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不赞同不一定就是反对,这个思路可以再宽广一些,我们把问题可以立体思考一下,来到读经论坛,一定是因为有很多人在实践读经教育上有所心得体会,或对自己的孩子教育很用心思,但其实一般人的思维是比较懈怠的,考虑问题喜欢平面的两两相对,未必肯再走深入几步看待问题。
因为一般读经家长赞成从深度的经典开始,是因为深度的有了,浅的学起来简直不费任何气力,而浅的学会了深度的却未必能掌握或者说把时间放在学习比较浅薄的东西上,真正对孩子最有开发性的教育时机也就很快错过了,这一错过就是一辈子错过。
教育孩子特别重点的是教育的时机和内容以及方法.这些朋友不赞同是因为看到了在教育的原则上需要下力气把握,这个叫开了教育的见识,这个是有了本末次第的概念,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个也是对孩子尽了自己最大的能力和心量!
另外认为儿歌比较朗朗上口因此让孩子多听多学可保持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个是一厢情愿,是没有认知心理科学的依据和性情教育的基础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至少要有丰富的心灵,孩子没有最恰当丰富的吸收,没有记忆力的大量开发,理解力的增进,这些想法都会是空中楼阁,当然您要看您是以什么标准?标准错误,目标错误,当然就全盘错误。
“让半岁的孩子多念儿歌”呵呵,是不是也不很容易啊?这个时候您的孩子也就是耳朵的功能最强大,似乎儿歌也未必能唱吧,浅薄的音乐其实反倒会污染甚至浅薄化孩子的心灵,这何苦呢?儿歌随便听听学学就好了,经典的优雅的音乐对我们自己的孩子才更加有好处。所以读经教育没有要求三岁以下的孩子一定要从深度的经典开始学念,只是说要多听经典的优雅的音乐,多听真正经典的诵读,(其实这些胎教开始最好),连三字经古诗等真的比较起来都已经是算很浅的了,多看世界名画和著名的书法碑帖等,这个是从孩子教育的根本上做文章不是在现实的功利上做计较,其实反倒成全了现实上最大的功利。
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大家好象都很重视教育,或者已经对读经教育有了兴趣,很奇特的是,却很少有人真的为了自己的孩子的教育,好好去把楼上那些置顶的文章仔细看看,多少有点入宝山空手而归的意思,而且这样的朋友还不止一两位,所提问题或疑惑其实已经不知多少人问过了多少遍,其实稍微用点心思抽时间为了自己孩子至少把《儿童读经教育手册》,或者把这里教授的演讲稿和一些问答集萃好好看看反复看看,就没有什么类似的疑惑了。
我以下引用转帖过来一些先生关于婴幼儿教育的说法,希望可以略解这里新来家长的疑惑。
依据发展心理学的原理,人的「记忆力」与「理解力」,是各有其成熟之时机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幼童时的心智特色,是善于直觉、记忆,而不善于思辨、理解,故此时应让他多记诵有深度的文化素材,酝酿日久,待其长大,人生经验逐渐丰富,理解力自然成熟时,即可触类旁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认定「读经教育」观念的可拓展性:
依照「读经教育」的基本理念,在不增加教学负担之情况下,可以方便地拓展至其它邻近相关的教学项目,而与之相辅相成。
其最明显者,有以下六项:
(1)、「音乐读经」:
即建议儿童(最好自婴儿开始),多听古今中外的古典音乐,以丰富的乐音,刺激儿童脑部细胞突触的生长;以和谐的旋律,陶冶儿童优雅的心灵。
(2)、「美术读经」:
即建议儿童(最好自婴儿开始),多看古今中外经典性的画作、雕塑、建筑、风景等图片,以默默培养其高度的美术鉴赏能力。
(3)、「外语读经」、「外文读经」:
外语外文的学习,当然最好在环境中习得,但对广大的国民来说,这只是奢望。吾人既知儿童的听力好、模仿力强、记忆力强,是语文学习的大好时机。
故尝试为广大儿童设计一外语外文学习的方便之路,即:建议儿童(最好自婴儿开始),多听多读经典性的外语或外文(经典性著作),反复反复,及至于熟记背诵,此法可弥补环境的不足,让一大部份的人轻易成为外语外文高手,其程度甚至超越外国人。譬如英语英文之学程,既是国家教育政策,则从小让儿童熟读英语句型,熟背英文经典短文,是不花大钱,不必老师(视听媒体教学),极简便而有效之教育。
依照近年零星实验成果,儿童每天一二十分钟,不过三两年,将于无压力之情况,熟读千句英语句型,熟背百篇英文经典短文,则其英语英文及西方文化程度,已然奠立一生之基础(纵使现在不是很懂,而其发音及文法词汇之根基已深,长大之后,遇弱则弱,遇强则强)。
至于世界上其它语文之学习,莫不可以此法进行之,则将来我国之外语人才,不可胜用。而且以「熟习经典」之方式教育,其所吸收者,皆是该文化中之精华,于人类文明之对话,将有更大之同情及涵容能力。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08-10-23 07:00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