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80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药箱,你准备好了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6-3 11:2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药箱,你准备好了吗? 文/小午 宝贝难免磕着碰着,或者一不小心就来个感冒发烧流鼻涕,这时,一个家庭小药箱就派上用场了。如果你是个负责任的妈妈,在你家里的某个地方一定会有个小药柜,或者是药箱(小巧轻便的,就放在你最方便拿到的地方,而且旅行的时候也可以带着走)。这样的话,在孩子流鼻涕、发烧或者是得了等等这类小孩子很容易染上的毛病的时候,你就可以很快地为他做些简单和迅速的处理。还有,宝贝难免磕着碰着了,这个时候,一个称手的家庭药箱会显得非常重要。那么,一个这样的药箱里应该放什么呢?洗护用品 <ul><li>安全指甲剪</li><li>吸鼻器</li><li>比较温和的皂液(成人用的洗手液和消毒液不适合宝宝娇嫩的肌肤)</li><li>婴儿洗发精</li><li>婴儿用滋润乳液</li><li>儿童专用防晒霜</li><li>儿童专用的防虫剂</li></ul>医护用品 <ul><li>婴儿用直肠温度计(有直接数字显示的要比传统的水银温度计方便得多。)</li><li>不含阿司匹林的儿童用液体镇痛药(比如布洛芬)</li><li>消炎软膏(用来缓解昆虫叮咬和皮疹)</li><li>外用酒精(用来清洁温度计、镊子和剪刀)</li><li>凡士林油或甘油(抹在直肠温度计上,做润滑用)</li><li>有抗菌作用的药膏(对付擦伤或者摔破的地方)</li><li>锋利的剪刀</li><li>镊子(用来清理伤口中的碎片和脏东西)</li><li>不同尺寸和形状的绷带(事先分类放好)</li><li>薄纱布(1.5到5厘米宽)</li><li>纱布垫(5*5和10*10厘米)</li><li>医用胶布</li><li>杀菌棉花球</li><li>棉签</li><li>喂药器、小量杯或者量勺</li><li>压舌板(检查咽喉肿痛)</li><li>热水袋和冰袋</li><li>小手电筒(用来检查孩子耳、鼻、喉和眼睛)</li><li>急救手册(应付各种突发的危险情况)</li><li>催吐药(应付中毒的情况,但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li><li>治疗腹泻的药(应付婴幼儿腹泻,按医生的医嘱准备)</li></ul>注:如果你的孩子被确定为过敏体质,有可能发生过敏引起的休克甚至死亡,那么你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准备一到两支肾上腺素,并学会注射,以应付危险的突发情况。First-Aid manual. The American Red Cross's Standard First Aid & Personal Safety gives detailed advice for handling both minor and major emergencies. Additional items to include only if recommended by your pediatrician:Syrup of Ipecac to induce vomiting in case of accidental poisoning. You should keep the Ipecac on hand, but don't use it without first calling your local poison control center or your pediatrician's office. Your pediatrician will probably give you a bottle of syrup of Ipecac at your child's 6-month visit. Rehydration fluids, such as Pedialyte, to treat infant diarrhe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4-6-4 10:54:11 | 只看该作者
ffish+-->引用:ffish 大姐准备带着小孩去荒芜人烟的地方冒险?家庭药箱备催吐药及肾上腺素实无必要,没有一定的医疗知识,这些药物备着不仅无用,甚至有害。
准备这两样东西是怕宝宝误食有毒物品,其实家里还没有野外安全呢,消毒水,洗衣粉,杀虫剂,灭蟑药,甚至成人的药品,化妆品等等,对宝宝来说都是有毒的,所以备以上药品也是可以的,万一宝宝误食了什麽,可以打电话给医院,在医生指导下,第一时间抢救。如果不放心用药,一般情况也可以先让患儿喝大量的牛奶,然后再送医院急救。 其实,准备家庭药箱的目的并不是让妈妈们自己治疗发生意外的宝宝,主要的作用是在第一时间让宝宝获得正确的护理,以免延误时机导致终生遗憾!所以建议妈妈们也要接受一些急救方面的培训,至少要看一些相关的书籍。中国妈妈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太多,而是太贫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0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8:52 , Processed in 0.114496 second(s), 2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