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381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样对孩子进行严格的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15 21:5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孩子进行严格的教育,就是指在遵守制度或掌握标准时认真不放松。严格一定要“严”而有“格”。这个“格”,就好比铸造人的模具,严而无格,成不了人;严而过格,就是苛刻,也成不了人;格不标准,成的人是畸形的或有缺陷的,是次品或废品。因此,严格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教育孩子做到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由于“严格”的要求及意义缺乏正确的理解。家庭教育存在着三种错误的倾向:

一种是过于严峻的家庭教育。在这种家庭里,气氛冷漠,家庭成员之间缺少人情的温暖。家长对子女事无巨细,一概管束,专制粗暴,要求失之过严。他们对子女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子女有了成绩,也似乎总够不上家长定“格”。子女犯了错误,甚至出一点小毛病,家长也不问缘由,厉声训斥,甚至施加体罚,长幼如猫鼠。

第二种是过分地宽容甚至放纵的家庭教育。在这种家庭里,或者由于溺爱,或者由于家长放弃(也有忽视)了对孩子进行管教的义务和责任,或者由于家庭关系出现了危机等等原因,孩子无拘无束,任性胡为。等到纵子成灾,闯下大祸,家长有的将矛盾推向社会,赶出门了事,有的则走向另一个极端——打骂强逼,但为时已晚,往往造成父母与子女关系紧张,甚至关系破裂。

第三种是喜怒无常,时紧时松的家庭教育。在这样的家庭里,家庭成员之间喜怒无常,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要求反复不定,一会儿“心肝儿”、“宝贝儿”,风和日丽;一会儿“混蛋”、“王八蛋”,风雨如磐。或者家庭成员对孩子态度不一致,有宽有严,有的唱黑脸,有的唱白脸,有的武教,有的文教。或者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失之片面,重智轻弃轻体育,重养育轻德育,重美育轻德育。在这种喜怒无常的家庭中,孩子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养成投机取巧的不良习性。

可见,严格的尺度是难以把握的。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懂得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按这样的标准去要求孩子。严格教育孩子必须符合下列三个标准:

一是符合社会的要求。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孩子只有先成人(合格公民),才能成才(专门人才)。因此,家长一定要依照社会的道德观念、是非标准、法纪规范、行为准则去培养孩子。如果发现孩子有反社会、反人类的思想行为,绝不姑息养奸,而要严加管教,除恶务尽。这是对社会负责,也是对孩子负责。

二是符合时代的发展。家庭教育一定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甚至要有超前意识,因为今天的教育是造就明天的人才。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一方面需要具备良好的协作精神,另一方面又要具备强烈的竞争意识,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是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据时代的需要,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六个方面的素质:(1)思想要“活”;(2)品德要“美”;(3)知识要“广”;(4)能力要“强”;(5)意志要“坚”;(6)身体要“健”。这些素质是一个个在当今和未来社会里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三是要符合孩子身心健康。了解孩子的身体成长和心理发展民政部,是对孩子进行严格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严格教育要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不能妨碍和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小学和中学阶段是孩子身体迅速成长和心理品质形成的时期,对孩子进行严格教育要与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施加过大的压力,超过孩子所能随的负荷。严格教育孩子,绝不是,也绝不能压抑和摧残孩子的个性发展。鲁迅先生认为“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课堂的主人:(1)解放儿童的脑,使他们能想;(2)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3)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说;(4)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5)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扩大认识的眼界;(6)解放儿童的时间,不把功课填满,要给他们一些闲的时间消化学习,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对孩子严格管教,不妨碍他们的“六个解放”。

严格教育孩子,主要是针对他们的思想言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对其言行进行“管束”。对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迁就,使其为所欲为。孩子正确的要求和行为要肯定、支持,错误的要坚决制止、反对;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事,则去做,不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事,则坚决克制;要着眼于孩子的长远利益和未来的幸福,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图一时的幸福。我们主张“先严后松”‘,小时候管得严,长大了管得松。如果眼前的利益和幸福同长远的利益和幸福发生矛盾时,要坚决舍弃眼前利益和幸福,服从长远的利益和幸福。

为了管好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必要建立家庭生活制度和生活秩序,马卡连柯在《父母必读》一书中说:“家庭里生活制度必须饰物下列几点:应当确实规定起闲时间和就寝时间——无论工作日和休息日都一样遵守;整洁的规则;换洗衬衣和外衣的时间的规定;换洗袜子的规定;儿童应当养成这样的习惯——一切东西都放置在一定的地方,工作或游戏以后,一切东西应当收拾得整整齐齐;儿童从小的时候起,就应该会使用便所、脸盆和浴缸;应当管理电灯,需要时开灯,不需要时开灯;吃饭时应有特别的规定,每一个儿童应当知道自己吃饭时的座位,知道按时吃饭,知道吃饭时应该怎样,能使用刀子和叉子,不弄脏桌布,不把碎屑扔在桌子上,把盘子里盛的东西吃光了,不再多要。”可见,生活制度内容应该是严格而又具体的。

比较完全的家庭生活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作息制度、家务劳动制度、学习工作制度、文体娱乐制度、经济收支制度、整洁制度、待人接物对事制度、饮食起居制度。父母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坚决拒绝,不准孩子讨价还价讲条件,有时可以讲清拒绝的理由,有时根本用不着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这样做。不要轻易答应孩子的要求,在无法拒绝时,也让他等待一段时间。如果朝令夕改,或者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或者不断地“下不为例”,搞特殊化,那么,孩子就会变成不守规矩的人,得寸进尺,成为一个忽视道德,忽视法纪的人。

凡是严格教育孩子的父母,都十分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学、自理、自强、自律。在一些发达国家父母让孩子很小便独居一室;上学后即使总统或亿万富翁的孩子,也免不了打工之苦;18岁后要依靠自己生活,若依赖父母则被社会视为无能等等。在浓厚的独立氛围中长大,自然会养成自立自强的牢固意识。有不少人主张,严格教子,就应该让孩子吃点苦头,进行磨难教育。正如孟子所说的:“天欲降大任于斯人,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凡是严格教育孩子的家长,当孩子出现不良言行时,他们绝不会姑息;当孩子取得成绩时,也不会沾沾自喜忘了教育的责任。十九世纪德国著名学者卡尔·威特的父亲,当小威特初露才华时,就十分忌讳人家称他儿子“神童”,从不轻易当面表扬儿子。有一次,一位督学官慕名而来,想考一考小威特。老威特同意了,但约定一条:“不管考得怎样,闷要称道我儿子。”考试时,督学官故意出一些数学难题,然而小威特解答得非常顺当,督学官大为欣赏,禁不住说道:“唉呀!是超过了我们的学者!”老威特一听,赶忙纠正说:“哪里哪里,由于这半年儿子在学校里听数学课,所以还记得。”督学官接着又出了一道当时的和学家欧拉“考虑了三天才好不容易做出来”的难题。只有一杯茶功夫,小威特又解出来。督学官又忘记了约定,向老威特祝贺说:“我应该说,你儿子胜过了欧拉!”老威特更不高兴了,在桌下边掐了一下他的手,脸色严峻地说:“瞎鸟有时也能拣剩豆,这也是偶然的。”小威特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避免了常见的“十岁神童,十五岁才子,过了二十岁成庸人”的厄运。

严格教育孩子,父母必须建立在爱和权威的基础上。如果孩子佩服其父母,知道是爱他的,父母的严格要求就会被孩子所接受,转化为孩子的自觉行动;如果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没有权威,靠打骂来压服孩子,这其实是父母是无能力的表现。没有权威,就谈不上严格教育,只能导致强迫性的严酷教育,甚至残酷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10-16 10:39:3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10-16 11:27:26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多多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10-30 15:22:00 | 只看该作者
了解了严格的意义,谢谢L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5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2:13 , Processed in 0.07546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