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复兴,首在道德的复兴。熊春锦先生说:“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民族的生机”。道德文化的复兴,是民族复兴的灵魂。而培养孩子能否成为国家经邦济世的栋梁之材,是复兴民族的人才战略手段。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指导方法,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 生命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科学教育观结合人体生命规律与道德的融合,是教育的最高模式。在古代,天人合一的教育思想造就了大批圣贤之材。 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盛世,为尊道贵德的教育立下不朽的丰碑。而德、慧、智三个字正是继古圣之大智慧,观天之道,行天之德,遵循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自然规律,运用玄极图之象,阐三之数,用德一之能,开慧智之理,是天地人三位立体的教育方法论。紧扣国家教育大政方针和十七大文件精神,在微观和宏观上为培养国家优秀人才复兴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全民道德素养,勾画出一幅宏伟蓝图。 《黄帝内经》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泊而生者也。”《黄帝内经》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揭示了人是道生德养这一根本规律。德慧智教育理论正是把握住了这一根本而显示出她无穷的魅力。我园的特色教学,正是以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枝中心推广的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论为指导,紧扣国家幼儿教学大纲的主旨和精神,在实施中摸索出我们自己的教学运作模式和管理方法,其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通过听诵、诵读和诵行的方式,及时地从上善的经典中摄取丰富的五德能量,培养高尚的道德品格,用道德的心灵与淳厚五德能量开启、保持心脑之间的慧性通道,从而造就具有道德心灵和慧智头脑的一代栋梁之材。 从这段德慧智教育智慧言语中,可以理解:诵读是关键,经典选择是根本,这个根本就是要具备上善的道德能量。这两者互利,才能达到开慧益智的目的。 根椐教育部设在解放军306医院的认知科学与学习重点实验脑功能成像中心与香港大学合作的一项最新科研成果发现,人体大脑语言功能区有两个:一个是位于前脑的布鲁卡区,另一个是位于后脑的威尔尼克区。使用中文的人,平时主导语言功能的主要是大脑中前脑的布鲁卡语言区。使用拼音文字的人,他们所常用的只是后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科学与我们祖先在微观下的发现不谋而合,当我们诵读经典时,同时启动了祖先们为我们特别设计的左右颞叶区,这一对语言的阴阳活动区同时进入活动功能状态。此时,我们所诵念的内容,如果含有较强的能量,并且能够被我们触发启动之时,那么就能够直接影响和作用于大脑额叶的深层,在“洞房”这个慧性功能区内阴阳和合,中气以为和,构成一个完美的执两用中、启迪“慧性”的太极图。我们通过正确的经典诵读方法,就可以激活我们的“洞房”慧识区,就在不知不觉之中实践培养稳定的直觉和灵感,就在开启我们的慧识。后天的智识,先天的慧识之间的互动是靠太极图的一个阴鱼眼和一个阳鱼眼来互动进行传递。也就是象我们大脑组织一样,脑质层里面的直觉和慧识,透发到大脑皮层来,它要有个通道,这个通道就是正电位和负电位,它通过放电现象传导到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的活动也要通过这个放电现象进入大脑质层和大脑深层。只有在教育领域里高度重视大脑皮层的浅层的放电现象——心理放电现象,与大脑质层的放电现象能够同步的互动起来,智和慧才能够相互平衡。 根椐德慧智教育理论和科研成果,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代栋梁之材,要抓住诵读这一关键。为了全面贯彻实施德慧智教育方法,用上善的道德能量来开启孩子的智慧之门,哺育塑造孩子道德心灵,将“一日之计在于晨”这一宝贵时光落实在上善《德道经》的诵读中,用上善的德能治理孩子体内之水,开启心灵之窍,开发慧智活力。我园从去年五月开始了晨诵活动,晨诵半小时左右,晨诵内容以复兴道德心愿词和《德道经》双一章各三遍为龙头,起到规范孩子道德心灵和打开《德道经》智慧之门作用。随后是一到十或十五章,时间充裕则诵读其他经典。 古人言:书读百遍自然明。腹有诗书气自芳。由于早晨空气清新,孩子并未受到外环境影响,相对其它时间大脑更纯洁无杂,诵读可通过音声对全身的振动作用,将经典中上善的德能仁、义、礼、智、信输布到相应的五脏,吐故纳新。从而产生对五脏六腑的按摩调理作用,疏通五脏六脏的郁结,和畅气血。根椐物理学原理:振动就是能量。诵读对大脑两侧产生直接的振动作用,激发大脑两侧颞叶功能,作用于慧性区,而达到开慧益智,慧智双运的目的。 翻开《唐才子传》,王勃“六岁善辞章”,骆宾王“七岁能赋诗”,李白药“七岁能文”,刘慎虚“八岁属文上书”;再翻开《现代中国文学史》(钱基博著),康有为“七岁赋诗”,梁启超“六岁毕业《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日缀千言”。为什么前人六七岁、七八岁就能如些造就,这正如孔子所言:读书诵诗与古人居,诵诗读书与古人谋。只有诵读大智慧的经典,才可获得智慧人生。这其中的重要因素是中国的文字是象形表意文字,具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等丰富的内涵,在字词的组合中不但含有作者的智慧和思想,同时含有文字所承载的自然真理。 汉字承载着中国古代文明的灵魂,维系着民族发展的命脉,是民族文明发展的食粮和丰富营养。汉字的有机组合,就构成了一组微观的宏伟蓝图,而经典是古人大智慧的杰作,其经文中含有宇宙全息自然真理,通过正确的诵读方法就能与之相应,达到开慧益智的效果。 著名诗人陈衍五岁时读《孟子》,一天,他父亲从外归来,听到他读书音节苍凉,抗声往复,高兴地说:“此儿于书理,殆有神会”。“神会”并非一字一词的解释,它来源于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气脉的流动,来自反复诵读中自己与古人的心有灵犀,这说明即使小孩子读书,读熟了也自有体会,不仅能体会到文辞的音节美,也体会到原文中的思想感情。所以请家长放下“我都不懂,小孩子能懂什么”的思想。 综合课是我园特色教学的独特施教方法。也是晨诵的接续和深化。 我园主导思想以“培贤育圣”为终极目标,在接收的孩子中婴儿占了三分之一。《老子•德道经》中曰:“九层之台,作于垒土;百仁之高,始于足下”,要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及时用上善的经典来塑造孩子道德心灵,让孩子开口诵读是关键。 0—3岁的时候,是孩子们大脑智识最关键的发育期,这一时期婴儿的智识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当家长们能在此时期给予婴儿天才所必备的精神营养和正确的教育,孩子就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天才。 在婴儿和幼儿的教学中构建共容的诵读通路,创造和谐的诵读氛围和环境,是解决婴儿开口诵读的关键。由于婴儿的教学实施方法与幼儿不同,既不可以强制施教,也不可能坐在那让你静心教诵,而在班级中的教诵效果与综合课教诵效果相比较,单独教诵效果差而慢,如果不能解决婴儿诵读这一关键性问题,则有失我园初衷。 在德慧智教育实施中,综合课显示出了他的神奇效应。这也是一个摸索积累到逐步成熟的过程。开始阶段,由于认识的不足,经典诵读不能扎实开展。自己又上班,只规范了一日三餐的双一章诵读和五月份开始的晨诵,让幼师随后复习和筑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展却不大。在六月份毅然办理了内退手续,来主抓经典诵读。 这一课程,将经典教诵做为主题,在经典选取上始终把握住最具上善能量的《德道经》,来培补孩子的五德能量,辅以《三字经》《弟子规》构建孩子品格的不足,并兼以《德道三字经》的教诵,在孩子心灵慧识中构建起老子博大的智慧思想体系,获取大智慧之源泉。 由于主抓的晨诵和综合课不动摇,并在实施中运用鼓励和奖励的办法,如发放小红花,适当的食物奖励,很快解决了孩子诵读的不应期,调动了孩子诵读热情。并从九月(07年)开始,为系统性的教学总结经验。究竞一周或一月多少章合适呢,这将为幼儿园教学规划提供依据,为长期教学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根椐前段时间的教学分析,决定先以每周两章为数,于是在综合教学的课程中,每周两章作为教诵基础,一边教一边复习,教诵一个月进入总复习,这是去年蜗牛似的教学方法。 今年的教学速度很快。在总结去年的教学基础上,感到孩子的诵读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每周两章己不适应部分孩子的诵读需求,增加诵读量正是恰逢其时。于是每周以三章为数,运用七次的教诵方式,就是防震期间我们也在大棚内诵读不断,上善的品格和能量塑造了孩子超凡的品质。这段时期孩子们没有一个有恐惧和害怕心理,个个表现的非常祥和自然。诵读的非常好。灵性有知,他们一定在为国泰民安用自已的心音祈祷。为了增加经典诵读的趣味性,使经典教诵生动活泼,不枯燥,我们又开展了诵读争玩具,夺小红旗,歌舞比赛,诵读比赛等活动,激发儿童诵读热情,提高了综合课的教学能力,孩子们学的也高兴。从去年七月到今年六月,将近一年时间,综合课教诵完《德道经》81章,并教诵了部分《三字经》《弟子规》《德道三字经》。为全园的整体诵读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通过一年来的学习,大班的孩子8人中五人能全诵老子德道经81章,并能口手一致诵读。而易经精读班中大班参加人数五人,所教21卦四人能口手一致读出全部。常规课英语单词记熟30以上,这在其它幼儿园是办不到的。语言课及美术数学等全部完成。同时每人单独画画21幅,歌曲13首,小舞蹈八九个。 中班完成了24—44章的教学任务,《易经》精读班两人参加,一人全部能跟诵。13人中90%人全部能诵。单独作画每人18份,小舞蹈及歌曲七个,其它常规课程全部完成,经抽查都能将课本中内容说出来 小班完成了经典教诵8----14章。其它课程全部完成,并能掌握认字10—60不等。 婴儿班双一章全部能跟诵,舞蹈在七个以上 小歌曲十三首以上。有一名婴儿能跟诵至15章。 教诵的《三字经 》《弟子规》《 德道三字经》大中小班都全部能诵 分析1:在孩子的纯先天无为(胎婴养虚)阶段,任何强迫性的方法都是无力的和不可用的,而综合教学上大课这一方法达到了听诵、教诵、诵读一体的效果,大中小婴各得其利,婴儿期施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施以任何压力措施。玩中学、玩中听是特点,最切近的办法就是以大带小,在诵读氛围中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诵读能力。对于婴儿来说,这大概可称之为模仿教育,而最好的模仿对象就是孩子们相互之间。而综合课恰恰具备这个能力。 下面用数据说明:2007年婴儿共报名七个,这些是两岁半以下的孩子(两岁半以上尚不在列),这七名婴儿今年尚有五名在我园。对婴儿的教学我们只是强调双一章的诵读,在具体教学实施原则上要求做好孩子的小舞蹈教学,另外就是音乐和歌曲保育。然而现在这几位孩子在今年四月转入小班时半数不满三岁,他们己经能跟诵所教的《三字经》、《弟子规》和《德道三字经》,并能在早课中跟诵前十八章。在81章的教诵中他们也同步在聆听和跟诵,而81章必然会融入到他们慧识之中。 在社会中,2~3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绝大部分尚在父母或爷爷奶奶的呵护之中,接受这种经典教育的很少。这样就错过了孩子大脑开发的黄金期,是十分可惜的。德慧智教育理论告诉我们:(7岁以前)婴幼儿的接受能力和记忆能力,是人一生中最为发达的一个阶段和时期,极其珍贵,是培养杰出优秀人才的关键阶段。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要想产生较好的个体和群体效应,合理的使用方法非常重要。 分析2:从我园假期接收其它幼园临时学生看,目前其它幼园没有开展任何形式的诵读活动,从开口到学习能力上确实也有差距。这是一种潜在的素质表现形式,是无法用数据具体表现的。但是经典诵读长期稳定的熏陶教育是很关键的,我曾经作过一个比较,“经”、“典”、“书”这三类,接受过经类教学的,和接受书类教学的,在同时接受经的教学中,只学书类的孩子在诵读时的连贯性和反应性迟钝,甚至很短一句有时学起来也显得很费力;但是教书的诵读时,却没有这种现象或不明显。这说明了一种什么现象呢?这是否证明经的能量性强而没同步学习的孩子慧识精神营养不足与经不能相应的一种反应呢?当然条件所限末能大面积做这种教学调查。但在这用一个事例略加分析: 顾﹡,女。入园时不到五岁半,去年暑假从其它幼儿园来我园。其母介绍,孩子多个幼儿园己走遍,不想入园、厌倦学习。她母亲要求孩子每天写三篇字,三篇数学作业。而观察孩子则面黄瘦弱、眼眶微凹陷、背微驼。根椐母亲所言和外观初步分析,这是一个将唯智教育拉入幼儿教育的典范。孩子的精神营养在母亲唯智型教育下明显严重耗损,而且过多要求孩子趴在桌子上写字,已经改变了孩子正常的发育。 胎婴养虚和幼儿养性的德慧智教育,要高度把握“7”岁之前的黄金时期,并且要遵循七岁之前儿童生理中无为慧识为主导的特征,切不可以在没有运用德慧智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将小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照搬式地移用于学龄前时期 进入我园的初期,孩子每天迟到,不参与早课诵读,显得有点精神不足。为了尽快改变孩子这种现状,我对主班的幼师要求:1.效正孩子坐姿,必须双手背后挺胸。2.监督诵读时必须开口。3.暂停写字。同时要求家长必须按时送孩子到园。一星期后,在鼓励下孩子开始参与到双一章的诵读之中。孩子两个月中很少晨诵,但综合课的教诵和三餐中的诵读却产生了效应,在幼师和我们的经常提示下,加之每次诵读时尽量要求孩子挺胸手背后,两月下来孩子发生了巨大变化,眼眶显得饱满眼光有神,面部黄中带红,形体发育明显得到纠正,与初来时判若两人。然遗撼的是,母亲对唯智教育的偏重蒙蔽了双眼。在“学校又不学这”的思想主导下,9月份将孩子带走了。从上面这一事例现象中,精神无形变化作用到有形肉身的变化,家长们多半是熟视无睹的,对经典诵读的理解与一般的教学等同,陷入唯智性的感受社会反应和决定,使孩子错失开慧益智的宝贵机缘, 婴幼儿的起步教育如何,的确可以定向出人的一生全过程。凡是在家庭育儿错过胎婴养虚的,应当高度重视幼儿养性生命期的德慧智整体、全面教育。先天禀性逐步向后天智识的释放,随着大脑的发育而同步完成。人类大脑的细胞的发育,在三岁时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六十;六岁时,则完成了百分之八十;八岁时,则达到百分之九十;而九岁至二十岁的十一年间,则仅仅发展了百分之十的部分。那么,在八岁前由于孩子并未完全退出先天状态,“先天中改后天最易”,就仍然是一个极佳的时机。只要家长抓紧这一宝贵时机,仍然还可以比较快速地完成对孩子禀性的修正、矫正。 婴幼时期是人生最宝贵的人生阶段,是可以重新塑造和改变人生一切的珍贵时期。婴幼时期,如果不失时机地开展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给孩子的真性提供大量丰富的上善能量,那么她本身和她所主宰的慧识就能迅速地阻断、中和、消弥先天禀性中的不足,全面改变和提升生命中五行五德的品格,并且在不断释放的过程中,对后天智识同步发育结合的结果进行良性的校正,使幼儿的品格气质具有德性,成为一个人格完整和健全的人。 预防不良习性生成,在幼儿时期还有一点同样极为重要,我们的家长和幼儿教师不可以当面错失机缘。这个机遇,就是幼儿期是预防不良习性生成的最佳时期。 所谓“习性”,也就是在外环境持续的外因作用力之下,习惯成自然而沾染的不良智识意识和行为习惯。在这里我讲一个小插曲,我们园内的一个孩子,来园已经二个多月,每天家长给拿的东西,从早上提到下午放学也不松手,持续了两个月左右,这一点,我们的为人父母者常常并未引起高度关注。 实际我们的教学进度还可提高,但是我们的家庭教育没有跟上,我们不得不放慢进度,90%以上的家长没有重视孩子的经典教育,家庭的影响,决定着孩子学习的投入,现在的投入,孩子受益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