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就是教育,为何叫素质教育?我想这可能是中国特色,也是区别于现在的应试教育。我认为,这次全省实施素质教育,从内容来看应该是教育的回归,恢复教育的本来面目。康德说过“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成为人”,也就是说使人之初的人发展成为健全的人。说到底,教育是个过程,是个育人的过程。教育有规律,但教育的规律源于人生长的规律,也就是说教育要尊重人的成长、尊重人的健康、尊重人的生命。
教育分段实施,全球都这样。人接受教育分这样几段,小学教育或义务教育阶段,中学教育阶段、大学教育阶段,少数人还要接受研究生教育。这样分段主要考虑人生长发育的特点,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对的独立性,教育要服务于这种相对的独立性,也就是说,教育在不同的阶段应由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绝不能以牺牲中学阶段为代价,去实现大学阶段的教育目标,这是得不偿失得,这也是违背人的生长规律的。卢梭说过“教育即生长”表达的就是这层意思。
当前,我们的教育牺牲的太多,我们牺牲了学生的健康,山东中学生的近视率达90%,我们丢掉了学生的兴趣,我们的学生成了盛知识的容器,而丢掉了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学生已经成了社会上最累的群体,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为了高考,为了孩子能考上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
高考是什么?高考是高等学校录取资格选拔性考试,说到底就是一次选拔,它本身不是一次教育全面性综合性评价,在教育宽松、愉快的环境中选拔,和在紧张、压抑的环境中选拔效果是一样的,都是选拔同样数量、质量的学生。从这层意义上,我们的孩子苦得没有意义,更没有道理。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在教育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教学,让孩子有兴趣的、健康地成长?我们为什么不能“都坐下来看球”?
我想,这在是教育的错,一错教育炒作高考,把高考看成教育的终极目标,衡量普通高中唯一标准。高考结束,政府向教育发贺电,教育局向状元发贺电,学校向学生、家长发奖金。媒体轰炸式报导,高考期间有关道路管制,搞得人心惶惶,压力巨大。二错教育没有引领社会,没有引领好家长,没有告诉家长知情权,事实上,现行的教育体制告诉我们,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上大学,每年高考的胜利者总是少数人,今后几年也不会改变。反之,我们的国家人才需求也不是都要接受高等教育者,我们需要大量的技术型工人。君不见,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除了素质降低外,就是找不到工作吗?我们教育不能等到老百姓花钱、上学找不到工作后,让他们后悔。我们政府、我们教育有义务告诉他们实情。齐涛厅长讲得好“教育不仅要服务社会,更要引领社会”。
我想,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仍在我们的观念.一是教育要转变观念,教育追求的不是升学率,而是人的成长,高考录取分高的地区不是教育发展好的,山东高考录取分高,但山东不是教育强省,全国教育最好的是上海,但上海的高考录取分是较低的.在山东,潍坊高考升学率最高,但潍坊的教育不是全省最好的,最好的是青岛.看一个地区的教育发展,主要看教育结构是否合理,职教与普教的比例是否科学,教学的环境是否宽松,孩子学习是否有积极主动的精神.二是,家长要转变观念,如果我们爱我们孩子,就应该尊重孩子地选择,尊重孩子的志向,人最大成功莫过于选择了自己最喜欢,最有兴趣的事做,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当官,适合当企业老总,适合当科学家.世界是多彩的,也是多元的,家长作用就是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点.通过高考上一个名牌大学是我们的梦想,但一定不是我们唯一的梦.帮助孩子找到他们最喜欢的,才是我们家长职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