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1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教育现状解读【z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1 22:4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教育现状解读中国教育现状解读
对中国的教育现状评论分析的人很多。见仁见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歌功颂德者有之;但批判性文章为多数。如何评价我们今天的教育状况?这里有认识水平问题,还有不被人们注意的价值观不同所致,也就人们所站的角度不同,带来的评价标准不一样而引起的争议。由于我们在争论中会不知觉地隐藏着某种价值判断为前提,如果因价值标准不同带来的争议,我们就很难一下地通过讨论得到一致。对教育这个大问题的讨论,往往因站的历史高度上有巨大的差异,带来价值观炯异。有的人是从民族的发展的高度来评价教育;有的人是从短期表象化的效果来评价;有的人是站在公众利益角度;而有些人是完全从自身或阶层利益角度来评价教育。如果我们不能确定一个核心价值尺度,我们在讨论时可能会存在各说各的现象,所以我们在评价中国教育现状之前,必须先统一价值标准。这里我讨论教育价值前提是:①有利于民族长久的生存发展角度;②有利于最大多数人幸福生活角度;③有利于全人类的永续和谐的发展;④有利于提高个体适应自然与社会的能力。

一、中国教育现状
一提起今天的中国教育乱相,可以说八十岁的农村老奶奶都能说出几条来。记得一份报道: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1979年的6月,一中美教育交流团在考察两国学校教育后,在总结两国基础教育时:“美国的学生基础知识浅薄,课堂自由、散漫,整天高谈阔论;反观中国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课堂认真听讲,晚上还挑灯夜战的刻苦精神。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美国教育已病入膏肓,可以预见,再过二十年,中国在科技、文化方面必将远远地把美国甩在后面’”。然而大家都知道,我们不仅没有在二十年后,在科技、文化上赶超美国,反而拉大了我们之间的差距。这二十年里,美国培养出四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而中国是零。改革开放三十年都过去,我们的教育诟病还远不止于我们的创新不足。教育的怪现象层出不穷,如:高速经济发展后的丢脸的“希望工程”;匮乏人才的中国有过多的大学生、研究生就不了业;无限崇高的思想品德,教育出来的是越来越没有诚信的国民,枚不胜举。教育本该是黎明的等待、诗意的源泉、幸福的人生、民族希望之所在,而今,怎么竟成了我们人民的苦、民族的痛呢?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都曾出现过不少大家,创造过不少教育的奇迹,可我们今天-----。我们的教育真的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二、中国教育的本质
中国的教育表面上在高喊:“以人为本、鼓励创新、发展文明。”但不管口号叫的多么响亮,现象掩盖不了内在逻辑的腐朽。
中国教育是没有“公民精神”的“臣民”化教育。
“公民”泛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人类进入到现代文明的今天,它已赋予了新的内涵。联合国《人权宪章》中明确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尊严应得到保障”。其中以公民的自由权、民主权为核心价值与现代公民意识紧密相连,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的认同,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先进文化的最典型的代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公民意识主导价值的社会,人民享受着民主、自由与尊严。“臣民”是专制社会的产物。以“权力顺服、权力崇拜”为价值认同,即在以权力为中心社会里所形成思维模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表现为顺从、依附型的人格特征。在臣民意识主导的社会价值形态,社会则以维护专制权力神圣性为价值核心的管控型ZF。中国教育是在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强化着“臣民意识”的教育。

⒈传统的教育文化根深蒂固、顽固不化
中国教育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传统的极权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教育价值导向。从简单的“我教育你”的“教育”词汇里所包含着的文化含意是:“有知对无知、长者对幼者、尊者对卑者、权力者对贫民百姓的恩泽与管理。”“高贵的教育”里面暗含着这样的逻辑:“你无知、我高你一等、你必须听话”。表面上是对你好,实际上,为别人作主,除了强行灌输一些死知识外,还有就是满足行使教育者所谓高人一等的威严。且不说别人,单就我们的家长,被认为是最可能真心爱自己的孩子的人。然而,当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我们有多少家长能从平等的人格角度去面对,从内心深处去安抚孩子,宽慰孩子的差异?很多情况下是感觉自己没面子,很生气,接下来就是报怨孩子学习不够努力,甚至责打孩子。每年新闻报道,父母因学习成绩把孩子摧残之死,以及孩子不堪忍受父母不仁道的层层高压而弑母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看起来是为孩子好,很多情况下是在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权威性,甚至于还为自己打骂孩子找借口,什么“不打不成才”,有多少个孩子是打出来的?这种天然的亲情在腐朽的教育文化下都被扭曲至此啊。当“权力的至尊;师道尊严;家长的威严等”,这些被看成理所当然时,被教育对象孩子,依附性的人格特性便不知不觉中融入了骨头里了。这就是文化的力量。由此可知:“中国教育文化本质上不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而是成为统治束缚愚弄人民大众的工具”。

⒉教育教学管理行政化
在有公民权利的社会里,行政本质是服务人民大众。中国行政是什么?由于权力不是来自人民的赋予。权力必然成为少数人利益的维护工具。在思想上是麻痹与欺骗、行动上是管控;中国的教育管理是全方位立体性的从头到脚都是本土化的行政行为。某县因高考没有完成预定目标,县长假惺惺地公开向全县人民道歉,并亲自出马兼任一中学校长一职。所以中国的教育管理本质上也必然是思想上麻痹与欺骗,行动上管控。他们善于编造数字,制造出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政绩,来麻痹人们;同时它的另一手是:利用评比、达标、验收、培训、职称评定、岗位牢牢地控制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必须完成上级下达的教育行政目标,学生必须完成老师下达的学习任务,通过欺骗和管制等所谓的教育手段。严格管理班级。从班级纪律到考试分数等,无不严格要求学生冲锋陷阵。表面上说是为学生好,实际上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或满足教师已被扭曲的权威性人格需要。或许教师们不愿承认这一点,但仅就无偿家教有多少?便可测试教师的真情实意了。少数还有点人性的教师试图想做一点真正意义上发展人的培育工作,但现实的环境及评价制度几乎没有这样教育的生存空间。就连班主任带学生外出参加点社会实践的权力都没有。所以现在很少能有几个学生还能真正心存感激地回忆自己过去的老师。除非老师后来升了大官或发了大财。

⒊意识形态一元化
在意识形态领域,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一统天下。其实,中国GCD早已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给曲解了。强制推行“党化”教育,不允许对党的思想有任何的怀疑和批判。不允许其它政治思想的宣传。而学校成了思想专制的主战场。通过所谓的政治、历史、法律知识等科目的开设,不定时的形势政治学习,及言论的控制来统一人们的意识,固化学生们的思想。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宝藏,就被这样一群人垄断解读。另外,在所谓“三好学生”、“优秀生”评选;共青团、党员及班干部的选用上,甚至在升学、就业上,以意识形态的纯洁性为前提,强化人们的“臣民”意识与思维习惯。听党的话,努力做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成了党培养的人才目标。否则你就被当成“问题生”,给予“特别”的教育。从小单一的思想政治灌输,麻痹学生的精神,限制思想自由,本质是思想的专制。

⒋人才评价的标准化带来人才培养机械化
权力的“神圣性”是不喜欢带有叛逆精神个性化人才的。“口号化、统一化”是专制者习惯思维模式和行为特征,所以在人才选拔和培养上必然是格式化、僵硬化的条条框框。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标准化的答案一卷定终身。全民学英语成了中国教育独特的一道风景,据说,高考英语试卷就连英语为母语国家的人都考不过中国的学生,至于实际价值,并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清华美院著名书画家陈丹青面对僵化的选才制度,没办法选培自己理想的人才,叹息和等待后,愤而出走。而无视人才的多样性,个性化的追求,只重结果不管过程,只管形式不重视内容;只管标准不重独特性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大行其道。所谓的“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应试教育”却愈演愈烈。简单化的考试、僵硬化的用人无不是为了满足权力的私欲。

中国教育是没有信仰的“物化”教育
这里所说的的信仰不是特指宗教信仰,而是指人们对人类社会积淀下来的宝贵的人文精神财富的坚守;是对真理执着;对真、善、美痴迷。如果硬说中国教育有“信仰”,那就是“唯物”是尊了。在权力私有化、经济市场化大社会环境里,教育难逃被腐蚀的命运。在权力者的眼里,教育活脱脱就是权力运作下,市场中的一种商品。教育市场化曾一度渲嚣尘上,在人民的强大反弹下,改为“少说多做”。但腐朽的专制制度不改,教育必然成为权力愚弄人民的工具,必然是追求金钱“物化”的教育。如果说,封建社会“三纲五常”教育出来的是一群驯服羔羊,那么,以物质为核心价值追求的教育,养出来的必定是一群没有多少人性、弱肉强食的豺狼。

⒈教育行为的价值追求已沦落为以掘取金钱为主要目标
记得有位中国记者采访哈佛大学校长时,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大意是:“为什么不利用哈佛品牌效应进一步发展?”。哈佛校长很是不解。这里透露出中西方教育对发展的文化理念的不同。在我国,“发展”已被教育官员们整天叫在嘴里欺世盗名的遮羞布,表面上的理解里服务于教育,实质干的是“发展钱”勾当。
从大学到中学,一座座新的大学城、新校区,在不到十年时间内如雨后春笋般拔起而起,大学生扩招人数迅速增至五倍多,甚至有的中学规模达上万人。教育官员们充分利用垄断地位的优势,不惜一切手段扩大学校规模。首先是建筑上相互攀比,紧接着是提高学校级别。中学竟相评升各级示范校,高等学校从专科学校到学院、再到大学,不顾后果地圈地贷款。其用意再明白不过了,其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官员的权力级别和手里的资金流量。前几年,我去过一所我的一名学生求学的学校,所在的新校区,气势恢弘。四块标准化的400M田径场齐聚在一起,只能羞答答躲藏在学校的一隅,该校几年前不过是个专科师范学校,地处地级市。在高校大跃进的这几年里,这所学校在当地ZF的大力支持下,行政划拨土地3000亩,四年内完成总投资24个亿,学校抠掉师范两个字,更名为某某大学。校园后山上还兴建不少小洋房,意在筑巢引凤,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计划若干年后把该校建设成为国内有影响的创新人才基地。大学扩大点园地,增招点学生无可厚非,然而在中国类似的高校比比皆是,口号又是如此相似,但他们经营的充其量不过是技术的培训班,贩卖文凭的代销店。大学是什么地方?大学应是人文精神的堡垒,创新的园地,一所成功的大学,需要几代人潜心奋斗的积累,才有可能创造有文化的大学。权力们利用垄断文凭发放权,干得是不折不扣的捞钱勾当。什么“独立学院”、“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简直就是宰杀人民的屠宰场。上海一所名牌大学,九名博士生长期不堪忍受导师不传授做学问知识,只把他们充当廉价的劳动力,愤而集体炒导师的鱿鱼。据网上一项调查显示:过半的大学毕业生后悔当初上大学。
中小学也不例外。教育行为真正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人的。请看他们的具体行为:现在中小学争夺优秀生源战可谓是一道风景,不管是普通学校还是重点学校,从高中到初中再到小学,向下游学校抢夺优秀生源。每年的五、六月份各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请吃饭送礼到贿招等,再到实验班、宏志班免收学费等优惠政策来吸引优秀学生。宏志班本意是ZF为那些学习成绩优良但家庭困难的学子提供的免费就读班。现在再这么理解你就错了,只要你在基础学校成绩拔尖,不管家庭条件如何都可以进宏志班,学校给优秀学生提供物质的关爱,本应是个善举。这只是个表面的理解,现在没有几个学校能真正表现出人文的关怀。他们私下的算盘是为了学校提高升学率或上名牌大学,为学校增加在教育市场的叫价收费的资本,提高普通水平学生的学费和部分学生的择校费。动辄每生几万元的择校费,为他们捞取实实在在的好处。南京市某中学为上一年考上重点大学来复读学生不仅免收复读费,而且提供5000----10000元不等的助学金,用意太明白不过了。教育的光辉事业被污蚀殆尽。除此之外,就是拚命“应试”啦。学校表面上是帮学生考上理想的大学。实质在为钱在转。学生升学只是教育行为的手段,而且采用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方式运营的。他们不顾产品的质量内在的素质,只关心产品的外包装分数。采用贿与骗为主的市场营销策略,榨取人民的钱财。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中国教育成了普通老百姓沉重负担原因之所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流血流汗,可孩子无法带在自己的身边上学。就是战乱阿富汗、伊拉克硝烟一停,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把孩子聚集起来上学。教育的崇高理想被金钱践踏的尸横遍野。

⒉学习者成了没有理想追名逐利的动物
如果你要问问今天的中国学生,你心目中的偶像是谁?十有八、九是比尔·盖茨。但他们很少有人知道比尔崇高的人类责任感和伟大的爱心,他们只知道盖茨的迅速暴富的发家史。在这样一个唯利是图的大社会环境下,受教育者的及其家长唯一的目标就是拿文凭,找能挣更多钱的工作,当然能有机会找关系与权力挂靠的工作最好了,权不仅能换钱还可以带来淫威。听说一位中学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说:“你们现在努力学习就是为了将来发大财、娶美女”。话被传出去,结果被教育行政部门割了职,这位教师大呼冤枉。确实冤枉了这位老师,这位老师只不过说了一句大实话,可他正戳在现实教育的痛点上。什么道德品质、文明素养?什么理想啦?统统抛在脑后。在中学生中,一心要考一个能挣钱的专业成了时尚,暴富成了年青人心目中的偶像;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成了大学里最不受欢迎的专业了。等大学考上了,除了一部分拚命学外语准备考研之外,其它学生不是沉迷与网吧,就是谈情说爱,所谓理想、信仰,在这个人性荒漠化的时代,已经一文不值了。如果你在大学和人家谈信仰、谈理想,会被人家斥为“落伍的另类”,他们成了类似于被传销者洗脑后的疯狂。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大潮中疯狂地追逐金钱和地位。我无权去指责这些学生。适者生存嘛,厕所里只能生长着追腥逐臭的苍蝇。

三、教育必然的后果
⒈“中国式”的教育是扼杀人的创新能力的罪魁祸首。
中国的学生最聪明举世公认;中国的教材最难举世无双;中国学生最勤奋举世感叹;可中国的学生最没有创新精神这也是无异议的事实。为什么我们整天高呼强调“创新是民族的灵魂”。而不能造就大量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呢?事物发展总是有规律可循的。每一粒正常的种子都具有发芽、长大的可能性,能否发芽并茁壮成长,就要看环境是否给它提供必要的外在条件。人的创新精神也是如此。人人先天都有创新的天赋,能否成长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则要看他成长过程中的教育环境这块土壤了。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先举几条教育事例。事例一:“中央电视台二套 ‘对话’栏目,曾播出一期中美学生面对面的对话节目。主持人先给出:‘权力、财富、真理、爱心’让每人只能作一项选择,结果中国学生以选择‘权力’、‘财富’居多,而美国学生则青一色选择了‘真理’”;事例二:一位在深圳拥有好几所名牌家幼儿园的老总,去美国一个大城市考察公立学校的幼儿教育。接待他的是一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育局长,当老总向该教育局长诚恳讨教目前美国的幼儿教育思想和方法时,回答是:‘很抱歉,我不知道’;老总又问该市幼儿教育主要教育思想与方法是什么?那位教育局长汗都出来了,回答仍然不知道;事例三:“一个外国教育专家组,听了中国几节优秀教师的课堂授课,我们的老师表现得非常优秀,在课的结束时,老师问学生还有没有不明白?下面的学生齐声回答:‘明白啦’!老师满意的点点头。外国专家不解地问:‘问题都解决了,这节课还有什么意义呢?’”或许我们觉得这些事例说明不了什么。甚至还认为不如我们教育扎实、严谨。透过大量的西方教育事例,我们可以听出来一点创新精神培养的弦外之音:①“‘我爱我师我可我更爱真’的教育文化是创新教育肥沃的土壤。而表面高喊创新重要,实质以钱为本的急功近利,是创新精神成长的沼泽地”;②自由、平等、鼓励人大胆去怀疑是创新精神清新、自然的活水,而家长制的“听话教育”只能是‘训狗守旧屋’,反对创新的死水一潭;③注重知识获取过程是创新思维的磨刀石,而只注重结果的急功近利的教学只能成为死知识的贮藏器”。通过比较、分析不难得出我们创新精神不足的根源。

⒉“中国式”的教育培养不出具有独立人格、文明的现代人
一位留美中学生张驰,在对比中美中学教育时的感受:“我不知道美国那种教育到底会教育会我什么,但是我觉得,我身边的同学个个都是‘人物’,对什么事都能头头是道地说上两句,而且很自信,对什么事都不发悚”。中国在权力左右社会生态的恶劣环境下,中国教育显得那么的沉重。中国的教育是拿教师、学生个人未来生存相威胁,逼你不得不在教育的苦海中死死挣扎。中国教师只充当教育专制的工具而已,教师既是教育专制的牺牲品,同时又是教育专制的害人者。教师在教育行政暴力下是没有多少人格尊严的,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没有多少独立性的,被教育专制牵着分数牛鼻子走。根据你所带的班级学生分数排队、评比,分数就是你的饭碗子,分数的高低就是你教师人格的尊与卑。明知自己教了很多无用、无效、甚至是错误的知识也不得不教,为了分数,那顾得上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的尊严。
当孙子惯的教师怎么可能培养出正常人格的学生来呢?已被扭曲了心灵的教育工作者们,很难再发出人性的光辉来。为了分数,学校、教师施出了浑身解数,补习、加班加点还不够,想办法去刺激学生人格深处最敏感的那个神经-----尊严,来逼着学生去学,周考、月考,各种考试成了中国学生生活的常态,紧接着就是班级排名,年级排名,万般皆下品,唯有分数高啊,紧接着就是分班、分座位、分优劣奖,分数靠后的学生,在老师的冷眼、同学的嘲笑以及家长的叹息中,失去的不只是升学无望,而是尊严的丧失、人格降级,问题生就这样一个个被制造出来了。君不见,报刊网络报道,花季少男少女们因一次考试的失误而跳楼、喝药命归黄泉比比皆是。一部分在痛苦挣扎后,在没有尊严可言下,变得自卑、敌视、冷漠。即便等级靠前的学生也不能保持一个正常人的心态。没有平等与尊重的社会里,哪里有什么诚信可言的国民。只有教育统治者高高在上,拿着大棒耀武扬威。在分数至上的中国学校里,素质教育喊了多年,应试教育岿如泰山。中国人啊!就在专制制度教育下,人格被扭曲,奴性十足。善良、宽容成为软弱;诚实、正直成为傻冒,趋炎附势、迎逢拍马便成为中国的人格特征。如果说中、小学生是分数的奴隶,那么我们的大学生便成了金钱的拜物主。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再谈什么道德教育实效性,只能是天大的笑话,道德教育不是靠口头上的说教,而是社会行为的内在逻辑关系。也就是社会文化的影响力。

⒊“中国式”的教育必然是不讲实效的虚架子
如果从制造文凭数量和效率上来讲,中国教育是高效的。或许又一个“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再过五年中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超过美国或超过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是可能的;数字难掩内在的空虚。黄皮肤的中国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种之一,如今,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培养出的只能是为别人做贴牌工作的简单技术活。中国的教育不管从人力、物力上投入是巨大的,家长为孩子倾其所有,孩子为未来失去了青春,而得到的是没有创新和实践能力书呆子。只注重形式不重内容,是专制制度的一大特点,中国的教育是人为地制造大量的内耗,但真实的收效是极其有限。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就不了业,这是中国的奇观。那些在应试教育中的矫矫者,本是智力超群,承担民族兴旺发达的中间力量,现在成了被阉割了雄鸡。
总之,中国的教育问题不是偶然的结果,教育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性,中国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中国教育的腐朽与落后。

四、 中国教育的前瞻与期待
中国教育的前瞻与期待

思之愈深,责之愈切。中国教育问题出路在哪里?说什么的都有。“什么家长观念问题;教材问题;高考制度问题;教育制度问题;教师素质问题;教育投入问题;”这些都是问题又都不是问题。说问题这些只是浮在表面化的问题,是症状不是病根,试图去解决其中任何一个问题充其量只是一丁点小的改良而已,无关痛痒。教育问题其实是社会问题的延伸,根子是在教育之外社会政治制度及文化传统。


⒈民主制度是开启教育智慧的金钥匙
如果承认教育是服务广大民众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话。那么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促进人类文明与科技进步。教育的先进与落后取决制度与文化的先进与否。中国教育根本出路在于社会民主制度的确立。只有确立自由、民主制度,教育才能真正为广大人民大众服务;只有确立自由民主制度,人性中的崇高激情才能得以释放,创造力才得解放;只有自由民主制度确立,民主与专制的教育就像圈养与放养之间的差别。
从世界民主文化的大环境到国内的民主文化的小环境,现在应该是破茧成蝶的时候了。教育只有破除束缚在身上的沉重枷锁,在文明民主的新鲜的空气里,才能健康成长,才能舞出优美动人的舞姿来,奏出华丽的乐章。

⒉加速民主制度进程期待中国教育春天早日到来
中国有13亿人口,智慧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如果不去开发利用,反而成为我们负担。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民主中国是任何人无法阻挡的,早日实现民主,实现教育大发展是我们华夏儿女期所待。
国内的矛盾是推动民主制度建设的内因。由于专制制度的腐朽性,阻碍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带来社会矛盾危机四伏,必然激起人民起来争民主斗争。
国际间的矛盾斗争加速我们民主制度的进程。在国际合作与斗争中,由于我们文化制度腐朽带来的落后与被动受欺的处境,进一步教育人民争民主斗争,推动民主建设的步伐。
历史的必然不代表明天的现实。我的一个声音是微不足道的,你的一个声音,他的一个声音,13亿中国人的声音一定会喊出一个希望的中国!

我常常莫名的流着泪,可能我这一生注定是个悲剧性的结局。在痛苦中挣扎并不时的呻吟着,或许这呻吟中还带有某种希冀,对遥远的梦想的一种期盼。爱与恨常交织在一起,正因为对世间应有的爱不能割舍。
                                  2008年8月

http://sq.k12.com.cn/discuz/thread-361344-1-8.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7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0:25 , Processed in 0.073948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