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8223|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化验员来告诉我们平时吃的食品里都掺了什么东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21 14:5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面粉:增白剂,增筋剂,滑石粉.增白剂有致癌性,滑石粉可以使面粉增重.
大米:我们夏天吃的东北大米大多数是粮库里的陈水稻碾磨的,经过抛光后就像新大米一样了.东北新大米十一月份才能下来,含水份高.

千万不要卖雪米饼等米制食品,笔者做过米厂的化验员,有一个老板专门买米厂的碎米和挑出的黄粒米,后来他说出实情,是用来做雪米饼的!他说加上香味剂和其他的调料后陈米的味就没有了.
馒头:我家附近有一家馒头店,我从来不去那里.而是跑很远的地方去买.因为那家馒头店里有一种刺鼻的气味,他们做馒头往里加吊白块.吊白块本来是印染厂里用的,后来中国的食品制作者开发了它的第二用途.

我们平时吃的馒头,抻面,粉条,甚至是豆制品都可能有吊白块的影子!  吊白块可产生甲醛,大家都知道甲醛是一种有毒的物质.
不少饮料,说是纯果汁,其实那有什么果汁,有饮料厂的老板说,真要是用水果作果汁赔死了.所谓的果汁,大多数就是"三精"水,香精,糖精,防腐剂,有的还加增稠剂,显得果汁看上去很粘稠.不少果冻,也是这样做的.

增稠剂对中国的食品制作者来说也是一个好东西,它可以使饮品看起来显得粘稠,有些所谓的纯牛奶,经我们化验,其实没有多少奶,但看起来粘稠,显得奶含量很高似的,就是增稠剂的功劳.
制熟肉制品时向锅里加入少许尿素,亚硝酸钠,可以使肉烂得快,而且颜色好看,还可以保存的时间长一些.更主要的是肉感觉特别好吃!

有一个故事,说有清朝有一个王爷下去视查,快到吃饭的时候肉还没有烀好,这时有一个厨子向锅里撒了一泡尿,结果肉很快就熟了,王爷不知内情,还夸奖说肉很好吃.现在你们明白了吧?

在贩运水产品时,加入少量尿素,可以延长鲜虾的生命.
在泡发鱿鱼,扇贝,海蛰等海产品时,加入双氧水,可起到增白和防腐的作用.

喂鸭子的时候,在饲料内加入苏丹红,可使鸭蛋的蛋黄变得特别好看.做咸鸭蛋最为适用.

色素对中国的食品制作者也是一个好东西,什么食品,饮料,大多都离不开它.特别是苏丹红和柠檬黄,这东西只需要一点点,就立刻见效!

再补充下点,有人问我,既然这么多不好,那么你吃什么呢,实话告诉你们,我有时和你们大家一样.不得不吃.不过有时候注意一下而已.比如特别白的面我是不买的.新大米下来的时候,我要多买两袋.小食品,饮料这些东西,我尽量少买少吃,给我家孩子买的时候也很少.买食品的时候要挑选一下,尽量吃天然食品.不过也有不少时候我也很无奈,和你们大家一样,是被动的受害者.谁让我们生活在现在的社会呢!

有不少东西,其实具备一些物理化学知识,只要你看一眼就是假的。上个月笔者的妻子买了一盒维生素E补品,打开瓶子一看所谓的补品,是粉状的药片,当时就判断是假的。为什么?大家知道维生素E很容易氧化,因此一般含维生素E的都用胶囊包裹。它没有。

还要告诉大家,你们平时给孩子所买的许多补钙的产品和几块钱一包的钙片没什么区别!有的就是碳酸钙!只不过加入了果味,少许奶粉,及包装和宣传而已!不少商家和生产厂家乱用所谓的高科技名辞来蒙骗大家,什么“纳米”,请大家平时多学习一些科技知识,增长知识,这样就不会上他们的当了。
关于奶粉,我要说几句,笔者的孩子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笔者在超市买了一袋奶粉,孩子说不好喝,后来我拿到化验室一化验,蛋白质很低,里面还掺了不少淀粉!笔者虽然化验出来了,可不是王海,没有去为几十块钱去找商家.正是因为许多人都和我一样,所以奸商才这么猖狂!

别说没化验出来,就是化验出来,该进还是进,你该吃还是吃!再给大家说一件事,笔者曾经在几单位的化验室工作过。在粮库,粮库主任的亲属来送粮,由于送的水稻太次,说实在话,如果磨成大米,猪都不会吃的,笔者当时并非出于什么正义,而是怕担重大责任,就拒绝开合格的化验单,结果第二年粮库主任就让我靠边站了。后来粮库改制,笔者下岗。不得不另找工作。现在你们明白了吧?

在牛奶中掺加三聚氰胺,并不出人意料之外.笔者二十多年前刚参加化验工作时,当时就有许多南方的鱼粉生产商在鱼粉中添加尿素来提高检测的蛋白质含量.三聚氰胺氮含量高,是一种最好的掺杂物质.早就有人在出口的宠物食品中加入了.只不过现在有人在学习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8-9-21 14:53:01 | 只看该作者
化验室也很黑,有时候化验员不是不知道原料质量如保何,而是非常熟悉!只不过化验员或上司与原料供应者有特殊的利益关系,所以不合格的,甚至是掺杂使假的也都进来了。大家还记得齐二事件吗?那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有的原料供应者就是单位自己的人或亲属。举个例子,在粮库,送粮最多的不是农户,而是粮库主任或化验员!现在你们明白了吧?

一个化验员,若不同流合污或随波逐流的话,那么等待他的只能是和我同样的命运。笔者写这些,并非抱怨什么,或是后悔什么,而是要大家明白一些事情。笔者现在已经不干化验工作了。赋闲在家,辅导几个学生物理化学。一提化验,顿生厌恶。

东北的大米要好一些,其中五常,方正等一些地方所产的大米较为出名,原因就是这些地方所产水稻用江水灌溉,即所谓的江水稻,江水稻质量要好于井水稻,原因是江水营养元素丰富一些.不过近年由于江水水量减少,而且污染严重,所以江水稻很少,且质量也成问题.

许多大米生产厂家打着名产地的幌子,其实就算是那个地方所产的,质量也有好有坏.大米的质量和种植方法及品种均有关系.
大米首先要颜色正常,透明,表面发乌和不透明的一般是陈米.米粒小且抓起一把感觉沉重的质量较好.米粒越大越不好吃.米白小而且少的质量好.新大米一般十月下旬上市,水份大.陈米水份小,裂纹多.

,再来向大家说一下.大家知道,中央电视台曾报道说三鹿有1100道检测工序,而且记者还一一进行了参观.那么为什么还会出这么大的漏洞呢?每年粮库收粮的时候,都搞得非常隆重,大张旗鼓地.又是开会读文件,又是宣传.到收粮的时候又是密码化验,又是在化验室里安装摄像头监控.甚至市长检查,记者拍摄.搞得煞有介事似的.而实际呢,问问送粮农户就知道了.规矩是人定的,当然出可由人更改.况且有些东西本来也就是摆摆样子唬弄外人的.个中秘密,只有内部人知道.

我发现在我这里补课的学生当中,其中有几个男孩和女孩子身材矮小,有的还很瘦,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平时老是买小食品吃,买饮料喝.弄得身体发育不良.他们一来这里就买一大堆吃的,尽都是些小食品和饮料之类.在这里我要提醒作父母或要作父母的各位,少给你们的孩子买这些垃圾食品吃吧,否则既花钱又影响生长发育.大多数的食品和饮料中含有防腐剂,抗氧化剂,这些物质可能在人体内转化成激素物质,会造成孩子早熟,影响身体长高.捷克作家伏契克说过:"人们啊,你们可要注意啊!"

提醒大家,是不是国家未检验出三聚氰胺的奶粉就一定合格了呢? 未必! 因为所有的检验都是抽样检查.你所化验的结果至多只能代表这个批次的结果而已.而且如果抽样若不准确的话,化验的结果能否代表这个批次产品的结果都很难说.所以化验员拿到样品化验出结果开化验单时,往往在化验单上写上:"本结果只对样品负责"这一句以避免出现麻烦.甚至有一些极有心计的厂家事先料到了出这么大事情,国家可能抽检,就立刻更换原料,生产了一批或几批合格的产品以备抽检,这样的事情我经历过.一点也不新鲜.

有时候还会出现生产厂商向抽样或化验人员行贿,偷换样品,把不合格的样品换成合格的样品的现象。而且这次国家抽查,有的也并非是国家总质检局直接抽查化验,而是省质检局或地方质检局把抽查结果上报国家质检总局而已。会不会出现漏洞那就很难说了。

有不少企业的化验室其实就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化验设备简陋,化验员素质低下.还有的化验室虽然设备完善高级,人员专业水平很高,但有章不行.往往是一到记者来的时候,首先给他们看检测线或是化验室,拍广告时也特别强调,但实际不过是表面文章.对于大多数的企业来说,赚钱是第一位的,质量则是次而又次的.所谓质量是生命只不过是欺人之谈而已.

因为对于企业来说,过于强调质量和重视质量,意味着你要付出较高的成本,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对于老板来说,是尽可能的节省,榨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只要不出事就行.所以偷工减料,掺杂使假这些手段都用上了.尤其是像我国这样一个质检制度并不健全,企业领导者又素质不高的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9-21 14:53:53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来说一说蔬菜吧.对蔬菜的最大污染不是化肥,农药和各种生长素,而是水源.我们郊区有一村所种的西红柿本村人从来不吃,为什么,因为吃了就会腹泻.后来上面对附近的河水进行了化验,原来是上游有一焦化厂排出的苯酚污染了河水,而河水又对菜地造成了污染,才造成这样的后果.

有些农民,种大棚时为了省水钱,就自己买泵抽取附近河沟里的甚至是从下水道淌出的脏水来浇灌.这可不是听说的,而是本人亲眼所见,而且常见到.这是我岳父村子里的事.我岳父对我说,这埋汰东西全给市里干净人吃了.我岳父家的大棚离脏水沟很远,不得不用井水.记得有一年曾经有几家用那沟里的水浇地,结果不一会儿整个大棚的秧子全蔫了,原来是上游有一个环卫站的司机干私活,给一家饮料厂排放洗瓶子水,水里有烧碱,才造成如此.司机为此不得不包赔农户损失.

我家夏天吃菜一般是不用买的,因为一到开春,我家的亲属就会给我送菜.现在让我告诉你们什么样的黄瓜最好吃,掰开后若是黄穰的好吃,白穰的则不好吃.卷心菜菜叶抱得特别紧,而且棵小的说明没上化肥好吃.特松的则几天就会烂.

岳父家有一小棚,种植西红柿,因为地块特小,不值得费工,所以每年所种西红柿从不打药,也不施肥,更不催熟.但所结果实异常好吃.去年他家里温室所种白菜本是供自家食用,因为没上化肥,特别好吃,又不容易烂,被人买去一大半.

关于液态奶,几年前笔者未下岗时曾经化验过几种。当时我记得伊利和蒙牛还算不错的。但时过境迁,未知现在质量如何。光凭感官是看不出来的。中国的产品大致是这样的情况:一开始生产的质量要好,因为要打开销路,树立形象。等到形象树立了,销路打开了,质量也就完了。这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一阔脸就变”。

这次出现三鹿奶粉事件,很令人痛心。我和你们一样,对国家质检局和药监局监管不力感到气愤。但在这里,笔者作为一名曾经从事过化验工作的人,来向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在出事之前国家没有对三聚氰胺进行过检验。

首先,需要大家明白,任何一个化验室都不是万能的。即任何一个化验室都不可能说检验什么就能检验什么。就是国家质检总局的化验室也是如此。化验室能检什么,不能检什么,由化验室的条件和人员技术操作水平共同决定。例如一个粮库的化验室就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感官检验。至多就是测测水分。而一个饲料厂或化肥厂的化验室就能够对蛋白质,含氮量,钙,磷等常规指标进行检测。如拥有光度计,色谱仪,还可以对某些微量元素进行测定。这对化验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是不同的。后者要照前者高。

自然界的物质有上千万种,对人畜有毒有害的物质至少也有上百万种。其中每一种物质的结构和性质都不同,这就导致了几乎是一种物质一种检测方法。由于几乎是一种物质一种检测方法,而且更为麻烦的是几乎每一种检测方法要么需要不同的仪器,要么需要不同的化学药品。如果要对世界上所有的物质进行检验,那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质检局平时只对最容易出现的有毒物质进行检验。比如,对大米,要进行黄曲霉素的检测。这个检测我做过。黄曲霉素极毒,具有强力致癌作用。属于食品必检项目。

.这次国家检测结果说供应奥运会和出口的奶粉未检出三聚氰胺,我感到莫名惊诧.试想若是奶户或供应商向奶里掺杂的话,生产出来的奶粉何以此有而彼无?要么是三鹿乳业自已掺的?是不是为了避免国际影响掩盖了某些事实?

我们要求日本正视侵略中国的历史,但也不能对自己的现状半遮半掩。也应该正视自已的现实。这才是现代中国人所做的。

国家对于食品通常进行蛋白质,脂肪,维生素,钙,磷及其他营养指标的检测.另外还要进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如铅,砷,汞,有机磷,黄曲霉素等指标的检测.三鹿奶粉掺入的是三聚氰胺,目前国家只有一个对饲料中的三聚氰胺的检验方法,需要较高的检验操作技术.

总之,还是伏契克的那句话:"人们啊,你们可要注意啊!"

我们到底吃什么,怎样吃.现在的食品,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该吃还得吃.不过购买时要注意一下,比较一下,两害取其轻.例如大米白面.大米大家可照我在前面讲的挑选,这里还要加一句,不要买有黄粒米的大米.面粉不要买太白的.第二种是所谓的垃圾食品,大家要尽量少吃.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儿童.这些食品倒是很令人垂涎,但含有的一些物质虽然不能当时要了谁的命,但长期食用就会有一些危害.例如一些小食品,饮料.肉串.油炸食品.第三种则根本不能吃.如掺杂的牛奶.奶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9-21 14:54:25 | 只看该作者
我自幼生长在杏花春雨的江南。江南的网友引发了我对故乡的幽思之情。时至今日,仍然忘不了那清晨刚刚摘下的翠嫩欲滴的鲜茶,忘不了那秋风乍起肥美鲜香的螃蟹,忘不了那雪白的莲藕,金黄的橘子。时至今日,江南故乡那春日里黄鹂的鸣叫,炎热的盛夏中树蝉的聒噪,清凉的秋夜内蟋蟀的吟唱,还有故乡那弯曲的小桥,转动的水车,都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中,成为抹之不掉,挥之不去的记忆。好了,过去那个时代想来也有很多让人留念的东西。但我们是不能回到那个时代的。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我认为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牺牲人的生命健康为代价。如果那样的话,简直是自取灭亡。


有一个伟人说过,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我认为这话应该一分为二地看。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在任何时候都绝对地正确。就像牛顿的经典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都有它的适用范围。超过了这个范围,还机械地照抄照搬是错误的。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限度,也就是两边都不能越过。否则就会犯错误。如果我们的经济发展带来的是资源的枯竭,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生态平的破坏,健康的恶化和民族的衰弱,试问这样的发展还要得吗!子孙后代会怎样看待我们?世界会怎样看待我们?

大学时,一个来自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助教川上就对我们说,在日本,即使是一条小河沟的水也是清澈的,没想到中国的水这么脏。当时我们心里很生气,后来有人去了日本,方知所言不虚。

我们这里有去俄罗斯包地种的,他说老毛子那里不让你随便用化肥,控制你使用.至于农药更是如此.

目前我国某些人的所做所为,简直就是自弱其种,自绝其后。他们做到了我国的敌人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可以说是国贼,内奸!有的人身份太低了,甚至可以说是草根一族,他们也许够不上国贼这个级别,然而其行为与国贼无异。抗战的时候,日本人从杭州湾登陆到南京这一路中,就有许多中国人为了几个小钱,为日军提供情报,引路,充当向导甚至是破坏者,他们有的是农民,有的只是儿童,但他们的行为,你能说不是汉奸行为吗?


前面我说过,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限度,也就是不能走极端.很久以来,积存在很多人心中有一个错误观念,就是认为食物中不上化肥,不打农药的,不加任何添加剂的要好.并不绝对是这样的.
粮食,蔬菜好吃不好吃,取决于它们所含的各种营养成份是否完全和比例是否恰当,也就是营养完全和营养平衡。若施用的化肥中对植物的各种营养元素完全具备而且比例恰当,则植物吸收后所含的各种营养成份就能完全而且平衡,这样的农产品就好吃。对畜禽也是如此,若饲料中营养成份完全且平衡,那么畜禽产品也就好吃。

还有一些添加剂,主要是促进生长用的,这个在施用或添加时是不能超标的,否则会对人的健康有影响。但中国的种植者和饲养者或者是不懂,更多的是单纯地追求产量,要么在种植的时候单纯地,大量地施用尿素等氮肥,而很少甚至不施用营养元素丰富的复合肥。要么在饲养时不顾饲养标准,大量地在饲料中添加生长素,多种维生素,造成生产出的农产品营养不完全而且失衡,食用品质下降。

生长在贫瘠地上的蔬菜或农作物,长期有一顿没一顿吃的畜禽,其实也是不好吃的。这是因为营养缺乏的缘故。美国的格里克教授用自己配制的含有多种营养元素并具有一定配比的营养液对一棵西红柿苗进行无土栽培,生长了很长时间,结了五千多个果实,而果实特别好吃。这主要是营养完全且平衡的原因。

所以一个农民,若根据种植状况,合理地施肥.不超标也不缺少,那么他种出的农产品品质也是很高的.一个饲养者,若按饲养标准配制饲料,不随意乱加添加剂,那么他喂养的畜禽也是好吃的.而目前的情况是乱上化肥,乱加添加剂,才导致果不甜,肉不香.
长期以来,我们消费者对食品的色香味的盲目追求而忽视其内在质量,也是导致食品饮料掺杂使假多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我们都认为蛋黄发红的咸鸭蛋好,以致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人在饲料里加上辣椒粉,少量的红花粉以增加蛋黄颜色,这还是没毛病的。可到后来一发展,就变为在饲料中加苏丹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9-21 14:55:07 | 只看该作者
有一次上街经过一个药店门口,有一个女子在前面摆着一个东西,她说用这个可以立刻化验出你到底是缺钙,缺锌,还是缺铁.我一笑置之.如果这东西这么好,那么我们化验室何必用价值过万的仪器,费了那么长时间才能化验出来呢,用它不就行了吗?

.什么都有骗人的.我们这里有一个超市,上架的盒装蔬菜包着保鲜膜,对外称是绿色无公害蔬菜,有专门的供货渠道.其实呢,供货的其中有一个就是我的农村连襟.
  
几年前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的记者曾经跟踪拍摄沈阳的一家超市进菜的过程.那家超市自称他们的菜是什么有机菜,有自已的种植基地,而实际呢,他们也是早上两点多钟到菜市上菜,再进行冲洗和包装,这样摇身一变成了绿色食品.

就我说的那家超市,开始的时候做得也很好,肉特别嫩,可是有了一定名气后就不行了.后来在那里买了两回肉,不光质量差,而且还注水,一炒菜就有很多水出来,所以再也不去那买肉了.为了使肉看起来很新鲜,他们还弄了几盏红灯照着.

我有一个同事的嫂子在贸易市场卖肉,向她买肉的时候,有时候需要预订.她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有好肉.

在粉厂工作的时候,亲眼看见工人把水泥地面上的面扫起来,重新灌到袋子里.这样的面称为落地面.

几年前,上一家小粉厂办事,进到车间,看到工人在灌袋,在缝口之前,有个工人都要向袋中倒入一勺好面.

那时生产的面粉有时为增加筋性,还要向面粉中加入三聚磷酸钠.

还有一年我们到下面一个偏远的村子收粮,看到村子里有一个小作坊,后院有成堆的头发,库房内还有盐酸,烧碱等化工品.一问村民才知道原来是做所谓化学酱油的.我问村民你们吃这种酱油吗,他们说用头发做的玩意那谁吃啊,都拉到外地卖了.


做化学酱油的,是先用烧碱水把头发上的油脂洗掉,再放到盐酸溶液里进行水解,这样头发中的蛋白质就分解成了氨基酸.把这种头发分解液经过中和,再加入盐,焦糖和添加剂,就制成了化学酱油.特别咸,而且装酱油的瓶子长时间会在瓶底沉积较厚的一层黑色物质.


到化工商店买一些玻璃仪器,看到一个形容猥琐的男人要工业醋酸.这个人走后,和老板娘聊天,才知道原来这人是做醋的.

在饲料厂化验室工作的时候,有时下车间抽样.看到有的工人用塑料袋装工业盐带回家去腌咸菜.我当时提醒他们说这个东西有杂质,不能吃的.他们说,小鸡能吃,俺们咋不能吃.有一女工还说,她原来在咸菜厂上班时就是用这个腌咸菜的。有些东西真是眼不见心不烦。在我们市里有一家饭馆,那里的血肠很有名。不少当官的还特意到那吃。我们还在那里吃过饭呢。可是有一天上街偶然走进了那家饭馆的后院,里里面屎尿满地,污秽不堪。回来后一想起这事就恶心。

不少顾客并不是眼不见心不烦,而是习以为常了。有一条小吃街,街道上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可是依然有许多衣着光鲜的俊男靓女,手里拿着肉串,边走边吃。他们怎么能吃得下去啊。

竟然还有追腥逐臭之夫。原单位有一个管行政的老干部,酒量很大,他最喜欢吃的是熘肥肠,而且喜欢吃味道大的。职工小管给我们讲一个故事,未知真假。说我们市里有一伙人上饭店吃饭,就点了熘肥肠。端上来一尝,就有一个人大声喊:老板老板,你过来。老板过来小心翼翼地问那没洗干净?那人埋怨道:洗得也太干净了,一点味也没有!

其实我和你们大家一样,也有吃亏上当的时候,而且还很多呢。香港回归那一年的有一天,中午利用上班休息时间到市场买了一块肉,回到单位一位姐姐看了之后笑道:这是老母猪肉。几天前他老公也买了一块,为此两人大吵了一场。我听了既愧且怒,回头就把肉扔到了垃圾筒。

第二年调到了粮库,冬天收水稻的时候,单位给我们一人买了一件军大衣,化验室还配了床,发了被子。被子是从军人服务社买的,当时只觉得很薄。开始因送粮不多,所以化验员到点就下班了。可是有一天早晨上班一看,绿军被不知晚上什么时候被一只老鼠咬开了一个大口子,里面的东西就出来了,那里是什么棉花呀,都是一些黑不黑,灰不灰的破棉絮。当时还没有黑心棉一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9-21 14:56:3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这里有一家“馋嘴鸭”很出名,一到过节就有人排队购买。有一天我的小姨子过来,和她大姐说,她有一个同学就在那工作,专门收拾鸭子的,现在不做了。也不知道泡鸭子用的什么药水,手都泡烂了。

街上有开着三轮车来回流动着卖米面油的,大家买时要慎重.我是不买的.曾经从流动商贩那里买了一袋面,一点也不好吃.几年前有一个大米品种,米粒特别大,这种米是不好吃的,我三叔丈人图便宜就从流动商贩那买了两袋.我家楼下有一个老太太从流动商贩那里买了几斤大黄米,误以为越黄越好,结果买回来用水洗的时候,才发现水是黄的.

凡是用水一洗或一泡立刻变色的,那肯定是加色素了.从超市买了一袋浙江产的腌萝卜,里面的萝卜金黄色,挺好看的.可是袋里的少许的液汁也是黄色的,大家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吧?还有一次为了煮茶叶蛋买了一些茶叶,回来用水一冲,立刻见色,大家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吧?

我这人平时喜欢动手。家里也有一些什么烧杯,烧瓶,化学药品。在我这里补课的一个女孩子,天天是小食品不离口,饮料不离手。身体特别瘦,瘦得连体形都没有了。有一天我讲溶液的时候做了一个实验,用牙签沾了点柠檬黄往水里一点,只见整烧杯水都变成了黄色,和她手里那瓶饮料颜色一模一样。这个女孩挺了好几天没买饮料喝,可几天过后,就又旧态故萌了。

在饲料厂化验室工作时,厂里请了一个黑大的食品化工教授(黑大也有理科),负责指导生产一种饲料防腐剂富马酸二甲酯。我当时对他很尊敬,并虚心地请教了很多问题。比如怎么制作食品,饮料,怎么用添加剂,就是那会儿知道和学会的。
我要告诉大家,制作饮料,有三件法宝:色素,香精,甜蜜素(或糖精),它们可以大规模地降低成本,而且做到色香味俱全。色素有苏丹红,柠檬黄,果绿,葡萄紫这几种,而且这几种色素相互混合还可以产生更多的颜色。作用在前边已经说了。

再补充一点,焦糖也可做色素,比如可口可乐里就有。香精则是要什么样的香味的都有。橘子味的,苹果味的,菠萝味的等等,甚至肉味的,做香肠往里加的香精都有。

另外,饮料还要加入防腐剂,防腐剂主要有山梨酸,苯甲酸等,有的饮料,为了看起来显得粘稠一些,还要加入增稠剂,主要是羧甲基纤维。增加酸味可加乳酸或柠檬酸。最后还要打入二氧化碳。


我们这里给我的感觉是:越是制作食品的地方越肮脏.你看卖药的药店,卖衣服,手机,电器的专卖店,都弄得干干净净,甚至从店面到人员都很有品味.你再看制作什么食品小吃的这些人,大多形容猥琐不堪,身上油渍不堪,而且制作的环境污水横流,气味难闻,苍蝇乱飞.
再接着往下说.毛主席为什么不吃酱油?据说他老人家小时候看见做酱油的缸内爬满了蛆虫.

再接着往下说.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实行变法,以牺牲秦国百姓的自由和生命的代价使秦国"快速富强".秦后来虽统一了中国,然而灭亡得也很快.这个教训是我们不能不思考的.如果我们是以牺牲环境和人的健康的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那么后果将是什么?



听我往下说.有一些见利忘义的化验员,在食品掺假造假的过程中也充当了重要角色.成为帮凶.有网友反映说某些乳业的化验员退出乳业之后却被送奶站请去当什么顾问,大家就应该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几年前有一个同行去广东一家饲料厂打工,回来探亲跟我们聊天时说人家就是比咱们脑袋瓜子聪明,不像咱这人又懒又傻.比如生产饲料时往里加一点蛋白粉,蛋白质立马就提高不少.现在回想,所谓的蛋白粉是不是就是三聚氰胺?

最为可恨的是一些所谓的专家,不为民造福,反而助纣为虐.有的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发明"造假掺假新方法,还有的为造假掺假辨护.
有一次到图书馆看书,见一专家发表文章说什么用工业酒精勾兑的酒对人的健康影响是不大的.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你们注意没有,每当一个事件出现之后,总有一些所谓的专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令人奇怪的是这些所谓的"看法"和"见解"似乎是对某些当事的利益集团有利.

还有一些专家,还真是专家,他们太专了.实际是一群书呆子,只会纸上谈兵.

这样的书呆子专家,不注意下去调查研究,只浮在上面,只研究上报的数据,不了解实际情况,弄出个本来是错误的研究结果却还要得意洋洋地上报到国家决策机构,造成国家部分决策失误.

听我讲一件事.在九八年初春的时候,当时我们正在烘干粮食,闲时几个人凑在一起听收音机,正播放朱**答记者问.当记者询问中国的粮食情况时,他说的一句话至今还记着:我可以坦率地告诉大家,中国就是三年颗粒不收,粮食也照样够吃.

当时听了他这一句话,你们知道我们怎么样了吗?在场几个当时就笑了起来.副主任说:都是一帮子专家瞎研究,才让**出笑话.只看报表可不是粮食够吃咋的.报表层层掺水,报到哪层不都得掺水?

结果那一年夏天,南方遭遇了特大洪水,为了救助灾民,朱**下令调粮,可部分粮库根本调不出那么多粮,弄得他非常震怒.
听我接着往下讲.本来那一年据说国家认为粮食充足,不需要那么多粮库进行储粮了,打算进行改制,可出现了这样的事情,改制的步伐就放慢了,直到温**上台我们这里才改制.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1 金币 +11 收起 理由
摇篮曲 + 1 + 1 害人害己的平常事!汗!
soleking + 10 + 10 受教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9-22 08:22:09 | 只看该作者
晕呀
这么说什么都不能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9-22 09:52:00 | 只看该作者
好可怕呀,中国人怎么竟能造假呢,可毁的是我们自己的身体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9-22 17:20:51 | 只看该作者
是啊,现在没有什么能吃的东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9-27 21:54:05 | 只看该作者
什么食品能安全食用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4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0:01 , Processed in 0.147817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