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1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素质教育之我见(二)素质教育呼唤教育家办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18 15:3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的回归,因此我们必须关注教育的源头。
再过一万年,中国如果有一人被全世界记住,那他一定是孔子。正确与否,我们不去评论。但是,孔子作为史上最伟大思想家、教育家确是世界公认的。他的伟大之处,是他把他的思想用他的教育模式影响了我们二千多年,并且还要继续影响下去。如果我们把大众教育、平民教育看作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的话,那么孔子创办的第一座杏坛应该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学校,从这层意义上讲他是中国教育第一人,中国教师第一人,我们教育史上教育家办学第一人,在我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仍怀念孔子。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条大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教育的源头。
可以肯定的讲,二千年前的孔子教育对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仍有许多借鉴意义。为什么孔子教育思想影响这么深远,是因为孔子是教育家,是教育家在办学。我们的教育发展得很快,但我们有缺陷,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教育家,我们的教育家不办学。我们的校长可以不是教育家,但必须用教育家精神办学。                                    
我认为,素质教育的关键是用教育家精神办学,教育的回归就是教育家办学。
总理高度重视教育家办学,他在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到,“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总理两次提到教育家办学,这已经不是他的一个看法,而是他的一个要求,一个工作的部署。我个人的看法是,教育家办学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而是我们孩子的需要,未来的需要。
什么是教育家?我认为,教育家首选是一个教育者,有实践性。说到底他应是一线教师、校长,或是教育的管理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我国古代的孔子,近代的蔡元培、陶行之等,外国的柏拉图、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都是具体的教育实践者。其次,教育家还应是一个创新者,在教育实践中有创新思想,并能产生新的教育行为。说到底一个教育家他还应是一个教育改革者,没有创新思想的教育家不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家。第三,教育家应由较大的影响力,“家”本身是一个社会性概念,任何从事专业活动的人,其成绩得不到社会认可,就不能成为“家”。
为何缺少教育家?我认为,影响教育家产生有两大瓶颈,一是,教育产业化的提出,把教育看作一种产业,这是极大错误的。校长姓“钱”,不姓教,抓“钱”不抓教,教育偏离了正常的教育轨道,忽视了教育的本质。校长主要精力抓经营,算利润,不当教育家去做企业家。你说,在这种环境下能产生教育家吗?二是,学校行政级别制也是影响教育家产生的主要原因。校长有行政级别,校长不是聘任,而是组织认命,这样校长首选要对组织负责,其次对教育负责。政府强调政令畅通,上行下效,教育强化个性张扬,自由成长,这本身就是相悖的。学校教育一旦“官僚化”,学校就成了行政系统的一个组织,官本观念占领学校,学术批判,理性精神缺失,行政权力代替学术影响。这不是教育家办学,而是“长官办学”。应该说,“官本位”的文化和意识严重影响和阻碍教育家的出现和成长。
实现由校长办学转变为教育家办学须跨越三道“门坎”。一是,抛弃功利。教育家办学有源自内心的教育理想,坚定不移的教育追求,发自内心的教育责任,不追求功利。教育家办学有自己的文化理解和行为模式。校长办学会出现“行政思维”“经济思维”“功利思维”,同时在办学行为上也会成为上级行政指令和教育任务的被动执行者。二是,批判自己。教育家办学具有反思和批判精神,教育家在办学过程中尊重教育规律,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批判自己。也正是这样的反思和批判,才能引发教育家创新,诞生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而校长办学只会标榜自己,肯定自己。三是,回归教育。教育家办学注重教育价值的回归和实现,注重教育对人的培养。校长办学注重升学率,注重表面政绩。如果我们校长能跨越这三道“门坎”,就会发现其实教育家就在我们身边,学校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4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5 21:06 , Processed in 0.09578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