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教育的新模式初探——甘肃民乐六坝中学德慧智教育案例“德慧智经典诵读”实践活动阶段总结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民族的生机。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努力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养,树立良好社会风气。”这些要求充分肯定了经典诵读的历史价值和当代功能。通过经典诵读可以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诵读中明德修礼、扬荣拒耻,获得道德熏陶、提升人文修养、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通过经典诵读还能开发大脑的质层和核心层,产生开慧益智的功效,实现学生潜能的开发。从而造就出具有道德心灵和慧智头脑的有用之材。
以“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为理论依据,班级开展经典诵读实践活动。
(一)、诵读的读本
中国的经典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特别是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等圣贤的道德文章,散发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我班诵读的教材主要选读《德道经》、《大学》、《弟子规》、《中庸》、《论语》、《三字经》。
(二)、诵读的方式——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诵读
开始先重点诵读《德道经》第一章和第四十五章又称双一章以及《大学》的开篇章、《弟子规》,然后逐渐增多,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经典跟诵,诵读,背诵,赏析。
学生原则上要求记忆为主,理解为辅,童蒙养正,少年立志,在诵读中潜移默化地熏陶道德思想,在诵读中自然而然地养成文明礼仪,在吟诵中汲取经典的人文营养,在实践中修养自己的道德心灵。
(三)、诵读时间的安排
每天利用早课前10—15分钟进行诵读,下午课前的唱歌和诵读灵活交*进行;夜自习前安排10分钟时间诵读。要求学生开口大声诵读,如课前学生齐声念“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读着读着就回到了唐朝,回到了汉朝,就回到了周朝时期,就回到了老子生活的那个宁静的年代,马上增进了不少安宁,学生上课就能安心听讲,比唱那个“爱你、爱你、爱你一万年”不知要好多少。
(四)、以班会为主渠道,进行“德慧智”教育理念的渗透。
(1)初中阶段学生诵读经典,在“德慧智”理念教育中属于“少年养正”阶段。在诵读的同时,还需以班会为主渠道把“少年养正”的理论,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逐步展开教育。并以《国学道德经典导读》、《中华国学道德根》、《大学导读》、《道德根文化是民族复兴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桥梁》等理论为班会的指导思想,来提升学生的精神品格,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远大的人生目标,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谈感想、谈体会,并给予及时指导和鼓励,以增强学生诵读的热情及其深化对经典的认识,促进诵读效果。
(五)、经过近一年的实践,诵读的效果令人兴奋。
(1)班级管理上了新台阶,形成了一个文明和谐的集体。
通过经典诵读,班级的凝聚力明显增强,学生们有了很强的集体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同学之间相处都能宽容相待,不因小事而斤斤计较,班内无不团结的现象存在,形成了一种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的集体。
(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经典诵读,班内学习氛围浓厚,一些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同学重新找回了自信。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课前经典诵读,上课头脑清醒,思路清晰,听课时心能安,气能静;做作业能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3)部分学生偏科的现象有所好转,学生的记忆力也有所开发。
如某学生说:原先,英语这一学科是我的“心病”。每次上英语课都抱着应付的态度,上课时滥竽充数。读过经典的我深有感触,深刻感悟到每门学科的重要性,偏科的心理彻底解除了。我现在的英语成绩有明显提高,别的科目也不例外。特别是在地理,历史,生物这几门需要背诵的科目中也有了较大的进步。我的每一根神经都不由自主地专一的投入了学习,记忆力在逐渐提高,以前需要一个小时记下来的知识,现在半小时还不到就全部嵌入了脑海。我感到无比的轻松,无比的兴奋,如果我们真的把古人的博大精神牢记于心,就如“与古人居,与古人谋,”是古人的教诲带动了我的心灵。
(4)班级整体成绩在级内优势逐渐凸现出来。
八年级(1)班是从2007年10月开始经典诵读,目前学生整体成绩情况如下:
| 年级排名(共6个班)
| 第一学期
| 期中考试(八科综合)
| 第二
| 期末考试(八科综合)
| 第一
|
第二学期
| 第七周数学阶段考试
| 第一
| 第八周英语阶段考试
| 第一
| 期中考试(八科综合)
| 第一
| 期末考试(八科综合)
| 第一
| 学生的进步令我兴奋、激动,诵读前我担心这一活动会影响同学们的学习成绩。实践证明着一切,实践证明诵读经典不但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习,相反还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之后,学生诵读的热情更高,各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同时也让我尝到了教育孩子采用“德育和智育同步进行,相互促进,和谐统一”这一方法的甜头,也让我对教书育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5)礼仪养成蔚然成风。
经典中的礼仪规范、道德修养在潜移默化中成为自然,明理修德成为自觉要求,广大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和秉性得到了改变,学生在诵读活动中得到了心灵的启迪和教化。
如某学生说:我不再是一个贪婪肮脏的幼稚少年,在初一时,数我的床铺最为脏乱,经过经典的诵读,古人的教诲深刻的融入了我的思想,我的生活现已有条不絮,不管是自己的卫生还是公共卫生都处理得有头有序,心中有一张亮着的课程表,时刻提醒着我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在做人做事的时候,心中也有了分寸,有了自己的主见。
另一个同学说:在初一时,我是一个生活上懒懒散散的人,在家中,也没有一点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意思,一天只是以做作业为理由,然后趁他们去地上干活而开始我的看电视行动。但是通过经典诵读,我在生活中不再是懒懒散散。一回家,先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一下缸中有没有水,如果没有水,我会立马去提水,直到提满为止。且主动干些洗衣服,打扫房间卫生等家务。爷爷,奶奶都说我懂事多了,邻居们也常称赞我。但是,我知道,这些都是受益于经典。
(6)在经典诵读实践中,我与几位同事研究的课题“德慧智经典诵读与学生潜能的开发”于2007年11月被列为“省级十一五”规划课题。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仅是教学,今天教育播撒的种子,可能在五年、十年甚至几十年以后才能开花结果。不到一年的“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活动,学生的变化、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不仅令我兴奋,也令我惊诧。置身于书生朗朗的校园,我深信,今天诵读经典的孩子,定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