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92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跃儿、孙瑞雪、小巫谈“给孩子立规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17 09:2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跃儿、孙瑞雪、小巫谈“给孩子立规矩”李老师的相关看法(为了阅读方便及对本帖的针对性,内容有删节):

    在教育先进国家,人道地对待儿童开始于一百年前,在兴起爱和自由后,又经历了一个
矫枉过正的过程.

   因为他们走在前面,后来当发现一批孩子被父母们用成人理解的爱和自由对待得出了问
题时,便开始反思——孩子需要的“爱”及“自由”与我们成人所理解的是不是同一个?于
是便开始研究这个问题。

    后来发现,实际上孩子是需要有人对他们进行行为规则约束的,因为这种没有规则的胡
闹并不能使他们愉悦。

    显然,我这样的话题,与大家目前认为的“爱与自由”格格不入,所以让人迷惑。在我
办“儿童之家”的早期,我是按照成人理想的方式去给孩子们爱与自由的——老师完全与孩
子平等,一切都用商量的口吻;孩子不愿做的事情一点都不能要求;孩子有了严重的不良行
为,老师平和、微笑着说“不可以”;

    后来发展到,老师尊重孩子、而孩子不尊重老师……这时如果有一个行为被扭曲的孩子
出现,他与老师进行权力斗争时就会完全控制其他的孩子,于是,他就成了权威;而他的身
上带着已经发生了歧变的、令人恐惧的、罪恶的行为,由于以前被压抑,使它具有了强大的
力量,这股力量一下子控制了所有的孩子,连最温柔、最文静的孩子都跟着他一起做一些非
常残忍的事情;这时,孩子们都失去了个人的性情,被挟裹在这股力量之中了。
  
    现在,“儿童之家”22个孩子中,有5个有自然的破坏性行为,在他们把这里看成自己
的家之后,我们就要对他们实行规则约束了。

    这些规则是:

    一、粗野、粗俗的行为不可以
       大孩子不能强制小孩子;
       要学会尊重、宽容有问题的孩子,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
       在任何地方不可以搞破坏,包括教具等学校财产、同学的物品、家里的物品等;
       不可以打人、骂人、推人、抠人;
       不可以在楼梯上拥挤;
       纸屑不可以扔在地上;
       不可以用手指挖鼻孔。等等。

    二、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所有,自己有权支配。

    三、从哪里拿的东西用过之后要归位。

    四、对公有的物品,谁先拿到的谁先使用。

    五、不可打扰别人,包括公共场所;高声说话就是打扰别人;在工作时间,不可以踩别
人的工作毯;不可以破坏别人工作,但可以在保持沉默的前提下在旁边观看。

    六、伤害了他人要道歉,老师做错事也要道歉。

    成熟的教育建立在对每个孩子的细致观察与准确把握之上,在操作上,技巧性很高。

    如将一个在半年之内经常破坏别人工作的孩子带到惩罚角,老师说:

    1、你做错了

    2、“儿童之家”规定不可以破坏别人的工作

    3、告诉老师,你为什么破坏了阿秋的工作?

    4、不可以这样做的

    5、不可以破坏别人工作

    每一种说法效果会完全不同,所以说,教育,只有网上能谈的这些,仅仅是其中一少部
分。

    所谓的PMT是一套家长管理培训,训练家长用行为问题处理技巧来改变儿童在家里的行
为,着重促进家长与儿童的互动,和提高其他家长的管教技巧。

    而我发现,孩子的类似反社会行为被强化,以至于成为一种习惯性行为的原因,大部分
是由于家庭成员的不良互动所造成。这中间,保姆和爷爷奶奶们尤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没有效果地随意指责和无原则的放弃,造成了孩子此类行为的重复与强化;

    2、保姆不顾孩子的成长(因为孩子成长与否,与她今后的生活无关,而眼前孩子表面
上是否看上去很好却与她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由于对自己利益的考虑,孩子就成为牺牲
品。),无原则的纵容,类似于爷爷奶奶式的溺爱,使孩子成为小霸王;害怕孩子受伤,而
过分地紧张与保护,使孩子对他人行为的认知产生扭曲。

    3、当以上两项被孩子的父母发现以后,父母就会无意识地矫枉过正,如:严厉批评、
强硬惩罚。如果此时,他们正好接受了“爱与自由”的新式观念,那就什么都不敢做了——
如孩子出现破坏性行为时,优柔寡断,态度极不明朗,与以前的强硬态度形成的差异,必然
会使得孩子重复试验自己的不良行为。

    这套方案认为:

    一、学习与儿童的互动,提高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和减少儿童的不良行为。

    二、家长学习用新方法来识别、确定和观察孩子的行为问题。

    三、在家庭内给孩子制定学习原则,包括有效命令;
      
       制定明文规则的办法:

      运用分化注意,运用表扬和切实的奖励或积分来鼓所励期望的行为;

      用轻微的惩罚,如失去一些权利,不得外出等,商讨意外事件感染等。
   
    ……  ……  ……

    可能在西方,孩子自由得太久了,使用这里说的一些方式应该是很新鲜的。我不知道我
国其他的家长在家中是不是使用这样的方式来解决孩子的破坏行为。

    所谓PSST,是指在解决儿童品行障碍的问题时所使用的认知问题与解决技能的训练,识
别儿童在社交情景中的认知缺陷和扭曲,提供指令,练习和反馈,还教他们新的处理社交情
景的办法。儿童学会评估情景,改变他对其他孩子动机的归因,对别人的感受更加敏感一
些,从而能找到灵活的更恰当的解决办法。

      例:认知问题——解决步骤

    问题情景:杰森,一个你们班的同学,拿了你的游戏机,你想把它拿回来,你会怎样
做?

    步骤1:我想做什么?

    我想从杰森那里拿回我的游戏机。

    步骤2:我必须想想所有的可能性。

    我可以通过打他抢回来,叫他还给我或告诉我的老师。

    步骤3:我最好考虑各种可能性。

    如果打他,我可能会惹上麻烦;如果叫他还给我,他可能会还。

    步骤4:我必须作出选择。

    我试试跟他说,如果行不通,那就告诉老师。

    步骤5:我做对了,还是做错了。

    我作了正确的选择,不会惹上麻烦,如果杰森把游戏机还给我,我们依然是好朋友。如
不还,我会在告诉老师之前再作努力。我做得很好!


                                                 李跃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10-22 12:12:47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些本该在家庭教育中体现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10-23 14:24:22 | 只看该作者
没太看明白。可能是文章不是全部的原因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10-28 11:29:40 | 只看该作者
给孩子立规矩还是应该因人而教吧,不可能都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7 22:38 , Processed in 0.313373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