳铁蛋白等多种免疫因子和高品质的复合益生元,实现的“免疫1+1营养组合”

    配方,双向加倍免疫,帮助宝宝增强体质,填补了中国婴幼儿免疫营养的一项空白。研究证明,免疫因子IgG、IgA、IgE、乳铁蛋白、乳清蛋白等,都是重要的抗体,有助于宝宝提高抵抗力;复合益生元有益肠道健康,能帮助宝宝建立自己的免疫系统。

    误区六:对宝宝免疫力的补充是调理性的

    给宝宝补充免疫力,需要选对时期,而且必须持续,不能轻易中断。免疫力好,宝宝会很少生病,其他各方面表现都好。宝宝免疫力补充的最佳时期是6个月~3岁。如果这个时候过于大意,会对宝宝将来的健康造成影响。但如果问题一出现,往往就意味着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机。因此,需要在宝宝免疫力提升的关键期给予他足够的免疫营养,不要等到宝宝生病后再来干着急。

哪些用品能去除红屁屁

    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东西比宝宝的皮肤还完美呢?可是宝宝的皮肤又是如此的娇嫩,如此容易受到伤害,尤其是他们可爱的小屁屁,经常一不小心就红红的,让年轻的妈妈们看了心疼不已。怎样才能让我们可爱的宝宝免受红屁屁的困扰呢?现在就由专家来支招,排解各位妈妈的烦恼,让宝宝跟"红屁屁"说byebye。
     



    "红屁屁"是怎么样的?   

    "红屁屁",顾名思义,就是宝宝的屁股红红的。最初,我们一些细心的妈妈可以在宝宝臀部两侧中心处发现两块"胭脂样"的红晕,继而出现丘疹、脱屑或小水疱,厉害时会有脓疱、破皮及溃疡,同时也会逐渐蔓延到大腿内侧、会阴等处。这时候,小宝宝变得爱哭闹,表现不安、烦躁,睡不踏实。

    造成宝宝发生"红屁屁"的原因主要有四个:   

    1、尿布更换不及时。

    婴儿吸收快,排泄快。小宝宝每天大约要尿10~14次,每次尿湿后,若没有及时更换尿片,就会导致宝宝臀部的皮肤长时间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不透气,从而形成了尿布疹。

    2、小屁屁清洁不当。

    现在一些新手妈妈由于经验不足,没有及时给宝宝的小屁屁做清洁,有些妈妈则是清洁过度,将宝宝小屁屁上的天然皮脂保护膜破坏了,导致一些细菌和污垢有机可趁。

    3、生理性腹泻或是母乳性腹泻。

    一些宝宝由于乳糖不耐受或是种种原因导致腹泻,这时候粪便及尿液中的刺激物质也会使小屁股发红。

    4、过敏。

    由于有些宝宝属于过敏性体质,而一些妈妈又给宝宝使用了含有较多化纤成分的尿布,或是经常使用一些含有刺激成分的清洁液、湿巾等物品,致使宝宝小屁屁的皮肤过敏,这也是造成红屁屁的原因之一。
朗读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若说起给孩子报兴趣班,家长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各种特长班,比如乐器、跳舞、书法、绘画等。不过,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发展中心副主任医师闫琦建议,家长不妨考虑一下朗读班。




    朗读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朗诵实际上是朗读者欣赏自己的声音,自我表达情感的过程,长期坚持,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想象力。”不仅如此,闫琦说,长期学习朗读,能使孩子的词汇量大增,提高其表达能力;孩子在朗诵中,会反复琢磨文字的表达效果和意境,这能帮助他们增强对文字的理解;而文字理解力的提高,又会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一些性格内向、孤僻的孩子来说,他们在朗诵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被自己朗读的内容和声音感动,变得希望与人交流。

    一般情况下,孩子长到3岁,会进入语言发育的高峰,说话的积极性特别高。所以这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报个朗读班,培养他们的朗诵能力。

    当然,报班要在孩子自愿的基础上。对不愿上兴趣班的孩子,家长可在家挑选一些韵律感、节奏感较强的诗歌或文章让他们朗读。文章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能太过生涩,让孩子读过后不知所云;词汇量也不要太大,否则会影响记忆,令效果打折。
让宝宝的快乐与吃饭同行

  营养专家们认为,l—6岁的幼儿期是人体智力和骨骼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孩子的消化器官机能尚未完善,咀嚼和消化能力不如成人,肠寄生虫病多见,同时又活泼好动。如果他们长期不专心用餐,很容易发生营养不良的现象,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的体格。


[center]
[/center]

  让孩子乖乖地把三餐吃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孩子对餐桌上丰盛的饭菜不感兴趣,偏喜欢营养价值很低的零食;有的孩子不爱吃自己家里的东西,到了邻居家却吃得津津有味;有的孩子和父母一起吃饭时偏食挑食,在幼儿园里却老老实实。家长们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孩子不爱吃我做的饭呢?

  因为我们不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你知道吗?孩子对吃饭的想法和大人完全不一样。零食为什么能够吸引孩子呢?主要是它包装漂亮,形状可爱,吃起来有玩乐感。

  幼儿对食物的外观要求比较高。如果食物不能吸引他们,他们就会将吃饭当成一种负担。因此,为幼儿准备食物时要把食物尽量做得漂亮一些,让食物色彩搭配得五彩斑斓,形状美观可爱。这样,幼儿感到吃饭这件事本身便充满乐趣,自然会集中精力。

  孩子不喜欢吃鸡蛋吗,把鸡蛋做成太阳的形状,放在白盘子中,然后搭配上豌豆英或菜叶,再用番茄片做成花,也许他就会乐于品尝太阳的滋味。孩子不喜欢吃胡萝卜吗,将它切成薄片修成花朵形状,和甜玉米粒放在米饭的表面蒸熟,孩子也许就会愿意把花朵吃下去。

  孩子喜欢用手来抓东西,喜欢能够一口放进嘴里的东西。因此,块状食物的体积要小,不要让幼儿感到总也吃不完。不妨做些特别小的馒头、包子、饭团之类,让幼儿感到这是属于他的食物,增加就餐时的“成就感”。

  父母一方面将食物的外观制作得富有情趣,一边又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孩子介绍这种食物的特点,幼儿在心理上容易接受。例如,在给孩子吃萝卜之前,先讲小白兔拔萝卜的故事,然后给孩子看大萝卜的可爱形状,最后将它端上餐桌,孩子可能就会高高兴兴地品尝小白兔的食物。

  也许有父母觉得这样做很累、很麻烦,这时,就要检讨大人的观念了。用爱心、欢乐和创造带领我们的宝宝长大,是父母最健康的心理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决不至于耽误了“正事”。记住,把幼儿的食物制作得富有情趣。让孩子快快乐乐地吃饭——这就是生活中最美丽的事情。

父母必须教给孩子的六件事

    一个人首先要开心,如果连开心都做不到,那什么也谈不上了。有人说,有些时候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暂时忍耐痛苦,虽然不开心,但是也很有意义。其实,为了一个目标而忍受的一些东西,并非不开心,他可是身体上苦一点,情感上孤独一点,但是他的内心并非不开心,因为有希望在安慰和召唤他。

    真正的不开心就是对自己的彻底失望、被动的屈辱和内心不可挥散的空虚与恐惧。

    没有谁愿意不开心,为什么还有太多的人拥有很好的生活依然不开心呢?其实,开心与否更多时候不是与事情有关而是与人的心境有关。快乐与其说个性使然,不如说是一种素质和能力。快乐需要一个豁达心胸和乐观的心态和足够的安全感。不为一些不好的事情耿耿于怀,而能够迅速的从委屈、伤痛中恢复,不为过去所累,不为未来而忧,活在当下,不为过多的欲望所累,能够自我悦纳、自得其乐,这怎么是一个性格了得,只是一种素质。

    所以,为人父母,对孩子要慈爱有加,让孩子在情感上有足够的温暖和归属感;要求孩子时要严格却不能严厉、凶恶;当孩子受了委屈、挫折、冷落的时候,要引导孩子乐观通达,让孩子感到如果用好的心态面对现实,现实就不会那么糟糕。总之,让感到人生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学会快乐,是教育中再重要不过的事情。

        2.放松

    人类的智慧和能量是惊人的,但是人们的自我束缚、自我困扰、自我矛盾太多了,所以大多数人不仅无为无能而且烦恼无尽。

    在妨碍人类潜能发挥的诸多因素中,紧张应该是比较突出的一个。人在放松的状态中,思维是开放而且活跃的,而在紧张中是封闭而僵化的,就好比在台上演讲,放松让人侃侃而谈,而紧张让人结结巴巴。

    很多时候,我们还是太容易紧张了,这是因为我们从很早就养成了紧张的习惯,每当面对挑战、危险和不确定因素的时候,面对那些在我们心中高高在上的人的时候,面对那些重大的场合的时候,我们总是紧张不已。

    小时候见到老师的紧张和如今见到领导的紧张是一样的,小学时走进考场的紧张和后来面试时的紧张没有什么不同。

    这些紧张妨碍了我们自我的发挥。其实有什么值得紧张的呢,只要我们能关注当前的事情而不是外界的环境和事情结果所能带来的影响,我们就不会感到紧张,我们只想着发挥自己,事情就简单了,往往我们在这个时候更出色。

    所以我不希望孩子紧张。我认为暴力的强迫是导致孩子紧张的重要根源之一。粗暴的让孩子感到不可抗拒的威胁是我们应该格外注意避免的。

        3.专注

    弥散的阳光算不了什么,而如果用凸透镜把它凝聚起来,则可以使物体燃烧。人的精力也是如此,散散慢慢,浑浑噩噩,一天天过去,什么进步和变化也没有,但是,心系一处,持之以恒,就会创造出让人惊讶的成绩,那些让我们尊崇的人必定是善于集中精力的人。据说毛泽东幼年为了锻炼专注力故意到集市上去看书。

    有些人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很专注。但是这种人是少数,更多的人看似紧张兮兮,但实际上用不下心去。往往用百分之九十的时间来关注问题,却只用百分之十时间来解决问题,关注越多,压力越大,精神上已经“苦”的不行了,行动上还没有开始,到最后不做不行了,只好草草了事,好可怜。但是,有几个人敢说自己身上不存在这种现象呢?

    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创造和利用各种各样的刺激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孩子一旦沉迷于某件事情(只要它不是有害的),我们就尽可能的不要去打扰他,至少不要因为吃饭去打断他,晚吃一会儿饭没什么,饭菜凉了可以再热一下,孩子专注状态十分珍贵的,我们这一点麻烦千万不能忍不得。孩子的专注状态一贯的被破坏,他的专注能力就会受到损害,这将是终生的损失。

   4.主动

    人生中虽然也有祸从天降和好运撞头的事情,但是更多的时候,灾祸和幸福还是要靠我们主动去避免和争取。人生更多的时候像是一次自助餐,想要什么要靠我们自己去拿。

    主动才有机会,以逸待劳只是特殊情况。主动才能成长,尝试越多,经验就越多,应变就越强,阅历越广,就越不容易鼠目寸光、大惊小怪。相反,被动保守则会导致成长停滞。

    孩子天生具有很强的主动性,什么都想试一试,什么都想尝一尝,新鲜的事物、刺激的感觉让他们乐此不疲。为什么许多孩子那么木讷和被动呢?究其原因是在很小的时候,大人禁止的东西太多,管制的太严厉,让孩子不敢去尝试。孩子个性强还好,个性要是比较弱,就会处处担心、生怕越轨,从而精神生命开始萎缩。

        5.自主

    要孩子自主。如果让我在偏执和毫无主见选择,我宁愿孩子偏执。偏执虽然很多时候都很讨厌,而且有一意孤行的危险,但是,当孩子的想法是正确的时候,就能够成功。现实中,很多时候正确的都是睿智的少数人,只有能够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坚持自己的见解,才能够不吃盲目从众的亏。英特尔总裁格鲁夫写了一本书《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许多人说这本书比英特尔集团更能提升的他的身价,这本书确实充分说出了强大的自主意志对于成功的决定性意义。

    假如孩子没有主见,他就永远不能成功,只能跟着别人的想法走,只能任凭环境的摆布,无论人家的想法是对是错,无论环境是否适合他。一个人假如没有主见,那么,他自己和他的人生都不属于他,而属于外在的各种影响。这实在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但是,孩子的自主性很容易被破坏,父母都喜欢孩子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发展,都害怕“管不住”孩子。固然,所有的父母都是出于对孩子的一片好心,而且父母的引导对孩子是必要的,但是,除了这些必要的东西之外,有没有多余的东西呢?当自己因为孩子忤逆而发火的时候,是否有一点“控制欲”在内心做崇呢?当孩子的做法我们十分看不惯但并不无大碍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允许孩子去做而不干涉何评论呢?我的观点是,身为父母不应该因为孩子不听话而暴跳如雷,相反要为孩子毫无想法、只会听从而忧心忡忡。

        6.公正

    大凡成功者,必然公正。当他在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时,能够比较公允的对待,既不会过分顾及自己,也不会过分顾及他人。过分估计自己,他人不会接受,过分顾及他人,自己丧失方向。我不想在这方面进行道德讨论,公正并非直接对应正义。我想强调的是,公正是一种能力,善于理解他人,通俗的讲就是“讲道理”、凡事“拎的清”。面对上司能够“拎的清”,会做到不卑不亢,面对朋友和家人能够“拎的清”,会做到和谐双赢;面对下属或者比自己的晚辈等能够“拎的清”,会备受尊敬。公正是一种原则感和分寸感,知道什么时候说不,知道自己应该持什么态度,坚持什么立场,知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含义和界限,才能做到言行有致。

    要孩子具备公正的能力,父母必须能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保持一种公正的相处状态,既不强迫孩子,也不迁就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1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1 16:02 , Processed in 0.080906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