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孩子从很简单的如《三字经》读起认为比较好教,是以成年人的心理影响到教育儿童的学习心理,这和读经时间的长短,教读经的父母的心态是否放松,或者教的人自己对真正经典的认可度上都很有关系。从我国古代,其实主要也是宋明两代以后才有所谓的启蒙读物的严格讲法,这个是古人不了解真正的认知心理科学而产生的误会,其实难道我们平常教我们的小孩子说话也是要押着韵三个字三个字的教吗?长短句的教法才是最自然也是最顺当科学的教法。他开始读不好也不要着急,因为他不是已经会选择经典的难易度而学不好的,往往只是因为教得人态度过于的认真紧张所导致,所以老子在作用层的智慧层次上讲要“绝圣弃智”,一般人误会以为老子在实有层反对“圣”与“智”,这是把老子的智慧错位化浅薄化了,其实老子的意思和中庸的无声无臭的境界类似,就是告诉大家如何才能更好的显发完成这个圣与智,这个作用层的智慧用在教学上就是不禁其性不塞其源,就是所谓的让开一步,不要用自己的浅薄去导致孩子也一样的浅薄,放下自己完全随顺教育的原理和法则,这样自己对经典那种先在心理上有种太深了有难度的下意识,就不会在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心理。
比如对于三十岁的中国人学一门外语还是有相当的难度的,可对于三岁以下的孩子,其实同时学几种都不是很难,因为这个时候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关键期,什么复杂难度啊都是成年人的观念,孩子在这上没什么鉴别能力,他也不需要有,因为他是吸收式的学习方法,而不是成年人的逻辑辨析的方法路数。但如果教的人自己不是很有信心会在某种程度起下意识的暗示作用,要说难就难在成年人的思维模式很难转变上。当然如果你注定要让你的孩子长时大量老实读经至少五年,那就无所谓从哪部开始,因为反正都会读到,但至少要知道这些启蒙读物对孩子的根本性智慧的开启是没什么关键可言的;而如果你只打算业余让他学习一下,抱着一般世俗功利化的态度,或者就是玩票赶时髦的心态,那劝您赶紧从《论语》从《老子》从《诗经》等这些真正的经典教,多读一句就有一句的好处,否则教育的时机一旦错过就永不再来。
另外感谢建乔朋友的经验分享!谢谢 !只是通过您的分享也知道您一个方法上有些小问题,就是一岁多的孩子只需要听读就可以,不是要在这个时候训练开发记忆力的,乃至未来的岁月,是让孩子一直读一直读接受圣贤的人性的 经典的熏陶比较主要,而不是背诵最主要,背诵是熟读后自然而然的事情;只要三岁左右,读的遍数够了自然而然就记得住,记不住我们也还是要鼓励孩子,重点在于经常的合理的鼓励,(注意不是奖励)因为每个人资质不同,要自己按照自己可以的能力读就是了,我们不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录音机就可以的,所以背诵是次要的,是自然达到的结果,一直读最主要!长时大量老实读最主要,所谓文化涵养的成就全在此!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08-10-23 07:05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